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语复合动词先行研究述评

2014-03-25吉红

长春大学学报 2014年7期
关键词:日语语义意义

吉红

(上海外国语大学日本文化经济学院,上海 201200)

日语复合动词先行研究述评

吉红

(上海外国语大学日本文化经济学院,上海 201200)

对迄今为止有关日语复合动词的代表性先行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和分析。具体将其分为体系性研究、语义学研究、习得研究和对照研究四大块,分别进行分析和述评,并且阐释了这些先行研究对于今后相关研究的奠基性作用以及尚未解决的问题,以期能对今后的研究提供一些启示。

VV型日语复合动词;体系性研究;语义学研究;习得研究;对照研究

关于日语复合动词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进入70年代后各种研究成果相继出现,从90年代开始相关研究盛行了起来。近年来,关于复合动词的研究一直受到业界学者的关注。这是因为复合动词在日语词汇中所占比例较高,意义用法丰富多样,无论是在复合动词的习得方面,还是在其教授方法上,至今仍有很多的课题。

1 复合动词的定义

不同的学者对于复合动词的认定不同,迄今有关复合动词的定义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只将「降り出す」「書き始める」「泣き叫ぶ」之类的“动词连用形+动词”认定为复合动词的立场;另一种是除了“动词连用形+动词”之外,还将「名づける」类的“名词+动词”、「遠ざかる」类的“形容词词干+动词”、「いらいらする」类的“副词+动词”等动词为后项要素的复合词均认定为复合动词的立场。本文中的复合动词是指前一个动词(下文皆称为前项动词)的连用形结合后一个动词(下文均称为后项动词)而形成的VV型复合动词,例如「降り出す、入り込む」等。

根据森田良行[1]的调查,《例解国语辞典》中复合动词总数共1817个,占动词总数的39.29%。因此可以说,人们平时使用的动词中有近40%都是复合动词,由此可见复合动词在日语词汇中的重要性。同时,复合动词的意义用法丰富多样、前后项构成要素的结构复杂,是日语学习和日语教学的难点之一,能否熟练掌握复合动词,直接关系到中高级阶段日语能力的提高。

本文将以代表性的先行研究为对象,对其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其对现今复合动词研究的指导性奠基作用,并指出其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以期能对今后的研究提供一些启示。

2 先行研究述评

迄今为止,有关日语复合动词的代表性研究者有寺村秀夫、長嶋善郎、山本清隆、姫野昌子、影山太郎、松本曜、森田良行、斎藤倫明等。近年来,基于语料库的复合动词实证研究也吸引了研究者的关注。

有关复合动词的研究中涉及到的各个课题大体可以分为4种。(1)体系性研究:复合动词的分类、前后项动词的结合条件。(2)语义学研究:复合动词后项动词的多义性语义特征、前后项动词的语义关系。(3)习得研究:从日语教育学的角度进行。(4)对照研究:日汉复合动词、日韩复合动词对照研究等。以下分别对这4种先行研究进行述评。

2.1 体系性研究

(1)寺村[2]着眼于前后项动词的语义,以前后项动词是否还保留着原单纯动词的意思为基准,将复合动词分为“自立词+自立词”、“自立词+附属词”、“附属词+自立词”和“附属词+附属词”4种。

自立词+自立词V+V:呼び入れる、握りつぶす、殴り殺す、出迎える

自立词+附属词V+v:降り始める、呼びかける、思いきる、泣き出す

附属词+自立词v+V:差し出す、振り向く、引き返す

附属词+附属词v+v:払い下げる、切り上げる、取り持つ、仕込む

然而,这项研究并未言及自立词和附属词的分界线,学习者很难判断复合动词的构成要素是自立词还是附属词。这是因为附属词原本是从自立词派生而来的,根据派生阶段的不同无法断言到底是自立词还是附属词。

(2)長嶋[3]与寺村的研究不同,从前后项动词的修饰关系出发,将VV型复合动词分为4类。

Ⅰ类:v1+V2(修饰成分+被修饰成分)。例如「木を切り倒す→切って倒す」。

Ⅱ类:V1+v2(被修饰成分+修饰成分)。例如「本を読み尽くす→全部残らず読む」。

Ⅲ类:V1+V2(前后项动词间无修饰关系)。例如「子供が泣き叫ぶ→泣いたり叫んだりする」。

Ⅳ类:熟语复合动词(前后项动词的关系已经固定化,密不可分)。例如「失敗を繰り返す」。

長嶋的研究明确了分类的基准,比寺村更进一步,但是对于Ⅲ类和Ⅳ类的分析过少,同时也没有详细分析各类复合动词的语义关联和结合限制问题。

(3)山本[4]着眼于前后项动词的格支配关系,将复合动词分为4类。

Ⅰ类:前后项动词均有格支配功能。例如「鞄から財布を取り出す→財布を取る/財布を出す」。

Ⅱ类:只有前项动词有格支配功能。例如「本を書き始める→本を書く/*①该符号表示此例子不成立。本を始める」。

Ⅲ类:只有后项动词有格支配功能。例如「藪に踏み入る→*藪に踏む/藪にいる」。

Ⅳ类:前后项动词均丧失了格支配的功能。例如「失敗を繰り返す→*失敗を繰る/*失敗を返す」。

在「本を書き始める」中,「始める」并未产生接辞化的现象,「*本を始める」不能成立,故将其分为Ⅱ类。然而如同姫野[5]15所示,当动作的对象是动作性名词或与语言学习、兴趣、技能的对象相关的名词时,前后项动词都具有格支配功能,「V1+始める」就应该归为Ⅰ类,例如「料理をし始める→料理をする/料理を始める」。

(4)影山[6]42-177从「概念意味論」的「語形成」的视角,将复合动词分为词汇性复合动词和语法性复合动词两种。简单地说,语法性复合动词是指含有补足关系的复合动词。补足关系是指前项动词描述的事件成为了后项动词的宾语或主语。例如「書き始める」可以换成「書くことを始める」的说法,「歩き疲れる」表示「歩くのが疲れる」。而词汇性复合动词则不含有补足关系,例如「叩き潰す、立ち上がる、考え込む」。

同时,影山将非对格性的概念引入日语中,把日语动词分为他动词、非能格自动词和非对格自动词3种。粗略地讲,非能格自动词指意志性自动词,非对格自动词指无意志性自动词。此外,影山[6]116-126还主张“他动性协调的原则”(仅针对词汇性复合动词),即VV型词汇性复合动词是由“意志性动词+意志性动词”、“非意志性动词+非意志性动词”构成的。换句话说,词汇性复合动词只会有以下5种情况。

a.他动词+他动词:叩き潰す、追い払う。

b.非能格自动词+非能格自动词:歩き回る、走り寄る。

c.非对格自动词+非对格自动词:生まれ変わる、滑り落ちる。

d.他动词+非能格自动词:待ち構える、振り返る。

e.非能格自动词+他动词:泣き明かす、勝ち抜く。

然而,有很多复合动词是不符合这一原则的。例如「歩き疲れる、食べ慣れる、飲みつぶれる」等复合动词是“意志性动词+非意志性动词”,「晴れ渡る、静まり返る」等则是“非意志性动词+意志性动词”。

(5)松本[7]指出,如果按照影山的分析,将「降る」、「死ぬ」认定为非能格自动词②影山依据「降る」、「死ぬ」具有命令形可以用在间接被动句中,将其认定为非能格自动词,故「降り暮らす」、「死に別れる」等复合动词是非能格自动词+非能格自动词。,则「降り積もる」、「死に絶える」等则是非能格自动词+非对格自动词,与影山的“他动性协调的原则”相悖。于是松本提出了“主语一致的原则”,即复合动词的前后项动词的主语必须一致。运用“主语一致的原则”确实可以很好地说明「降り積もる」、「死に絶える」,然而这一原则也并非完美无缺。例如「*走り転ぶ」,虽然符合“主语一致的原则”,但是,不存在的理由就得不到很好的说明。

2.2 语义学研究

(1)关于后项动词的接辞化,阪倉[8]指出,根据“后项动词的意义整个包摄到伴有修饰语的前项动词”这一关系成立与否,来确认后项动词的接辞化。然而并非所有含有这种补足关系的后项动词都会产生接辞化。影山分类中的语法性复合动词均含有这种补足关系,但并非所有的语法性复合动词都会产生接辞化现象。如「勉強し始める」具有『「~を勉強すること」を始める』这一补足结构,但是「~始める」并未产生接辞化现象,而是保持着其作为单纯动词时的词义。

(2)森田[9]指出,“从意义方面来看复合动词的复合状况,研究其意义构成的类型,不仅有助于判定复合动词的重要性,还可以为从日语教育的角度来探讨复合动词提供重要的线索”。森田根据复合动词的意义程度将其分为5个阶段。

第1阶段,并列关系。前后项动词构成「~して~する」的意义关系,这一阶段的大部分复合动词都可与「VてV」互换。此时前后项动词保持其实质语义,处于并列关系的阶段。

第2阶段,主谓·补足关系。前后项动词分别保持着实质语义,但并非并列关系,而是构成主谓关系或主宾关系等。前后项动词表示的意义在语法关系上连结在一起,下面举例说明。「が」格的关系,如「思い余る、吹き荒れる」;「に」格的关系,如「見飽きる、し慣れる、読みふける」;「を」格的关系,如「書き誤る、売り急ぐ、見交わす」等。

第3阶段,从具体意义到抽象意义。处于主谓关系或补足关系的复合动词中,有一些单词的前项动词或后项动词脱离其本义,发生了语义转变。例如:降り出す、走りぬく、歩きとおす、書き上げる等。

第4阶段,向词素的过渡。这一阶段的复合动词的后项动词是动词的词素,不能作为单纯动词独立使用,故而可以作为复合动词的后项动词,并保持其实质意义来使用。例如:考えあぐねる、言いそびれる、言いならわす等。

第5阶段,从实质意义到形式意义。前后项动词的某一方失去了其实质意义,极度抽象化,接辞化后仅仅单纯添加强调的意思,甚至发生音变。例如:叱りとばす、わめきたてる、恐れ入る、かき曇る、おし進める、打ち続く等。

森田的分类关注了复合动词的前后项动词中保留着多少程度的原单纯动词的意义,然而对于前后项动词复合可能的结合条件并未阐述,也未提及复合动词的多义分析。同时由于森田并未明示各阶段的客观的分类基准,所以很难应用到日语教育或是二语习得的研究方面。

(3)斎藤[10]从意义派生的过程出发,着眼于后项动词与单纯动词的意义关联,从与单纯动词「返す」的意义关联的角度,考察后项动词「~返す」的意义抽象化,指出“与前项动词的意义重合越多,与单纯动词的意义重合越少,接辞性就越高”。然而,不仅是后项动词,前项动词也可见单纯动词的意义抽象化(接辞化),因此不仅要分析后项动词,对于前项动词的接辞化也应分析。

(4)姫野[5]35-222对「~つける·~つく」「~あげる·~あがる」「~出す·~出る」「~こむ」「~かける·~かかる」「~きる」「~ぬく」「~とおす」等复杂的多义性后项动词的意义用法作了详细的分析,并明确了其与类义词的意义差异,其后的研究大都从此得到了启发。杉村泰[11]利用语料库对「~果たす」等自他对应的复合动词的后项动词的意义用法作了详细考察。然而,现状是对复合动词的前后项动词的结合条件、针对这些具有自他对应关系的复合动词的格支配等进行的系统性研究尚未完备。

(5)松田文子[12]运用了认知语言学的分析方法,通过一个共通的图示(コア図式)对多义性复合动词的复杂的用法进行了说明,展示了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视点,减轻了日语学习者的负担,给日语教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启示。

2.3 习得研究

(1)松田·白石[13]以「とり+V2」为考察对象,探索运用核心意象图示来支援复合动词习得的方向性和可能性。以日语学习者20名和日语母语者20名为对象,采用问卷的方式,调查两者是如何掌握V2单纯动词和「とり+V2」的意义差异的。松田的研究运用认知语义论的手法,通过运用一个简单的图示就可以将乍看上去很复杂的多义性复合动词的意义进行分析说明,对于复合动词(尤其是多义性复合动词)的教育提供了有用的参考。

(2)白以然[14]以表示“开始”语义的类义复合动词「~だす」和「~始める」为考察对象,针对以韩语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64名和日语母语者36名进行了问卷调查(選択性テスト)。

(3)何志明[15]以所有的复合动词为考察对象,通过对香港的35名高级日语学习者对于复合动词的理解和使用实态的调查,提出了复合动词的习得顺序,试图将其习得过程一般化。

(4)陈曦[16]采用语料库实证方法,从大量的会话语料库和写作语料库中抽取复合动词,通过和日语母语话者语料库的多方位比照,对于不同母语背景和不同日语能力的日语学习者的复合动词使用情况进行了量化考察,并进行了误用分析。

2.4 对照研究

有关日语与其他语言的复合动词的对照研究,基本都是有关某一个或某一类复合动词的个别研究,尚未有全面系统的对照研究的先例。

(1)生越[17]以日语中生产性较高的复合动词后项动词应该译成怎样的韩语为线索,将复合动词后项动词分成了两类。

(2)塚本[18]从对比语言学的角度,考察了日韩复合动词的相似点、相异点和格支配问题,并阐释了应该如何理解和掌握这两种语言的不同之处。

(3)杉村[19]以日语复合动词「~慣れる」「~飽きる」与汉语复合动词“~惯”“~腻”的V1+V2结合问题为焦点,对于日语母语者和汉语母语者进行了问卷调查,指出这些复合动词容易与“看”“听”等表示对象指向性的他动词或“玩”“住”等非能格自动词结合,不易与“切”“烧”等表示动作主指向性的他动词结合。

2.5 其他

除了以上4个角度的研究之外,张威主编的《北研学刊》还与广岛大学北京研究中心合作,专门出了一期主题为「日本語の複合動詞」的「特集号」,并申请到了中国国家社科基金的研究课题“日语复合动词教学方略研究”。国内的博士学位论文中,研究复合动词的有北京大学的许琴芳和上海外国语大学的杨晓敏。许琴芳[20]运用汉语语义指向(semantic orientation)的分析方法,对日语复合动词中的后项动词的语义指向进行了考察,研究方法新颖,值得借鉴。杨晓敏[21]借助认知语言学理论对复合动词的后项动词的多义性展开了研究,与斎藤的研究有相似之处,却均未提及后项动词多义性的历史演变过程。

[1]森田良行.日本語の複合動詞について[J].講座日本語教育,1978(14):20.

[2]寺村秀夫.日本語のシンタクスと意味:Ⅱ[M].東京:くろしお出版,1984:167.

[3]長嶋善郎.複合動詞の構造[M]∥鈴木孝夫.日本語講座:4日本語の語彙と表現.東京:大修館書店,1976:63-104.

[4]山本清隆.複合動詞の格支配[J].都大論究,1984(2):33.

[5]姫野昌子.複合動詞の構造と意味用法[M].東京:ひつじ書房,1999.

[6]影山太郎.文法と語形成[M].東京:ひつじ書房,1993.

[7]松本曜.日本語の語彙的複合動詞における動詞の組み合わせ[J].言語研究,1998(114):37-83.

[8]阪倉篤義.語構成の研究[M].東京:角川書店,1968:60-119.

[9]森田良行.日本語学と日本語教育[M].東京:凡人社,1990:286.

[10]斉藤倫明.複合動詞後項の接辞化:「返す」の場合を対象として[J].国語学,1985(140):120-132.

[11]杉村泰.コーパスを利用した複合動詞「V1-果たす」の意味分析[J].言語文化論集,2011,33(1):61-73.

[12]松田文子.日本語複合動詞の習得研究[M].東京:ひつじ書房,2004:61-90.

[13]松田文子,白石知代.コア図式を用いた複合動詞習得支援のための基礎研究:「とり~」を事例として[J].世界の日本語教育日本語教育論集,2006(16):35-51.

[14]白以然.複合動詞「~出す」·「~始める」の習得:韓国語を母語とする学習者の意識を中心に[J].人間文化論叢,2005 (18):307-315.

[15]何志明.香港における上級日本語学習者の複合動詞の習得及び使用実態調査[C]∥日本語教育学会2007年度春季大会予稿集.東京:日本語教育学会,2007:47-52.

[16]陈曦.关于日语复合动词的习得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72-194.

[17]生越直樹.日本語複合動詞後項と朝鮮語副詞·副詞的な語句との関係[J].日本語教育,1983(52):55-64.

[18]塚本秀樹.複合動詞と格支配:日本語と朝鮮語の対照研究[M]∥仁田義雄.日本語の格をめくって.東京:くろしお出版,1993:225-246.

[19]杉村泰.日本語の複合動詞‘~慣れる’‘~飽きる’と中国語の複合動詞“~惯”、“~腻”のV1+V2結合について[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1(5):10-16.

[20]许琴芳.关于现代日语复合动词中后项动词语义指向的描写性研究[D].北京: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2010.

[21]杨晓敏.日语复合动词的多义性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日本文化经济学院,2009.

责任编辑:柳克

A Review of Prior Studies of Japanese Compound Verbs

JI Hong
(College of Japanese Culture and Economy,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Shanghai 201200,China)

This paper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the prior studies of Japanese compound verbs so far,divides them into system research,semantics research,acquisition research and comparative research.And it also explains the role of the foundation as well as the unresolved issues of these prior studies,hoping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further studies.

VV-type Japanese compound verbs;system research;semantics research;acquisition research;comparative research

H364.2

A

1009-3907(2014)07-0910-04

2014-01-17

2013年度上海外国语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资助基金项目(此项目无编号);2013年度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201306900017)

吉红(1985-),女,山西临汾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日语语言学研究。

猜你喜欢

日语语义意义
一件有意义的事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有意义的一天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生之意义
语言与语义
“上”与“下”语义的不对称性及其认知阐释
诗里有你
认知范畴模糊与语义模糊
从语义模糊性看日语委婉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