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街道名称的流变及命名理据研究*
2014-03-25彭晓
彭 晓
(成都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6)
一 引言
学界对于成都街道名称命名理据的研究,成果斐然。相关研究见诸于吴世先《成都城区街名通览》(1992)、袁庭栋《成都街巷志》(2010)、成都市群众艺术馆《成都掌故(典藏版)》(2007)、凌宪和曹丽娟《成都老街的前世今生》(2010)、肖平《地上成都》(2003)、薄秀政《走进老成都》(2008)、许蓉生《水与成都——成都城市水文化》(2006),以及由成都市地名学会编撰的《成都街名指南》等著作。讨论成都街名的研究性论文亦不少,如,赵静《成都街名谐音改字试析》(1998)、崔荣昌、宋文辉《成都街名的文化内涵》(2000)、戴德沄《成都街名趣对》(2004)、张眉《闪烁着古蜀文明光泽的成都街名》(2006)、杨全《老成都街名的“史情画意”》(2007)、朱文建《成都街道的传说》(2007)、马菡《从街名看成都文化景观》(2009),以及尉君《成都街名文化的内涵及特征》(2010)等。总体来看,相关研究着力于梳理成都街名的命名理据,并尝试将其与成都地域文化特征结合起来进行讨论。但鲜有论文从历时的角度,纵向梳理成都街道名称的流变及其命名理据。本文拟选取以下三类街道名来进行讨论,分别是:历史传承下来的、建国后五十年代初得名的,以及近年来随着成都城市发展新建街道形成的新路名。本文不仅将回顾这三类街名的命名理据,还试图抽绎出街名背后所反映的成都城市文化特征的变迁趋势。由于时间与人力的限制,本文仅抽样调查了成都市五城区(武侯区、锦江区、金牛区、成华区、青羊区)街道名的命名理据。现以区为类,分述如下。
二 成都五城区街道名的命名方式
(一)武侯区
笔者对武侯区的13个街道办进行了走访调查,着重考察了玉林街道办、火车南站街道办、金花桥街道办、簇锦街道办、华兴街道办、浆洗街街道办,簇桥街道办下属的部分街道名称。
1.历史传承下来的街道名
(1)与三国文化相关的,如:武侯祠大街、洗面桥街、桓侯街等。
(2)与市场作坊相关的,如:浆洗街、簇锦街、肥猪市街、染靛街等。
(3)与古代科举、教育相关的,如:国学巷、黉门街。
(4)与历史文化名人相关的,如:高攀路(高板桥)、小天竺街、小税巷等。
(5)与桥梁水系相关的,如:凉水井街、金花桥等。
(6)与寺院道观相关的,如:红瓦寺街、金沙寺街、南台路、坛神巷、大悲巷、燃灯寺路、广福路、法云庵路等。
(7)与石有关的,如:大石东路等。
2.建国后五十年代初得名的街道
(1)与时代特征相关的,如:通祠路、望江路、群众路等。
(2)以路名加方位、序数构成的,如:一环路南一段、一环路西一段等。
3.近年来新建街道形成的新路名
(1)以地理位置命名的,如:磨子桥西巷子、桐联路等。
(2)与新兴科技有关的,如:科华路等。
(3)表达美好祈愿的,如,桐华路、桐叶路等。
从上述三个时段观察武侯区的街道命名理据可以看出:历史传承下来的街道名在武侯区中较为突出的是与三国文化相关的街道名。事实上,蜀人对三国文化的认同心理贯穿至今,近年来成都在武侯祠周边兴建的锦里仿古一条街一期、二期工程正是此类文化心理的有机延伸。此外,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以新兴科技命名的街道名在武侯区亦不断显现,如:科华路等。总之,武侯区是一个既融合了古蜀文化,又吸纳了高科技元素的综合性文化区域。
(二)锦江区
锦江区下辖16个街道办,旧时称其为东城区,该区域内的街道命名多与祠庙堂所、地貌风物、名人遗址等相关。
1.历史传承下来的街道名
(1)与祠庙堂所相关的,如:文圣街、龙王庙街等。
(2)与衙署兵营相关的,如:总府街、督院街、学道街等。
(3)与地貌风物相关的,如:冻青树街、梨花街、荔枝巷等。
(4)与历史文化名人相关的,如:状元街、武城大街、锦官驿街、红照壁街、紫东楼街、水津街、岳府街、黄伞街、芷泉街等。
(5)与市场作坊相关的,如:暑袜街等。
(6)与桥梁水系相关的,如:万福桥、水井坊街、铜井街、金泉街、望江路、合江亭街、桂王桥街等。
(7)与寺院道观相关的,如:如是庵街、牛王庙街、大慈寺街、净居寺街、玉皇观街等。
(8)与古代科举、教育相关的,如:科甲巷、联升巷、大有巷、金玉巷、书院街等。
(9)与石有关的,如:天涯石街。
2.建国后五十年代初得名的街道
(1)与时代特征相关的,如:向荣桥街、和平街、光明路、人民东路、东风路、红星路一段、得胜上街等。
(2)以路名加方位、序数构成的,如:庆云南街、一环路东四段、青龙正街、北顺城街、滨江西路、东大街、上东大街、新光华街等。
(3)以建筑物遗址命名的,如:校场坝街、点将台街、宾隆街、大营门街、大业路等。
3.近年来新建街道形成的新路名
(1)表达美好祈愿的,如:锦兴路、锦华路、静安路、静宁路、静康路、晨晖路、仁居路等。
(2)以路名加方位、序数构成的,如:琉璃一街、牛沙北路等。
(3)以名人故居命名的,如:劼人路、菱窠路等。
(4)与新建小区有关的,如:东光路、莲花中路、城市花园路等。
(5)与当地特色经济相关的,如:椿树街、喜树街、海棠路、牡丹街、茶花街、银木街、杨树街、栀子街等。
从锦江区街道命名理据的历时梳理可以发现,新命名的街道名既有传承的一面,如,用建筑物遗址命名、以名人故居命名;也有创新的一面,而这创新则与时代特征相关。例如,建国后新命名的街道,多与当时的时代精神吻合,如,东风路、红星路等。近年来新命名的街道或是由于拆迁、新建小区而出现,或与当地特色经济相关,如三圣花乡周边的街道名多以植物命名。
(三)金牛区
金牛区下辖15个街道办,该区域内既有荷花池综合市场、中国西部灯具第一城,又有西部最大的五金机电交易基地,商贸繁荣、经济活跃。
1.历史传承下来的街道名
(1)与三国文化相关的,如:营门口街道、九里堤街道、黄忠街道、武圣街等。
(2)与衙署兵营、历史文化人物相关的,如:皇城坝、天回镇、抚琴街道、驷马桥街道、高笋塘街、南熏巷等。
(3)因同姓聚居而得名的,如:肖家村一巷、曹家巷、文家巷、马家花园路、王家巷等。
(4)与寺院道观相关的,如:白马寺街、城隍巷、西林巷、金华巷、坛神庙等。
(5)与桥梁水系相关的,如:西北桥河边街、新村河边街、马河湾街、金华街等。
(6)与市场作坊相关的,如:石灰街、乡农市街、西屠宰场街、金鱼街等。
(7)与石有关的,如:五块石街道、支矶石街、天涯石街、石笋街等。
2.建国后五十年代初得名的街道
(1)与时代特征相关的,如:解放路、前进路等。
(2)以特定建筑物为基点命名的,如:
1)以火车站为基点命名的:北站西一路、北站西三巷等。
2)以学校为基点命名的:西南交大街道、工业学院街道。
(3)与新建小区相关的,如:白果林街道等。
(4)表达美好祈愿的,如:星辉路、泰宏路、恒德路、平福巷等。
3.近年来新建街道形成的新路名
(1)表达美好祈愿的,如:长福路、长庆路、兴平路。
(2)以地理特征命名的,如:沙河源街道。
(3)与新兴科技有关的,如:长丰路是以该区域内有影响力的科技企业命名的。
金牛区街道的命名与该区域内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例如,建国后,随着成都火车北站的兴建而逐渐兴起的街名。
(四)成华区
成华区是成都面积最大的城区,下辖14个街道办事处,同时,也是成都的老工业基地。该区的很多街名与工业的发展及城市化进程息息相关。
1.历史传承下来的街道名
(1)与历史人物、民间传说相关的,如:猛追湾街道、青龙街道等。
(2)与寺院道观相关的,如:昭觉寺横路等。
2.建国后五十年代初得名的街道
(1)以固有街名为基点衍生的,如:二仙桥西路、二仙桥北路,二仙桥东路等。
(2)以路名加方位、序数构成的,如:一环路东一段,建设北路一段、府青路一段等。
(3)以该地原生产大队名命名的,如:新鸿路。
3.近年来新建街道形成的新路名
(1)与新建小区有关的,如:枫林路。
(2)以成都附近地名命名的,如:龙泉山路、安宁河路、岷江路、白龙江路、邛崃山路等。
成华区是1990年成都市行政区划调整后成立的一个新区,从区域特点来看,该区曾是成都市的工业精华区,取“成都之精华”而得名。该区作为一个独立的区域历史比较短暂,所以由历史传承下来的街道名与其他各区相比,显得比较单薄。建国后五十年代初得名的街道则显现出成华区城市化进程的明显加快,变农田为城市道路。此外,在成都东站周边,以成都附近地名作为街名,似乎隐含了这样一种文化心理:交通运输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到了日益重要的作用,新建的成都东站,目前以四川省内客流运输为主,起到了一个连贯全川交通运输的功能,因此,在东站周围以成都附近地名命名街道,似乎暗示了东站在四川全省的交通枢纽地位。
(五)青羊区
青羊区由原隶属于成都市西城区的13个街道和原金牛区苏坡乡、文家乡行政区组建而成,下辖14个街道。
1.历史传承下来的街道名
(1)与历史文化名人相关的,如:宁夏街、汪家拐街、大福建营巷、包家巷、忠烈祠街、树德里、通惠门路、落酱园巷、君平街、文庙街、方正街、莹华街、苏坡桥等。
(2)与市场作坊有关的,如:马镇街、骡马市、草市街、羊市街、东打铜街、锣锅巷等。
(3)以所在地标志性事物而命名的,如:育婴堂街、玉带桥街、白家塘街、西玉龙街、红墙巷、桂花巷、金河路、鹦哥巷、方池街等。
(4)与古代科举、教育有关的,如:帘官公所街、上升街、童子街等。
(5)与寺庙道观相关的,如:白云寺街、文殊院街、守经街等。
2.建国后五十年代初得名的街道
(1)合并街名而来的,如:
武圣街+文圣街+文武街东段→文武路
女儿碑街+老关庙街→玉泉街
3.近年来新建街道形成的新路名
(1)合并街名而来的,如:
横通顺街+北通顺街+喇嘛寺街+北巷子→太升北路
玉石街+会府南街+忠烈祠北街+升平街→太升南路
(2)与新建小区相关的,如:
1)贝森宜苑附近的贝森北路、贝森南路等。
2)因区域内部的三栋小区名字前皆有锦字,导致分布在周围的街道也纷纷冠上了“锦”的前称,如,锦屏路、锦康路等。
(3)以商城命名的,如:四威电子商城周围的路段分别命名为四威北路、四威南路等。
(4)以街道两端的标志性建筑命名的,如:双新北路、双新南路即是因为该路段分布在新阳光健康家园和新华电脑学校的中间。
(5)以原有村名为基点命名的,如:
1)以光华村为基点命名的光华北路、光华南路等。
2)以万家湾为基点命名的万家东干道、万柳路、万九路等。
(6)以非遗景点为基点命名的,如:金沙遗址路、金凤路、金福路、金鹏路、金瓯路、金栖路、金泽路等。
(7)以商业楼宇为基点命名的,如:以蜀都大厦为中心,命名了横贯南北的蜀都大道、蜀金路、蜀辉路、蜀风东大街、蜀风西大街等。
由于合并的这三个区域历史发展长短不一,各部分的街道名在疏密分布、名称由来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别:历史传承下来的街道名主要呈现于隶属原西城区的街道,该区部分街名历史悠久。建国后五十年代初得名的街道和近年来新建街道形成的新路名则大多集中于原金牛区苏坡乡和文家乡行政区,其中,除苏坡桥系列的命名理据与历史文化名人相关外,其余街名多以建筑物、居住区、商业楼、景点、商城等为基点进行命名,凸显了该区强劲的经济发展势头和高速的城市化进程。
三 结语
调查发现,武侯、锦江、金牛、青羊四个区域内,历史传承下来的街名不仅数量多,而且类型也比较广泛,大都包括以下几类:“与市场作坊相关的街名”、“与古代科举、教育相关的街名”、“与历史文化名人相关的街名”、“与寺院道观相关的街名”等。这与上述四个区域有着悠久的历史密切相关。实际上,这些街名的设置也符合人类普遍的认知规律:人类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总是由近及远,由具体而抽象。因此,民间为自然地理实体命名时,总是根据人们直接感知到的该地的外部特征来命名,在此,转喻的运用大派用场。如:以当地所售之物转指街名的“肥猪市街、暑袜街、金鱼街、羊市街”等;以该地特色建筑、知名人物转指街名的“国学巷、金沙寺街、状元街”等。武侯、锦江、金牛这三个区域中又都含有“与石有关的街名”,反映了古蜀先民的大石崇拜心理。武侯、金牛两区中都有“与三国文化相关的街名”,折射出三国文化对成都地域文化之形成所带来的深远影响。相较而言,成华区由于成为一个独立的区域较晚,所以由历史传承下来的街名最少。
建国后五十年代初得名的街名中,有的与时代特征息息相关,如,武侯、锦江、金牛区都有大量该类型的街道;有的则以路名加方位、序数构成,在部分区域,如成华区,还出现了以该地原生产大队名命名的街名,显示了人口的流入、住宅区和商业区的建设形成导致城市化进程的加剧。而人口与车流的不断积聚,也使得成都道路建设不得不加快步伐。此外,有一些街名或是在固有街名的基础上添加新符号予以拓展,或是合并原有街名,并以新名称命名,都体现了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段命名的街名中有不少是表达美好祈愿的,显示了人们趋吉就雅的语用心理。在街名的用字上,“安、宁、仁、平、福、兴、昌”等都是常用的字。当然,这也与成都人受传统文化思想的熏陶感染,逐渐形成了其特有的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有关。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极为深远,儒家所宣扬的“仁、义、礼、智、信”等思想也深深影响了成都的社会文化生活。在成都街名中随处可见反映此类价值诉求的街名。如:九思巷、三友路、大同巷、义学巷、仁义巷、仁厚街、仁义路、仁里巷、文德里、方正街、为民路、四圣祠南街、里仁巷、忠孝巷、忠烈祠西街、国学巷、昭忠祠街、亲仁里、恒德路、祠堂街、爱民路、崇德里、富德里等。
近年来新建的街名,以表达美好祈愿的为主,这既是人们趋吉就雅的语用心理的表征,又是人们对当下富足安康生活的颂扬。另有一些街名要么与新建小区有关,要么在原村名的基础上命名,均从侧面反映了城市人口的增加与城市边缘的不断扩大。此外,还有一些街名与该区特色产业经济相关,如高新科技、花卉产业、非遗景点等,另一些则与区内商业楼宇、商场等有关,显示了区域经济发展的活力。
纵观上述三个时段成都街道命名的方式不难看出,随着城市规划的不断完善,街道名称势必会发生演变。在街名的演变过程中,如果能兼顾演变过程的历史性与指示符号的实用性,同时,还能寓意丰富、祥和高雅、有较高的文化品位,相信会对城市形象的建设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当下,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很多大型城市的建设呈现出雷同的趋势,缺乏个性,不能展示出一个城市的独特魅力。成都作为西部文化中心,城市的发展也同样面临这个问题。成都作为巴蜀文化的汇聚点,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在传统文化上个性突出。一些古已有之的街名往往是一座城市自然环境、历史事件、社会风俗、名人轶事的记录和反映,人们能从这样的街名中察知城市文化,感受其历史的凝练与厚重。因此,在全球化文化趋同的过程中,成都应当牢牢抓住成都固有的历史文化资源,建设出独具特色的成都文化形象,让成都在文化趋同的潮流中散发出独特的魅力。
[1] 薄秀政.走进老成都[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
[2] 成都市地名学会.成都街名指南[M].成都:成都时代出版社,2005.
[3] 成都市群众艺术馆.成都掌故(典藏版)[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
[4] 崔荣昌,宋文辉.成都街名的文化内涵[J].文史杂志,2000(1).
[5] 戴德沄.成都街名趣对[J].龙门阵,2004(4).
[6] 凌宪,曹丽娟.成都老街的前世今生[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0.
[7] 马菡.从街名看成都文化景观[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3).
[8] 尉君.成都街名文化的内涵及特征[J].中国地名,2010(8).
[9] 吴世先.成都城区街名通览[M].成都:成都出版社,1992.
[10] 肖平.地上成都[M].成都:天地出版社,2013.
[11] 许蓉生.水与成都——成都城市水文化[M].成都:巴蜀书社,2006.
[12] 杨全.老成都街名的“史情画意”[J].龙门阵,2007(4).
[13] 袁庭栋.成都街巷志[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10.
[14] 张眉.闪烁着古蜀文明光泽的成都街名[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6).
[15] 赵静.成都街名谐音改字试析[J].成都大学学报,1998(4).
[16] 朱文建.成都街道的传说[J].龙门阵,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