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阎崇年 争一时还是争千秋

2014-03-24修思禹

英才 2014年3期
关键词:努尔哈赤张英百家讲坛

修思禹

“人生第一件事是立志。所有成功者都有大的志向。”开场白之后,阎崇年用同在《百家讲坛》中一样的表情与语气,开始给《英才》记者讲他心中的励志典范——努尔哈赤。

年逾耄耋的阎崇年精神矍铄,思维敏捷,与十年前呈现在电视中的形象几乎没有差别。

2004年,70岁的阎崇年走上《百家讲坛》主讲《清十二帝疑案》,当年的收视率创下了央视10套的历史之最。阎崇年也从学术界的专家,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成为了社会名人。

十年后的今天,他的名字和《百家讲坛》仍难已分开,在多个社会头衔中,他经常被人提及的是“在《百家讲坛》中讲清史的阎老”。

阎崇年从1963年开始研究清史,他说自己大半生的时间都在跟“大官”们打交道,这些“大官”便是他研究了几十年的清朝皇帝。

历史如同剖雀

据说,克里姆林宫普京办公室里,挂在墙上唯一的画像是彼得大帝。阎崇年对此很感慨,他认为康熙和彼得大帝、路易十四这三个人极其相似,年纪也差不多,但在本土被后人认可的程度及思想地位却完全不同。

“俄罗斯人很尊重彼得大帝,包括在前苏联时都没有否定彼得大帝的功绩,而法国人至今都尊称路易十四是太阳王。但是在中国,康熙是剥削阶级的代表人物,要被批判、被打倒。我用千年大帝称赞康熙时,曾经过反复斟酌,会不会有人反对?会不会有人跳出来骂我?会不会有人说我为封建帝王召魂?思量再三,我还是决定真实表达我的观点。”

果然一语成谶,阎崇年并非多虑。因为在《百家讲坛》中,阎崇年对努尔哈赤、康熙、雍正、乾隆等清朝几代统治者评价颇高,为他招来了更多的是非议,从最初的网上“文斗”,质疑、谩骂,发展到现实中的“武斗”。

2008年10月,74岁的阎崇年在无锡某书店的签售会上被掌掴。好事者还在网上叫好,称“这一巴掌是打在百年前黑暗专制的满洲贵族脸上。穿越了时空,打出了风格,打出了水平。”

即使在文明程度相对较高的大学,对阎崇年的质疑声也不绝于耳。有一次,阎崇年在某高校演讲,有同学就“炮轰”阎崇年:“康熙是外国人,不应在中国宣扬他的功绩”;还有一次,阎崇年在另一所高校演讲,提到康熙写过1147首诗,立刻有同学回击:“康熙的诗不如李白的好”。

“这位同学是中文系研二的学生,我问他写过几首诗,他脸一下子红了。研究中文的人,一首诗都没写过。康熙母语是满语,他要把思维转换成汉语再写诗。虽然他的诗不能和李白比,但至少比我们这些还有点学问的人写得好吧?”

说到这,阎崇年苦笑了一下:“如果说康熙是外国人,说他是哪国人,哪国人高兴,因为康熙是哪国人,清朝就应该属于哪个国家的。提出这些疑问的人都是大学生。”

虽然谈起与读者间不愉快的分歧,他没有提责任何人,但显然,阎崇年充满无奈:“时代在变,环境在变,但占据人类思想最主要的一些文化仍然是一脉相承。我们研究历史人物不是纯粹的因为喜欢,而是从他们身上发现今天能借鉴的地方。”

以古论今,是文人们最擅长的表达方式。但充斥在电视中的大量古装剧几乎都是为博眼球、争收视率的闹剧。

有人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怎么打扮她就会变成什么样子。阎崇年却认为,就像解剖一只麻雀,便可了解整个雀族。无论是在商界、政界、军界做领导,看得懂历史才能更冷静地分析现实。

董事长努尔哈赤

早在《百家讲坛》中,阎宗年就公开说过,清朝历史上没有昏君和暴君,只有庸君,而他最欣赏的是努尔哈赤和康熙。

“努尔哈赤就像今天白手起家的企业家,仅靠13个人,就为建立大清帝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阎崇年把努尔哈赤比做董事长,这位董事长最成功的一点就是选对了五位核心的董事会成员,即后金开国五大臣额亦都、何和礼、费英东、安费扬古、扈尔汉。这五个人从创业之初都追随努尔哈赤,对事业忠心耿耿,一心帮助董事长开拓江山,稳固政权。

努尔哈赤的班子成员稳定到什么程度?五大臣之首额亦都的第二个儿子达启,自幼深受努尔哈赤的喜爱,收在宫中养育。后来娶了努尔哈赤的第五个女儿。达启恃宠而骄,年轻气盛,偶尔会在宫中做一些桀骜不驯的举动,额亦都对此十分担忧。

一天,他在府里设宴,十六个儿子全部到场。大家正喝在兴头上,额亦都突然站起来,命左右捆了达启,抽出匕首对大家说:“天下哪有父亲杀儿子的?只因此子傲慢无礼,已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如果发展下去,将来必辜负大金,败我门风。尊上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任何不听从者将血染此刃!”随即将达启引入侧室处死。

之后,额亦都到努尔哈赤那里道歉,努尔哈赤听后不但没有责罚额亦都杀了自己的女婿,反而感叹道:“你对国家的忠诚,是任何人无法相比的。”从此,努尔哈赤更加信任额亦都。而额亦都剩下的十五个孩子,无人再敢做出格之事。

努尔哈赤的成功是深谙用人之道,康熙则是一生勤政。历史记载,康熙懂满语、汉语、蒙语、拉丁文、藏语五国语言。天天四点起床读书,早上八点在乾清门听政,没有周末,没有休息日。

“那么高的地位,没人监督,全凭自觉,数十年如一日坚持学习,坚持听政。现在的领导再忙有康熙忙吗?但有几个领导愿意这样做?”谈着清朝的两位帝王,阎崇年突然话峰一转,谈起了李自成。

“做君王最忌讳腐败,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一把手不能抵御诱惑,后果不堪设想。李自成的失败就是源于腐败,其打进了北京城后,还没稳定人心,就先进皇宫和手下将领们把妃子、宫女全分了,导致人心大乱。”

郭沫若曾写了一篇《甲申三百年祭》,也曾提到李自成,大概的意思是说,李自成的失败来源于骄傲。暂且放下学术上的讨论,阎崇年似乎在用历史表明对官员腐败的深恶痛绝。

官场多风险

“做什么样的官,取决于是想争一时还是争千秋。争一时,一定会怎么合适怎么来。争千秋,一定要按规则走。清朝的张英就是完全按规则走,最后善终。”

阎崇年所说的张英是康熙年间的一品大学士,也是大名鼎鼎的张廷玉的父亲。张英深得康熙的信任,却从不利用职务之便越雷池半步。他叮嘱夫人绝对不能收礼,他的夫人衣服也都是洗掉了颜色还继续穿。据说,有一次,居然被另外官家派来问事的丫鬟错认成了下人。

“张英一生清廉,退休了回家,在山边修个小房子,每天看书写书。有时出门遇到砍柴的人,还给人让路。他们家中四代人给皇帝做老师,出了24个进士。我觉得这是成功官员,应该多宣传这样的类型。”

其实,张英能赢得康熙信任据说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他从不多说话、乱说话。即使推荐别人高升,也不会让对方知道自己在其中的作用,只是让其感谢皇恩。

“官场多风险,做官须谨慎。”到今天谨言慎行也是官场信奉的一条哲学,张英可谓是此哲学的典范。但如果历史上只有这类官员,一个朝代也难兴盛。阎崇年又列举了另一类型的清官——郭绣。

郭绣是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的进士,历任吴江县知县、江南道御史、左都御史、湖广总督。郭绣为官清正,耿直敢言,不畏权贵。著名的御史弹相故事中,反派主角是赫赫有名的纳兰明珠,而正派主角就是御史郭绣。

因为郭绣的敢言直谏,致使一些权势显赫的宠臣被罢官或降级。他自己的人生也因此几次大起大落。幸而康熙帝认可他的为人,仕途虽坎坷,但最后也是善终,且被后人敬仰。

“怎么样做官,有时候真得要看遇到什么样的皇上。郭绣遇到了康熙这样的明君,即使众多人排斥他,康熙总能保护他。如果遇到昏君,早被杀头几百次了。有的时候改变不了现实,又不愿意同流合污,最好是辞职回家。清朝有很多大学士,就选择了辞职回家。乱世、盛世都有争斗,情商很重要,智慧更重要。”

阎崇年认为,当领导最重要的是智慧,智慧靠悟,开悟靠读书。但每每涉及到现实问题,阎崇年便缄口不语,转而又讲历史。他不说改革,不批时事,只是聊到权力时。他淡淡地说:“权力一定是需要制约的,帝制时代靠个人修养,现代社会靠法律。”

和康熙一样每天四点起床读书的阎崇年,也许不希望触及太多时事再引来争议。或者,在历史的话题中,他有更自信的话语权。endprint

猜你喜欢

努尔哈赤张英百家讲坛
残菊
深秋
减字木兰花·乙亥清秋
艺术百家 张英
赏赐仇人
语文也可以这样学——学生“百家讲坛”方案介绍
李成梁收养努尔哈赤说的起源与演变
百家讲坛主讲蒙曼签售新书
第二届“百家讲坛杯”全国历史文化大赛启事
征文大赛获奖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