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英美文学教学 切实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2014-03-25

关键词:文学理论英美文学史

季 峥

(重庆工商大学外语学院,重庆400067)

一、引言

英美文学课程是英语语言学习的高级阶段,主要是在英语语言能力的基础之上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的鉴赏能力,是我国高校外语院系的主干课程之一,在外语教学和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现实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面临着巨大的困境。在被压缩得极有限的课时内,学生上课时兴趣了了,不预习、不阅读、不讨论是一种常态。这些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深思,并积极采取对策和措施,来改变学生的学习风气,提高学习效率,并使文学发挥其对人文素养培养的良好作用。

笔者在研究中发现国外文学教学方面的改革主要体现为对最近研究成果的吸收和运用,以及对最新科学技术在教学中的采纳。国内非母语专业学生与母语专业学生在英语教学和学习上有着较大的差异。在教学改革的内容和措施方面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和针对性。通过对CNKI网站各期刊杂志上相关文章的搜索和分析,笔者发现国内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程教学在目的和动机、课时分配、课程设置、教材、教学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问题[1]14。主要表现在学生学习目的和动机不明,兴趣和热情不高,根本不读原著;文学课程的课时不断缩减,一周2个课时造成本来就无法完成的教学任务更趋于草草收场;课时的缩减使得课程将文学史和文学作品选读糅合在一起教学,学生对英美文学的总体状况和发展难以获得清晰而完整的认识;教学在体系和观点上比较陈旧,新颖性及可读性不强;教学方式的多样性有待改变。针对上述问题,许多教师和学者提出了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增加课时,改善课程设置,撰写新教材和改革教学方式等对策。

上述困境在我校外语学院的英美文学课程教学中同样存在,同时教学中的问题还有特殊性,单纯借鉴别家的经验和措施不能解决问题。本文主要从外语学院英美文学课程的设置及教学现状和实际出发,分析外语学院英语专业学生英美文学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英美文学教学中存在的困境,并拟定对策,在我校现有教学课时、师资力量的情况下,就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提出改革建议并进行实践,在条件成熟时进行教材建设和改革,从而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切实提高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提升学生的境界。

二、我校英美文学教学现状的对策研究

(一)明确教学的目的和动机

长期以来,“外语专业的办学指导思想仿照公共外语,把语言技能训练作为它的中心工作……强调技能训练的后果之一,是外语专业学生在校期间思维能力退化”,使得外语专业学生对中西方思想文化了解不够,思想不够深刻[2]。英美文学以深刻的文学内涵、跨国界的文化知识、开阔的文化视野成为高校培养和提升英语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明确英美文学课程教学的目的和动机,才能更好地进行改革,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笔者所在的重庆工商大学是以财经类学科为特色的普通高校,外语专业发展相对较为落后,1993年才开始招收全日制英语专业本科学生。外语学院英语专业的学生不但生源不太好,而且70%以上的学生经调配而入学,所以英美文学教学中,学生们的普遍状况是不预习、不读原著,有的学生直到毕业,连一本英文原著都没有读过。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也令人感到遗憾。随着我校商务英语专业招生和培养工作的展开,如何搞好英美文学教学,使之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成为对学生有用的科目,这个问题不能不引起教师的重视。笔者认为,首先我们要明确英语专业和商务英语专业不同方向学生的学习目的和动机,激发学生们对文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倡导主动学习,改变“填鸭式”教学,改变学生被动接受、被动学习的习惯,拓展学生的专业素质,使之能够独立欣赏、解析甚至批评作品,进而将人文社科知识内化成学生的素质,使文学实现“无用之用”“大学之用”。

(二)改革教学内容

针对不同方向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对英语方向的学生应该比较系统地开设“英美文学史”和“英美文学作品选读”两门课,才能达到《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陈列的教学目的。“文学史”从宏观角度阐明英美文学发展的基本历史和规律,并对各个时期出现的主要文学现象、流派做出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评价,使学生对英美文学的总况和发展轨迹有较为清晰、完整的认识。“文学作品选读”是从微观的角度出发讲述各个文学时段中有影响的代表作家和作品,将其置于特定的时代背景和文学发展进程中加以考察,并对他们进行思想、形象和艺术以及写作手法等多方面分析和比较。商务英语方向的学生选修英美文学并非为了系统地学习文学史,而是为了了解英美文化,增强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和欣赏水平。因此,对商务英语方向的学生而言,英美文学史及作品选读这种合二为一的课程就可以满足他们的需要。

在英美文学的教学内容中,尝试进行理论植入。目前高校的文学教材要么是“文学史”,要么是“作品选读”,要么是“史”与“作品”的组合。如吴伟仁编写的教材《英国文学史及选读》[3]和《美国文学史及选读》[4],就内容而言,是以文学史和一些文学作品的选读为主,没有将文论和文化批评涵盖进去。

文学理论不仅影响文学创作,而且影响着人们对文学的理解和对世界的看法,其重要性不容忽视,因此在英语专业本科阶段的英美文学教学中引入文学理论是非常必要的。2000年修订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指出,“文学课程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授课的内容可包括:(a)文学导论;(b)英国文学概况;(c)美国文学概况;(d)文学批评。”[5]26阅读和分析文学作品、进行文学批评活动都离不开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应该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大学本科英语专业的英美文学教学。将文学理论“运用于文本分析,为文学作品的阐释提供多种角度,有助于学生对文学史和文学作品的理解。文学理论由于具有跨学科性、多元性和思辨性特征,所以它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文学史和文学作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6]。

当然,本科阶段将文学理论植入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和学习,与研究生阶段的理论学习和研究是不同的。如何使抽象、神秘的理论浅显易懂,易被学生理解并接受,这对教师来讲是一个挑战。笔者认为,教师应该注重结合文学文本的分析,将文学理论应用于文本的阐释,使抽象的文学理论具体化,去除文学理论的神秘色彩,使文学理论看起来不再神秘、艰深。将文学理论浅显化,并植入文学教学,采用参与和讨论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明白理论,接受理论,并在理论的指导下进一步深入理解文学作品,全面提高学生对语言知识的领悟能力、运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本科阶段不可能系统地深度介绍和讲授文学理论知识,笔者采取的方式主要是在教学中碰到相关问题和现象的时候,注意编织进文论和文化批评内容的教学,并将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自己的文学研究成果引进课堂,促使文学研究成果向文学课堂转换,服务、深化课堂教学。如讲述惠特曼时,不仅介绍其文学特色及意义,更重要的是植入性别研究理论对他及其作品进行研究[7]。

(三)改革授课方式

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中心、“四段论的程序化教学方法”[1]16,采用文学史讲解及作品选读分析的教学模式,重点引导和指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渊源来自美国教育学家和哲学家杜威的“儿童中心论”。他主张解放儿童的思想,以儿童为中心组织教学,发挥儿童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提倡在“做中学”。现代建构主义在杜威“儿童中心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阐述了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的重要性。该理论认为学习不应该被看成是学生对教师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活动,因而建构主义认为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要给学生管理和控制自己学习的权利和机会,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史为纲,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文学作品,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加之以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方法的指导,切实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并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培养学生对文学研究方法的认识、了解、运用和实践。

在课堂教学方面,以课程“英国文学史及作品选读”为个例,具体方法如下:(1)启发法。首先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课程伊始的导论课上,启发和引导学生自主讨论解决“为什么学文学”和“如何学习文学”两个问题,使学生从自身情况和角度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达到比较好的学习效果。同时,指导和督促学生们的预习、阅读、做课件陈述和撰写课程小论文等学习环节。(2)发现法。教师提供或者学生自己收集相关的信息,学生动手参与课程内容的安排,改变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不完善的信息,老师提供补充;对过量的信息,教师指导筛选。例如:在学习《了不起的盖茨比》时,让学生自己搜寻小说的背景信息,使之对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生活的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同时,教师指导学生深度了解小说描述的社会现象和思想潮流。这样的学生参与能激发他们的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对讲授的内容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认真选择,把讲授的时间控制在一定限度内,把大部分课堂时间留给学生,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参与课堂活动,形成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互动。据研究,教师发现小组活动是学生参与教学的主要形式,教师安排学生自行组织以小组为单位的课前准备、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不仅能提高学生学术上的技能,还能提高交际技能。通过讲授与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摆脱传统教学中的单一模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3)读书指导法。根据教学内容和需要补充课外阅读,指导学生对整部名著进行深度阅读,丰富和补充课堂学习内容,同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智慧,鼓励学生相信直觉和阅读后的第一印象,在接收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对所学的内容提出质疑,并组织讨论,在教师的帮助和启发下提升到相关的文学理论层次,学以致用,引导学生做文学研究和写作,为毕业论文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针对此项措施,我校还开设了“英文名作导读”的系列课程,先后指导学生阅读了《傲慢与偏见》《了不起的盖茨比》《喜福会》《廊桥遗梦》《福尔摩斯探案集》以及《圣经故事》等作品。这样,学生至少在毕业前能完成8部名作的导读,为个人的文学素养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通过‘阅读—讨论—写作’这一基本学习模式来获得知识、技能和思考能力”[8]。

(四)采用新的辅助教学手段——面授和课外多媒体双轨道

在教学中与时俱进,采用新的辅助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强化教学效果。首先,在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多媒体设备使用。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课件,课件中与所学教材知识相关的图像、音频、视频和大量的评论文字材料能多角度地增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知识点的把握,更多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培养其学习的自觉性。其次,加强对校园网络的使用。利用校园网便捷的交互性、大容量等优势,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构建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校园网络辅助文学课堂教学环境。这一构想也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 “要积极采用现代的、多元的和全方位的教学模式,在充分利用原有的电教设备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开发计算机辅助教学。有条件的要逐步建设计算机网络系统、光盘资料中心以及多媒体自修中心,为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创造条件。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灵活、方便、实用和广阔的学习和实践的空间。”[5]18

我们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一是要依托我校已建成的“外语在线”等互动平台建设名著影视作品资料库。在课堂内外增加名著影视作品欣赏,配合文字文本教学,指导学生阅读影视文本和文字文本,并指导学生运用文学理论以及影视理论来辨析不同文本阐释的理解,同时指导学生以研究性的态度通过经典作品的影视欣赏和文本的阅读来不断深入细读文本。影视作品资料库不仅能满足学生学习文学的需要,补充学生阅读文字文本不足的欠缺,而且能为学生语言听力学习提供优秀的视听资料,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后备资源保障。二是构建课外自学内容模块。以模块的形式与英美文学的课程紧密联系。由于教学课时缩减问题,不能在课堂上讲授的内容可以挂在学院教学平台,鼓励学生自学。古希腊、古罗马的神话是英美语言和文学著作中典故的重要来源。在英美文学作品中,以这些神话故事为背景和主题创作的作品不甚枚举,如俄狄浦斯王、奥德修斯的故事为英美作家提供了母题和素材;《圣经》这部基督教经典在母题、形式、语言方面都对英美文学产生着深远影响。这些知识在有限的教学课时中没有时间深讲细讲,可以建设相关的学习模块,指导学生自学,同时设计和建设相关的知识通关程序,自学者只有通过一个单元的测试,才能进行下一个单元的学习,并获得相应的学分。

三、结语

经过一个学期的课程教学改革实验,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在文学史和文学作品选读课程的教学中,有意识地组织进文论和文化批评方面的内容,使文学教学中的文学史、文学作品的阅读和赏析与文学理论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提高了学生的文学修养、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辨能力,学生们自觉或不自觉地从文学中吸取智慧和精神力量,在以后的体验中感悟并升华为自觉的行动,使学生通过提高文学素养从而全面提升个人素质成为可能。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师生之间协作、配合,实现教学过程,这些完全符合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相关原则[9]。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对英美文学教学的改革是一个持续的值得教育工作者随时关注的课题。社会的发展对人才不断提出新的要求,高校外语教学随时面临着新的挑战,教学中面临的困境也是我们的机遇,高校教师应该随时谨记大学的目的,“它必须在这个量化时代中造就有‘质’的人”[10]。只有面对挑战,积极应变,在英美文学教学中不断加强教学改革,构建合理的学科梯队;不断深入思考和研究教学方式、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保持英美文学的魅力和活力;不断了解最新科学技术,并合理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在传授知识、吸收知识的同时促使学生掌握学习与研究的方法,让他们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历练,从而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研究、提高素质的场所,真正帮助学生提高自身能力,提升人文素养,满足21世纪对人才的需要。

[1]程爱民,徐劲,柯可,等.关于我国高校英美文学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J].外语研究,2002(1).

[2]王守仁,张杰,朱刚,等.外语教学改革出路笔谈:十二篇[J].中国大学教学,2007(4):69-78.

[3]吴伟仁.英国文学史及选读[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2.

[4]吴伟仁.美国文学史及选读[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0.

[5]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6]朱峰.英美文学教学中文学理论的引入[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126.

[7]季峥.性别研究理论与惠特曼同性恋组诗[J].当代文坛,2008(3):158-160.

[8]黄源深.英语专业课程必须彻底改革——再谈“思辨缺席”[J].外语界,2010(1):15.

[9](苏)尤·克·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一般教学论方面[M].张定璋,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10](美)欧文·白璧德.文学与美国的大学[M].张沛,张源,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57.

猜你喜欢

文学理论英美文学史
《中国文论通史》
社会转型期中国文学理论创新研究
当代诗词怎样才能写入文学史
作品选评是写好文学史的前提——谈20世纪诗词写入文学史问题
现代视域中文学史著对《红楼梦》经典化的推进(1900—1949)
萨义德文学理论中国化:“洋为中用”为人民
Onemoretime:comingandgoingLiuYu英美电影与英美文学的互动发展研究
A Pre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PoemThe Passionate Shepherd to His Love by Marlowe
新世纪文学理论与批评:广义修辞学转向及其能量与屏障
英美常见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