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自修大学与马克思主义群体探究
2014-03-25师永伟
师永伟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长沙 410083)
湖南自修大学与马克思主义群体探究
师永伟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长沙 410083)
湖南自修大学素来被誉为“党校之源”和湖南“革命策源地”,究其原因,则是其中活跃着一批马克思主义群体,他们是荣耀的实际创造者。湖湘文化底蕴的熏陶、对新民学会的因革以及自修大学的办学模式等,直接催生了这一伟大群体。他们被历史赋予了独有的特点:胸怀坚定的社会信仰,群体广泛;注重经世致用,实践性强;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形式多样,效果明显;为中国革命的继续前行做出了独特贡献等。
湖南自修大学;马克思主义群体;特点;原因
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三湘四水间激荡回响,马克思主义者应运而生,成为一个具有中坚力量的群体,他们是马克思主义的人格化代表。他们在这里,一方面“共同讨论、共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另一方面把理论运用到实际社会斗争中。笔者就湖南自修大学中的马克思主义群体形成的原因和特点作逐一探讨。
一、湖南自修大学成立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相距仅两年,缘此造成党的总体理论水平亟待提高和丰富,党员干部急需培养等问题,湖南自修大学就是毛泽东、贺民范等对当时需求而做出反应的结果。可见,湖南自修大学“是应时运而生的”,“是二十世纪不能免的产儿”[1],是历史与时代催生的必然产物。青年毛泽东在谈到教育所需要的条件时说道:“教育一要有钱,二要有人,三要有机关。”[2](P147)现就此三点逐一分析,以说明湖南自修大学成立的可能性。“教育一要有钱”,湖南自修大学的建立,继承了湖南省每年拨给船山学社的经费,加之湖南知识分子的捐助,如仇鳌就曾捐资数千元,后来,毛泽东谈及此事时说(1949年12月):“当时他(仇鳌)给我们筹集到好几千块大洋,这笔钱很顶用。”[3]这就为湖南自修大学的诞生奠定了经济基础。“教育二要有人”,湖南自修大学的“人”既有原船山学社的师资力量,如船山学社社长兼船山中学校长的贺民范,总理仇鳌等,也有毛泽东、何叔衡、夏明翰等湖南知识分子,再加上蔡元培、李达等社会名流。基于此,湖南自修大学创办过程中的“人”这一难题就迎刃而解了。“教育三要有机关”,湖南自修大学与船山学社是前后相承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校址的继承,关于这一史实,《毛泽东年谱》中也有相关记载:“利用船山学社的社址和经费,创办了湖南自修大学。”[4](P86)至此,湖南自修大学创办的条件俱齐。1921年8月16日,《湖南自修大学创立宣言》公开发表,并开始面向社会招生。
马克思主义是“一支新文化小花,发现在北冰洋岸的俄罗斯”[5](P498)。1920年秋天开始在湖南广泛传播。凸显这一重大事件的标志性人物就是毛泽东,他经过两次北京之行,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6](P106)此后,毛泽东与部分新民学会会员就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宣传工作。成立以“研究俄罗斯一切事情”为宗旨的俄罗斯研究会;成立湖南共产主义小组,“在毛泽东的带领下,那些热衷共产主义的人,形成了一个单独的秘密组织。”[7](P207)毛泽东、何叔衡代表湖南参加中共“一大”,据“一大”代表李达回忆,其时的毛泽东在会议上正“计划着回到长沙如何推动工作”[8](P12)。从中共“一大”会场回到长沙后,毛泽东、何叔衡在贺民范、仇鳌的协助下建立了湖南自修大学,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在湖南传播的一个重要成果。
二、湖南自修大学马克思主义群体形成缘由
(一)湖湘文化底蕴的熏陶。湖湘文化形成于两宋并一直延续至今,以洞庭湖和湘江沿岸为中心、广泛存在于湖南省境内,且向四周不断辐射。表现为政治谋略、学术思想、文化精神和社会心理等多层次结构的一种具有文化自觉性和自理性的区域历史文化形态[9]。到了清末与近代,湖湘大地,人才辈出,“举世无出其右”。特别是船山思想中的因时因势历史信号的广泛传播,清末民初出现“知识阶级没有一个不知道王船山的”[10](P31)繁盛现象;到了革新运动时期,“湘人靡役不从,舍身殉国,前仆后继”[11](P351),出现了“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甘蹈大海以醒世人的陈天华;“我湖南一变,则中国随之矣”的蔡锷;“无公乃无民国,有史必有斯人”的黄兴。湖南人民深入骨髓的“霸蛮”和“打脱牙齿和血吞”的精神,被一个个湖南先驱表现得淋漓尽致,激励了一代湖湘志士仁人,为了实现“改造中国与世界”的伟大抱负而“求学储能”和探求“大本大源”。
从历史中寻求现实问题的解决,才是学习的根本所在。诚如“儒家‘天人合一’思想把人类看作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以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一般,从湖湘文化中寻求马克思主义者形成的缘由亦是此番道理。湖湘文化的精神概括来说主要是:“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的奋斗精神;“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爱国精神;“知了就要行”的求实精神;“道莫盛于趋时”的求变精神。这是生于斯、长于斯的湖南志士,亦包括后来的马克思主义群体所彰显出来的爱国、求变、辩时、经世致用等文化性格的直接鲜活同时也是最重要的来源。
(二)对新民学会的因革。湖南自修大学对新民学会的因革,一方面表现在对学会人员的继承与发展,另一方面还突出表现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与方法。新民学会是毛泽东、蔡和森等结合的一个“真同志”团体,他们以极大的热情关注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在《湘江评论》中明确表明,“我们应该起而仿俄”,让十月革命的光芒“普及与世界”[12](P2)。毛泽东接触到马克思主义之后,“迅速地朝着马克思主义的方向发展”,成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此外,新民学会其他会员,如何叔衡、蔡和森、罗学瓒等也先后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在探究自修大学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这些人员亦是其中的骨干分子;不仅如此,自修大学在新民学会会员的基础上,还吸收了大量的优秀知识分子。据统计,到了1923年3月,在籍学生共有30余人,如果加上补习班、初中班,人数则达到了200余人[13](P71),其中的学友大部分是共产党员、青年团员。
新民学会对待马克思主义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是理论的学习。新民学会会员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与获得,一方面是在国内自己研究,做共同的讨论;另一方面是组织会员出国留学,以求得马克思主义真理。湖南自修大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也是采取“自己看书”的单独学习与“共同研究”的集体学习相结合的方法。二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新民学会习得的马克思主义是具有实际意义的思想武器,毛泽东、蔡和森等经常以实际的理论对资产阶级思想展开批判和反击,同时把马克思主义运用到指导湖南人民的反军阀斗争中和开展留学生革命斗争中去,使理论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完善。自修大学中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实际斗争的活动更为广泛,湖南第一次工人斗争高潮就是在湖南自修大学学友的带领和指导下发动的,且大都取得了胜利。
(三)自修大学的办学模式。钱穆先生在《文化与教育》中说道,中国的教育“始终不脱两大病,一曰实利主义,一曰模仿主义。”[14](P75)而湖南自修大学则是兼取“古代书院与现代学校”两者之长而创建的“一种特别组织”,其办学特色鲜明而突出。
湖南自修大学坚持的是平民教育与人性化教育。这是与何叔衡在湖南自修大学成立时的题联所表明的办学初衷相吻合的,联道:“汇人间群书博览者,何其好也;集天下英才教育之,不亦乐乎。”另外,从当时贺尔康的日记亦可窥见一斑(赞美何叔衡):“我的父亲那有如此呵!谁人的父亲对儿子有多少是这样呵!”[15](P21)但其入学要求是十分严格的,注重对学生品格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入学须知》明确指出“我们的目的在改造现社会,我们的求学是实现这个目的的学问”[16](P109)。湖南自修大学采取自治的方式,主张“自己看书,自己思索”,但自修大学在“独学”基础上,还设置了三种教学方式:通函指导、特别授课、特别讲座。或是,聘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教授任指导教师;亦或是对一些较特殊的科目开设专修班;亦或是邀请社会与学界名人到校讲学。且成立了各式以实现共同研究目标的研究会,如哲学研究会、经济研究会等。
缘此,在以进取、求变、爱国、致用为特征的湖湘文化的陶冶下,对五四时期最革命团体——新民学会的继承和发展中涌现出了大批马克思主义者,且自修大学采取独特的办学模式,极大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发展,提高了他们的理论水平,增加了他们的实际斗争经验,成为中国革命的“策源地”。
三、湖南自修大学马克思主义群体的特点
(一)政治信仰坚定,群体广泛——“统一而整齐”。自修大学中的马克思主义群体经历了对真理的苦苦探索、甄别等艰辛历程,从而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并确立起了坚定的政治信仰,在这一过程中结合的群体,真正可谓为“统一而整齐”了。对马克思主义的接受,同时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离异现象(即向西方近代文化的趋向),“这种离异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说,是一种进步的文化潮流。”[17](P1)
毛泽东曾说:“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6](P106)湖南自修大学从酝酿到诞生,到壮大,无不活跃着他的身影。湖南自修大学的成立,使当时黑暗的教育界有了一线光明与希望,但那些顽固的“学阀”与新旧军阀均视此为“不伦不类、无根无叶”的“异物”,“同工人来往被指责为‘不讲品行’之类”[18](P336)。正是怀着坚定的政治信仰,毛泽东、贺民范、李达等分头行动、精诚合作,使自修大学取得“继承了学社的原有经费”[19](P314)成果。
除毛泽东外,湖南自修大学中的马克思主义群体其他成员的政治信仰亦是坚贞不屈,马克思主义同他们的生命相始终。夏明翰,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自修大学学友,牺牲前作就义诗道“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贺尔康,自修大学附设补习学校学生,湖南农民运动领袖之一,“我将来之志愿,是要能为国家做事”,1928年不幸壮烈牺牲。郭亮,自修大学学友,湖南著名早期工人运动领袖,曾在家信中写道:“望善抚吾儿,以继余志。”毛泽覃,自修大学附设补习学校学生,工人运动领袖,1935年长征途中壮烈牺牲……他们以自己的行动彰显着根植于他们思想中的马克思主义基因。
(二)实践性强,坚持学以致用——“改造现社会”。湖南自修大学一贯坚持经世致用的办学原则。领导并参加工人运动、学生运动和反帝反军阀斗争,是自修大学及附设的补习学校学生的重要社会实践课程,湖南第一次工人罢工高潮、湖南学生及教育各界进行的迎谭驱赵运动等,这些都是在湖南自修大学马克思主义群体部分成员的实际领导下出现的。
“挑战愈强,刺激就愈大。”1922年,湖南自然灾害不断,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又加之军阀赵恒惕督湘期间,“加征各项附加高达1000万元以上,为正贡的3倍。”[20](P10)这不啻为湖南的有识之士提供了一个历史机遇。湖南自修大学的学友们把握时代命脉,积极投身于实际的斗争中,真正把理论运用到实际中。
通过分析湖南第一次罢工高潮的过程,湖南自修大学的实践性特征就更显突出了。粤汉铁路罢工,毛泽东派郭亮赴岳州建立工人俱乐部,郭亮任秘书,此罢工15天,最终基本达到“解决压迫,改良生活”的目的。安源路矿工人罢工,毛泽东到安源进行部署,经过5天斗争,取得完全胜利。长沙泥木工人罢工,易礼容、毛泽东先后担任工人的谈判代表,经过20天激烈斗争,取得胜利。除此之外,在社会任职的还有,毛泽民(安源路矿工段俱乐部消费合作社经理)、罗学瓒(长沙人力车工会秘书)、罗君强(湖南劳动立法同盟主席)、陈予博(长沙理发工会罢工总指挥)等。由此明显看出,湖南自修大学的马克思主义者们积极投身于实际社会斗争与革命中,彰显了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
(三)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方式多样,效果明显——“发明真理,造就人才”。湖南自修大学的创办使命就是学习与宣传马克思主义,提高党员与工人阶级的理论水平、理论觉悟。除上述的在实践中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外,湖南自修大学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
自修大学采取“独立思考”与“共同研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一方面,学友依靠自学马克思主义著作,发表见解;另一方面,成立了哲学研究会等讨论组织,以供大家交流学习。诚如梁启超所说“大学者有必要之态度二:一曰精慎,二曰虚心”[21](P50)。校刊《新时代》就是学生互相交流、虚心学习的一个平台,毛泽东、李维汉在上面发表的《外力、军阀与革命》、《观念史观批评》都是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力作,加强了学友之间的学习与讨论。此外,自修大学还邀请教育界的名流来校演讲与任教,陈独秀、李大钊等都曾来校讲过学;李达担任自修大学的学长一职,编写《马克思主义名词解释》作为教材,发表《马克思主义学说与中国》等,大力传播马克思主义。
湖南自修大学继承了中共“一大”的任务部署,积极开展工人运动。湖南的工人运动在马克思主义者的领导下,“渐渐趋于一致,有了统一的领导”[22](P95)。通过在工人阶级中办补习班、夜学的方式,马克思主义在工人阶级中也得到了很大的传播,阶级的自觉性得到加强,宣传效果十分明显。当时湖南的一个钳工被工厂开除,长期处于失业的困苦境遇中,就曾呼喊:“马克思呀!你到我们中国来吗?这种十重地狱里的日子实在难过呢!”[23]自修大学开展多种形式的马克思主义教育,使马克思主义群体的理论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且对自身及工人阶级来说,成效是明显的。
(四)为中国革命的继续前行做出独特贡献——“根本的研究,具体的主张”。湖南自修大学对近代中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其培养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群体就是一个力证,他们在中国近代的革命史上占据着显要的位置。
列宁曾发表《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一文,在文中他指出马克思理论:“在其生命的过程中每走一步都得经过战斗。”[24](P1)这说明,马克思主义真理在中国也必须经过不断的斗争,而这一斗争的历史重担就必然落到了马克思主义者(群体)的肩上,因为对于思想先驱而言,任何时代都有自己的需求,自己的抉择,亦有自己的塑造。李达曾撰写《社会主义与江亢虎》一文,反击“新社会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猖狂进攻,文章明确指出“要想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首先要组织群众竭力打到帝国主义,推翻国内军阀统治”[25](P226)。以实际案例真实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中国问题的真正解决做到了“根本的研究”,提出了“具体的主张”。
湖南自修大学中的大批马克思主义者(群体)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推动了中国革命的继续前行,他们抑或提出新的革命理论(毛泽东提出农民的重要地位,主张土地革命),抑或为革命流血牺牲(夏明翰、贺尔康、郭亮、毛泽民、陈佑魁、毛泽覃、夏曦、罗学瓒等)。总之,他们以自己的方式为中国革命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湖南自修大学中马克思主义群体的形成有其历史的必然性,被历史赋予了独有的特征。在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与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这一群体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中国革命史、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史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另一方面,湖南自修大学的独特办学模式,对这一马克思主义群体的形成也产生有重大的推动力作用。
[1]陈佑魅.看了图南君的《湖南自修大学之使命》以后[N].长沙:大公报,1923-01-25(26).
[2]中国革命博物馆.新民学会资料[Z].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3]冯晓蔚.与毛泽东私交甚厚的一代贤达——仇鳌[J].党史博采(纪实),2009(5):25-27.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一八九三-一九四九)(上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5.
[6][美]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M].童乐山,译.北京:作家出版社,2008.
[7]中共湖南省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长沙共产主义小组综述[A].//高菊村,等.青年毛泽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8.
[8]李达.中国共产党的发起和第一次、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回忆[A].//“一大”前后[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9]作者根据彭平一教授上课讲授湖湘文化所得,略有改动.
[10]梁启超.儒家哲学[M].北京:中华书局,1936.
[11]王兴国.杨昌济文集[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
[12]湘江评论(第2号)[A].//莫志斌.湖湘文化与近代中国[M].北京:中华书局,2006.
[13]中共湖南省委.湖南人民革命史[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1991.
[14]钱穆.文化与教育[M].北京:三联书店,2009.
[15]胡华.中共党史人物传(第4卷)[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2.
[16]张允侯.五四时期的社团[M].北京:三联书店,1979.
[17]章开沅.离异与回归—传统文化与近代文化关系浅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18]李锐.毛泽东的早期革命活动[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0.
[19]刘志盛,刘萍.王船山著作丛考[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1999.
[20]宋斐夫.湖南通史(现代卷)[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4.
[21]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M].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 2010.
[22][美]斯诺,等.早年毛泽东[M].刘统,编.桂林:广西人民出版社,2005.
[23]罗谷荪.工头的黑暗[N].长沙:大公报,1921-02-25.
[24]列宁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25]李达.李达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On the Hunan Self-study University and Marxist Community
SHI Yong-wei
(College of Marxism,Central South University,Changsha,Hunan 410083,China)
The Hunan Self-study University was known as the source of Party School and the"hotbed of revolution"in Hunan.Probing into its deep causes,it is found that there is a batch of Marxism in the community,who are the real glorious creators.Due to the edification of the cultural deposits of Hunan,the impact of Xinmin Society and the educational model of Hunan Self-study University,the great community came into being.At the same time,they were endowed with unique characteristics by history:firm social belief with broad masses,emphasis upon practices and social combats,various forms of learning and promoting Marxism with obvious effects,unique contributions made to the continuity of the Chinese revolution,etc.
Hunan Self-study University;Marxism groups;characteristics;reasons
B0
A
1672-934X(2014)02-0069-05
2013-11-22
师永伟(1989-),男,河南项城人,中南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