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尤溪县生态茶园建设与管理技术

2014-03-25吴文渔

茶叶 2014年3期
关键词:茶树茶园茶叶

吴文渔

(福建省尤溪县新阳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尤溪 365118)

尤溪县生态茶园建设与管理技术

吴文渔

(福建省尤溪县新阳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尤溪 365118)

生态茶园是以茶树为物种,根据生态学的原理,通过严格选址、良种良法、病虫害综合防治,创造人工复合生态系统模式,建立良性循环生物链,使茶树与茶园中的各种生物和谐共存,减轻病虫害发生与危害,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确保茶产品卫生安全,为向无公害、绿色、有机茶叶生产发展奠定基础,以期进一步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增加茶农和茶企业经济效益。

尤溪;生态茶园;建设与管理技术

尤溪县地处武夷山、戴云山之间,属于中亚热带大陆性和海洋性季风气候,全年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8.9℃,年实际日照时数1781 h,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400-1800 mm,酸性岩红壤,土质疏松,土层深厚,土地总面积514万亩,适宜种茶山地面积50万亩以上,森林覆盖率73.4%,山青水秀,工厂较少,空气清新,且农村劳动力多,是得天独厚的宜茶区域。尤溪县种茶历史悠久,是福建省种茶大县,截止2013年茶园面积7050 hm2,其中生态茶园面积2500 hm2,总产量1.05万吨,居三明市种植面积和总产量首位。随着国内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茶叶消费者对茶叶卫生质量安全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国外对我国进口茶叶中农药残留检测要求标准越来越严格,这对我们发展茶产业既是一个挑战,又是一个机遇。通过连续多年实施推广现代茶业项目,茶农对茶产品卫生质量安全意识显著提高,尤溪县茶园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得到明改善,茶产业得到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本人多年从事现代茶业项目建设实践,现对尤溪县生态茶园建设与管理技术进行总结。

1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态茶园建设

1.1 加强政策扶持力度

2007年以来,县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茶叶种植优惠政策,对新建茶园连片5亩以上的每亩补助200元,小型蓄水池每立方补助80元,机耕路每公里补助2000元。连片200亩以上生态茶园,每亩另外补助800元,主要用于改善茶园区域内生态环境,完善茶园基础设施,如种植行道树、遮阴树、固土绿肥、沟渠建设、喷灌设施、机耕路路面水泥硬化等。

1.2 加强科技种茶推广培训力度

县农业局成立茶叶站,组织骨干技术专家对乡镇技术员、茶叶种植户分批培训,下乡指导,加强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实施科技兴茶战略,提高茶叶从业人员素质,造就一支懂技术、会加工、善经营的茶叶队伍。

2 生态茶园建设技术

2.1 茶叶专家帮助茶农选择园址

各村茶叶种植户建设生态茶园前,先拟定园址,邀请乡镇技术员到实地勘察,对符合立地条件的园址汇报到县农业局茶叶站备案,县茶叶站专家分别到选送备案的园址实地勘察,确定附合建设生态茶园的,由茶农申请列入现代茶园规划区。生态茶园选址应以选择自然肥力高、土层深厚、质地疏松、通气性良好、土体无隔层、腐殖质含量高、养分丰富而且平衡、土壤未受污染、土壤pH值4.5-6.5之间的地块,尽量远离都市、工业区和交通要道,且空气清新、水质纯净、生态环境良好、能满足茶树生长需要的园地或山地,最好选择北面向阳缓坡地。

2.2 茶叶专家规划设计生态茶园

县茶叶站专家对开垦园地的地形、地貌、坡度、植被、土壤以及水文状况进行全面调查,再坚持“头戴帽、腰系带、脚穿鞋”的原则,做好总体的科学的规划设计,包括划区分块、设置道路、设置水利系统。以水土保持为中心,实行山、水、园、林、路综合考虑,合理布局路、渠、沟、池,做到先开路后开园,对山场原有的林木、植被,应分层次、有计划给予留用,茶农必需根据规划设计在乡镇农技员的指导下进行开垦茶园[1]。

2.3 乡镇农技员因地制宜指导茶农建设高标准生态茶园

2.3.1 茶园台面建设 乡镇农技员根据县茶叶站专家的规划设计,到实地指导茶农建园。新建茶园要自下而上,要按照“等高梯层、心土打埂,表土回沟、外埂内沟”的要求建立茶园台面。台面宽度控制在1.5-3 m左右,种植沟外线应设在台面外壁内的60 cm以内,种植沟应低于平台,畦成“凹”状,种植沟规格以0.4 m×0.3 m(宽×深)为宜。

2.3.2 茶园路网建设 茶园路网建设要因地制宜,主道、支道、工作道(步道)要依茶园大小合理分割成大小片区,构造网状格局,方便交通运输与生产作业。主干道最好建成“s”形,路面要水泥硬化,并严禁从山脚到山顶直上直下开“l”字形路道,防止日久后“路变沟”。

2.3.3 茶园排灌系统建设 在茶园山顶、山腰、山脚以及林地与茶园交界处应建设环园沟、沉积池、排水渠和蓄水池并相连,梯层内侧挖“竹节沟”,雨水可以通过排水沟引入蓄水池。做到“小雨不出园,大雨暴雨不冲园”。喷灌或滴灌系统设施要合理安排布局,引水需省本、水源充足,水质干净、清洁。

2.3.4 专家调苗,提倡合理密植 茶苗移栽前各茶农根据所需品种、数量由乡镇农技员汇总并报送到县茶叶站,由县茶叶站专家统一调苗,确保良种达标。生态茶园的茶树品种应选择抗性强的一年生无性系良种,如铁观音、金观音、梅占、福鼎大白、龙井43、安吉白茶等优良品种,这是减少茶园病虫害、提高茶叶品质、增加经济效益的前提条件。茶苗移栽时,由乡镇农技员到实地指导,采取合理密植,株行距0.3 m×0.3 m,双行单株或双行双株种植,亩种植茶苗3000-5000株。

2.3.5 园区绿化,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各乡镇农技员根据各片茶园计算所需防护林、遮阴树、绿肥苗数量,由茶叶站统一供苗。在茶园地形最高处、外围四周和有害性风口设置防护林,主林带种植2-3行高大常绿乔木,两侧配以2-3行灌木;在主干道路边和园头、地角应配植遮荫树(如桂花树、杨梅树、降香黄棠、黄台等);路边沟壁上方茶园种植平托花生、爬地兰、知风草等,茶园行间、埂壁套种豆科绿肥(如箭舌豌豆、紫云英、肥田萝卜、白三叶、印度豇豆等),既可起到保温、保湿,减少雨水冲洗径流作用,同时又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肥力;茶园梯壁种植平托花生、爬地兰等绿肥,并及时割青埋压,既增加肥源,又能起到护壁固土作用。通过园区绿化,大大改善了茶园的生态条件,从而提高了茶叶的产量和品质[2]。

3 生态茶园管理技术

县茶叶站专家先集中各乡镇农技员进行培训,传授生态茶园管理技术,再由各乡镇农技员召集各村茶农集中培训,发放科学种茶宣传单,普及生态茶园管理技术。

3.1 茶树幼苗期管理

新垦茶园种植沟内于9-11月亩施有机肥2000 kg作基肥,经过30-60天熟化,于10-11月或翌年2月雨季来临先覆浅土再定植,并浇足定根水。新茶园种植后,一般茶苗生长幼弱,根系浅,抗旱力差,易受旱害,导致缺株,影响茶园整齐,所以茶树幼苗期管理主要做好:一是抗旱保苗,最好进行茶园铺草覆盖,对于杂草较多的茶园,不宜浅耕松土除草,要经常手工拔除为好。二是及时补苗,有缺株的要在翌年春用同品种茶苗将缺株补齐。三是防止冻害,增施有基肥,培土雍根,铺草覆盖,茶园灌水,提早耕锄,对预防冻害效果较好[3]。

3.2 土壤管理

在生态茶园的土壤管理上,首先应防止水土流失。主要在未封行的茶园、空地和幼龄茶园行间铺草覆盖和套种绿肥,能有效防止表层土壤养分蒸发和水土流失,同时把种植的绿肥作为饲料或肥料。行间铺草应从幼龄茶园开始,在旱季和雨季来临前进行。其次是要对茶园土壤进行耕作,以疏松土壤,促进微生物活动,加速土壤熟化,以利于茶树根系的生长和更新。茶园耕作深度标准,一般是浅耕5-10 cm、中耕10-15 cm、深耕25-30 cm,每年或隔年进行了1次。浅耕和中耕可结合各季的除草与追肥进行,深耕可结合清园埋压杂草和施有机肥进行。

3.3 施肥技术

生态茶园应以施经过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如各种饼肥、人畜便肥、厩肥、沤肥和农副产品下脚料等为主,在茶叶各生育期追施速效化肥为辅,春、夏、秋季追肥的比例应为4∶3∶3,春季和秋(冬)茶的施肥量可占全年施肥量的70%以上。幼龄茶树以培养壮、宽、茂、密的树冠为主,要适当提高磷、钾肥施用比例。一般氮、磷、钾施用比例,1-2年生茶树为2∶3∶3,3-4年生茶园为2∶1∶1,进入盛产期的比例为3∶1∶1。随着树龄的增长,氮肥的施用比例可以逐步适当增加。在施足氮、磷、钾肥的基础上,要适当补充镁、锌等微量元素。幼龄茶园可以套种绿肥,1-2年生茶园可选用印度豇豆等高产型绿肥,3-4年生茶园则应选用矮秆绿肥,如花生、绿豆和乌豇豆等。套种的绿肥作物应及时进行割青、埋压以免影响茶树正常生长。

3.4 修剪技术

茶树生长顶端优势明显,茶树系统修剪是培育丰产树冠与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的关键,也是减少病虫害的重要措施。茶树修剪根据方法不同分为定型修剪、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和台刈。

3.5 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生态茶园病虫害综合防治主要是控制茶园生态环境,使之不利于病原、害虫的生长和繁殖,而有利于天敌的生长和繁殖,使病虫种群数量减少,天敌数量增多,提高茶树对病原和害虫的抵抗力,按其作用性质可以分为农业防治、生物防治、机械防治和化学防治。生态茶园的病虫防治,应以预防为主,实行以农业防治、生物防治、机械防治为基础,以生物防治为中心,以农药防治为辅助的综合防治措施,使病虫害得到有效防治而又不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从而使茶叶向无公害、绿色、有机、安全健康方向发展[4]。

3.5.1 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重点是控制病虫基数,创造不利于病虫发生的环境条件。一是选择植株生长健壮、发育良好的无性系茶苗,提高茶树抗病虫能力。二是合理施肥,如平衡施肥、按产定量施足基肥、尽量控制氮肥施用量。三是适时修剪和清园,每年都要适时修剪,剪去病虫枝叶,清除枯死病枝以减少轮斑病、茶枯病的越冬菌源,减少茶蚜、茶毛虫、茶黑毒蛾的越冬虫卵块和茶小卷叶蛾、蚧类的残留基数。四是中耕培土。这项措施不仅能改善土壤墒情,有利于茶树根系生长,而且能破坏病虫越冬场所,杀灭土壤中茶尺蠖等的越冬幼虫,深埋枯枝落叶,减少病原基数。五是及时分批留叶采摘。这样可以除去新枝上茶小卷叶蛾、小绿叶蝉等害虫的低龄幼若虫和卵块,减轻茶枯病危害。六是诱杀害虫,对一些有趋性的害虫,用灯光、毒饵、色板诱杀,此法大面积应用效果更明显。

3.5.2 生物防治 这是一项对人畜安全、对茶叶和环境无污染且能降低成本的重要防治措施。一是加强对寄生性和捕食性昆虫的保护,在茶园周围保留一定数量的植被,重视生物栖息地的保护,保护好赤眼蜂、茶园蜘蛛、红点唇瓢虫等害虫天敌。二是利用昆虫激素等生物代谢产物治虫。对茶小卷叶蛾发生危害的茶园,可连片采用性引诱剂诱杀成虫。生产实践中还可利用有益生物的代谢产物来防治病虫害[5]。

3.5.3 机械防治 利用有些害虫的假死性,机械振动茶树让害虫掉到地上加以消灭。

3.5.4 化学防治 严格按病虫防治指标用药,不能见虫见病就急于用药。对虫口密度、病情指数超过防治指标的茶园,根据国家无公害茶叶的生产标准,安全合理使用药剂防治。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同时,注意轮换用药,每种农药在采茶期只能用1次,以免产生抗性,降低防治效果。

4 问题讨论与小结

4.1 问题讨论

一是建设生态茶园投资多,增加生产成本,而国内茶叶市场监管不严、准入门槛较低,“三品”与一般产品价格差异不明显,不利于生态茶园广泛推广。二是绿化树木遮荫率对不同茶类、不同品种造成茶叶产量和质量的影响不同,有待进一步研究。三是树木、花草的引种中,应特别注意,要考虑是否会给当地今后的生态造成泛滥灾害。

4.2 小结

(一)生态茶园建设应因势利导、利用自然环境,因地制宜,不要千篇一律,这样既节约资金,又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茶园四周种植树木可为茶树遮挡直射阳光,茶园梯壁留草种草,园内实现园、林、水、路等综合配套设施建设,可以减少水土流失,提高茶叶质量。(三)绿化树、花草可以招来各种天敌,为茶园物种多元化创造和谐环境,减少农药使用量。(四)茶叶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要按照“三品”茶叶生产规程进行生产,严防污染,才能实现茶叶产品向优质、安全、高效方向发展。

1 黄华岩.德化县发展高标准生态茶园的技术措施.福建茶叶,2011,(3):34-36.

2 吴礼辉.浅议生态茶园建设及其栽培技术.福建茶叶,2013,(3):45-46.

3 颜涌泉.永春县标准化生态茶园建设与成效.福建茶叶,2012,(4):39-40.

4 曾明森,王庆森,刘丰静.茶园有害生物生态防治技术模式与实施方案制订探讨.茶叶科学技术,2013,(3):14-19,36.

5 叶根轩,巫绍忠.生态茶园害虫防控和天敌保护主要技术措施.福建茶叶,2013,(5):29-31.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ecological
tea garden in Youxi Country

WU Wenyu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promotion center,XinYang Town,Youxi County Fujian Province, 365118)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ecology, ecological tea garden is a kind of artificial complex ecosystem of tea species, which is constructed through strict selection of high-quality-seeds, scientific planting and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for pests. The establishment of a virtuous cycle chain makes tea plants to be in harmony with various biological species, effectively control 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so as to reduce chemical pesticideand to ensure thequality safety of tea products. It lays the foundation for developing pollution-free, green and organic tea production so as to further improve the output and quality of tea, resulting in higher economic benefits for tea farmers and tea enterprises.

youxi; ecological tea garden;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technology

2014-03-25

吴文渔(1967年-),男,福建尤溪人,农艺师,长期在基层乡镇从事茶叶技术推广工作。

S571.1;S18

A

0577-8921(2014)03-157-04

猜你喜欢

茶树茶园茶叶
《茶叶通讯》简介
茶园飘香
茶园之晨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山茶树变身摇钱树
湄潭茶园
茶园观色
香喷喷的茶叶
两个推荐茶树品种
茶树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