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发展继续教育的必要性及面临的问题
2014-03-25刘佳
刘佳
(长春大学 人文学院,长春 130022)
论我国发展继续教育的必要性及面临的问题
刘佳
(长春大学 人文学院,长春 130022)
全球化市场的形成、国家体制的改革、新兴技术所带来的创新对人力资源的开发提出了新的挑战,继续教育成为应对这一趋势的重要手段。发展继续教育是应对全球化挑战的有效保障,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手段,是完善个人发展的主要途径。在我国继续教育发展中主要面临着体制、处境和意向三个方面的障碍。正确认识这些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才能推动继续教育的发展。
继续教育;障碍;人力资源;学习型社会
我国继续教育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经过30多年来的发展,尽管还处于发展阶段,同西方发达国家比起来还存在着差距,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部门对继续教育重视的不断提高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继续教育工作还是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根据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继续教育改革和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从总体上来说,我国继续教育有基础、有资源、有载体,已经创造了自己的特色、体系、模式和可持续发展机制,在新时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同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相比,我国的继续教育还不能相适应,差距还比较大。当前我国的继续教育在很多方面还不成熟,仍存在许多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表现为观念陈旧,认识缺位;机制不活,激励不足;质量不高,流于形式。在政府政策方面表现为继续教育的不平衡和不公平、在公民参与方面则表现为参与积极性不足,而这两个方面共同造成了我国当前继续教育中公民参与率低、效果不理想的问题,这些问题极大地制约了我国继续教育的良性发展,更不利于公民终身教育的实现。为此,有必要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对策,采取激励手段调动公民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推动实现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所制定的目标,建设学习型社会、实现教育现代化。
1 发展我国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1.1 继续教育是应对全球化挑战的有效保障
21世纪以来信息革命、市场发展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形成,进而也改变着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以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全球化带来的是“相互依赖的增加,这种依赖把世界空间的各个部分联系在一起,从而使他们实现一种日益具有限制性的统一与整合”。我国在加入WTO之后,也面临着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在与其他国家合作竞争的关系中,除了应该以积极、主动、开放的姿态去顺应这一历史趋势之外,更应该不断完善和提高自身综合竞争力。只有自身强大,才不至于在交往中被别国欺压,才能与其他国家实现平等对话、相互合作,为本国人民争取更大的利益。
人力资源是21世纪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是第一资源。一个国家要发展壮大,需要依靠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方资源,而这些资源的作用最终都要依靠人力资源来承载和实现。因此人们常说,21世最宝贵的资源就是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离不开教育,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在一个与外界联系日益紧密的世界里,学习的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学习的时间应该是持续不断的。传统的职前学历教育早已无法满足社会及工作岗位的需要,因此,通过对本国公民进行继续教育,在其一生中持续不断地进行学习,就成为解决新时期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成为一个国家应对全球化挑战和机遇的有效手段。
1.2 继续教育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手段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优先发展教育,建立人力资源强国”,为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所谓学习型社会是指一个国家具有灵活开放、发展完备的终身教育体系,可以为社会的每一个成员、家庭、组织提供多种、多次受教育的机会,以及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服务社会。“学习型社会”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著名教育思想家赫钦斯提出的,他指出一个社会应该以学习、完善和人为目的,即学习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实现人的自我价值,该社会中所有的制度都应该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而设立的。学习型社会将个人与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实现个人、组织、社会的全面进步。学习型社会的特征包括:由阶段性教育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的终身教育体系;终止学制的限制,建立起可方便学习者的开放教育体系;教育的目的由就业转变为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学习型社会需要学校教育,但更需要发展社会教育。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局面、促成人的全面发展,继续教育是最有效的一种形式。继续教育可以帮助实现学习型社会所倡导的那种人人、时时、处处学习的良好氛围。可以说继续教育是手段、终身教育是结果、学习型社会是目标。学习型社会要求将整个教育体系纳入终身教育体系之中,强调培养人的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学会学习,将学习视为一种生活方式,推动全民学习。
当前,党和政府相关部门对继续教育比以往更为重视。人们已经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的情况下,继续教育已成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跨进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支柱、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客观要求、是传承与创新人类文明的重要动力。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明确写明“国家鼓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社会组织采取措施,为公民接受继续教育创造条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是五个战略目标之一,其中一章专门论述继续教育,旨在“到2020年努力形成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此外,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也提出要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提出要把发展继续教育作为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战略措施,在全社会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形成“广覆盖、宽领域、多层次”的继续教育形式。
1.3 继续教育是完善个人发展的主要途径
早在1900年,杜威就提出成人教育是一项权利和公共产品,为了建立和确保民主,每个人都有权获得,同时也都有义务参与成人教育。其后,以美国的马尔科姆·诺尔斯、法国的保罗·郎格朗为代表的各国教育学家纷纷深入研究并传播成人学习和教育理论。1972年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提交了一份关于国际教育策略的研究报告,报告的名称为《学会生存》,文中指出终身教育体制必将代替传统的学校教育体制,“学习化社会”将成为必然的发展方向。对所有年龄段的成人来说,接受继续教育意味着可以拥有更多渠道去接触新信息、新知识、新技能。这对于他们形成对社会、政治、乃至生活的成熟态度有着重要帮助,并进而有助于进一步采取行动。第五届国际成人教育大会通过1997年的《成人学习和未来议题汉堡宣言》,其中将成人学习和教育作为“积极的公民意识的成果和全民参与社会的条件”。成人学习和教育被认定为完成在21世纪建立“一个学习型社会,致力于社会公正和大众福利”这一目标的关键。这是因为“如果有学习机会,人们就有不断成长的潜力。相反,学习机会有限则会导致停滞不前、退步衰落、陷入困境和与世隔绝”。在信息化时代,人们原有的知识和技能迅速变得落后和陈旧,唯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才能顺应时代的要求,保持与其他人的同步。对绝大多数成年人来说,放弃现有的工作和家庭责任,重新回到学校接受教育,无论是在客观条件还是主观意愿上都有很多困难与障碍。而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恰好解决了这一制约因素。人们可以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各种媒介,打破时间和场地限制,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从而使自我完善变得更为便捷可行。
继续教育作为国家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我国长期以来教育思想转变、教育方式改革的结果。在过去,社会上重学历、看“出身”的风气较为普遍。对人的评价往往以考试成绩、毕业院校来衡量。当时的教育几乎仅指正规学历教育。一个人如果拥有更高的学历意味着有比其他人更大的就业和升职机会,真可谓一劳永逸。反之,对那些基础比较差、起点比较低的社会成员来讲,则意味着很难突破或改变自身现状。然而这种状况随着计划经济的解体、市场经济的到来而发生了改变。在新的社会环境中,评价人的能力标准变得多元化起来,学习也不再仅限于岗前的学历教育。人们对学习的需求更为多样化,学历不再是唯一的追求目标,学习正在成为人们掌握前沿知识、提升自身价值、寻求自我突破、丰富业余生活的手段。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由过去的单一知识转变为复合型技能、教育方式也相应地由学校教育转变为多手段的学习形式。总之,国家、社会、个人的需求共同推动了我国继续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而继续教育也为个人发展、提升价值提供了途径。
2 我国继续教育中面临的问题
在看到成果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当前我国继续教育中仍然存在的许多困难,需要克服和调整。我国继续教育具有“启动快、发展慢”的特点。启动快,表明我国政府和一批有识之士对继续教育的认识快、引进快、宣传倡导快,组织实施快。发展慢,说明社会对继续教育的认识慢、反应慢、参与慢。就我国继续教育中公民参与问题来说,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参与度较低、参与机会不公平。面对这种现状,结合我国的国情,有必要通过对人力资源的继续教育来应该对新时期的挑战。根据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发布的《成人学习和教育全球报告》指出的,造成继续教育参与度低和受教育机会不公平的原因包括三类,分别是体制障碍、处境障碍和意向障碍。
2.1 体制障碍
体制障碍是指那些阻碍参与的体制常规和程序,例如缺少教育供给或者机会、学费较高或者入学资质较高。这些都会影响生活困难者和受教育水平低者的参与。
我国继续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便是体制障碍。第一,在全国范围内尚缺乏对继续教育的全局性的统筹协调机构以及有效的推进机制。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管理体制责任划分不清,管理上存在盲区。具体表现为当前我国继续教育的管理部门不明确,除了教育部门之外,还有大量继续教育工作由其他行政部门负责,而这些其他部门并不隶属与教育部门管理,因此,教育部门难于进行监管和规划,从而造成法规不统一、机构重叠、资源浪费、效率低下等问题,这些都制约了我国继续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第二,我国继续教育资金投入不足,学习机会比较缺乏。其原因是:首先,部分政府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缺乏长远眼光,只图眼前利益,因而对继续教育重视不够,不愿意为组织中的成员提供资金和时间去进行学习。一些岗位的工作人员多年得不到培训进修的机会,导致这部分人知识陈旧老化、跟不上时代发展脉络。其次,由于我国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基础还很薄弱,在继续教育的资源投入上还不够,这也是造成继续教育发展受到阻碍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资金方面,对地方政府和企业而言,仍然更加看重直接经济效益的获取,继续教育的作用往往不能产生即时效应,因此容易被忽视。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无论是政府、单位、个人都无法充分接受继续教育,即使不得不参与,也往往是走过场、流于形式;在师资方面,继续教育教师队伍的总体水平需要提高,尤其是在落后地区,教育资源更显得极度缺乏,学习的机会和效果难以保证。第三,我国继续教育缺乏激励制度。目前我国继续教育的学习成果在认证和转换方面没有形成完善的制度,许多专业领域甚至尚未建立继续教育制度,因而无法充分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严重影响了这些领域的人员继续教育发展。
2.2 处境障碍
处境障碍是指源于个人在家庭生命周期中特定时期的个人生活状况及工作生活。如抚养子女、赡养父母、是否有业余时间和资源进行学习。此外还包括居住地、语言、民族地位等因素。
继续教育需要足够的经费投入,需要建立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形成合理的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当前我国的教育成本主要由政府承担,社会、企业,尤其是个人的投入不足。同时,对成年人而言,家庭、工作占据了大部分精力,如果不能获得所属单位的时间及资金支持,要投入继续教育学习就变得非常困难。而对那些受教育程度低、缺乏生存技能的弱势群体,尽管继续教育可以为其提供帮助、改善生活质量,但迫于生存的压力,为解决温饱或养家糊口的问题,往往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进行继续教育活动。无法参与到继续教育中来。另外,我国继续教育的发展存在不平衡现象。从继续教育的重视程度、机构设置、师资配备等方面普遍表现为农村落后于城市、经济欠发达地区落后于经济发达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落后于汉族地区。受主客观因素的双重影响,这些地区的公民缺乏参与继续教育的机会,难于从继续教育中获得益处。其结果是造成了继续教育上的马太效应(即强者越强,弱者越弱。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越有更多资源去接受更多的教育,而越是受教育程度低的人越无法享受到继续教育带来的好处)。
2.3 意向障碍
意向障碍指的是个体决定参与的心理因素。如对参与的回报或有用性的认知、自我认知和其他一些态度。
首先,我国社会仍保持着对正规学校学历教育的高度重视,而对继续教育的意义则认识不清,对岗位培训等非学历教育关注不够,对继续教育学历的认可度非常低。其次,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手段上仍因循守旧,不能顺应社会发展需求设置符合学员优先需要的课程,授课方法单一、一味填鸭式教学、课堂缺乏互动,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除部分老年人为丰富晚年生活而积极参与老年大学的继续教育之外,对其他年龄段的人来说,参与继续教育常常是被动的。以教师、医护工作者为例,继续教育证书是获取职业资格、职称及奖项评定的必要却不充分的条件,更是很少被作为重要的参照依据。因而导致继续教育的学习是走形式、搞突击,是不得已的尽义务。正因为对接受继续教育者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因此公民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学习没有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所有人的自觉行为,终身教育的环境还没有形成。目前我国的继续教育普遍采取自上而下的号召、组织、考核、发证来实现,缺乏对公民主动参与的激励措施,因而造成公民参与率不高。
3 结论
当今世界正处在一个不断变化的发展过程中,全球化市场的形成、国家体制的改革、新兴技术所带来的创新,无时无刻不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但是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指出的那样,这些变化带给人们的并非都是希望,相反可能导致带来或延续了更多的困难。为应对这些困难和挑战,有必要“凭借足够的政治意愿、利益相关者的新的承诺和充足的资源,赋予个人和社区权力,打破排斥和弱势的循环,朝着更加可持续的未来前进。”在社会上形成一种便于学习、乐于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学习氛围。
[1]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情况特辑2011第33期[EB/OL].[2011-06-10].http://www.moe.gov.cn/ 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4568/201106/120736.html.
[2]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 OL].[2007-12-24].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10/24/content-6938568.htm.
[3]顾明远,石中英.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解读:第二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51,180.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成人学习和教育全球报告[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沈宏梅
On the Necessity of Developing Continuing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and Problems
LIU Jia
(Collage of Humanities,Changchu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2,China)
The formation of the globalized market,the reform of state system and the innovation of new technology present new challenges to the developmentof human resources,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means to respond this issue.The development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is an effective guarantee to cope with the challenge of globalization,an importantmeans of building learning-type society and amajorway to improve personal development.Our continuing education faces three obstacles such as institution,circumstance and intention.Only by proper understanding these issues and taking correspondingmeasures,can our country’s continuing education be promoted.
continuing education;barrier;human resource;learning-type society
G521
A
1009-3907(2014)05-0673-04
2013-10-22
吉林省教育科学研究领导小组办公室项目(GH11062);吉林省教育厅项目(吉教科文合字[2013]第575号);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项目(JLXZ130701-2)
刘佳(1979-),女,辽宁沈阳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政治学理论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