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责任制护理在内科门诊输液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4-03-24白妙琴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6期
关键词:输液护理质量

白妙琴

[摘要] 目的 探讨责任制护理在内科门诊输液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随机选择2013年1~6月在本院内科门诊输液治疗的172例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2010年1~6月在本院内科门诊输液治疗的17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取责任制护理。 结果 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8.2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29%(P<0.05)。研究组在疾病预防知识、输液常识及药物治疗知识的掌握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责任制护理模式在内科门诊输液中应用效果显著,可以有效保障患者的治疗质量,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 责任制护理;内科门诊;输液;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2(c)-0120-02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门诊常规护理已难以满足就诊患者的需求,而责任制护理已在门诊护理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静脉输液是医疗救治及临床治疗中的最常用方法之一,采取责任制护理模式可以有效保障门诊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效率[1-2]。本研究对本院内科门诊输液患者采取责任制护理后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探讨责任制护理模式的优越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3年1~6月在本院内科门诊输液治疗的172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中,男100例,女72例;年龄20~73岁,平均年龄(48.3±3.7)岁;消化内科78例,神经内科40例,心血管内科42例,其他12例。选择2010年1~6月在本院内科门诊输液治疗的17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99例,女71例;年龄21~72岁,平均年龄(47.3±4.6)岁;消化内科80例,神经内科41例,心血管内科40例,其他9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取责任制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 强化穿刺技术平 本院根据门诊患者的具体情况,每年制订相应的年度培训计划,针对一些新入本科的护理人员,通过传、帮、带模式对其进行穿刺技术培训。例如,小儿头皮针由一些具有丰富经验的护理人员来操作或者带教,尽量一针见血,以此减轻患儿的痛苦。需要注意的是,对手背进行静脉穿刺时,应选择神经分布较少的掌背第二、三静脉[2],由于此处血管稳固、粗大且神经痛阈较高,便于缓解穿刺时所带来的疼痛感。在对患者进行穿刺前均严格进行喷手消毒,且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守各项消毒制度与规定。

1.2.2 严密巡视 主管护理人员应随时到输液室进行巡视,认真听取患者的主诉,观察输液部位是否出现液体不滴、肿胀、针头脱落、针头移位、疼痛等情况[3]。同时,密切观察输液时有无不良反应出现(常见的有胃肠道反应及皮疹等),若发现不良反应,应立即采取处理措施并报告医师。针对年龄过小者,应认真观察其精神状态及面部表现,以此判断是否出现不适情况。护理人员在巡视时,多与患者进行交流与沟通,尽量完善患者的生活护理质量。

1.2.3 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通过耐心的语言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并通过发放宣教手册、教育刊物等方式,加强患者对用药治疗、保健事项的认知程度,使其了解输液治疗时有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护理人员还应做好对头孢菌素、青霉素类药品的管理工作,掌握好输液治疗速度,做到现用现配,按照患者的治疗药理作用及病情需求对输液滴速进行调节,并嘱患者不可自行调节滴速。输液完成后,护理人员指导患者有效按压针头的时间、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休息15 min后方可离开输液室[4]。

1.3 观察方法

①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在两组患者输液治疗完成后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内容包括输液室环境、护理人员技术水平、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每题分为十分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3个选项。满意度=(十分满意+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②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8.2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29%,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3讨论

本院内科门诊采取责任护理模式后,受到了患者的广泛关注,且该模式对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及专业技术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5-6]。由于责任制护理采取“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不仅对于疾病治疗有较好的护理效果,同时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均有明显影响,使其保持健康愉悦的心情,并积极地配合治疗[7-10]。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8.2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29%(P<0.05),且研究组在疾病预防知识、输液常识及药物治疗知识的掌握程度方面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相较于常规护理,责任制护理具有更高的护理满意度,且患者对疾病及健康知识的认知率也明显提升,这有助于预防疾病的再次复发。

采取责任制护理模式可以大幅度地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主要体现为护理责任心及专业技术的提高。常规护理中,护理人员与患者缺乏交流与沟通,而在患者输液时出现了不适症状也以为是正常情况,使得医疗纠纷事件频繁发生。责任制护理通过加强输液室环境、穿刺水平、严密巡视输液状态,适时给予患者健康教育等方法,有效保障了患者的治疗质量,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同时也促进了护理人员对专业技能的掌握,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 谢魏青.责任制护理对门诊输液患者满意率的影响[J].医药前沿,2012,2(18):223-224.

[2] 高明香.责任制护理在门诊输液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5):365.

[3] 徐婷婷.责任制整体护理在急诊输液室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4):352.

[4] 俞红文,徐玉莲,祝雪青.急诊科临时输液区责任制护理管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6):92-94.

[5] 巫建英,叶雪霞,汪文娟.责任制护理在门诊输液室的应用价值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2,3(4):145.

[6] 黄守春,黎艳.包干责任制护理模式实施效果[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30):652.

[7] 李燕,陈晨,郭亮梅.责任制护理小组管理模式在神经内科的实施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19):1023.

[8] 王海玲.门诊老年患者输液的整体护理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1,1(20):111-112.

[9] 刘智.责任制护理在门诊输液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4):301.

[10] 黄晓林.探讨责任制护理应用于门诊输液患者中的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2):72-73.

(收稿日期:2014-01-06 本文编辑:袁 成)

[摘要] 目的 探讨责任制护理在内科门诊输液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随机选择2013年1~6月在本院内科门诊输液治疗的172例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2010年1~6月在本院内科门诊输液治疗的17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取责任制护理。 结果 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8.2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29%(P<0.05)。研究组在疾病预防知识、输液常识及药物治疗知识的掌握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责任制护理模式在内科门诊输液中应用效果显著,可以有效保障患者的治疗质量,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 责任制护理;内科门诊;输液;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2(c)-0120-02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门诊常规护理已难以满足就诊患者的需求,而责任制护理已在门诊护理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静脉输液是医疗救治及临床治疗中的最常用方法之一,采取责任制护理模式可以有效保障门诊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效率[1-2]。本研究对本院内科门诊输液患者采取责任制护理后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探讨责任制护理模式的优越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3年1~6月在本院内科门诊输液治疗的172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中,男100例,女72例;年龄20~73岁,平均年龄(48.3±3.7)岁;消化内科78例,神经内科40例,心血管内科42例,其他12例。选择2010年1~6月在本院内科门诊输液治疗的17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99例,女71例;年龄21~72岁,平均年龄(47.3±4.6)岁;消化内科80例,神经内科41例,心血管内科40例,其他9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取责任制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 强化穿刺技术平 本院根据门诊患者的具体情况,每年制订相应的年度培训计划,针对一些新入本科的护理人员,通过传、帮、带模式对其进行穿刺技术培训。例如,小儿头皮针由一些具有丰富经验的护理人员来操作或者带教,尽量一针见血,以此减轻患儿的痛苦。需要注意的是,对手背进行静脉穿刺时,应选择神经分布较少的掌背第二、三静脉[2],由于此处血管稳固、粗大且神经痛阈较高,便于缓解穿刺时所带来的疼痛感。在对患者进行穿刺前均严格进行喷手消毒,且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守各项消毒制度与规定。

1.2.2 严密巡视 主管护理人员应随时到输液室进行巡视,认真听取患者的主诉,观察输液部位是否出现液体不滴、肿胀、针头脱落、针头移位、疼痛等情况[3]。同时,密切观察输液时有无不良反应出现(常见的有胃肠道反应及皮疹等),若发现不良反应,应立即采取处理措施并报告医师。针对年龄过小者,应认真观察其精神状态及面部表现,以此判断是否出现不适情况。护理人员在巡视时,多与患者进行交流与沟通,尽量完善患者的生活护理质量。

1.2.3 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通过耐心的语言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并通过发放宣教手册、教育刊物等方式,加强患者对用药治疗、保健事项的认知程度,使其了解输液治疗时有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护理人员还应做好对头孢菌素、青霉素类药品的管理工作,掌握好输液治疗速度,做到现用现配,按照患者的治疗药理作用及病情需求对输液滴速进行调节,并嘱患者不可自行调节滴速。输液完成后,护理人员指导患者有效按压针头的时间、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休息15 min后方可离开输液室[4]。

1.3 观察方法

①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在两组患者输液治疗完成后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内容包括输液室环境、护理人员技术水平、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每题分为十分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3个选项。满意度=(十分满意+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②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8.2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29%,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3讨论

本院内科门诊采取责任护理模式后,受到了患者的广泛关注,且该模式对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及专业技术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5-6]。由于责任制护理采取“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不仅对于疾病治疗有较好的护理效果,同时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均有明显影响,使其保持健康愉悦的心情,并积极地配合治疗[7-10]。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8.2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29%(P<0.05),且研究组在疾病预防知识、输液常识及药物治疗知识的掌握程度方面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相较于常规护理,责任制护理具有更高的护理满意度,且患者对疾病及健康知识的认知率也明显提升,这有助于预防疾病的再次复发。

采取责任制护理模式可以大幅度地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主要体现为护理责任心及专业技术的提高。常规护理中,护理人员与患者缺乏交流与沟通,而在患者输液时出现了不适症状也以为是正常情况,使得医疗纠纷事件频繁发生。责任制护理通过加强输液室环境、穿刺水平、严密巡视输液状态,适时给予患者健康教育等方法,有效保障了患者的治疗质量,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同时也促进了护理人员对专业技能的掌握,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 谢魏青.责任制护理对门诊输液患者满意率的影响[J].医药前沿,2012,2(18):223-224.

[2] 高明香.责任制护理在门诊输液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5):365.

[3] 徐婷婷.责任制整体护理在急诊输液室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4):352.

[4] 俞红文,徐玉莲,祝雪青.急诊科临时输液区责任制护理管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6):92-94.

[5] 巫建英,叶雪霞,汪文娟.责任制护理在门诊输液室的应用价值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2,3(4):145.

[6] 黄守春,黎艳.包干责任制护理模式实施效果[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30):652.

[7] 李燕,陈晨,郭亮梅.责任制护理小组管理模式在神经内科的实施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19):1023.

[8] 王海玲.门诊老年患者输液的整体护理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1,1(20):111-112.

[9] 刘智.责任制护理在门诊输液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4):301.

[10] 黄晓林.探讨责任制护理应用于门诊输液患者中的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2):72-73.

(收稿日期:2014-01-06 本文编辑:袁 成)

[摘要] 目的 探讨责任制护理在内科门诊输液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随机选择2013年1~6月在本院内科门诊输液治疗的172例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2010年1~6月在本院内科门诊输液治疗的17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取责任制护理。 结果 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8.2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29%(P<0.05)。研究组在疾病预防知识、输液常识及药物治疗知识的掌握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责任制护理模式在内科门诊输液中应用效果显著,可以有效保障患者的治疗质量,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 责任制护理;内科门诊;输液;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2(c)-0120-02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门诊常规护理已难以满足就诊患者的需求,而责任制护理已在门诊护理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静脉输液是医疗救治及临床治疗中的最常用方法之一,采取责任制护理模式可以有效保障门诊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效率[1-2]。本研究对本院内科门诊输液患者采取责任制护理后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探讨责任制护理模式的优越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3年1~6月在本院内科门诊输液治疗的172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中,男100例,女72例;年龄20~73岁,平均年龄(48.3±3.7)岁;消化内科78例,神经内科40例,心血管内科42例,其他12例。选择2010年1~6月在本院内科门诊输液治疗的17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99例,女71例;年龄21~72岁,平均年龄(47.3±4.6)岁;消化内科80例,神经内科41例,心血管内科40例,其他9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取责任制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 强化穿刺技术平 本院根据门诊患者的具体情况,每年制订相应的年度培训计划,针对一些新入本科的护理人员,通过传、帮、带模式对其进行穿刺技术培训。例如,小儿头皮针由一些具有丰富经验的护理人员来操作或者带教,尽量一针见血,以此减轻患儿的痛苦。需要注意的是,对手背进行静脉穿刺时,应选择神经分布较少的掌背第二、三静脉[2],由于此处血管稳固、粗大且神经痛阈较高,便于缓解穿刺时所带来的疼痛感。在对患者进行穿刺前均严格进行喷手消毒,且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守各项消毒制度与规定。

1.2.2 严密巡视 主管护理人员应随时到输液室进行巡视,认真听取患者的主诉,观察输液部位是否出现液体不滴、肿胀、针头脱落、针头移位、疼痛等情况[3]。同时,密切观察输液时有无不良反应出现(常见的有胃肠道反应及皮疹等),若发现不良反应,应立即采取处理措施并报告医师。针对年龄过小者,应认真观察其精神状态及面部表现,以此判断是否出现不适情况。护理人员在巡视时,多与患者进行交流与沟通,尽量完善患者的生活护理质量。

1.2.3 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通过耐心的语言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并通过发放宣教手册、教育刊物等方式,加强患者对用药治疗、保健事项的认知程度,使其了解输液治疗时有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护理人员还应做好对头孢菌素、青霉素类药品的管理工作,掌握好输液治疗速度,做到现用现配,按照患者的治疗药理作用及病情需求对输液滴速进行调节,并嘱患者不可自行调节滴速。输液完成后,护理人员指导患者有效按压针头的时间、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休息15 min后方可离开输液室[4]。

1.3 观察方法

①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在两组患者输液治疗完成后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内容包括输液室环境、护理人员技术水平、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每题分为十分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3个选项。满意度=(十分满意+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②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8.2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29%,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3讨论

本院内科门诊采取责任护理模式后,受到了患者的广泛关注,且该模式对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及专业技术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5-6]。由于责任制护理采取“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不仅对于疾病治疗有较好的护理效果,同时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均有明显影响,使其保持健康愉悦的心情,并积极地配合治疗[7-10]。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8.2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29%(P<0.05),且研究组在疾病预防知识、输液常识及药物治疗知识的掌握程度方面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相较于常规护理,责任制护理具有更高的护理满意度,且患者对疾病及健康知识的认知率也明显提升,这有助于预防疾病的再次复发。

采取责任制护理模式可以大幅度地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主要体现为护理责任心及专业技术的提高。常规护理中,护理人员与患者缺乏交流与沟通,而在患者输液时出现了不适症状也以为是正常情况,使得医疗纠纷事件频繁发生。责任制护理通过加强输液室环境、穿刺水平、严密巡视输液状态,适时给予患者健康教育等方法,有效保障了患者的治疗质量,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同时也促进了护理人员对专业技能的掌握,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 谢魏青.责任制护理对门诊输液患者满意率的影响[J].医药前沿,2012,2(18):223-224.

[2] 高明香.责任制护理在门诊输液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5):365.

[3] 徐婷婷.责任制整体护理在急诊输液室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4):352.

[4] 俞红文,徐玉莲,祝雪青.急诊科临时输液区责任制护理管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6):92-94.

[5] 巫建英,叶雪霞,汪文娟.责任制护理在门诊输液室的应用价值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2,3(4):145.

[6] 黄守春,黎艳.包干责任制护理模式实施效果[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30):652.

[7] 李燕,陈晨,郭亮梅.责任制护理小组管理模式在神经内科的实施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19):1023.

[8] 王海玲.门诊老年患者输液的整体护理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1,1(20):111-112.

[9] 刘智.责任制护理在门诊输液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4):301.

[10] 黄晓林.探讨责任制护理应用于门诊输液患者中的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2):72-73.

(收稿日期:2014-01-06 本文编辑:袁 成)

猜你喜欢

输液护理质量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前列腺增生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意义探析
2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循证护理效果研究
病了不要动不动就输液
颈枕输液袋
输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