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墨分五色”看文人画的审美

2014-03-25江保锋

长春大学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文人画水墨文人

江保锋,闻 婧

(1.芜湖职业技术学院 艺术传媒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2.安徽工程大学 艺术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由“墨分五色”看文人画的审美

江保锋1,闻 婧2

(1.芜湖职业技术学院 艺术传媒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2.安徽工程大学 艺术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中国文人画主要艺术审美特征由诸多因素组成,其中对墨的运用是外在的载体表现形式,通过墨色的变化来解决视觉表现中的层次关系是中国文人画家历来追求的法则,这种法则通过单色的墨来进行视觉传递是有着文化渊源的。文人画的这种素色审美特质多受中国主流文化的内涵影响。通过墨分五色的审美取向的表征可以看出,对文人画审美取向的产生主要是由中国文化脉络中的儒家、道家和释家对艺术的审美观一家或者各家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墨分五色;文人画;审美;风格;融汇

1 墨及墨分五色

1.1 墨的发展

我国在新石器时期已经有了用墨的史迹。春秋时期,墨已在竹帛上广泛使用,庄子的“吮笔和墨”一词,说明墨在周代已经定名;东汉的制墨作坊规模已比较大;从王羲之和王献之的墨迹经历千年墨色基本无损坏可以证明晋代墨的制作已经很纯熟;隋唐五代时期,因经济文化的繁荣,此时的制墨技术最为精良;宋代时期,本为制墨之地的歙州改名为徽州,故“徽墨”名满天下,至今不衰;清代光绪年间,出现了成品的墨汁,名曰:“云头艳”,开创了墨汁制造之先河。

1.2 墨的种类及特点

墨从材质上可分为天然墨和人工墨。据考证,“我国在新石器时代已经使用天然墨(仰韶文化中出土的一套绘画工具可证明,其中的黑红氧化铁矿石即为天然墨)。人工墨大致出现在西周时期”[1]。

从烟料的品类上,墨可分为松烟墨与油烟墨。油烟性柔、性润、色黑而泛紫、体量重、易绘画。松烟性刚、性燥、色黑而光泛蓝、体量轻、亦作书。

最初,墨的形式是墨粉,用时加以调制。后由于纸的发明,墨在形式上有较大变化,从粉末进化到了固态的成锭墨。

1.3 墨分五色

历来,“笔墨”二字被当作书画的另称。可见,墨的分量当半。墨是通过胶的作用,将不溶水的颗粒状烟灰浮在水中,形成浮液。而宣纸犹如滤网,在宣纸上书画犹如过滤墨汁,水分和小墨粒渗到纸背,中等墨粒渗在纸内,大粒墨留于纸面。由于宣纸的渗透性,大墨粒渗透距离近,小墨粒渗透距离远,故笔经之处,形成浓淡阶梯,极具立体感。墨的化学性能稳定,墨干之后,很难再化于水中,所以装裱时,不会洇墨,裱后墨色能稳定数百年。国画中,“墨”并不被看成单一色。如果将墨色层次作区分,产生出的效果如同色彩变化,可完美表现物象。唐代张彦远提出“运墨而五色具”的概念。对“墨分五色”的理解,后世画者大致统一理解为:墨色可分焦、浓、重、淡、清五种。焦墨是磨墨后经半日挥发,用之则黝黑而光亮;浓墨比之焦墨多水,虽黑但光乌;重墨水分多于浓墨,比淡墨要黑;淡墨水分比重墨还多,呈灰色;清墨只能少许看到些墨色,通透性较高,使用清墨,最为不易。张彦远认为自然之五色会随季节和光感的变化而不同,如果用墨的层次变化把大自然的特征表现出来,就会产生与自然物体同等的效果,不必用同色渲染。

2 文人画与水墨

2.1 文人画的确立

传统文人画是具有文人情趣和文人思想的绘画。“魏晋时期,玄学日盛,自娱思想成为文人的主流思想,后世文人画家一直沿用这种自娱宗旨。如:宗炳‘以山水明志’的论调就是自娱性的体现。唐朝的王维首创‘诗画统一’的风论,此后代代相传。五代时期,董源与巨然二人的笔墨特性表现为天趣与淡雅,再次整合了文人画的艺术特征。宋四家的其中三家苏轼、黄庭坚、米芾都提倡书画合一,水墨技巧上也有了充分发展。苏轼提出‘士人画’概念,将文人画从宫廷画与匠画中分离出来。”[2]元代文人画进入兴盛期,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最为著名,元四家多表达一种文人阶层的空虚孤傲之情。提倡雅逸、淡泊、天趣,形体上偏好简洁而高雅,不求形似,但求意气的观念”。 此时,“诗、书、画、印”四位也始成一体,标志着文人画在形式上的完善。明代画坛出现了“浙派”和“吴门画派”,对前世文人画在继承中有着发展。“明代的理论家董其昌提出“南北宗论”,此时,南宗文人画的地位得以确立。董其昌还正式表述出“文人画”的叫法,“文人画”一词得以确立使用。”[3]清代最突出的文人画家是“四僧”,尤以石涛、八大山人最为突出,清代也是文人画发展的鼎盛时期。从文人画的发展脉络可以看出,文人画艺术形式多以文人画家创作的水墨山水画为突出表现形式。

2.2 文人画的风格及对水墨的偏好

2.2.1 书画同源

“书画同源”是文人画的独得秘诀,它内涵深邃幽远。文人画重书法,书法寓书于画。因中国画的绘制工具与书法的书写工具相同,用笔方式自然也相同。书法的用笔法是画家的基础技术范本,书法的审美包括意态美、韵律美、气势美、抽象形态美都自然影响着文人画,所以文人画中的线条、墨韵,处处都透露着书法之美,故文人画的审美也趋向于书法的审美。文人画突出于绘画的文化性,淡化绘画的装饰性。以“书”的内涵体现“画”的表现、抒情与写意性,书画合一。

2.2.2 画境、诗意统一

诗、画的艺术形式本不相同,诗承载于表现时间的形式,重表现性、抒情性与写意性;画承载于空间形式,偏于理智、再现与写实。文人画则两者和谐结合,将诗境与画意相统一。画诗统一是将诗和画放在统一的一套理论中去看待,其实是倡导绘画的诗意性。文人画家认为诗是画图的图像源,画是诗的表现条件和载体。诗人如果只是用声音表达诗意是不完整的,还应通过画笔的形式表达出图像,进而阐发胸意。画家仅仅绘出实际的景物而没有诗意,也不是高层次的绘画作品,只有具备了诗情画意的作品才是真正的好作品。“意”在文人画中是十分重要的关键词,文人画家正是需要这个“意”来抒情。王维是文人画美学原则的最高代表,后代画家也把“画”与“诗”作为统一性的概念。

2.2.3 以线表达,直抒胸臆

在书画同源一节中提到,中国画“书画同源”,文人画的线条同样源于书法的用笔法。文人画家中,书画皆善者比比皆是。张彦远在《历史名画记》中说:“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故工画者多善书。”[4]所以,文人画的线条源于书法是不争的实事。文人画作品中的物象多在似与不似之间,线条的表象力强大而快速。画家借“景”表“情”。线条的笔法是文人画家创作中的重要技巧,用线条的方圆、粗细、疾徐、转折、顿挫等变化来快速表现不同物体的体感。

2.2.4 重水墨,不求染色

唐以前的绘画多赋重色,重于笔力,墨色变化不够成熟。自王维推崇水墨以来,文人画便形成了“逸墨洒脱”、“无墨求染”等审美趣向。从“崇色”向“崇墨”转变,画家滤化物象本色,以单纯水墨的变化来绘胸中意气。将精力移向对事物内在本质的探究,实现更强的主观意志表达,从物质的性灵体现物象以外的意境,达到物、心通灵。

3 文化背景与文人画审美

中国古代的审美,大致分为三种审美阶层,都是以人的社会群落为界限,即宫廷审美、士大夫审美和世俗审美。世俗审美多以工匠画、年画、插图、壁画等实用为目的,体现着朴实的实用主义,以明中期以后的文化为代表。宫廷审美以唐五代时期文化为代表,宫廷画是在儒家文化影响下的文化反应,是适应宫廷要求的文化表现。而最主流的审美形式是士大夫审美文化,这种审美文化在中国传统艺术方面反映明显。文人画在文学性、抒情性、哲学性上特征明显,使它与工匠画(世俗)和院体画(宫廷)有明显区别。文人画的内涵是建立在体达内心之上的,突出个人情致。但宫廷画(院体)审美与文人画(士大夫)审美又是紧密联系的。起初,文人画是由宫廷画分离出来的。唐代的王维,宋代的苏轼,元代的黄公望、王蒙、倪瓒,明代的徐渭、沈周,清代的石涛、八大山人、扬州八怪等都是文人画的典型代表,这些雅士都有些愤世嫉俗的内心格调。在生活中,他们迷恋于山水景物间陶冶性情,他们大多游山玩水,进而借助单色水墨山水画的题材去作“不似而似”的水墨写意,往往表现出的画面是一种高傲的、脱俗的、不食人间烟火气质的图像。有些文人画家甚至隐居山林,更有甚者还出家做了僧人。他们在单纯的笔墨中追求审美意境,在笔墨中表达情趣。所以,他们借助写意性质的笔墨去表达内心的思想或发泄内心的不满情感。他们赏花玩石,比如:屈原好兰,陶渊明爱菊,米芾迷石,周敦颐喜莲,林和靖恋梅与鹤,苏东坡与郑板桥爱竹。文人画家的这些偏好必然会反映在绘画上,所以,花鸟题材的绘画也是文人画的表现题材。在追求意笔的逸笔草草、不似而似、自娱自乐“写意”宗旨的指引下,必然形成简洁(单色笔墨、用笔简练)而高雅色审美情趣。

文人画在与宫廷画相同的人文背景下逐渐分离演变,最后成独树一帜的文人画风格,文人画是对宫廷画(画院体)的一种标新立异,甚至是一种反叛精神。文人画的发展速度比宫廷画和世俗画都要快。在文人画发展方面,评论家对此褒贬不一,有的甚至指责文人画的逸笔写意风格、寄情山水的风尚(大都以山水画和花鸟画为主)、只重笔墨的形式和趣味等因素,将中国画的发展引入非正常渠道,反而削弱和阻碍了唐代及以前的中国画中大量的以人物为绘画题材的发展脉络。另外一批人赞扬文人画,认为文人画的发展是对传统绘画的极大革新,这种不求形似,只求写意的“水墨意象画”比西方艺术中的“抽象主义”早产了近千年,是艺术的更高层次境界。

其实,文人画与宫廷的院体画有着共同文化体现,受相同文化背景的影响,文人画的审美与所受文化的审美观是统一的。

3.1 儒家思想与文人画审美

作为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一,儒家文化对文人的影响巨大,儒家讲究读书为高,读书可去俗、明理、养性。儒家思想反映到文人画上应该是绘画对“品格”的追求,使绘画作为“人格完善”的载体而得以以直观的方式呈现,并被作为是文人“品格”的符号。管子曰:“物可以比君子之德”;孔子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从中可见一斑。

3.2 老庄及玄学思想与人文画审美

文人画中对“自然”的体现来源于老庄思想,老子认为“自然”就是“大道”所在,“道”即生命的本源。老子说:“涤除玄鉴“是体悟“道”的根本途径。说明对“道”的体悟必须有虚静空明之。庄子提出了“坐忘”、“心斋”等美学观念,通过心灵体悟来表现宇宙万物,通过“师法自然”来表现性情,最终通向“道”而把自然作为大美。庄子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美在自然之中,观天地之象感获美,与心自然融合一体。所以,自然成了求真、求美者的故土。文人画中也随处都是自然。

老庄与玄学思想的又一体现是“静与空”,其中的“静”并不是绝对的不动,是相对的、有能量的内敛表现;“空”也不是一物不存,而是空中有指,内含元气。“静”“空”互动,合二为一,相辅相成。所以,画中的留白并非空无一物,而是有所指代。黑白相生,画面才宁静而致远。

道家也崇尚“闲”、“孤”、“野逸”,老子曰:“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

3.3 佛家思想与文人画审美

“被崇为文人画始祖的王维深受禅宗的影响,他善于运用水墨画的黑白对比。禅宗也认为只有黑白的无色世界才是真实的,黑白世界能体现宇宙的深邃与广袤的心灵。”[5]明代文人画提倡“画禅”。董其昌把书画艺术的最高境界表达为“平淡天真”。他认为平淡到极处方见宇宙万象,显露天真才有生机无限的空灵变化。中国的禅宗正是从佛家所说的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中悟入无色界之境。“文人画家摒弃青绿山水,崇尚素色的水墨山水,可以看作是由色界至无色界从而解脱的艺术形式,最终心无一尘,本体生命与宇宙之自然元气混融,则为“天人合一”的境界。到达如此境界,方可领略绘画艺术真谛”。

4 结语

文人画的发展是中国画及传统文化的精华展现,文人画以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和深厚的文化审美内涵,在历史发展中融入了诸多文化精髓和美学思想。中国传统文人画以儒、道、释文化为核心背景,以水墨山水为主要风格语言,其造型元素、笔墨语言和构图方式的审美表现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魅力和朴素的审美观。因此,当代的画家可以从传统文人作品中感悟人文底蕴,并结合东西方精华、融汇于一,以脉承之。

[1]李孝美,陆友.四库全书艺术类墨谱墨史[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14:36.

[2]张光福.中国美术史[M].北京:知识出版社,1982:376.

[3]徐书诚.中国绘画艺术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204.

[4]杨大年.中国历代画论采英[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238.

[5]陈师曾.中国文人画之研究[M].天津:新华书店天津分店,1992:52.

责任编辑:李凤英

An Analysis on Aesthetics of Literati Paintings from“Chinese Ink Presenting Five Colors”

JIANG Bao-feng1,WEN Jing2
(1.Institute of Media and Communications,Wu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Wuhu 241000,China;
2.School of Arts,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Wuhu 241000,China)

Themain aesthetic features of Chinese literati paintings are composed of a number of factors,in which the use of ink is the external carriermanifestation.The solving of hierarchical relation of visual representation through ink changes is the rule that Chinese literati painters have always pursued,that is,to pass a vision bymonochrome ink has culturalorigins.This plain color aesthetics quality of literatipaintings is affected by the connotation of Chinesemainstream culture.Through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aesthetic orientation of colored ink,we find that the generation of the aesthetic orientation of literatipaintings is formed by interaction between sects such as Confucianism,Taoism and Buddhism in Chinese cultural context.

Chinese ink presenting five colors;literati painting;aesthetics;style;blend

J201

A

1009-3907(2014)05-0697-04

2014-03-01

江保锋(1980-),男,河南周口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绘画教学及创作研究。

猜你喜欢

文人画水墨文人
“文人画”里写春秋
禅画文人画中的简约与萧散
文人与酒
水墨
文人吃蛙
冯骥才:关于文人画史的思辨
文人画:内心自省的外在流露
泼尽水墨是生平
明清鼎革之际文人不同出路
当代水墨邀请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