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形势与政策》课考核方式实效性研究

2014-03-25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形势题型

张 忠

(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 福州 350122)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势与政策》课的目标也在于实现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只是它更侧重于通过对热点问题和国内外形势的把握,认同党和政府在处理国内外事务中的理念和举措。虽然《形势与政策》课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大有裨益,然而囿于主客观条件的约束,大学生对它的重视度有待提高,这需要通过创新考核方式,引导大学生科学看待和正确对待《形势与政策》课,以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吸引力。

一、科学考核在《形势与政策》课中的作用

考核是教育过程中检验学生习得情况的主要方式。只是作为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与政策》课的考核如何能更加客观全面地评估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状况显得难度极大。但是没有科学考核方法的引导,《形势与政策》课容易被学生视为一个可有可无的“副科”,从而使其作为形势与政策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得不到体现。

1.科学考核有助于推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目标的实现

《形势与政策》课旨在“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1]。这一教学目标是在准确评估大学生和社会发展实际的基础上确立的。它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出发点,力求推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为大学生更全面地掌握主流意识形态,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奠定基础。对社会而言,经过良好政治社会化、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较高的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是巩固政权坚实的阶级基础。然而,《形势与政策》课这些教学目标的实现并非自然而然的,亦非所有接受《形势与政策》课教育的学生都能配合教学活动的开展,与教育者合作,推动教学目标的实现。虽然《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目标的描述看似抽象、难以操作,但是它并非是宽泛、模糊不清的,而是可以细化为众多的知识点、情感倾向和行为选择的。例如“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就可以通过“你是如何看待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贫富差距有所拉大”之类的问题加以考察,从而推动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础理论的掌握。

2.科学考核有助于反馈《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成效

《形势与政策》课要实现大学生对党和政府关于国内外形势的大政方针政策的认同,而是否实现了认同就需要通过一定途径加以检验。认同按层次高低可以分为认知认同、情感认同和行动认同三个层次,其中认知认同是基础,情感认同是中介,行动认同是最终的检验标准。科学的考核方法通过合理搭配不同的考核方式,能有效地反映大学生对党和政府大政方针政策的认同状况。对这些内容的认同状况事实上也就反映了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因此,科学的考核方法将能准确地把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便于教育者有针对性地根据不同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开展引导,避免过去以一套内容教育全体学生的弊端。教育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只有以学生为中心,时刻考虑学生的需要,教育者才有提升自己素质的压力。对《形势与政策》课教师而言,学生对内容的认同状况是检验自己教学效果的首要标准。通过科学的考核,准确获知大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把握,也有助于教育者不断改进教育方法、完善内容编排、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育渠道。

3.科学考核方法有助于激发大学生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的热情

以考试为导向是当前不少大学生学习的推动力。不容质疑,为考试而学习的动机是错误的,但是要在短期内改变这种错误的导向也是脱离实际的。对教育者而言,一方面必须端正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另一方面必须改革考试方式,使其朝着推动大学生素质全面提升的方向发展。《形势与政策》课在表现形式上是一门理论课,而不少大学生对政治理论有着强烈的排斥感,如果考核方式过于机械,则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兴趣必定十分有限。在尚无法根本改变大学生学习动机的背景下,如果能推动考核方法科学化将能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大学生的学习。《形势与政策》课内容极为丰富,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过于简单地处理课程,采取满堂灌的方式教授,在考核中单纯强调理论和知识点,必然引发大学生的反感。机械化的考核必然使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缺乏兴趣,教学难度提高,从而形成了学生反感与教学举步维艰的恶性循环。若能有针对性地根据课程的不同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考核,将能改变大学生将《形势与政策》课等同于说教的错觉,从而提高大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当前《形势与政策》课考核方式的利弊分析

从目前各校开设的《形势与政策》课来看,考核的方式主要有闭卷多题型综合式、开卷多题型综合式、论文式等几种。虽然形式多样,不同的考核形式也各有其长处,但是在实践中,这些考核方式的弊端也同样不容忽视。

1.闭卷多题型综合式

闭卷式考核是考察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程度的重要方式。在没有材料参考和借鉴的背景下,学生对形势与政策知识储备的多寡、对国内外形势的理解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得以检验。而且较其他的考核方式而言,闭卷考核通过采用同一份卷子考察全体学生保证了对学生的“一视同仁”,保证了形式上的公平。《形势与政策》课闭卷多题型综合考核与其他课程无明显的差异,在题型设计上一般也分为选择、填空、简答、论述等,题型较为丰富,但是这种考察方式至多只能考察学生的认知和情感,而对行动上的考察则明显无法体现。对学生而言,考前突击一般也能较为轻松地通过考试。但是这种以考察知识点为主的考试只能考核学生对某些特定知识点的掌握状况,而对于超出这些范围之外的知识点,学生则没有记忆的动机。然而,国内外形势与政策是瞬息万变的,如果只是记忆了一些知识点而没能熟练地应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和分析视角,在遇到新的形势时学生就难以科学分析。而且在大学专业课大多数以闭卷考核的背景下,学生对闭卷考试或多或少带有一定的排斥情绪,盲目地以闭卷考试往往只会徒增学生的负担。

2.开卷多题型综合式

与闭卷式相比,开卷多题型综合式考核在题型设计上一般不对客观知识点进行考核,而更多地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综合应用,在题型设计上一般以简答和论述为主。一些人担心以开卷的方式考核,学生没有了记忆的压力,知识点的储备将减少。事实上,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在教学过程中,记忆的目的并不在于记忆那些知识点,而是要通过记忆增加知识储备,从而在分析问题时更加全面。而开卷的方式虽然不需要学生记忆某些特定的知识点,但是学生在作答时依然必须调动他们的知识储备,根据既有的记忆组合答案,而在这过程中,学生虽然不需要死记硬背那些知识点,但依然对知识应用能力有较高要求。开卷考核一般分课内和课外两种场合,在课内考核中,有可能出现学生材料准备不充分的问题,使得他们在回答时难以下笔;在课外考核中,随着网络的普及,要避免学生拷贝网上既有的答案难度极大。因此,开卷考核如果既能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资料,又能避免他们抄袭既有的答案,效果会更加显著,而这在目前还难以做到。作为一种理论考试,开卷考试也只能测试学生的认知认同,甚至在测试情感时也难以客观全面地获知学生对国内外形势的真实看法,他们有可能为了获得高分数而阳奉阴违,纸上所写的与自己的内心相距甚远。

3.论文式考核

论文式考核是教育者根据教学内容安排设定一定的主题,学生在其中择一撰写一篇小论文。与前述的考核方式相比,论文考核对学生的要求更高了,它不仅要求学生必须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能够驾驭的主题,而且必须围绕着这一主题开展较为深入的论述。理论上,学生撰写论文的过程要求他们必须调动编排既有的知识储备,还必须借助各种途径寻找参考资料,而这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可见,如果安排得当,撰写论文是一种能较为全面地考察学生对形势与政策把握的考核方法。然而在网络发展迅猛的当下,撰写论文似乎变得十分“便捷”。网络资源储备又特别丰富,大学生通过简单的复制粘贴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完成一篇论文的“写作”,而教师难以对每篇论文进行原创性审查。一些平时出勤少但信息收集能力较强的大学生在复制粘贴之后便可完成一篇高质量的论文,而对于那些出勤率高、踊跃参与课程的学生而言是不公平的。假如无法杜绝学生抄袭,通过论文考核的方式非但无助于考察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的把握,甚至在教师无力辨明学生是否涉嫌抄袭的背景下还助长了学术不正之风。

三、提高《形势与政策》课考核实效性的思路

一种考核方式是否科学有效,考察的不是其形式,而是这种考核方式是否能够全面、客观、科学地考察学生对该课程内容和传播理念的认同程度。就当前高校普遍使用的考核方式看,各种考核方式虽都有其长处,但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考核实效性,并不意味着要抛弃这些既有的考核方式,而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整合利用这些既有的考核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开拓创新,设计那些既能有开展科学考核,又受学生欢迎的考核方式。

1.完善卷面考试

笔试在当前依然是考察学生的主流形式。之所以有时候卷面考核的方式饱受诟病,并非在于考试方式本身,而在于一些教师过于机械地应用卷面考核方式,使得考核成为了一种单纯检验记忆力的方式。事实上,如果卷子设计合理,卷面考核依然能够较好地反应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的掌握情况。为此,教师在设计题目时要考虑题型的多样性,通过客观题考核学生对基本知识点的掌握,通过主观题考察对内容的综合应用和对课程基本理念的理解,而后者正是难点所在。在设计主观题时,教师必须突出每个学期形势与政策的重点,而且题目必须具体,直接体现考察目的。如对中国梦的考察,在题目设计时“你如何理解中国梦”就不如“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如何实现个人理想与中国梦的统一”来得科学,因为后者不仅考察了学生对中国梦的认识,还必须就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开展更深入的思考,从而深化对中国梦的理解。在回答后者时不仅考察了学生的认知状况,而且还考察了学生的情感,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预知学生的行为取向。

2.引进社会调查式考核

《形势与政策》课关于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普及,重心是要提升大学生对党和政府的认同度。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师在课堂上对理论宣传的效果远不如大学生自己在实践中所感受到的来得真切。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是要落实于实践的,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验证大政方针政策的科学性。对大学生而言,社会实践考核有一定挑战性,富有乐趣,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对教师而言,实践考核有助于理论联系实际,推动学生对国家形势与政策的深度思考和体验。实践考核不仅能考核学生的理论掌握程度,而且还能锻炼学生的组织安排、沟通合作等方面的能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加以检验,从而加深他们对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认同度。当然,通过调查的形势考核,需要有充分的经费和时间保障,社会各界也要给予充分的支持,这就要求教师乃至高校必须对学生的社会调查提供支持和帮助。社会调查往往只能就一个问题开展深入研究,而要避免因考核面过窄而造成学生知识面局限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增设调查汇报环节,让不同调查方向的学生共同分享调查心得,互通有无,达到扩大知识面的目的。

3.加强过程考核

过去的考核以结果考核居多,造成了一些缺勤率高的学生通过期末突击也拿到了高分,这就强化了学生的逃课动机。结果考核能极为集中、快速地反映大学生对内容的掌握程度,但学习过程的重要性丝毫不比结果差。过程考察不仅要考察学生的出勤情况,更要考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踊跃性,同时将这些量化到期末成绩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常用的过程考核方法除了考察出勤外,还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回答问题的频次、回答的质量等,教师登记在册。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课堂汇报、课堂讨论等形式鼓励学生就特定问题展开研究与汇报,及时获知学生的思想动态。虽然撰写论文也是专题性考核,但是在课堂公开汇报研究成果,通过同学的互相监督将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学生抄袭情况发生。教师在场但又外在于学生的汇报与讨论可以有效引导他们思想问题的方向,及时纠正他们的思想偏差,端正他们对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认识和态度。将教师主讲向学生表达、教师引导的转变,避免了教师一言堂,提高了课堂吸引力。

[1]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教社政〔2004〕13号)

猜你喜欢

形势与政策形势题型
离散型随机变量常考题型及解法
巧妙构造函数 破解三类题型
一次函数中的常见题型
随机抽样题型“晒一晒”
TBL教学模式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的运用
浅析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现状及成因
新媒体技术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2011年中亚形势回顾与展望
适应形势 增强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