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与支持体系研究
——以浙江工业大学为例

2014-03-25

关键词:课程体系大学生课程

(浙江工业大学 宣传部,浙江 杭州 310014)

学术界一般把1947年MylesMace为哈佛商学院MBA学生开设的新课程《新创企业管理》作为创业教育的发端。时至今日,根据国际劳工组织(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简称ILO)的界定,创业教育的目的主要包括培养创业意识,正确认识企业在社会中的作用和自我雇用的益处,提供创办和经营小企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就业能力四个方面[1]。

一、我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背景和现状

2012年,国家将创业纳入就业工作的总体布局。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就业创业工作的总体方针是:“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根据这一要求和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2014年4月,国务院提出了实施新一轮“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即用四年的时间,通过各项政策扶持和创业服务,扶持80万以上的大学生实现创业。这一政策导向对高校现有的创业教育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国现行由高校主导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主要分为四类:一是由团中央、教育部主导的创业计划竞赛及其在各省、各校的延伸;二是由教育部主导、高校主办的创业教育课程;三是由国际劳工组织等推动,在全球发展中国家广泛使用的KAB(Know About Business)和SYB(START YOUR BUSINESS)课程体系;四是由各校自行组织、不尽相同的创业实践教育和支持体系。

我国官方创业竞赛始创于1999年,清华大学承办了首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当年即有120所高校,400个项目参赛。由教育部推动的创业教育纳入高校教学体系始于2002年4月,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黑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财经大学、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9所高校成为首批试点学校。此后,各高校逐步根据各自校情,开设创业教育选修课程,其中KAB(中国)项目为各高校提供了通识课程范例。KAB项目是ILO为了促进青年充分就业,为创设小微企业而推广的课程体系。通过培训合格讲师,推广KAB项目和KAB俱乐部,使更多青年特别是青年学生群体获得开设小微企业的必备知识。KAB(中国)项目从2005年开始实施。经过10多年的努力,我国高校初步建立起了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主导、群众团体和民间组织推动,各具特色的创业教育和支持体系。据统计,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中,自主创业人数约为毕业生总人数的1%。

二、我国不同类型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分析

教育部主导的9所试点高校在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和支持体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九所教育部试点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特点

以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为代表的传统工科教育优势学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呈递进模式,即在建设创业核心课程的同时,依托学科优势,较大规模地开设财务、管理、投融资等支撑类课程,并较早开展校企合作,建立创业实践教育基地。清华大学在1997年即开设了研究生创业类课程,是国内第一所开设类似课程的高校。2005年,清华大学与微软中国研究院合作开设“未来企业家之路”选修课,并持续开出一系列创业教育选修课,如创业机会识别和商业计划、创业领导力。上海交通大学开设的创业教育选修课包括投资创业与民商法文化、创新与创业、创新与技术创业、创业与创新管理技术、创新与创业政策分析等,对有进一步创业需求的学生开设创业管理与资本市场专业课程。西安交通大开设的全校核心必修课程包括现代企业管理、工程经济学、创业管理,支撑类选修课包括创业教育与创新规律、企业家的创业管理与发展、企业家精神与创业风险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面对不同层次和不同创业需求的学生设计课程体系,本世纪初即开始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科技创业选修课,面向研究生开设创业管理课程。目前,全校性必修课有创业实务、创业管理入门、商务沟通与交流基础篇等;选修课有创业财务基础、创业市场调查、公司法与合同法等。面向研究生开设选修课:营销管理、公司组织与管理、创业者的企业家精神和现代企业意识、创业融资、财务分析与管理等。

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财经大学等三所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见长的高校,充分依托本校学科优势,开展了专业课程与创业教育的融合尝试,有的高校还试点开设了创业教育实验班。南京财经大学面向本科生开设创业学、创造学、创新思维、创业管理等选修课程,并举办创业教育试点班,面向本科生,招收部分有兴志于创业的学生,开设创业方案设计、创业成功学等核心课程。

(二)浙江工业大学创业教育体系的特色

浙江工业大学从2002年开始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课程体系:开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作为全校本科生四年级的必修课程,嵌入了创业通识教育模块(大约3个学时,普及创业教育的基本常识)。同时,将KAB创业课程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设2个学分,34个学时。

竞赛体系:组织学生参加全省、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高校“工贸85—运河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全省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业规划类)、杭州市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等20余项创业赛事。学校已构建起校赛(每两年300项)—省赛(每两年约20项)—国赛(每两年约10项)比较完备的大学生创业竞赛体系。

创业支持体系:全校目前有各级学生创业类社团40余个,就业、创业服务类社团40余个;融资渠道——已有10余家企业在学校设立基金资助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累计资金投入额达758万元;场地与孵化器——建有1000多平米的大学生创业园区,构建教育、竞赛、实践三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学校先后与杭州市政府、下城区政府、西湖区政府、浙江省国家大学科技园等单位合作建立了创业实践平台。

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体系:浙江工业大学在计算机、软件类专业开展了相关尝试——从2007年开始,计算机学院把恒生、信雅达、浙大网新、阿里巴巴等著名软件企业“搬进”校园,在校内建立“模拟企业”,由企业技术骨干和学校教师共同指导学生,让学生不出校园就能感受企业文化和创业氛围。

三、浙江工业大学与教育部9所试点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差异分析

分析教育部试点9所高校与浙江工业大学开展创业教育的现状,我们发现:总体上,每所高校都初步具备创业教育的四大分支,且根据各校的不同定位和学科发展水平,各有侧重。目前,各高校存在两种不同的创业教育模式,即侧重培养学生创办企业的意识和能力的商学院型模式与培养学生技术创新能力、并实现技术商业化的工程学院型模式。这两种模式的差异,并无优劣之分,而缘于该高校学科水平和工程特色的差异。以清华大学为代表的工程类优势高校,一般选择实现技术商业化的工程学院型模式,而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代表的文理见长的高校,则一般选择商学院型模式——这一模式重在商业模式的创新而对技术创新的要求相对较低[3]。很明显的,浙江工业大学在目标导向、创业教育体系、课程设置等方面,与教育部试点9所高校尚有一定的差距。

(一)目标导向和定位差异

全球、全员、全时的创业教育已成为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创业教育的基本理念,即创业教育不仅仅是面向特殊创业需求群体的专业教育,而且是鼓励和激发年轻人创业精神的教育。创业的基本知识应该为现代大学生具备常识,贯穿大学专业教育的全过程,使大学生具备全球化的视野。学生在接受创业教育之后,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创业,而是可以在各自岗位工作时,以企业家精神投入工作,创造价值,只有在具备创业条件时,可以考虑创业。在清华大学、上海交大等一批“985工程”高校中,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全覆盖、核心课程与专业教育的契合程度方面,远远走在了前列,究其根源,除了学科发展水平的差异外,主要是创业教育目标定位的差异。

(二)创业教育体系化水平差异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创业教育先进高校一般创业教育体系化水平较高,体现为课程设置的体系化。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已实现层层递进,既有面向全体本科生的通识类课程,又兼有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财务、法律、会计、管理类核心课程,且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在专业学院内设置分支学科,为课程建设和创业教育体系化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此外,还体现为实践教育的体系化。创业实践与专业教育的渗透融合是创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浙江工业大学在这方面做了很好的尝试,与软件行业开展校企合作,将企业项目开发直接引入学校课程体系,丰富创业实践教育。创业教育的体系化差异直观地表现在课程设置特别是核心课程水平和数量差异。目前,浙江工业大学开设的创业类专门课程2门,而教育部试点学校一般能开设10门左右的有递进关系的通识课和核心课程。

(三)支持体系水平差异

支持体系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高校对于初创类企业或创业思路的落地支持水平的差异上。这种差异既包括学校定位、学校影响力和关注程度决定的专业化创业服务能力差别,如投融资支持、早期创业辅导、法律事务和财会事务支持、创业心理咨询等;也包括创业园入驻审批难易程度、对于创业失败的包容程度、学生普遍对于创业的认知等长期形成的文化差异。

四、提升浙江工业大学创业教育水平的思考

一所高校的创业教育水平和定位,与该校的学科发展水平、学生培养目标有着密切的联系。浙江工业大学作为一所省部共建、浙江省属重点大学,主要为长三角和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工程类精英人才,应将创业教育定位为商学院型创业教育模式和工程学院型创业教育模式的综合体(如表1):一方面,基于浙江产业集群的优势,引导学生开展商业模式创新,创造价值;另一方面,基于学校工程类学科的优势,将工艺流程创新等技术创新的商业化作为创业教育的重要部分,为学生将来的创新创业做好准备, 同时鼓励全体学生汲取创业精神。

表1 浙江工业大学创业课程体系(近期目标)

(一)构建适应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创业课程体系

相比较竞赛体系而言,浙江工业大学在创业课程体系建设方面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根据全球、全员、全时的现代创业教育要求,可结合现有的学科布局,引入社会教育资源,通过3-5年的努力建立与“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精英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针对目前学校尚无能力开出的专业技能型课程,可借助MOOC(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计划及通过认定为选修课学分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二)设立定位于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创业能力的目标

创业是一种富有激情且艰难的职业选择,创业是一种就业选项,而企业家精神却是每一个成功就业且获得良好职业成长的大学毕业生应该具备的素质。因此,创业教育的目标不应该是对有创业需求的部分学生的技能教育,而是针对所有大学生的一种通识教育,同时为有进一步需求的学生提供教育和实践的选择。创业教育不是为了解决就业困难而推出的一种权宜之计,而是以企业家创业创新的精神鼓舞所有学生在可能的岗位上创新创业,是一种积极进取、将专业知识和社会实践能力融合的思维和行动模式。

根据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设立上述创业教育的目标后,其实施过程除了前述的创业课程体系建设之外,需要经过长期努力实现:(1)满足不同类别学生需求的多样性设计,即在教育体系上,为工程类学生创业教育、人文类学生创业教育设计多样化的选修课程和实践教育模块。(2)使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持续性设计,即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顶层设计开始,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高校自身发展战略的需要,在现行的关键绩效指标法(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考核等方式下,鼓励教师改变教案和教学内容,将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同时培养学生对于某些长期关注的行业的持久兴趣,将创业和企业家精神内化为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4]。

参考文献:

[1] G. Manu et al.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Schools and Technical Vocational Training Institutions and Higher Education FACILITATORS GUIDE[M]. Geneval: International Labor Office Press,2008. 3-4.

[2] 郭雷振.我国高校创业课程设置的现状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11,(5):28-32.

[3] 游振声,徐辉.多样化推进:美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途径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10,(10):61-66.

[4] 黄兆兴,等.以岗位创业为导向:高校创业教育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J].教育研究,2012,(12):46-52.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大学生课程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