APP下载

中国梦与世界社会主义*

2014-03-25梅荣政

关键词:历史发展

梅荣政

(武汉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2)

2012年11月29日,在象征中华民族“文庙宗祠”的国家博物馆,习近平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结束后,向世界宣示了“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1]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同志《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再次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2]从2012年11月到2013年6月中旬,习近平同志在国际国内不同场合15次讲到中国梦。他以中国梦这种形象的、为群众易于接受的表述,围绕什么是中国梦、怎样实现“中国梦”这个重大问题,对“中国梦”的缘起、性质、实现“中国梦”的正确方向、目的要求、重要途径、根本依靠、根本保证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确立了鼓舞人心的奋斗目标,昭示了党和国家的美好前景。习近平同志关于“中国梦”的论述,以穿透历史、联结现实和影响未来的强大力量,燃烧起了13亿中国人绵延已久的“家国天下”的炽热情怀。强烈的“命运共同体”意识之火熊熊燃烧于神州大地,以致“梦”这个字被网络票选为2012年度国内第一字。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中华儿女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以更高的自觉和更足的自信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

对于“中国梦”可从多个角度进行研究,本文试就中国梦与世界社会主义的关系做点探讨。

一、“中国梦”一开始在革命阵线上就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一)中国梦萌发于“资产阶级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一个世界”的时代

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主义同盟的“详细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共产党宣言》,1848年2月在伦敦出版。这部著作运用唯物主义历史观分析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趋势,“大略地说明了全部的近代史”[3]。它提供了研究人类社会历史、包括资本主义发展历史的探索原则和根本方法,也提供了用科学社会主义的眼光观察、研究中国近代以来社会历史发展的指导原则和根本方法。

《共产党宣言》指出了一个基本事实,即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正像它使农村从属于城市一样,它使开化的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业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4]。即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或被纳入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制约的范围。这个过程正是资产阶级“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4]的过程。对于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农业民族、世界东方的国家来说,并不是要使之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要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成为西方殖民主义势力的附庸。这是一个血迹斑斑的被殖民的过程。

资产阶级按照自己的面貌创造世界的过程,对于近代中国来说是极其野蛮、残酷的。马克思曾愤怒地揭露过英国殖民主义的野蛮本性。他指出:“当我们把目光从资产阶级文明的故乡转向殖民地的时候,资产阶级文明的极端伪善和它的野蛮本性就赤裸裸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它在故乡还装出一副体面的样子,而在殖民地它就丝毫不加掩饰了。”[5]这真是一针见血、入木三分。在《共产党宣言》问世前八年即1840年,英国殖民主义者为维护其可耻的贩毒行为,发动了侵华的鸦片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从此,中国社会脱离原有的发展轨道,作为一个独立国家拥有的完整主权和尊严开始丧失,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走上了一条任人宰割的半殖民地道路。此前,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此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与本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中国社会逐步成为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

鸦片战争之后,帝国主义列强向中国发动了多次侵略战争,如1857年的英法联军战争、1884年的中法战争、1894—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1900年的八国联军战争。“从1840年到1949年的一个多世纪中,几乎所有的资本—帝国主义国家都用武力侵略过中国,强迫中国签订了数以百计的不平等条约和协定,割去约160万平方公里土地,勒索1 000亿两白银。仅通过《南京条约》(1842年)、《北京条约》(1860年)、《马关条约》(1895年)、《辛丑条约》(1901年)等8个不平等条约,列强就勒索白银19.53亿两,相当于清朝政府1901年国库收入的16倍。同时,它们还从中国攫取了驻军、司法(领事裁判)、海关管理、内河航行、自由贸易、自由经营,甚至划定‘国中之国’的租界等特权。然后凭借这些特权在中国设银行、办工厂、开矿山、修铁路,逐年增加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与举步维艰的中国民族资本形成巨大反差。1894年,外国在华资本占中国资本的60.7%,1936年,增至78.4%。”[6]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描述了帝国主义从十个方面侵略中国,反对中国独立,反对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把一个封建的中国变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血迹斑斑的图画”[7]628-630。其间,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大转折点。当时战争惨败,《马关条约》苛刻,使不少先进中国人深深感到现实的威胁:国家灭亡已迫在眉睫。吴玉璋曾在回忆录中写道:“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它使全中国为之震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李鸿章的洋务运动彻底破产了,李鸿章的卖国贼面目彻底暴露了。广大人民都反对投降派,反对李鸿章,欲食其肉而后快!”[8]怀着悲愤的中国人心里燃烧着仇恨的怒火!

(二)中国梦缘起于对帝国主义的反抗

甲午战争失败后,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社会性质,在近代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各个领域都体现出来。全面的、空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尖锐地摆在中国人的面前。生活在这种深重苦难中的中国人,感到“敌无日不可以来,国无日不可以亡”。看不到一点光明前景,为中华民族的悲惨命运痛心疾首,承载着巨大痛苦的煎熬。谭嗣同的“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下何处是神州”[9],是当时人们悲苦心声的真实写照!西方人也以轻蔑的心态看待中国。英国汉学家约翰·巴罗在1840年出版的一本书中说:“认为中国很强大,富裕辉煌,这是对常识的侮辱。”他辱骂中华民族是“一个野蛮的异端民族,几乎比野人好不了多少”。这表明当时的中国陷入了何等被人蔑视和欺辱的悲惨境地!但是同约翰·巴罗之流的看法相反,具有5 000多年文明的中华民族尽管是以一种屈辱的姿态进入近代史的,而它却是一个蕴藏巨大生命力、不甘屈辱的民族。帝国主义列强加给中国不平等条约、协定和治外法权条款,“……以更长远的眼光来看,却又是一个新的起点。屈辱迫使人们重新思考,屈辱又催促人们猛醒,发愤图强,从而揭开近代史上新的一页”[10]。中华民族从此日益自觉地把两大历史任务提到自己的面前:“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前一个任务是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11]正是这样,奋起的中国人喊出了“救亡”的口号。这一口号就是中华民族近代走向觉醒的开端,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前提条件或说最初构想。自这时起到以后的近半个世纪,救亡图存、“留洋梦”(容闳)、“大同梦”(康有为)、“少年中国”(梁启超)、“尊严梦”(施蛰存)、“振兴中华”(孙中山)、为“中华民族更生再造”而奋斗(李大钊),就成为所有爱国者心目中最紧迫、最关注的中心问题和最庄严的信念。金冲及先生用深沉的历史笔触写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整个20世纪一直是中国无数志士仁人顽强追求的目标,一直是时代潮流中的突出主题。中国的革命也好、建设也好、改革也好,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这可以说是贯穿20世纪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12]这一精辟概括,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20世纪的历史条件如实地紧扣起来了。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入侵,改变了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社会阶级关系和社会矛盾。包括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资产阶级两个新的阶级的产生,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社会中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这种新的社会阶级关系和社会矛盾斗争承载了这个时代潮流的主题,使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过程成为“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7]632。这种矛盾斗争推动了中国梦的产生。

(三)中国梦的追寻,一开始在革命阵线上就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比较系统地考察英国对印度的统治及其未来结果时,曾满怀信心地预言:“在比较遥远的未来,这个巨大而诱人的国家将得到重建。”[5]即随着印度工业和商业的兴起,新的阶级力量特别是无产阶级将不可遏制地成长起来,殖民主义的统治终将被推翻,印度社会终将得到重建和新生。马克思这个预言包含着深刻的历史辩证法,揭示了近代世界历史发展的一种不可抗拒的趋势。包括中国在内的同印度一样“巨大而诱人的国家”,不管殖民主义是何等的凶残,它们必然会砸碎殖民枷锁“得到重建”。中国的这种重建起于19世纪前半叶的对西方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压迫的反抗,和对美好梦想的向往和追求。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前,尽管在较长时期内,中国人的追梦过程没有得到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指导,但这个历史过程并非游离在马克思、恩格斯所揭示的近代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之外,特别是马克思、恩格斯密切关注与沉思俄国等东方国家有没有直接过渡到高级的共产主义的公共所有形式,成为共产主义发展起点等思想。中国梦的追寻,一开始在客观上就是沿着马克思、恩格斯所揭示的这一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运动的。进入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以后的新的世界历史时代,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的锋芒直接针对着国际帝国主义,虽然它本身还不是社会主义革命,但在客观上是帮助与帝国主义相对立的社会主义力量的,所以它在革命的阵线上来说,已经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了。在这个时候,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追寻中国梦的斗争,自然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一部分了。只是当时处在黑暗中苦斗的中国人,到接受马克思主义指导后才逐渐意识到这一真理。

二、实现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 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2]习近平同志这一论述从现时代高度,以宏阔的历史眼光,从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的结合上,用“伟大实践”、“持续探索”、“深刻总结”、“文明的传承”四个内涵宏丰的词,概述了中华民族为探寻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的历史进程、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揭明了中国梦与社会主义的历史联系和现实关系。

(一)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前,寻梦的中国人只能在黑暗中苦斗

一部中国近代史,是寻找民族复兴出路的历史,也是探求救亡图存真理的历史。中国人为实现中国梦,从1840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主要是解决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问题,共花去109年的时间。这个时段的前80年,中国共产党尚未成立,寻梦的一代一代中国人只能在黑暗中苦斗。这期间,提出过一个又一个推波拍浪、叩击时代的梦想,发出过多少“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的无畏呐喊,出现过多少可歌可泣“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悲壮斗争,然而,这些梦想都一一破灭了。从中国新产生的民族资产阶级选择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说,若从1898年戊戌变法开始到1949年,经历了50年以上,若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的摸索阶段算起,共经历了110年,其结果都是失败。其中,戊戌变法仅仅搞了一百天就失败了,史称“百日维新”。激进派人物谭嗣同以“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英雄气概,壮烈牺牲。主张“去国界,合土地;去级界,平民族;去种界,同人类;去形界,保独立;去家界,为人民;去产界,火生业;去乱界,治太平;去类界,爱众生;去苦界,至极乐”的康有为,由叱咤风云的变法主力,几年间转而变为保皇派,继而变为帝制复辟派。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改良主义不能找到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主主义也不能救中国于水火之中。中国伟大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提出了“振兴中华”的目标,他倡导、奉行“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即通过民族革命实现民族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民主主义的内容是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要求平均地权,以求“均富”。他于1905年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发动了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中国历史上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但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压迫之下,革命亦告失败。继之北洋军阀统治代替了共和,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曹锟贿选总统,辛亥革命的成果遭到全面的反攻倒算,中国社会又陷入了军阀长期混战的局面,神州大地,满目疮痍,血泪斑斑。辛亥革命的失败,标志着民族资产阶级选择的资本主义道路不能承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也表明“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13]的道路走不通,理想不能实现。1924年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重新阐释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革命的新三民主义,孙中山在这次大会上还说:“现在是鲜明提出反帝国主义的革命纲领,来唤起民众为中国的自由独立而奋斗的时代了!”大会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孙中山晚年在演讲中还常常预言20世纪,社会主义将取代资本主义,揣摩到中国梦与社会主义的联系,但直到他去世,也未能使自己接近社会主义的思想达到科学社会主义的高度。

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农民占居民的绝大多数,他们中蕴藏着实现中国梦的巨大革命力量,实现中国梦若抛弃了农民,则将一事无成。但在帝国主义时代,农民所代表的是比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更落后的生产方式,离开了无产阶级(通过共产党)的领导,也不可能找到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这是包括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在内的大大小小的农民革命运动最终总是失败的根本原因。

至于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及代表帝、官、封势力的北洋军阀和随后的国民党,他们是革命的对象,虽然其中不乏开明之士,但是由于他们代表的是腐朽的生产方式和政治力量,正是他们同帝国主义相勾结,造成了中国社会制度腐败和经济技术落后,这是导致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所以他们只能是实现中国梦的绊脚石,不可能是找到实现中国梦正确道路的社会力量。

(二)科学社会主义照亮中国人实现美好梦想的前进道路

“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和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十月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历史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7]667在这之后建立的中国共产党自始就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在长达90余年的接力探索中,日益加深地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形成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的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的开辟,从最初探索到今天的发展,经过了几个阶段的历史辩证发展,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实现了第一次飞跃,确立了新民主主义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使中国获得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进而走向社会主义,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为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所谓“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主要是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制度;所谓“理论准备”,即党的十八大概括的“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主要包括在毛泽东思想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我们党提出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规划了这条正确道路的目标,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处于不发达阶段的基本国情,作出了社会主义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判断,提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上来,实现“四个现代化”等一系列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方针,作出花一百多年建设起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应当对人类有较大的奉献”的构想。所谓“物质基础”,包括建立起独立、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两弹一星”,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等各方面建设的巨大成就。所谓“宝贵经验”,包括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正确有效的正面经验和错误的负面经验。所有这些为实现第二次飞跃奠定了基本前提和基础。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邓小平把我们要走出的“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确定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人民“富起来”。这条道路发展的本质是社会主义,目标是奔向现代化,目的在于“振兴中华民族”,出发点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基础,推动力量是改革开放。邓小平讲得非常明白。他指出:“搞自由化的人,只讲四化,不讲社会主义。这就忘记了事物的本质,也就离开了中国的发展道路。”又说:“我们集中力量搞四个现代化,着眼于振兴中华民族。”很清楚,这些重要论断把“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振兴中华民族”、“改革开放”贯通起来,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个科学概念将其内容集中表达出来。同时,全面阐述了中国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在这些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党的十五大对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成功开创”的中国道路直接赋予承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成功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党的十六大扩充了中国道路中的“社会主义”内涵,在原有的“富强民主文明”之后,又加上了“和谐”的内容,使之更加丰富全面,成功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八大集以往之大成,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线,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一步概括为由本质特征(“三位一体”:发展道路、理论体系、社会制度)、真谛要义(“三个总概括:总依据、总任务、总布局”)、基本要求(“八个必须”)和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及其相互关系贯通起来构成的严整体系。从此,中国梦就由这个严整体系托起,去创造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上述史实表明,只有社会主义道路才是承载中国梦的唯一正确道路。这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逻辑结论。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贯穿实现“中国梦”各个方面的本质规定

首先,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一个国家以什么主义为指导,要看这个主义是否符合这个国家的需要,能否正确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中国近代以来,差不多世界上有代表性的理论、学说、主义,如: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资产阶级的革命民主主义、无政府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费边主义、国家社会主义、自由主义等等都试验过,但都不顶用。历史证明,实现中国梦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唯一科学的世界观,它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又具有最合理的价值观,它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使之和中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有机地统一起来,即和民族特点相结合,才符合中国近代以来社会历史发展内在逻辑的要求,才能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社会思潮相互交锋、各种价值观相互碰撞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才能识别、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遗产和外国文化中的积极进步因素,消除和改造其消极落后因素,大力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灵魂的先进文化,解决好实现中国梦的精神旗帜问题。这一真理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所证明。

其次,实现中国梦,必须有坚强的政治领导核心。在中国这样的世界东方大国中实现民族复兴大业,是极其艰难而伟大的事业,无论是把握和运用实现民族复兴的内在规律,形成和巩固实现民族复兴所必需的高度统一局面,营造和保持实现民族复兴所必需的和谐环境,还是有力应对外来干扰,促成有利于民族复兴国际战略态势的发展,都具有极大的挑战性。要正确判断我国社会历史发展阶段,弄清基本国情,要建立适当而完备的社会制度,选择正确的发展道路,要科学分析、妥善处理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路线和方针政策,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确保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集中统一领导,才能使这些民族复兴大业的必然条件合乎规律地创造出来并逐步完善。这也由上述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所证明。

再次,实现中国梦,必须解决好依靠力量。实现中国梦必须实现现代化。为此不仅要完成发达国家早已完成的工业化任务,还要赶超发达国家正在领跑的信息化浪潮,其任务浩大,实现极其艰难,唯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充分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充分发动、依靠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完成这一伟业。

最后,实现中国梦,必须牢固树立崇高理想。革命理想大于天。只有具有崇高理想,才会有百折不挠的毅力和持续奋斗的动力。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中国梦,树立崇高理想,就是要遵循历史发展的规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上述四个方面,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圆梦的内在规定,而这也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题中之意和固有的本质属性,所以,社会主义是贯通实现中国梦各个方面和全部过程始终的本质和灵魂。

三、实现中国梦对世界社会主义复兴的重大影响

实现中国梦,由于以下原因,必然对世界社会主义复兴产生重大影响。

(一)中国梦起于特殊的地理和历史文化背景

这大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中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的世界东方大国,又是一个有五千多年文明的古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五分之一,国土面积占世界陆地面积的百分之六以上,几乎和欧洲一样大,历史上曾有过灿烂辉煌,对世界文明作出过重大贡献。据英国学者安格斯·麦迪森在《世界经济千年史》一书中测算,从公元1000年开始,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一直占到世界的五分之一以上,18世纪以前,中国一直处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前列。以四大文明(印刷术、指南针、火药、造纸术)为代表的中华文明曾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过深刻影响。有远大历史眼光的西方思想家曾对中华文明作出过高度评价。如法国启蒙运动领袖伏尔泰在《哲学词典》“光荣”条文中宣称:“世界的历史始于中国。”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也说:“历史必须从中华帝国说起。”英国史学家汤因比在对人类创造的几十种文明体系进行比较和研究后,特别推崇中华文明。几十年前,他在回答“如果再生为人,您愿意生在哪个国家,做什么工作”这一提问时说:“我愿意生在中国。因为我觉得,中国今后对于全人类的未来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是生为中国人,我想自己可以做某种有价值的工作。”

二是中国梦起于蒙受外国侵略和内部战乱百年苦难之中,会引起国际社会特别关注。

中国近代以来蒙受了外国侵略和内部战乱的百年苦难,经济文化落后。具有这样独特文化、独特历史命运、独特基本国情的中国,同近现代处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人民有过同样历史遭遇以及同样的命运、情感和发展自己的要求。中国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紧紧依靠人民,发扬以爱国主义的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创新精神,用劳动、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成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世界展示出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引起世界的关注。仅就实现现代化来说,资料显示,从工业革命以来,在过去的300多年间,在世界的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只有10多个国家实现了现代化,全球70多亿人口中,只有10亿左右的人实现了现代化,从20世纪中叶起到21世纪中叶,13亿中国人民用一个世纪的时间,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且是在比以往的工业化更高水平上实现的,怎么能不叫世界为之震撼?人们注意到,习总书记宣示中国梦以后,大量世界知名媒体用重要版面传播“中国梦”。中国的崛起就成了“第一新闻话题”。此前,“中国模式”已引起世人高度关注。美国语言研究所跟踪全球75万家主要媒体、电子媒体和互联网站,挑选21世纪头10年中世人谈论最多的10大话题,结果发现中国模式和中国崛起的话语高居榜首,总共被播发了3亿次。“中国梦”提出后,更引起了国外积极反响,国际社会进一步关注我国发展的光明前景和巨大机遇,亚洲、非洲、拉美等许多国家领导人都祝愿中国梦想成真。这反映出中国梦对世界的影响。

三是中国梦实现于新的历史时代。

首先,21世纪初,特别是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是具有世界历史性的重大转折。这场危机对当今世界的发展格局产生了无法估量的影响。20世纪是美国崛起和称霸的世纪,现在美国的霸权地位开始动摇,整个西方国家陷入困境。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明显高于西方发达国家,国际经济力量对比加速向相对均衡的方向发展。中美之间的经济差距在不断缩小。“目前,美国政府、公司和私人累计欠债额已高达200多万亿美元,如果按照美国现有人口3.05亿来计算,人均欠债70万美元。欧元区银行体系有3.2万亿不良贷款。英国人均欠国债8.6万美元。2012年,日本的国债占GDP的比率高达232%,本不应该超过60%的。”[14]这表明美国梦、欧洲梦等已经破产。这种破产表明资本主义发展到现代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其国有矛盾不仅没有消除,而且在更大和更高的程度上进一步发展和激化,资本主义已经处于衰亡阶段的历史地位,由此也使资本主义意识形态陷入危机,其反动性、落后性、欺骗性进一步暴露。

其次,中国虽然由于周围的地形,同外界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但现今时代,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科学技术大发展,特别是网络信息技术被广泛运用,人类社会“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15]。正像美国梦、欧洲梦的破灭很快传播到全世界一样,世界东方13亿人实现中国梦、给世界人民带来福祉的信息也必然很快传播到全世界,给世界人民以强烈的、鲜明的对比,从而产生重大影响。英国《金融时报》“中国的梦想,不仅关乎中国的命运,也关系世界的命运”的说法是有充分根据的。

(二)中国梦具有独特的优越性质

由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所决定,中国梦不同于美国梦和欧洲梦。如“美国梦”,这个词组是1931年由詹姆斯·特拉斯洛·亚当斯在其《美国的史诗》一书中首次提出的。詹姆斯·特拉斯洛·亚当斯用“美国梦”这个概念,把17世纪20年代由英国逃到美洲的清教徒所怀的“没有国王,也没有刽子手,可以自由地传教和生活”的向往以及继后流传的“机遇之乡”的向往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其基本内涵是:让我们所有阶层的公民过上更好、更富裕和更幸福的生活。詹姆斯·特拉斯洛·亚当斯提出“美国梦”,认为这是我们迄今为止为世界的思想和福利作出的最伟大的贡献。其中包括“机遇之乡”(即关于自由、繁荣、稳定和个人发展进步的机遇)和明天比今天更美好、一代更比一代强的思想。美国格罗顿学校校长恩迪科特·皮博迪曾有句名言被罗斯福总统引证过,这就是“人生不会总是一帆风顺,有时候我们跃上高峰,而接下来一切会发生逆转,开始走下坡路,但是我们要记住一个重要事实,那就是文明的趋势是永远向前的,如果在数百年的高峰和低谷中间画一条线,那么,它总是保持向上的趋势”。实事求是地说,詹姆斯·特拉斯洛·亚当斯、罗斯福总统设想的“美国梦”在1931年大萧条之后,在美国确实有过几十年的繁荣,在国力增强、经济繁荣的背景下,美国人的生活无疑有所改善。一时之间,美国“中产阶级”所梦想的有住房、有汽车、接受大学教育、有退休保障、有医疗保险、有休闲时间,也在这个人群中得到过一定的满足。然而,好景不长,如前所述,随着2007年至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美国梦”破灭了。仅在次贷危机爆发的2008年,据一家房地产研究所的报告显示,全美至少有750万户房主背负“负资产”,即由于他们房屋的当前市场价低于其住房贷款总额,因而即使卖掉房屋,房主还必须垫付更多的钱才能还清贷款,这一类背负“负资产”的人占到美国拥有房屋者总数的18%,另有210万购房者处于背负“负资产”边缘,其房屋市价仅比贷款高出5%。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估计,全美可能有多达1 200万户房主背负“负资产”。以美国俄亥俄州的克利夫兰为例,这个“次贷之都”就有1/8的家庭弃屋而逃,使这个“最佳居住城市”变成“最悲惨城市”。据2010年2月16日《克利夫兰老实人报》的社论披露,该市的空房已逾1万多套。在典型居住小区斯拉夫村,12万套住房就有10%被空置起来,3万多人弃屋出走。同时,美国经济持续低迷,失业率年复一年节节攀升,民众生活质量持续下滑,中产阶级日益萎缩,贫困人口大幅增加。而在美国社会的另一方面,华尔街的金融家们依然挥金如土,新增财富的80%以上为美国1%的人所占据。2011年5月,美国著名的《名利场》杂志发表题为《1%“民有、民治、民享”》的文章指出:“美国上层1%的人现在拿走将近1/4的国民收入。以财富而不是收入来看,这塔尖的1%控制了40%的财富。”美国贫困人口在2009年达到4 360万,为51年来的最高纪录。在这种困境下,美国拨出大量资金“救市”,然而得救的只是银行、资本家及其代理人,而不是破产企业的失业工人,由此,沉寂很久的工人运动和群众运动又在西方国家兴起。罢工、游行、抗议、骚乱等发展为“占领”运动,仅美国就多达50多个大城市、900多个中小城镇被卷入,社会矛盾空前激化。“占领华尔街”运动的抗议者们高呼“我们代表99%”、“现在就革命!”对“占领华尔街”运动这个口号的不足,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保罗·克鲁格曼的评论是,不是新增财富的80%以上为美国1%的人所占有,而是为0.1%的人占有。经济决定政治。保罗·克鲁格曼教授认为,占比例极小的一个富裕阶层正在成为国家的主导力量,左右着政治,“美国社会已经身处险境”。在这个过程中,中产阶级不断分化,在美国50%的中产阶级的经济地位明显下降,从而使大量“白领”落到“蓝领”工人中,给工人阶级队伍带来了文化科技知识和政治斗争经验,这对于工人运动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欧洲梦”怎样呢?“欧洲梦”曾被人描述为代表着21世纪人类发展的新梦想(杰里米·里夫金语),以它在政治上的共同体意识,文化上的多样性,生活质量上的精致,发展的可持续性以及全球合作的多边主义等等向世界各国兜售。然而,事与愿违,欧债危机的爆发大大冲击了“欧洲梦”。欧洲一些国家“寅吃卯粮”,债台高筑,发展难以持续。欧元区在危机最甚之时以致陷入“解体”的恐慌。欧洲一些权威媒体如《金融时报》等多次质疑,“欧洲梦”还能做多久?

美国梦、欧洲梦怎么啦?究其原因,根本在于它们的社会经济制度是垄断资本的统治。这是“少数人掠夺多数人”的本来面目的暴露。从上层建筑来说,政治制度是资产阶级专政,所谓的“宪政民主制”只不过是“资本对劳动作战的全国性作战武器”的体现,与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对立。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由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经济危机是不可避免的,因之任何美好理想最多也只能昙花一现,最终成为黄粱美梦。而新自由主义的推行起了催化剂的作用。

中国梦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

一是中国梦是真正人民的梦。在国内,“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16]。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中国梦的这种规定,既有中国五千余年文化的支撑,又有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根本保障。这包括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是基本政治制度,还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思想文化制度,还有唯物史观关于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人民的主体地位作为理论支撑。正是这样,它能够凝聚起磅礴的正力量,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如今,中国国力不断提升,国内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位;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建设取得巨大进步;“神舟”上天,“蛟龙”入海,奥运会、世博会胜利召开,各领域成果不断涌现。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中国梦。

二是中国梦走的是文明和平发展之路。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享有礼仪之邦的盛名。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伟大民族,亲仁善邻是其自古以来的传统。近代中国由于备受西方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欺凌,中国人对侵略奴役有刻骨铭心的痛恨,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基于自己的共产主义宇宙观、根本宗旨和革命彻底性,坚守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的原理;坚信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共同发展才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才符合各国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的各国人民,应该牢固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顺应时代潮流,把握正确方向,坚持同舟共济,推动世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坚信和平是人民的永恒期望。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没有和平,发展就无从谈起。坚持国家无论大小、强弱、贫富,都应该做和平的维护者和促进者,不能这边搭台、那边拆台,而应该相互补台、好戏连台。国际社会应该倡导综合安全、共同安全、合作安全的理念,使我们的地球村成为共谋发展的大舞台,而不是相互角力的竞技场,更不能为一己之私把一个地区乃至世界搞乱。各国交往频繁,磕磕碰碰在所难免,关键是要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与和平谈判,妥善解决矛盾分歧,维护相互关系发展大局;我们坚持反对霸权主义,反对以大欺小、以强欺弱,反对干涉别国主权和各国内部事务,更反对颠覆别国政权。我们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主张消除疑虑和隔阂,把世界多样性和各国差异性转化为发展活力和动力。

中国共产党坚持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具有革命彻底性。反对理论与实践不一致,讲的和做的互相矛盾。中国本着上述原则,在发展进程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持改革开放,促进共同发展,努力给世界带来更多发展机遇。今后5年,中国将进口10万多亿美元左右的商品,对外投资规模将超过5 000亿美元,出境旅游有可能超过4亿人次。中国将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中国将继续妥善处理同有关国家的分歧和摩擦,在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的基础上,努力维护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和地区的和平稳定大局。中国将在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上继续发挥建设性作用,坚持劝和促谈,为通过对话谈判妥善处理有关问题作出不懈努力。概括起来说,我们要实现的中国梦,不仅造福于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于世界各国人民。恩格斯曾这样预见历史的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是资本主义社会本身的最后产物”[17]。列宁也曾深刻指出:“人类的整个经济、政治和精神生活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就已经愈来愈国际化。社会主义会把这三个方面的生活完全国际化。”[18]中国坚持走文明和平发展之路,推动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带给世界人民以福祉,不仅大大提高了社会主义的声誉,而且是对人类和平、发展和社会主义崇高事业作出的新贡献。

上述两点表明,中国梦所创造的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崭新形态。

历史上存在过的文明形态都是以对抗为基础的。人类经历过的奴隶社会的文明和封建社会的文明,都建立在“级别、等级和阶级的对抗上”。资本主义文明“建立在积累的劳动和直接的劳动的对抗上”。实现中国梦创造出的文明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和世界现代化社会发展逻辑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新型文明。这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

(三)实现中国梦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体现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体现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这集中表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展开来说,具体表现为以下三大规律。

首先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也是贯彻于资本主义发展始终的规律。到帝国主义时代,这个规律扩展到国际范围内,其尖锐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反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我们在本文的第一部分已经说明,中国梦的兴起是反抗帝国主义列强压迫的产物,从根本上说,中国梦的兴起,正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规律的表现。

其次是人类社会形态更迭的规律。列宁曾指出:“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19]列宁这个论断指出了世界各国历史发展中的一些重要历史特点。许征帆先生曾对这种历史特点作过表述:社会形态更新期即社会形态新旧更迭的历史阶段。这种更迭所花时间相加的总和,在历史发展的总进程中约占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历史年代的2/3左右,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其基本形态可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类,新的社会形态取代旧的社会形态,更新是从旧社会形态发达的乃至最发达的地区开始的;第二类,新的社会形态取代旧的社会形态,更新是从旧社会形态比较不发达的地区、国家开始的。古代史、中古史和近代史上的大量史实证明,第一种是历史上的罕见现象,是特例,而第二种类型则是通例[20]。近代中国是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国家,率先进入了社会主义,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完成了实现中国梦的第一个历史任务,进而要完成第二个历史任务:国家富强、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人类新旧社会形态更迭的一种规律性的历史现象通例昭示于天下,必然会对世界各国人民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以启示,促进人类进步事业的发展。

最后是社会主义建设普遍规律和具体特点相结合的规律。1957年,各国共产党的《莫斯科宣言》在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经验,要求各国共产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时候,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就是“讲到了普遍规律和具体特点相结合的问题”[21]。中国人民在追寻梦想中遵循这条规律,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的关系上,提出并坚持实行了“第二次结合”,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是这样,不仅苏东剧变时在中国没有出现多米诺骨牌现象,而且还创造了“中国奇迹”,即使在2007—2008年的国际金融风暴中,中国虽然也受到一些影响,但总体上说依然是苍松劲在,风景这边独好。

规律存在于历史发展过程中,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和障碍,它总会按照自己的固有本性要求为自己开辟前进的道路。规律虽然自身不能说明什么,但一旦被人们从历史发展过程的分析中发现和证明,就会使人们认识、把握和利用它,促进规律发生作用。实现中国梦体现出的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已在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被发现和证明,它必然使世人从认识“中国奇迹”的现象进入到认识其本质和发展规律,进而影响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这是历史本身蕴含着的深刻哲理,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1] 习近平.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 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EB/OL].(2012-11-30)[2013-02-11].http://china.cnr.cn/news/201211/t20121130_511447855.shtml.

[2] 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EB/OL].(2013-03-17) [2013-03-20].http://news.xinhuanet.com/2013lh/2013-03/17/c_115055434.htm.

[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32.

[4]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6.

[5]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90.

[6] 梁柱,龚书铎.警惕历史虚无主义思潮[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9.

[7]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8] 吴玉璋.吴玉璋文集:下卷[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7:955.

[9] 谭嗣同.谭嗣同全集:下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1:540.

[10]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1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11.

[1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

[12]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4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1353.

[1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69.

[14]李慎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现状、发展趋势及相关思考——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讲话精神的体会[J].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13(特刊1):40.

[15]习近平.顺应时代前进潮流 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EB/OL].(2013-03-25) [2013-04-25].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3/0325/c40531-20902911-2.html.

[16]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EB/OL].(2013-05-04) [2013-05-20].http://news.xinhuanet.com/2013-05/04/c_115639203.htm.

[1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502.

[18]列宁.列宁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232.

[19]列宁.列宁专题文集·论社会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357-358.

[20]许征帆,李润海.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20-40.

[21]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16.

猜你喜欢

历史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九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5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