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溃疡性结肠炎内科诊断及治疗分析

2014-03-25罗国燕孔德清

当代医学 2014年28期
关键词:结肠镜溃疡性结肠炎

罗国燕 孔德清

溃疡性结肠炎内科诊断及治疗分析

罗国燕 孔德清

目的 分析溃疡性结肠炎的内科诊断及其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云南省安宁市人民医院7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取内科诊断及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72例患者经内科西药治疗后,痊愈55例、好转1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达94.44%;此外,整个治疗中积极采取措施预防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结论 溃疡性结肠炎采用内科诊断与治疗取得明显的效果,患者痊愈率高,值得借鉴。

溃疡性结肠炎;内科;诊断;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UC)属于我国目前常见消化系统疾病,同时也是慢性腹泻最为主要的原因[1],有关研究显示,UC在这几年呈现一种逐年上升的趋势[2]。本病病因至今没有确切定论,加上病程长、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等,使得本病治疗效果并不明显。总的来说,UC患者发病时往往会发生腹泻、腹痛及黏夜血便等[3],使得工作与生活严重受到影响,若不及时诊治,症状进展后甚至会威胁患者生命,故而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目前,本病的治疗并无特效方案,本研究近几年采用内科西医诊断与治疗取得明显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云南省安宁市人民医院2011年9月~2013年9月接诊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72例,全部经常规与临床确诊,其中男31例,女41例;年龄18~70岁,平均(43.6±8.9)岁;病程5个月~3年,平均为(25.9±5.4)个月。发病位置包括乙状结肠、直肠及全结肠,而临床表现主要有黏膜充血水肿、伴糜烂、溃疡病变等。

1.2 方法

1.2.1 内科诊断 本次研究诊断采取西医内科诊断,参照标准为1993年由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研究学会制定的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4]。患者主诉:腹痛、腹胀、腹泻、睡眠不良、呕吐、恶心、贫血、无食欲、发热等;血检:血沉加快,C-蛋白呈活动性升高、贫血;X线灌肠检查:结肠黏膜呈现浅度的溃疡,未能见到结肠袋,黏膜上出现粗乱性和颗粒状改变;结肠镜检:结肠袋变钝或者消失,质地较脆,触及易发生出血,黏膜的表面有水肿现象,并且发生弥漫性出血与溃疡病变等。

1.2.2 内科治疗 本次研究内科治疗为西药治疗,在患者发病的初期或轻型患者,采用水杨酸类药物如4g/d的美沙拉嗪(深圳市康哲制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0110)治疗,分为4次服用,待症状缓解之后,采用2g/d治疗,应坚持服药至少1年,中间尽量不间断。中重型患者在使用水杨酸制剂的基础上,结合用200~300mg氢化可的松(天津药业焦作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3069)或者10mg地塞米松(广西万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13234)注射液进行静脉滴注,1次/d,待连续用药1周后改用40mg泼尼松(天津天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2020201)口服治疗,1次/d,3~4个月后复查肠镜,肠镜缓解后在以后的6~12个月内逐步减量,每2个月减5mg以巩固疗效直至剂量为5mg,2次/d维持至病变静止。

1.3 疗效评价标准 本次研究选择的疗效评价标准[5]为:(1)痊愈:患者相关症状与体征完全消失,黏膜表面的形状正常,呈现橘红色,各项检查皆显示正常,大便次数低于每天2次,且便中未发现红细胞和白细胞。(2)好转:相关症状与体征有所改善,黏膜表面呈现轻度发炎症状并有充血,便常规与血检正常,而结肠镜检显示黏膜有假息肉但溃疡面有所缩小,大便次数每天2~4次,高倍镜下可见便中含有<10个红细胞和白细胞。(3)无效:相关症状与体征无任何改善,甚至出现加重现象。总有效率=痊愈率+好转率。

2 结果

72例患者经内科西药治疗后,痊愈55例,好转1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达94.44%。此外,相关检查显示相比于治疗前,患者溃疡部位愈合程度比较良好,而且相关的炎症也得到了明显的控制,每天的大便次数基本接近正常,治疗效果比较良好。

3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属于炎性反应性疾病,发病原因与机制虽然没有确切定论,但本病病程较长、反复发作及缠绵难愈[6],使得治疗十分困难,基本上需要长期坚持治疗才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本病的进展。从本次接诊的患者来看,基本上所有患者在发病时都出现腹泻、腹痛及黏液血便等症状,不仅耽误了正常的生活与工作,而且还影响了他们的心理,甚至造成紧张、焦虑及恐惧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7]。总的来说,溃疡性结肠炎作为常见消化道疾病,其病因普遍认为可能是各类以炎症为介质的因素对肠道粘膜产生影响,从而造成粘膜紊乱的一种免疫系统综合症状或遗传疾病[8],故而临床医生在诊治本病的时候,应及时给予常规基础治疗与支持治疗,之后积极采取有效的对症处理,才能提高本病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采用内科诊断及西药治疗本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果显示,72例患者经内科西药治疗后,痊愈55例,好转1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达94.44%,可见,治疗效果比较明显,与有关研究结果相似,有效率达到90%以上。其中,内科诊断以结肠镜、血常规、便常规等为主,明显提高了临床确诊率。结肠镜检查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诊断结果也得到了肯定,但要求操作者必须要有丰富的经验,熟练进行相关操作并准确做出判断。而治疗中采用的西药基本上都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最为主要的药物,但是为了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应注意药物使用及其配伍的禁忌,同时要做好相关不良反应的预防[9]。本次研究的72例患者均采取内科西药治疗,积极做好药物不良反应控制,使得治疗中并未发生不良反应情况。

总之,为了提高溃疡性结肠炎的确诊率,建议临床采取内科诊断,将血常规、便常规及结肠镜检结合在一起,确诊后采取西药对症处理,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借鉴。

[1] 邹园.溃疡性结肠炎内科诊断及治疗分析[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3,26(12):178.

[2] 秦岭,王迁,冷晓梅,等.英夫利西单抗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合并肠病性关节炎一例[J].中华内科杂志,2011,50(8):694-695.

[3] 贾军峰.中西医诊断、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分析[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2):66-67.

[4] 石卉,万军,肖珑,等.溃疡性结肠炎住院患者525例临床特征分析[J].中华内科杂志,2011,50(1):40-43.

[5] 温育鹏,胡亚丽.美沙拉嗪与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对比研究[J].当代医学,2011,17(4):138-139.

[6] 庄宁.美沙拉嗪联合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探讨[J].当代医学,2013(22):109-110.

[7] 刘刚,韩洪秋.中国溃疡性结肠炎诊治规范的解析[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2,21(9):785-788.

[8] 詹翔,胡乃中.急性重症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诊治进展[J].国际消化病杂志,2012,32(6):355-358.

[9] 植中敬,夏伟琼,沓世念,等.重型溃疡性结肠炎诊治进展探索[J].医学信息,2013,14(19):520-521.

10.3969/j.issn.1009-4393.2014.28.059

云南 650300 云南省安宁市人民医院 (罗国燕 孔德清)

猜你喜欢

结肠镜溃疡性结肠炎
结肠镜治疗前肠道清洁准备致水中毒一例报告
“结肠炎”背后的亲子关系问题
结肠镜下治疗肠息肉的临床疗效观察
175 例结肠镜诊断和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分析
减轻结肠镜操作中腹痛的研究进展
足底溃疡性扁平苔藓合并普秃一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
愈疡消溃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30例
辨证论治慢性腹泻型结肠炎45例
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