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老子“无为”的哲学内涵

2014-03-25乔雄兵

长春大学学报 2014年7期
关键词:无为老子哲学

卢 影,乔雄兵

(1.中南民族大学 法学院,武汉 430074;2.武汉大学 法学院,武汉 430072)

在五千年的中华文化中,从诸子散文到楚辞离骚,从魏晋风骨到唐宋诗词,卷帙浩繁的文学著作,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包孕着先哲们的智慧。我们将目光聚焦到先秦时代,各派争流,针锋相撞,很多思想家自由抒发理念与见解,希冀自己的思想能够为治世所用,以改变当时纷乱的社会格局。老子是当时极具代表性的一位思想家,他被尊奉为道教始祖,他剑走偏锋,主张“无为”而治,以达成社会稳定的终极目标。本文通过着重阐述老子的“无为”思想,指出其中部分人对“无为”的误解,阐明其内核所在,同时将其关照现代社会,分析它对于我们现代人的启示。

1 对“无为”内涵的理解

老子的“无为”,并不是跟有为对立的概念,而“无为”当中,其实包含了有为的意味。分析历朝历代的兴亡,容易看出,当君王主张“无为而治”的理念,那么一般都会呈现出国顺民昌的态势。“无为”,也就是顺应天时,贴合民心,摒弃盲动妄动之心,达成天下一团和气。执政者以这种原则指点江山,才能让国家稳固,江山牢靠,反之,则会让江山之基动荡难宁。因此,老子的“无”意味着不干涉。

1.1 对“无为”内涵的误解

很多人对“无为”存在误解,没有参透其中深意,而是断章取义,用有色眼镜看待它,没有形成一种专业学术性的观点,具体包括以下两种看法:

1.1.1 认为“无为“乃消极处事

在很多人的思想观念里,道家哲学似乎是消极怠慢的,不具备主动积极性。这其中,可能被当作消极之最的,就是老子的“无为”了,浮云遮望眼,不识真面目,大家浅显地这样理解,从而形成了一种大众认识。追根溯源,我们回到先秦时代,当时,各派利益针锋相较,礼崩乐坏、民不聊生,在这种根源之下,老子惊天一呼“无为”,旨在探求一条稳定秩序的救世之途,他独辟蹊径,希望朝野纷争的乱象能够回归平静。从其内涵上来看,老子的“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的意思,它是针对时代纷乱,呼唤摒除利欲熏心的杂念,想让民众能从中摆脱出来。

1.1.2 认为“无为”乃愚民政策

“恒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从老子的这句话理解,“愚民”是老子哲学一个重要体现,不过,不能就此将其愚民思想与愚民政策牵连起来,这是断章取义,违背老子初衷的。因此,我们应当放弃先入之见,以根源探求事实,领会老子思想的其中之味。围绕老子哲学的全面系统,才能够洞察到所谓愚民的真正本质。“我愚人之心也哉”,老子这一句貌似自嘲之言,其实道尽了内心恬静释然的态度。人人都为欲望而熙熙攘攘,但是老子秉承着清心寡欲的“道”的哲学。“愚”,其实是大智若愚的大智慧,彰显着圣人对个人修养的毕生追求。

1.2 “无为”思想的真正内涵

“无为”作为老子哲学的精髓,它的别具一格,从内涵到外延,与其他哲学流派形成鲜明的不同。“无为”指的是回归原始,沿着常道发展下去,一旦与初衷相悖,不管怎么肆意妄为,也实现不了最终目标。它不仅囊括了个人修养,更是上升到治国平天下的政治高度。

1.2.1 要求顺其自然的“有所为”

无为而无不为,看似矛盾,其实相承,其实质是顺其自然的“有所为”。“自然”是万物存在的既定规律,一切因果相接,自有定律。“自”是事物本身,“然”是这样,也就是说,我们应当顺应规律去进行实践活动,而不要妄图用主观意志操纵事物。“无为”本身就是依照人类的活动变化总结而成,万事万物都有其行进动因,外在因素是不能强行扭转的,“无为”也就是要顺天而行,从而以不变应万变,实现有意义价值的“有所为”。

因此,老子的思想其实是具有积极性的,其深层目标就是希望国家安定,民泰祥和,也就是“有所为”。换句话说,当一个人能实现个人利益的“无为”,那就是最高层面的“有为”。

1.2.2 使人们返璞归真的大智慧

“民多利器,而邦家滋昏;民多智慧,而邪事滋起。法令滋章,而盗贼多有”。在当时,统治者依仗权势,为所欲为,造成社会动荡不安,老子认为,统治者无为而治,才有利于安抚民心,“无为”“无静”“无事”“无欲”,民风才能复归淳朴,才不会滋生一系列社会弊病。“无为”,才能有效地整治“智巧”之害,使得民众返璞归真,静享恬淡,保有天真淳朴的氛围。老子多次提及“婴儿”,希望民众如婴儿,这并非指老百姓要像婴儿一样混沌懵懂,而是指一种精神品质,不欺诈不贪婪,不奸邪不乖戾,这才是“无为”提倡的精神内核。因此,老子希望借“无为”点明世风日下的紧迫感,借以希望统治者以德化民,以顺其和,让百姓自然休养生息,发挥最善良的本质,实现社会的和谐统一。

2 “无为”思想的集中体现

2.1 抱朴守真

抱朴守真是“无为”思想的精髓和灵魂,是其追求的最高境界。道生万物,一切都有既定的规律。天、地、人必须遵道相继,不逾越这条线。抱朴守真,也就是怀揣简单初始之心,不去违背自然法则,不私自妄为。前文已经说过,老子经常使用“婴儿”的字眼,其初衷很纯粹,本意是我们应当保持初心,就像婴孩一般没有心机,将品质沉淀内敛,在动荡的社会安于本分,回归平静。也就是说,稳定来源于万事万物按照“道”发展,不打破格局,这样才会达成圆满和谐的状态。这个社会如果要有秩序,那么就必须有更多的“婴儿”,才能实现理想的境界。在老子看来,“朴”与“真”都是人性的理想状态,它们也就是“道”的原始反映,这一价值取向融入我国传统文化风范,化作先贤赋予我们的璀璨财富。综观古代发展演变,朝代更迭,风起云涌,我们可以看到,兴盛朝代的君王,一般都主张抱朴守真的态度,为政为民,以人为本。

2.2 清静寡欲

“清静为天下正”,清静,指的是内心澄明,不受杂念的纷扰,学道信道,清静为第一等,清静之教义,能让社会和谐太平。寡欲,指的是不求名利声色,不受任何欲望的役使。“咎莫大于欲得”,老子认为,对于外欲,我们要保有良好的态度,不能用阴险狡诈的手段去攫取,玩弄权势,欺民压众。贪欲过重,损人害己,不仅让自己陷入沉沦,还让他人受到侵害,欲念是社会混乱的根本原因。所以,老子主张将寡欲作为行为规范,从而实现“道常无欲乐清静”的完美境界。欲望如果开闸,就难以复收,从而一直喷薄涌动,走到错误的极端地位。就像一些人追逐声色财权,却以生命为代价,不但欲望未获满足,而且宝贵的生命倾覆无存。声色财权是身外之物,无法换来身心的安宁以及平实的幸福。清心寡欲,不是说消极处事,退避让之,而是遵照常道,争取自己应该获得的。

2.3 无知守愚

很多人自恃才情,喜欢将才气显露于表面,却不知那只是才华逊色的小聪明而已,他们认为这样做,能够显示自己的高明与伟大。《道德经》中说到,“智慧出,有大伪”,这个问题我们应当一分为二地看,不能否认智慧之功用,因为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我们将这句话理解为,人一旦过分展露才华,那么就会被社会所摒弃。大智慧的人,会将自己的才华收敛起来,不用它来经营奸邪狡诈之事,正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智慧和才干一旦被有所图的人利用,那么就会危害一方的人,因此,不显山,不露水,如同一个隐士,将智慧蛰伏起来,不参与到动荡洪流之中。“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真正明达事理的人,会顺应天道出入于世,让时代选择自己,不着痕迹。真正擅长说话的人,可以在正确时刻保持缄默,因此不会犯下错误。老子的这一思想,有所矛盾,但是结合具体的时代,我们能够参透其中深意,这种守愚的无为思想,对于后世影响深刻。

2.4 以柔克刚

老子主张柔弱,这是一种内敛的狠劲,是“柔弱胜刚强”的英姿。老子哲学喜欢以物作比,来源于广博的大自然,“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参天大树,虽然挺拔蔚然,但是一旦风侵雨袭,就容易折纸断裂,甚至连根拔起,而柔弱的小草,却有着韧性的生命力,能够长久地存留下去。要实现理想,柔弱在某些层面更胜于刚强。老子引用了水这一意象,进行了充分有力的证明。水的韧性无可匹敌,它虽至柔,但是却能克刚。水滴石穿,千年生成的顽石,水能够击穿它的傲骨。水生万物,它足有炫耀邀功的资本,却始终保有平实的心态,不张扬跋扈,不傲慢自居,它始终向着低处流,洗净所有的污秽不堪,还世界一个透明与空灵,不管怎样功高卓著,水依旧淡泊宁静,这就是无为的至高境界,这是个人利益的无为。水滋养了万物,它明艳了青山秀岑,它娇嫩了芳英碧草,它以公平无私之大爱,给予我们一个变化万千的世界。它投射着天光云影的曼妙,它构筑着水榭亭台的清丽,它从不挑三拣四,总是竭力成为最佳的陪衬——水看似柔弱,却随处可见,证明着自己的价值与强力。所以,不要通过表面来下定论,柔弱当中包蕴刚强,不炫耀,才有胜利的资本,这就是真正的强。

3 “无为”哲学的当下启示

3.1 以“无为”之心解除心中烦恼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坦然而善谋”,人活于世,应当坦荡从容,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压力大,人们很容易陷入恐慌情绪,担心自己被竞争的洪流淘汰,而现实欲望又太多,我们总是难以抉择,心的负累太重。所以,在红尘俗世之中,怀揣无为之心,割舍郁积在胸的烦闷,化繁为简,化烦为清,积蓄正能量,继续前进。

岁月流转,时代变迁,但是“无为”的情怀依旧不变,它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品格。活在当下,精神的物质的天平,我们总是难以权衡。很多人为了经济生活忙忙碌碌,却疏忽了精神的追求,疏忽了享受生活,与家人拥抱幸福,对很多人来说,这是一道非常棘手的选择题。

道家哲学,似乎找到一个物质与生活的契合点,它让我们学会坦然释怀,如同神仙一样乐于逍遥,不要禁锢自己的身心,束缚自由的灵魂,保持心情的愉悦,精神的畅快,这才是治标治本的健康之法,远比金钱堆砌的健康来的便利得多。

3.2 以“无为”之心做有为之事

细节决定命运,心态决定成败,好的心态至关重要。我们以“无为”之心,行有为之实,才能有效达成最终目标。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珍惜分分秒秒,从事有意义的事情,不在功名利禄上锱铢必较,虚度光阴。在这个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人才辈出,如果落后于潮流,就会被淘汰。只有沉淀深厚的知识,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没有捷径,唯有学习。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做人应如水,默默地涤荡万物,大仁大善,与世无争,不求名利。像潺潺不息的活水,任性方圆,不畏强力,不惧阻挠,胸襟澄明天地宽。如水之明,如水之善,以一滴水的姿态,融入奔进的大潮洪流之中。

以一颗奉献的心,感化周身氛围,为他人带来益处,做一个利人利己的好人。同时,以“无为”之心确定人生目标,求真务实,不好高骛远,一点一滴细致地完成,收获萦心满怀的富足与充实。

3.3 以“无为”之心提升社交技巧

“无为”思想还包含了一种有效的社交技巧,为现代人开启了一个别具一格的人情模式。与人沟通交流时,秉承“柔弱退让”的原则,不是一味地胆怯退缩,而是彬彬有礼,谦和友善,这种做法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有异曲同工之妙。通过求同存异的方式,以虚怀若谷的姿态,谛听别人的观点,吸收别人的建议,达成一致的理念,使人心向自己靠拢,从而愉快友好地相处。如果太过强势,似进实退,而老子这种以退为进的法则,则是以攻心为主的最佳策略,它能够建构和谐的社会道德,。一旦形成这种“无为”的社交风气,会使整个社会受益,凝结成齐心共进的向心力,缓解矛盾,消除痼疾,从而推进我国的安定与团结。一旦大家都能先大我再小我,先大家再小家,不以自我为中心,就能构造和谐正能量,促使人际关系其乐融融,那么就会形成所向披靡的融合力。

21世纪,这是一个提倡公平,又倡导个性的新时代,但是一旦与自然规律悖反,不尊重历史既定法则,那么就会牵连他人,受累自己。也就在这样一个新兴时代,未知性与偶然性更大,发展的进程更加汹涌,我们更应该守住本真,怀抱初心,不要被物欲洪流所羁绊,从而惬意自在地精彩生活。

4 结语

“无为”哲学,倡导我们以闲适恬静的心态,追求精神世界的自由,不被六欲所扰,不被七情所困,随遇而安,豁达明朗,保持平和乐观的人生态度。站在“无为”的角度,人道应当尊重天道,学会适可而止,注意律己修身,“无为”是一种积极的情怀,“无不为”是“无为”达成的目的。虽然“无为”哲学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但是它对于我们后世依然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1]王光辉.“无为而无不为”如何可能?——老子无为思想新探[J].人文杂志,2008(3):40-45.

[2]李堆尚.老子哲学的圣人观[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2):24-29.

[3]范申艳.从混沌到有序的哲学启示[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73-74.

[4]苏梅芳.老庄的无为政治思想[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3):13-14.

[5]刘艳芳,刘於清,李平.孔子与老子和谐思想比较及启示[J].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8(1):38-42.

猜你喜欢

无为老子哲学
老子“水几于道”思想解说
菱的哲学
浅析老子之道:有与无
老子“无为”思想的价值研究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智者老子
晾衣哲学
幽默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