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名山胜水映自然
——徐霞客诗歌创作简论

2014-03-25周雪根

关键词:徐霞客

周雪根

(云南民族大学 人文学院,昆明 650031)

徐霞客是我国著名的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游记》享誉海内外,被誉为“古今游记之最”(1)、“千古奇书”(2)、“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3)。殊不知,其诗歌创作也十分可观。陈函辉称霞客少年时“遇酒人词客,与亲故过从,觞咏流连,动辄达旦”(4)。文震孟有跋黄道周赠霞客诗,跋云:“真古今第一奇人也!尝徒步万里,访石斋(黄道周)于墓庐。石斋北上,又冲寒追及于云阳道中。沽酒对饮,且饮且题诗,诗成而酒未尽,文不加点,沉郁激壮,遂进绝调。”[1]由此看来,霞客诗歌数量不菲,遗憾的是许多已散佚,薛仲良先生说其诗作可考的有百首[2]215。徐诗成就也斐然,当时就极受名公巨儒赞赏。陈函辉称他“工诗,工古文词。文湛持(文震孟)、黄石斋(黄道周)两师津津赞美”(5),陈继儒赞其诗“沉雄典丽”(6),滇南著名诗僧担当(唐泰)赞云:“阳春寡和”(7)。黄道周更倍加赞誉,他在《赋得孤云独往还》五首的跋语中说:“壬申崇祯五年(1632)秋,同徐振之(霞客之字)泛舟洞庭,还宿楞枷山,即席分韵,共赋‘孤云独往还’,而振之诗先成。喜其词意高妙,备极诸长,因录于上,方知予作之不逮也。”黄道周“学冠古今”,又是明代“天下士大夫高推之”的著名诗人,对徐霞客诗歌由衷钦佩,足见霞客诗作水平之高、成就之卓越。

徐霞客文学成就虽著于游记,然非游记可限,诗歌也是一重要体现。深入考察可以认定,徐霞客于明末诗坛不失为一大手笔,说其为诗歌名家,洵非阿好也。徐诗就思想内涵言,不外以下三大宗。

一、探险践胜,步步胜奇——描山绘水

徐霞客一生痴爱山水,淡泊名利,厌弃举业,视世事俗务如白衣苍狗,寄情于山川地理。少时即有奇情异趣,钱谦益称其“奇情郁然,玄对山水”(8)。陈函辉说霞客尝读《陶水监传》,辄笑曰:“为是松风可听耳。若睹青天而攀白日,夫何远之有?”霞客“天下奇胜无不游”(9),从二十二岁起直至去世前一年,历三十余年,游遍祖国名山大川,海隅边陲。各地雄伟壮丽、美丽奇特的景色让他如痴如醉,流连忘返,于是行诸笔端,加以歌咏和赞扬。故其游记诗文特多,也写得最好,“如丹青之画”。这些作品描山绘水,使用白描手法,简笔传神,笔意幽雅,情韵高绝,字里行间流溢出对山水风光的热爱和赞美。

小香山是霞客族兄雷门(徐应震)精心所辟,结庐种梅后,景色宜人,“千年迹冷荒丘,一旦香生群玉,不特花香、境香、梦亦香……月隐崖端,则暗香浮动;风生波面,则泛玉参差,其近景之妙也。堂前凭空揽翠,岫树江云,罗列献奇,帆影樽前,墟烟镜里,阴晴之态互殊,晨夕之观夐别;其远景之妙也。”(10)霞客过此,惊喜不已,写下《题小香山梅花堂》五首,其中《得壶字》:“种来香雾三千界,削就云根第一株。水月遥分大士供,阴晴递换小山图。”《和兄韵》:“展开明月光,幻作流霞壁。壁上叠梅花,壁下飞香雪。”《醉中漫歌》:“绕屋梅花香更清,当窗竹影云俱轻。梅香宜月竹宜雨,一时雅致谁与并?我来恰值阴晴会,晓色空濛夜明媚。”《月中种竹歌》:“花香月色两空濛,更借琅玕点幽碧。带雨遥分前浦云,当窗漫凿峰头石。”写小香山梅花堂的花香、境美和主人志奇。吟此诗,似身临其境,沁人心脾的梅花香扑鼻而来。

《游桃花涧》:“睡足山中雨,起探云里泉。重崖岚掩映,复道水潺湲。涧是桃花旧,波摇松影鲜。层层声捣石,矫矫势垂天。吼虎深藏峡,狂龙倒挂川。怒疑连壁坠,宛似趁风旋。玉迸丝丝立,珠倾个个圆。石文喧旧鼓,松韵押疏弦。叱咤惊虞美,娇啼响杜鹃。江光借飞影,海势助雄溅。转觉一山静,遥分众壑妍……”诗写桃花涧的飞泉、崖岚、松桃等景色,从形、势、声、色、光等方面落笔,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有意,美不胜收。诗作最后以“何必寻三峡,还须受一廛”作结,说此处不是三峡胜似三峡,坐拥此景足矣。既抒发了诗人不俗的心志,又凸显了桃花涧景色的美丽绝伦、无限诱人。

云南是霞客一生旅游和地理考察的终点,也是霞客除家乡以外逗留时间最长的省。在云南旅游考察阶段,也是霞客一生中诗作最丰富的时期。霞客的诗作,据“徐学”专家朱惠荣先生说,可考的近百首,总数当不止此[3]217。其中在云南写成的有案可稽的诗歌达42首,在云南一省的诗作,超过了他西游途中的其他各省诗作的总和。霞客的诗留传至今的共38首,以在云南留下的最多,今存20首(《鸡山十景》17首、《宿妙峰山》1首、《赠鸡足山僧妙行》2首),亦占霞客传世诗作的一半多。崇祯十二年(1639)几乎每个月都有新诗问世。他一边考察,一边行吟,完全是一幅地理学家兼诗人的形象。正由于徐霞客在云南考察期间留下的诗作和《滇游日记》,我国西南边陲云南的神奇壮美河山才得以如画般展示在人们面前,为后人所了解和向往沉醉。

如《宿妙峰山》:“路织千山积翠连,穷边欲尽到天边。峰留古德云还在,界辟诸天月正悬。狮窟吼风随法鼓,龙泉喷玉护金莲。”描写的是姚安妙峰山的景致。据《妙峰山志》记载,妙峰山“背拥高峰,面连青壑。境地清幽,林泉秀雅,静居山中,经月不厌,诚最胜境界也。”

霞客与鸡足山结下了不解之缘,曾两次登鸡足山,写过不少诗,纂修过《鸡足山志》。其咏叹鸡足山景观的诗可考的达27首,现存的包括《鸡山十景》诗17首,《赠鸡足山僧妙行》七律2首。另,《除夕下榻四诗》系除夕住沈公及莘野父子静室,观鸡山夜景成章,正月初六日录赠沈公六十大寿;《狮林四奇诗》咏水帘、翠壁、侧树、灵泉,崇祯十二年九月初十书赠兰宗上人。后两种惜已不存。霞客在鸡足山诗作最丰,保存至今的数量也最多。

《鸡山十景》中的《绝顶四观》写登上鸡足山顶看东日、西海、南云、北雪四大奇观。其声、色、形、势,令人叹为观止。徐霞客于绝顶赞咏了所见日、云、海、雪的瑰丽奇景后,意犹未尽,还分别写了《日观》、《海观》、《云观》和《雪观》。《日观》中“天门遥与海门通,夜半车轮透影红”,描绘日出时的壮丽奇景;《雪观》中“北辰咫尺玉龙眠,粉碎虚空雪万年”,写晶莹的玉龙雪山;《海观》中“万壑同归一壑沤,银河遥点九天秋”,摹波光粼粼的洱海;《云观》中“白云本是山中物,南极祥光五色编”,状五彩缤纷的祥云。

《瀑布腾空》写鸡足山玉龙瀑布腾空的奇景:“三支东向谁为钥?匹练中悬万壑前。鼎足共瞻鸡在后,涛头忽见马争先。珠玑错落九天影,冰雪翻成双壁喧。我欲倒骑玉龙背,峰巅群鹤共翩翩。”诗歌先写玉龙瀑布的方位形势:“鸡在后”,指出鸡坪关在它的后面;“马争先”,指出马鞍岭在它的前面,形成天然的三足鼎立之势。接着写瀑布腾空之状:“珠玑错落九天影”句,写其形和势;“冰雪翻成双壁喧”句,写其色和声。颈联把瀑布腾空飞溅,如珠玑闪烁,错落有致,从九天飞洒而下的奇妙形态,和皎如冰雪、触壁声喧的神情气势写活了。尾联抒怀,奇思异想,充满浪漫气息。《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六》有一段描述玉龙瀑布的文字:“然踞亭(指观瀑亭)俯仰,绝顶浮岚,中悬九天,绝崖陨雪,下嵌九地,兼之霁色澄映,花光浮动,觉此身非复人间……”,可见诗歌所写是实景的艺术再现。故才有诗人的喜极不已,飘然欲仙,与物同化。

《华首重门》:“巍崖高巩白云端,翠壁苍屏路几盘。重阙春藏天地老,双扉昼扃日星寒。金襕浩劫还依定,锦砌当空孰为攒?何必拈花问迦叶,岩工直作破颜看。”写巍峨的高崖高耸云端,苍翠的岩壁像悬挂的屏障一样,夹于两岩间的山路曲折而逼仄,上不见顶,下不见底。《滇游日记五》有鸡足山华首门的刻画:“崖路愈逼仄,线底缘嵌绝壁上,仰眺只觉崇崇隆隆而不见其顶,下瞰只觉窅窅冥冥而莫晰其根,如悬一幅万仞苍崖图,而缀身其间,不辨身在何际也。东一里,崖势上飞,高穹如檐,覆环其下,如户阈形,其内壁立如掩扉,盖其石齿齿,皆堕而不尽堕之余,所谓华首门也。其高二十丈,其上穹覆者,又不知凡几,盖即绝顶观海门下危崖也。”诗是《游记》的凝炼和升华,《游记》是诗的解释和外显。诗文相得益彰。

《传衣古松》写鸡山“众美之外,又出此一老”的“千尺虬”古松:“碧树千寻云影重,凌风老干独蒙茸。鳞甲半天猿臂舞,幢幡千队凤毛缝。”《古洞别天》其一:“瑶草琼枝开自落,金茎玉乳滴还长。”其二:“直到万峰穷极处,忽悬双阙窈冥间。碧桃开落门常在,玄鹤纵横路不关。”状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的溶岩、溶洞。

二、“有山生死共,无侣去来难”——怀念、悼亡

徐霞客性情诚挚,忠肝义胆,待人至忠至真,交情深笃者如陈继儒、陈函辉、黄道周、繆昌期、文震孟、董其昌、陈仁锡、唐泰、木增等。其中与黄道周尤投契,两人唱和赠答之作不少。霞客曾“徒步三千里”往访黄道周于漳浦故里,也曾冒寒乘小舟从常州追道周至丹阳。晚年闻黄氏下诏狱,遣长子携寒衣至几千里外的北京刑部大牢中往视,得黄氏讼系状,乃据床浩叹,不食而卒。霞客待朋友一片赤胆,“赴知己急难,不以生死患难易心”[4],故黄道周在《遣奠徐霞客寓长君书》中对其推崇备至:“缙绅倾盖白头者多矣,至于皭然物表,死生不易,割肝相示。”难怪黄道周在《挽徐霞客》一诗中要用“十洲五岳齐挥泪,履齿无因共数峰”以表示自己的沉痛和哀悼,表露他和霞客生死不易的高谊。

霞客与陈函辉“交最久”,且深交最有情。霞客弥留数日前,手作书谓“寒山无忘灶下”(函辉号小寒山子),念念不忘当年临海的“烧灯夜话”。同样,霞客卒后,陈函辉恸哭欲绝,说:“霞客先生,予石友……而今则游道山矣!游帝所矣!又飘飘乎乘云气而游八极之表矣!”(11)

正因为徐霞客重情重义,情至真,意至切,视友情如命,所以悼念亡友的诗也写得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哭静闻禅侣》是典型代表。静闻是其家乡江阴迎福寺高僧莲舟的弟子,潜心正果,戒律精深,“禅诵垂三十年,刺血写成《法华经》”,矢志供奉鸡足山。后与霞客一起万里西行,不幸在湘江遇盗,被槊坠水受伤致病,不久在南宁崇善寺去世。霞客惊闻噩耗,悲痛万分,肝肠寸断,含泪写下悼念亡友的《哭静闻禅侣》六首。全诗写乡谊旧情的深厚,写湘江遇盗的不幸,写痛失伴侣的悲痛,表达无穷的悼念和哀思。诗云:“晓共云关暮共龛,梵音灯影对偏安。西望有山生死共,东瞻无侣去来难。故乡只道登高少,魂断天涯只独看。”“可怜濒死人先别,未必浮生我独还。含泪痛君仍自痛,存亡分影不分关。”“客里仍离病里人,别时还忆昔时身。死生忽地分今日,聚散经年共此晨。半生瓢饮千山屐,断送枯骸瘴海滨。”“同向西南浪泊间,忍看仙侣堕飞鸢。黄菊泪分千里道,白茅魂断五共烟。别君已许携君骨,夜夜空山泣杜鹃。”“一篑难将余骨补,半途空托寸心盟。别时已恐无时见,几度临行未肯行。”有对志同道合、生死相依的追忆,有对当时短暂分离忧惧会成永诀的预感,有对阴阳两隔而情谊不泯的铭记。此诗可谓字字血、声声泪,浸溢血性,情意充厚而饱满。霞客遵静闻临死之际遗言,负其骨灰和血经从广西行几千里到云南鸡足山,终于了却静闻朝圣鸡足山之愿。

霞客另有悼念新塘遇难的衡阳书生艾行可的诗,惜乎全诗已佚,只留下“同是天涯遇难人,一生何堪对一死”两句。非经切肤之痛者不能道地。

三、“鹜飞难作伴,龙跃岂相忘”——酬唱赠答

霞客人品高洁,崇气节,慕高雅。“知交遍天下”,与当时名流、才士交情笃厚,受到高攀龙、文震孟、黄道周、担当等人的推重。他们惺惺相惜,砥砺名节,相互唱和题赠。从《徐霞客游记》外编后所附的黄道周《七言古一首赠徐霞客》等诗27首、唐泰《留先生小坐》诗30首看来,他们之间情谊非同寻常,交往酬唱相当频繁。《赋得孤云独往还》乃与黄道周“泛舟洞庭湖,还宿楞伽山”时的唱和之作:“秋空净无极,兀兀片云孤。不与风同驶,遥令雨自苏。卷舒如有约,尺寸岂随肤。”(其一)“山岫何幽独?悠然飏碧空。遥分秋水影,忽度夕阳风。长天不留迹,冷月若为容。”(其三)“彩霞竟何往?苍狗自徜徉。出没千峰迥,夷犹一壑长。鹜飞难作伴,龙跃岂相忘?不待为霖日,方令天汉章。”(其四)诗人运用手中生花之笔,将孤云飘逸自在、悠然无迹、变幻莫测、独往独还的情态一一写出,语淡意远,迥出尘表。最后以“神远群俱涣,晴空迹自闲。始知能体物,造化掌中删”突出孤云的神远悠闲以及能体察物态、造化万物的神奇。据考,此诗创作前一年(崇祯四年,1631年)黄道周因疏救钱龙锡(东林党人)事降三级调用,上疏请求归休。是年正月黄道周以上疏得罪,被斥为民。故此诗不仅借孤云抒发自己“超然洒脱和独立不群的人生态度”“蕴含人生哲理”,而且对好友黄道周横遭贬斥极为愤慨,对黄道周的“刚正不阿品格”极为赞扬[5]38。

好友担当和尚《赠先生》一诗:“鸿鹄翔云中,孤飞纵高举。浮云皓横绝,严霜脆柔弱。衣裳自清洁,素志未惰窳。弓矢岂无意?纲罗奚阻碍?咫尺寡俦匹,万里亦踽踽。”正是霞客高标不凡的写照。担当另有《柬先生》、《勖先生》等关心、颂扬、思念霞客的作品。相应地,我们从担当《先生以诗见贻赋赠》可得知,徐霞客曾赠诗于担当,遗憾的是,这类诗均散佚了。

写给鸡山僧侣妙行的《赠鸡足山僧妙行》其一云:“华首门高掩薜萝,何人弹指叩岩阿。经从凤阙传金缕,地傍龙宫展贝多。明月一帘心般若,慈云四壁影婆娑。笑中谁是拈花意,会却拈花笑亦多。”其二云:“玉毫高拥翠芙蓉,碎却虚空独有宗。钟磐静中云一壑,蒲团悟后月千峰。拈来腐草机随在,探得衣珠案又重。是自名山堪结习,天花如意落从容。”诗歌想象丰富,词意高妙,热情赞颂了妙行“孤标”的品格,表达自己对友人的无比景仰。一题两首三处用“拈”,足见“拈”成为徐霞客惯用的意象,也是灵活化用佛典的充分体现。其二是称颂鸡足山众僧看破红尘,与名山为伴静心修持,超脱人间世俗,功到善果。

霞客在旅行考察期间结识的僧人、地方官吏、游客、导游、好客的主人,数不胜数。有的朝夕相处,有的关怀备至,馈赠食物衣帽,情深意长,分手时恋恋不舍,定然有不少赠答、酬谢、赠别的诗。据薛仲良先生查索到已佚的就有赠贯心上人的《五缘诗》、《龟峰》2首、《赠别》;赠衡州府绿竹庵瑞光道人的《书怀诗》;赠广西都结州守农国琦的《骑游诗》;赠友人俞禹锡的《幽栖解嘲》;赠鸡足山兰宗上人的《狮林四奇诗》;和李侯的《邹泗洙》诗2首;《期政四谣赠田署州》1首。另还有赠江西昆石上人诗12首,别桂林郑子英、杨子正诸君2首,答桂林朱涤凡先生诗,别梁君凌霄诗,赋投广西向武州官黄绍伦诗,别友人严似祖诗,录除夕鸡足山驻留诗4首以贺沈莘野乃翁六十之寿,答友人何鸣凤诗2首,题俞禹锡诗扇1首赠云南蒙化府冷泉庵妙乐道人,等等[1]218-219。

霞客为人孝悌友信,陈函辉称其“而膝下孺慕依依,其天性也。”“而又朝夕温温,小物克谨,所言皆准忠孝;维桑与梓也,必恭敬止。”(12)惜乎他与亲属唱和的诗作多不存,只留存给族兄雷门的《题小香山梅花堂》五首了。

四、徐霞客诗歌艺术特色

徐霞客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在当时诗坛上享有一定的声誉。其诗歌有着独特的艺术特色,大体而言不外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自然美与艺术美的结合。徐霞客对山水景物的声、光、色、形、势都有生动描绘,做到声色俱佳、情景交融、情意兼备。诗人对审美情趣、艺术手法有精到的把握,讲究意境的精心创造、抒情主人公形象的烘托。妙用比兴寄托手法,托物咏志,借物喻人。《题小香山梅花堂诗》、《游桃花涧》、《鸡山十景》等诸多诗都意蕴深细婉曲、词采典丽精工。如《绝顶四观(东日、西海、南云、北雪)》云:

芙蓉万仞削中天,抟捖乾坤面面悬。势压东溟日半夜,天连北极雪千年。

晴光西洱摇金镜,瑞色南云列彩筵。奇观尽收今古胜,帝庭呼吸独为偏。

登临鸡足山绝顶天柱峰,可东看日出,南观祥云,西望苍山洱海,北眺玉龙雪山。诗人先描写天柱峰的雄伟壮丽,它像芙蓉一样层层堆叠起来,像利刃一样直插苍穹,把天地间的物象削成光滑的平面,在绝顶四面悬挂起来,造化钟灵,鬼斧神工。接着诗人描写登极顶看到的东北西南迥异的景观:鸡足山气势磅礴地压着半夜的东海的太阳;连到天空北极的玉龙雪山千年积雪,永无断日;晴天下的洱海波光粼粼,像镜子一样闪烁着耀眼的金光;南面像彩绢的云霞放射出吉祥的光芒。

霞客善用典故,工于造境,其诗有丰富的典故意象、比喻意象、景物意象,而且都能驱遣自如,精心组织。如“峰头且莫骑黄鹤”(《得横字》)、“尚忆骑鹤崆峒游”(《月中种竹歌》)用三国时期蜀人费祎跨鹤登仙的典故;“华表鹤蹁跹”(《游桃花涧》)、“华表不惊辽海鹤”(《雪观》)用汉代丁令威学道成仙化鹤归辽东落城门华表柱上之典;“香留妃子名”(《和兄韵》)、“吴妃当日将香采”(《醉中漫歌》)用春秋时吴王夫差偕西施并嫔妃美人来香山采香、进香之典故;“当年何数竹林贤”(《月中种竹歌》)用魏晋间竹林七贤之事;“叱咤惊虞美”(《游桃花涧》)用西楚霸王项羽姬妾虞姬的事;“到头空呼过河频”“河难复渡尚呼三”(《哭静闻禅侣》)用宋代抗金名将宗泽志坚未遂的事;“裹革难随故国旋”(《哭静闻禅侣》)用汉将马援誓将马革裹尸还的典故;“何必拈花问迦叶”(《华首重门》)、“还共拈花一笑供”(《传衣古松》)、“笑中谁是拈花意,会却拈花笑亦多”(《赠鸡足山僧妙行》)用释迦牟尼在灵山会上,大梵天王献上金色波罗花,释迦即“拈花示众”,众人不解其意,唯有摩诃迦叶“破颜微笑”表示领悟之典故;“洒作天花润法昙”(《狮林灵泉》)、“天花如意落从容”(《赠鸡足山僧妙行》)用天女散花试菩萨和声闻弟子道行的典故;“直将秦帝登封物”(《传衣古松》)用秦始皇登泰山封禅,封松树为“五大夫”之典故;“不许桃花出夜郎”(《古洞别天》)用陶渊明笔下世外桃源的典故;“阆苑有天常在壶”(《太子玄关》)用东晋葛洪《神仙传》所载“东汉曾有一神仙卖药市中,常悬一空壶于屋上,日入之后辄跳入壶中,人莫能见”之事;“崆峒只对藐姑仙”(《雪观》)用《庄子·逍遥游》中藐姑射山上仙子,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之典,等等。典故的使用增加了诗的情趣和浪漫色彩。

诗人不仅客观描绘山水景物,还善于发挥想象,把主观想象寄寓于客观实际中,使得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完美结合、水乳交融。如“幻出烟萝傍玉京”、“混沌凿开云上下,崆峒坐倚月纵横”(《得横字》),“石牵绡作幕,松滴翠为钿。隔坞飞云屐,凌空驾铁船”(《游桃花涧》),“天门遥与海门通”(《日观》),“北辰咫尺玉龙眠”(《雪观》),“直已乘槎到斗牛”(《海观》),“蜃楼非海谁嘘气”(《放光瑞影》),“我欲倒骑玉龙背”(《瀑布腾空》)等等,无限浪漫的憧憬。

霞客诗歌音韵悦耳,对仗工整,如“混沌凿开云上下,崆峒坐倚月纵横”、“层层声捣石,矫矫势垂天。吼虎深藏峡,狂龙倒挂川。玉迸丝丝立,珠倾个个圆”、“黄菊泪分千里道,白茅魂断五共烟”等。读起来铿锵起伏,更增加了作品的抒情浓度。

第二,山水自然美与作者人格美的合一。徐霞客笔下的山水是姿态各异、异彩纷呈、美不胜收的,而置身其中的抒情主人公也是品质高洁、非凡夫俗子可比的。《题小香山梅花堂诗》“片时脱尽尘凡梦,鹤骨森寒对玉壶”、“人与梅花一样清”、“幽人物外缘,今古妙吻合”、“冰雪长盟物外契”、“客与梅花同一醉”、“何如向此媚幽独,长抱明月朝紫烟?”、“香山仙子孤山癖”、“撇却手中九节筇,和云好共此间植”,足见出诗人特钟情于梅花品节,冰清玉洁、清雅高贵、幽独超逸的梅花不正是诗人自己人格、品节的写照和投影?《孤云独往还》“不与风同驶,遥令雨自苏。……我欲神相倚,从之径转无”、“此中无一系,何处着纷纷?”、“归宿应何在?崆峒第一峰”、“鹜飞难作伴,龙跃岂相忘?”、“神远群俱涣,晴空迹自闲”,格调清新,独标高韵。此诗最大特点是借物寄怀、托物言志。写孤云也是写人,写诗人自己的悠游自得、胸无芥蒂、卓然挺立的孤标高格和清峻不凡。它充分展示了一代山水奇人的洒脱、萧澹情怀。

诗人那种渴求真知、崇尚真诚的性格,以身许山水、“山水可以博命,文章可以鬻身”(13)的精神,促使他不屈不挠、坚持不懈地从事祖国河山的考察,又通过考察,激发他对祖国山水深厚的热爱、对探索大自然奥妙的执着。古人云,“文如其人”“诗如其人”。清代诗论大家叶燮认为:“诗之基,其人之胸襟是也。有胸襟,然后能载其性情、智慧、聪明、才辨以出,随遇发生,随生即盛。”[6]17有霞客其人,才有霞客其诗。

霞客为人信而雅,为文奇丽多姿,令人惊叹。仅留的几首赠答唱和诗也足以显示诗人诗艺造诣的精湛和诗人情趣、品格、志向的高洁。

第三,吐真情,重自然。徐霞客虽“志在烟霞”,却情在人间,十分重亲情友情。诗出“肺腑之音”,如《哭静闻禅侣》引言说:“静上人与余矢志名山,来朝鸡足,万里至此,一病不痊,寄榻南宁崇善寺。分袂未几,遂成永诀。死生之痛,情见乎词。”诗歌浸透血泪,写得心真、意诚、情挚。徐霞客悼新塘遇难的衡阳书生艾行可的诗句“同是天涯遇难人,一生何堪对一死”也是血泪凝结而成。至于写景诗创作,也是诗人重自然、尚真实的一贯体现。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里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确然不虚,有情才有真、才有美。王国维又说:“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7]2。徐霞客诗作可谓景真、情真的绝好融合。

族兄所辟小香山梅花堂和桃花涧“各擅一奇,亦相为胜:一如洞门仙子,环窈窕之云;一如天际真人,标峨眉之雪”,霞客被美景所迷,爱此佳境,灵感倏来,命笔成诗,激情奔涌而写下《题小香山梅花堂诗》五首和《游桃花涧》。他如《狮林灵泉二首》因惊讶“乃泉不出于麓而出于峦,峦不出于坳而出于脊,脊不出于外泻而出于中垂,中垂不出于旁溢而出于顶灌。此惟狮林念佛堂见之,欲不谓之灵不得也”而作。鸡足山高大挺拔之松比比皆是,而“古者,龙鳞鹤氅,横盘倒垂,缨络千万,独峙于传衣之前,不意众美之外,又独出此一老”,乃赋《传衣古松》。因感慨鸡足山岩洞别有洞天,“何山灵之幻乃尔?”而作《古洞别天二首》,加以咏叹、赞颂。霞客之诗皆因有创作冲动、创作激情而写就,非俗辈应酬、奉承文字可比,情真意切,全不入八股俗套。故诗作或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或生趣盎然、清新雅致。

第四,充溢禅趣、机趣。霞客服膺道家学说,好奇书,对“古今史籍及舆地志、山海图经”及“丹书石室之藏”等道家著作尤感兴趣。另外,霞客深受佛教文化影响。其诗中佛道教意象、术语俯拾皆是。因为诗人彻悟禅理,胸无芥蒂,以妙悟感受山川造物之妙,心与自然相对话。他生平游踪所及,多为名山大川,如泰山、华山、黄山、恒山、嵩山、五台山、庐山、普陀山、武夷山、衡山、九华山、罗浮山、鸡足山,等等,这些地方多系道教和佛教的胜地,因而不可避免地接受佛道教文化的熏陶和浸染[8]。

又由于诗人结识众多僧人,与他们朝夕相处,共同研治佛经,身上自然而然透出浓浓的禅意。诗中佛道典故、意象信手拈来,如“种来香雾三千界”、“幻出烟萝傍玉京,须知片石是三生”、“三岛十洲竟谁别”、“浮生谁为证三生”、“三生长与菖坡随”、“一番魔障一番憨”、“界辟诸天月正悬”、“狮窟吼风随法鼓,龙泉喷玉护金莲。我来万里瞻慈筏,一榻三生岂偶然”、“透却尘关空即色,翻成宝相影皆真”、“常作僧伽护法龙”、“还共拈花一笑供”、“何人弹指叩岩阿”、“笑中谁是拈花意,会却拈花笑亦多”、“拈来腐草机随在,探得衣珠案又重”等诗句,比比皆是,富于禅趣,飘洒出尘。霞客笔下道家意象如兜罗、斗牛、阆苑、丹液、甘露、金茎、鸾鹤、黄鹤、玄鹤、云房、丹凤、瑶草、琼枝、玉乳、蓬莱、洞天、罗浮梦、崆峒树、辽海鹤、藐姑仙、壶中天、洞门仙子、天际真人、三岛十洲,等等,不胜枚举。不必讳言,霞客个别诗作运用佛典过多,而造成堆垛芜累之病。

五、结语

我国历史上的晚明,是一个思想自由、价值重新体认的特殊时代。徐霞客“寻山如访友,远游如致身”(14),对山水的狂热情结,是晚明士人寻求自我人生定位、追求自我超越和精神自由的体现[9]261。徐霞客是晚明历史长河中一朵耀眼的浪花。他的探历、痴迷山水与陈第、于奕正、袁宏道、王思任、张岱等对山水的无比虔诚并无二致。

徐霞客的山水诗创作正是晚明崇尚自然、表现自我、探索进取的时代人文精神的突出表现[9]260。

徐霞客山水诗与公安派、竟陵派一脉相承,其中衍化的轨迹再清楚不过。公安三袁倡导写“性灵”,“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徐霞客写诗直据胸臆,重意境,风格清新清逸。徐霞客作诗标高韵、尚自然,显然与晚明文坛的进步趋势是相吻合的。因此,徐霞客诗歌的价值不容忽视。

正是由于徐霞客、袁宏道、张岱等人的狂热山水情结,亲近自然、表现自我、探奇涉险、不断探索的精神,酿就了晚明山水诗的郁兴,而徐霞客的山水诗是明代山水诗宝藏中的重要瑰宝,璀璨夺目。

徐诗与徐文为天然的姊妹篇,徐霞客“未尝鞶帨为古文辞”(15),《游记》“文字质直,不事雕饰”(16)、“直叙情景,未尝刻画为文,而天趣旁流”(17)。诗作白描写真,意境奇瑰,简约清峻,于山水中见精神。

徐诗无疑应该被看作“徐学瑰宝”[10]。在“徐学”研究日益拓展的今天,学习、研究徐诗意义不可小觑,既可以弥补“徐学”研究中诗歌被疏忽的薄弱,更可让后人“读其诗,想见其人”,继承他锲而不舍、百折不饶、勇攀高峰的精神,学习他炽热的爱国情怀和至真至纯的品节。

注释:

(1)钱谦益《徐霞客传》,《牧斋全集》卷七十一。

(2)史夏隆《徐霞客游记·史序》。

(3)钱谦益《嘱徐仲昭刻游记书》。

(4)陈函辉《霞客徐先生墓志铭》。

(5)陈函辉《霞客徐先生墓志铭》。

(6)陈继儒《寿江阴徐太君王孺人八十叙》。

(7)担当《先生以诗见贻赋赠》。

(8)钱谦益《徐霞客传》,《牧斋全集》卷七十一。

(9)《高士霞客公传》,民国丙戌重修《梧塍徐氏宗谱》卷五十三《旧传辑略》。

(10)徐霞客《题小香山梅花堂诗序》。

(11)陈函辉《霞客徐先生墓志铭》。

(12)陈函辉《霞客徐先生墓志铭》。

(13)王思任《徐氏三可传》。

(14)陈函辉《前纪游》,见《寒玉集》。

(15)钱谦益《徐霞客传》,《牧斋全集》卷七十一。

(16)钱谦益《嘱徐仲昭刻游记书》。

(17)潘耒《徐霞客游记序》,潘耒《遂初堂集》卷七,《续修四库全书》本。

参考文献:

[1]徐霞客.徐霞客游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1162.

[2]薛仲良.徐霞客家集[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5.

[3]朱惠荣.徐霞客游记[M].北京:中华书局,2003.

[4]丁文江.重印徐霞客游记及新著年谱序[G]//丁文江.徐霞客游记(上册).上海:商务印书馆,1928.

[5]本书编委会.徐霞客研究(第6辑)[M].上海:学苑出版社,2000.

[6]叶燮.原诗·内篇下[G]//叶燮,薛雪,沈德潜.原诗·一瓢诗话·说诗晬语.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7]王国维.人间词话[M].徐调孚,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03.

[8]朱睦卿.劈开混沌天,骑鹤崆峒游——徐霞客诗歌及其思想简评[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5,(5):20-23,15.

[9]李圣华.晚明诗歌研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10]卢永康.论徐霞客写于云南的诗[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1).40-43.

猜你喜欢

徐霞客
人生靠梦,生活靠心
子时也比卯时早
《第二届中国徐霞客诗歌散文奖优秀作品选》出版
Right to Roam
RIGHT TO ROAM
Travel Is The Best Teacher
徐霞客在这棵树下说再见
徐霞客访谈录
《徐霞客·游五台山日记》
徐霞客对天台国土资源的考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