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形音通路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字词识别中的作用*

2014-03-25卢淑芳

关键词:字音第二语言字形

卢淑芳

(平顶山学院文学院,河南平顶山467000)

形音通路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字词识别中的作用*

卢淑芳

(平顶山学院文学院,河南平顶山467000)

字或词都是形、音、义三者的结合,从形和音的结合通达到语义的识别过程是阅读中最独特的地方,研究学习者在字词识别过程中依赖字形通路和字音通路的问题对阅读和阅读教学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有关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阅读中的形音通路问题研究已有大量成果。分析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发现在实验研究方法上具有任务多样化、被试区分精细化的特点,但在实验结果上存在很多不一致的地方。实验结果存在的分歧在于学习者在字词识别中主要依赖的是字形通路还是字音通路,受到学习者母语背景或汉语水平影响的大与小。文章在阐明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指出该领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

字词识别;字形通路;字音通路

字词识别(word identification)是人对字词由视觉映像开始经过一系列加工获得意义的过程,是阅读的一个基本成分,是阅读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领域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发展学习者的字词识别能力对其阅读能力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Isabei&Beck等就认为“视觉单词识别是阅读活动中最独特的过程,单词识别在阅读和阅读教学中起着中心作用”[1]。书写出的字或词都是形音义三者的结合。因此,研究视觉单词识别过程中依赖的字形通路和字音通路对阅读和阅读教学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汉字字形和字音的关系与西方拼音文字的形音关系有很大的差异。拼音文字记录的是语音,词的语音在组合完整后就与意义发生联系;汉字作为表意的书写符号系统,更强调“字形”和“字义”的结合。汉字形和音的关系不像拼音文字那样密切,汉字的表音度和表义度也相对较低。据周有光[2]统计,汉字形声字声旁的有效表音率仅为39%,形旁的有效表义度为43.97%,这种特点增加了汉字识别的难度。那么,有效研究汉语字词识别过程中字形和字音对语义提取的作用,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将有很大的启发意义。目前有关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阅读中的形音通路研究已有大量成果,但在实验任务设计、实验被试选择以及实验结果上存在很多不一致的地方。

一、实验任务多样化,被试区分精细化

关于字词识别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命名法、语义分类法、同一性判断法和词汇判断法等基于反应时的研究方法,还有对字词加工和表征的神经机制的脑成像研究以及揭示认知过程各个阶段的眼动研究等方法。

在有关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在汉语字词识别中字形通路和字音通路的研究中,实验任务呈现多样化特点。学者大多采用的是阅读校对任务,如高立群、孟凌[3]、季秀清[4]、江新[5-6]、吕欣航[7]、张金桥[8-9]等。在该任务中,由于被试在操作过程中所受干扰较小,因而比较好实施。在已有研究中,除了阅读校对任务外,Perfetti&Zhang[10-11]采用了启动实验和语义判断任务,江新[5-6]、张金桥[8-9]等采用可接受性判断任务。

关于被试选择,有的区分了母语背景和汉语水平,如吕欣航[7]、张金桥[8-9]等。有的还在此基础上加入了性别因素,如高立群[3]。母语背景的选择一般以欧美学生和日韩学生为研究对象,近两年来在被试选择上开始呈现精细化特点。

二、研究结果存在不同观点

陈宝国、彭聃龄[12]介绍了词义通达的三种理论模型:直通理论、语音中介理论和双通道理论。在汉字字词识别过程中,从字形到字义是否必须经过语音中介,是很多学者争论的一个焦点问题。在二语习得中,通达语义的过程是否存在语音中介通路,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学习者依赖的通路是什么?是以字形通路为主呢,还是有语音通路的参与?目前,在关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字词识别的相关研究中存在以下几种观点。

(一)始终以字形通路为主,以字音通路为辅,不存在转换过程

高立群、孟凌[3]以初级、中级、高级水平的留学生和中外研究生为被试对象,采用阅读校对任务来探测留学生在阅读时更依赖哪个通路。实验结果说明不管哪一水平的二语学习者,始终以字形的作用为主,以字音的作用为辅。该实验对“性别”因素也进行了研究,并发现了不同性别的阅读者在形音意识发展的均衡性上有显著效应。该实验结论得到了吕欣航[7]的支持。吕欣航区分了留学生的母语背景和汉语水平,发现这些因素并没有影响到实验结果。

虽然两个研究都是采用比较接近正常阅读的校对任务,得出了留学生在汉语阅读中始终以字形通路为主,以字音通路为辅的结论,但是同样的实验任务以汉语作为母语的学习者为被试对象就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宋华、张厚粲、舒华[13]以小学三、五年级学生和大学生为被试对象,采用校对任务来检测小学生和成人在阅读时对字音通路和字形通路的使用情况。实验结果认为,汉语阅读者在阅读中存在一个由音到形的转换过程:主要依赖字音通路的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或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主要依赖字形通路的是大学生或熟练读者。这个实验说明了汉语作为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学习在汉字识别中有不同的加工机制。

(二)主要依赖语音通路

Perfetti&Zhang[10]通过启动实验发现在汉语阅读中,学习者更依赖的是字音通路,字音信息在通达语义的过程中起着主要作用,是自动激活的,并认为汉语读者如果没有语音就不能激活语义。该研究引发了一场语音编码是语言中的共性特点(phonological recoding is universal)的争论。同样,Hu&Catts[14]采用语音混淆任务探测汉语初学者在阅读汉字时是否激活语音编码。通过实验,作者认为在学习者的汉字词汇意义通达过程中,语音编码是普遍性的。随着该领域研究的深入和讨论的增多,Perfetti&Zhang[11]又采用了语义判断实验任务来研究汉字词通达语义过程中的字音作用和字形作用。试验的结果和其1991年的启动实验结果以及Hu&Catts[14]的结论基本一致,说明在字义通达过程中,语音信息的激活是自动的,且早于语义的激活。

上述学者采用不同实验任务考查字音在语义通达中的作用,其总的结论是,语音在通达语义过程中的作用非常大,甚至是发生在前词汇阶段。当然,上述研究中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阅读者的母语背景都是拼音文字,被试者对自己语言中的语音结构很敏感,而对汉字的学习又没有经验,就可能在汉字的阅读中更倾向于使用自己熟悉的语音编码。

季秀清[4]同样使用阅读校对任务来探测初学汉语的留学生在阅读时对两种通路的使用情况。实验结果支持“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初学者在阅读时主要依赖语音通路”的观点。该实验结果和高立群[3]、吕欣航[7]等实验中初级阶段留学生依赖的是字形通路的结果不同。由于作者在匹配实验材料时,没有严格区分形似别字和音同别字(如:“座”和“坐”),出现的实验结果也许不能纯粹地说明是依赖字形通路还是依赖字音通路。

(三)汉语水平和母语背景因素影响留学生阅读时对两种通路的使用

江新采用可接受性判断任务,其研究结果支持“中级阶段的日韩学生在汉语句子阅读中字形的作用大于字音的作用”[5]的观点。在2005年采用纸笔测验的校对阅读任务,实验结果支持“中级阶段的欧美学生在汉语阅读中形码作用和音码作用没有显著差异”[6]的观点。

也有专家采用和江新不一样的实验任务但得到同样的实验结果。张金桥[8]也采用了阅读校对任务来探讨不同母语背景(拼音文字和表意文字)的外国留学生在汉语阅读中依赖的字音通路和字形通路问题。实验结果表明:表意文字背景的留学生不管汉语水平如何,都是字形发挥主要作用。初级阶段的拼音文字背景的留学生语音起主要作用,中级阶段的拼音文字背景的留学生字音和字形起相同重要的作用。该实验认为母语背景影响二语学习者对字形通路和字音通路的使用情况。张金桥等[9]采用了基于语义和语音的启动范畴判断任务,以中级汉语水平的韩国和印尼留学生为被试者,同样得出了母语的认知加工特点影响了中级汉语水平留学生高频汉字识别形音义激活的时间进程的结论。这些实验结果也和江新的实验结果一致。

把该实验结论和宋华等人[13]的实验结论相比,发现拼音文字背景的留学生和中国儿童在汉语阅读中表现出基本相同的特点,但是表意文字背景的留学生和中国儿童在汉语阅读中表现出来的特点却不一样。这说明,把汉语作为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阅读者对字形和字音的加工可能有不同的心理加工机制。

上述研究发现了母语背景和汉语水平影响留学生在阅读中对字形通路和字音通路使用的特点。这和高立群[3]、吕欣航[7]等人的实验结果不一致。留学汉语阅读中是否受母语认知加工特点和目的语认知加工特点的影响,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三、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综合以上关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字词识别研究成果,其研究结论有很大的不一致。目前实验结论的不一致主要在于母语背景和汉语水平是否是影响学习者使用字音通路和字形通路的主要因素,这就需要探讨母语文字系统特点是否会影响第二语言习得。有关母语文字系统特点与二语习得关系假设的研究中,Akamatsu[15]探讨了第一语言正字法特征对第二语言阅读的影响,作者认为,非拼音文字背景组的学习者在加工英语单词时不如第一语言背景为拼音文字背景的阅读者那么依赖语音,说明了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阅读的加工产生了影响。同样的,Hamada&Koda[16]以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韩语和汉语学习者为被试对象,探讨第一语言正字法经验对第二语言新词的编码和语义信息保持的影响,实验的结果支持了第一语言正字法特点影响第二语言单词加工的观点。研究说明了母语文字系统特点会对第二语言的习得产生重大的影响。

(一)研究存在的问题

结合以上的研究结果,我们发现字形和字音对字词识别的作用并未达成共识,可能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虽然反映的都是汉字识别内部加工过程中字形和字音的作用,但研究中所用实验任务和实验方法不同,得出的结论就不尽相同。例如,采用可接受性句子判断任务来探测阅读就比较间接,需要对汉字的形音义三个方面都进行加工。单纯采用阅读校对任务,被试可能因为实验要求而采用过多的挑选别字的阅读策略,也并不能完全真实反映通达词汇意义的加工过程。

第二,各个研究对实验材料的控制是不尽相同的。有的材料控制了汉字的频率和笔画数,而有的实验材料基本上对此没有作严格控制,有的研究还混淆了要区分的设计字的特点。就借助的实验设备而言,有的借助纸笔测验,有的借助实验仪器,而且基于反应时的SOA(stimulus onset asynchrony)的时间设置有较大差异。

第三,有的研究采用不同的实验任务,得出的实验结论截然相反。

第四,在得出留学生阅读时更依赖的是字形通路还是字音通路或是二者兼有的结论后,对出现这样结果的原因缺乏深入的探讨,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通过实验研究来进一步探测出现这样结果的原因。

(二)研究展望

综合不同文字系统的相关研究可以看到,在拼音文字系统中,“强语音作用”的观点似乎更能立足;但对于正字法程度比较深的表意文字汉字来说,却存在着截然不同的观点。基于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为促进字词识别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我们认为今后的实验还需在以下问题上进行研究。

第一,严格控制实验材料,尝试进行针对同一被试的不同实验任务,最大限度地排除学习者使用的学习策略,使研究尽可能真实地反映字词识别的加工过程。

第二,母语背景和汉语水平两个因素仍然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字词识别中的重要因素,今后需要有进一步的实验来验证学习者的母语文字加工机制是否会对第二语言学习产生影响。

第三,通过实验得出研究结论后,可以通过后续实验来验证出现该种结果的可能原因。比如说:为什么留学生更依赖字形通路或者更依赖字音通路?对两种通路的选择偏向是否与他们的语音加工能力或者字形加工能力有关?如果是更依赖字形通路的话,是因为语音加工能力非常有限被迫选择字形通路呢还是因为对汉语的正字法规则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从而避免使用语音通路?今后的研究在得出相关实验结果后,若有后续实验来验证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也许更富有说服力。

[1] ISABEIL,BECK PA,CARPENTER.关于阅读的认知研究[J].谭力海,译.心理科学进展,1988(3):39-44.

[2] 周有光.现代汉字声旁的表音功能问题[J].中国语文,1978(3):172-177.

[3] 高立群,孟凌.外国留学生阅读中音、形信息对汉字辨认的影响[J].世界汉语教学,2000(4):67-76.

[4] 季秀清.外国留学生汉语阅读中字形和字音的作用初探[M]//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汉语学院.语言文化教学研究集刊(四).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00:62-69.

[5] 江新.中级阶段日韩学生汉语阅读中字形和字音的作用[M]//赵金铭.汉语口语和书面语教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54-61.

[6] 江新.中级阶段欧美学生汉语阅读中字形和字音的作用[M]//周小兵,宋永波.对外汉语阅读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46-57.

[7] 吕欣航.留学生在汉语阅读中利用字形和语音信息的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34-38.

[8] 张金桥.不同母语背景留学生汉语阅读中字音、字形作用的特点[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19-123.

[9] 张金桥,王燕.韩国、印尼留学生汉字识别中形音义的激活[J].心理学探新,2010(6):36-44

[10]PERFETTIC A,ZHANG S.Phonological processes in reading Chinese words[J].Experimental Psychology:Learning,Memory,and Cognition,1991(17):633-643.

[11]PERFETTICA,ZHANG S.Very early phonologicalactivation in Chinese reading[J].Experimental Psychology:Learning,Memory,and Cognition,1995(21):24-33.

[12]陈宝国,彭聃龄.词义通达的三种理论模型及研究简介[J].心理学探新,2000(1):42-46.

[13]宋华,张厚粲,舒华.在中文阅读中字音、字形作用及其发展转换[J].心理学报,1995(2):139-144.

[14]HU C F,CATTSH.Phonological recoding as a universal process?Evidence from beginning readers of Chinese[J].Reading and Writing,1993(5):325-337.

[15]AKAMATSU N.The effects of first language orthographic features on second language reading in text[J].Language Learning,2003(2):207-231.

[16]HAMADA M,KODA K.Influence of first language orthographic experience on second language decoding and word learning[J].Language Learning,2008(1):1-31.

Summary of the Studies on the Phonological and Orthographic Code Used in W ord Identification of Reading in TCSL

LU Shufang
(College of Liberal Arts,Pingdingshan University,Pingdingshan 467000,China)

Any Chinese character is the combination of its shape,sound andmeaning.From the combination of the shape and sound to the recognition ofmeaning is a unique process in reading.The study about the phonological code and the orthographic code that the readers use during the Word Identification process is very useful in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aspects to both reading and reading instruction.Strong results about the phonological code and the orthographic code have been achieved on learning Chinese as the second language.By analyzing these research achievements,we found various assignments and accurately distinguishable test objects,and inconsistent results appeared.Whether learners depend on the phonological code or the orthographic code during the process of word identification is influenced by their language background and Chinese level.Basing on the illustration of these problems,the thesis points out som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rovides the solutions.

word Identification;phonological code;orthographic code

H195.1

A

1673-8268(2014)06-0165-04

(编辑:段明琰)

10.3969/j.issn.1673-8268.2014.06.030

2014-03-11

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地域文化推广背景下河南地方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2014SJGLX334)

卢淑芳(1981-),女,河南汝州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汉语国际推广和应用语言学研究。

猜你喜欢

字音第二语言字形
第二语言语音习得中的误读
甲骨文“黍”字形义考
甲骨文中的字形直立化二则
“多说一遍”字音字义大不相同!
复习生字字形的方法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需求研究述评
多种现代技术支持的第二语言学习
《第二语言句子加工》述评
添一笔变个字
《诗集传》叶音与宋代常用字音——叶音同于韵书考论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