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科学教学“生活化”初探
2014-03-24王友苗
王友苗
【摘 要】科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以实验为基础是科学教学最基本的特征。本文结合农村初中特性,从实验药品、实验仪器、实验内容、实验背景四个方面进行了科学教学“生活化”的初探。
【关键词】农村初中 科学教学 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2.118
一、科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
科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以实验为基础是科学教学最基本的特征。科学实验是科学教学中发展科学素养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具有其他教学手段无法代替的特殊作用,一旦脱离实验,科学教学将会变得十分枯燥。让“生活”与“实验”有机结合有助于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源于现实生活,同时科学知识能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感受科学实验的魅力,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对农村初中而言,一方面,实验条件有限,需要我们对科学实验进行“生活化”设计,从而尽可能节省教学资源,减少实验成本。另一方面,农村学生身边的物品丰富多彩,周围的环境广阔,生活经验丰富,为我们科学教学生活化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结合农村初中特性,科学教学可以从实验药品、实验仪器、实验内容、实验背景四个方面进行“生活化”探索,促进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二、科学教学“生活化”思路
1.实验药品“生活化”。
选取学生身边常见的物品作为实验药品,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亲切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激发对实验的兴趣。例如:用火柴盒代替红磷;用易拉罐代替铝;用铅笔芯代替石墨;用面碱来代替碳酸钠;用食盐代替氯化钠;用食用小苏打来代替碳酸氢钠;用鸡蛋壳來代替碳酸钙等等。另外,生活中的木炭、铁钉、铜丝、白醋、白酒、农用硫酸铜、建筑用的碎石(主要成分碳酸钙)、生石灰、熟石灰、废干电池拆下来的铜帽、锌片、碳棒等都可直接作为科学实验的常用药品。
在学习测定溶液PH值的相关知识时,选择生活中的一些物质,如食醋、厕所清洁剂、厨房清洁剂、肥皂水、食盐水等来代替酸、碱、盐溶液进行实验,学生对这些实验非常感兴趣,并在操作中很快能掌握测定溶液PH值的正确方法。在验证锌、铁、铜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时,可让学生自行设计利用家里的现成材料(铁丝、白醋、废干电池等)作为实验用品来完成实验。
2.实验仪器“生活化”。
选取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替代或制作实验仪器,不但节省实验器材,还能激发学生积极性。例如采用一次性注射器来代替分液漏斗制取二氧化碳、氧气,利用音乐贺卡可制作成测试物质导电的实验装置等。教师可充分利用废旧物品和学生一起动手设计制作简单的仪器来做实验,如利用饮料瓶、一次性吸管、衣夹、盛洗涤剂的喷壶等生活中易找到的常见废旧物来制作试剂瓶、试管、试管夹、量筒、烧杯、水槽等科学仪器;如把小矿泉水瓶对半剪开,上半部分可作漏斗,下半部分还可作烧杯。如绪言《科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的教学中,有的老师习惯做一个“清水”变“饮料”的补充实验,以引起学生好奇,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但通过课堂观察,笔者觉得学生的兴奋度没有达到预期的极点,可能是缘于学生接触的科学实验与日常生活的结合还不那么完美吧。鉴于此,笔者对实验进行了重新设计,用生活中的茶壶和小水杯来分别替代盛放“清水”的大烧杯和盛放“饮料”的小烧杯,使实验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强了亲近感和熟知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体验科学学科的无穷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达到了绪言课教学的基本目标。
3.实验内容“生活化”。
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很多科学现象都可以作为科学实验内容选取的素材,这些素材学生熟悉,内容丰富。以这些素材为实验内容,对于学生注意身边的科学现象,解释身边的科学现象,利用身边的科学现象,更好地学以致用,具有重要作用。科学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与生活实际的联系非常密切。但是教师常常受制于课堂组织的要求甚至考试等各种压力,把一些非常贴近生活的实验忽略了。如生活中铁钉锈蚀实验、洗涤剂的乳化作用、身边物质的PH 值及测定方法、硬水和软水的区分、溶液酸碱性对头发的影响、酸雨的危害,等等,把这些实验带入科学教学中往往能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常见的碱》的教学中,教师常用“将新鲜的鸡爪和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浸泡过的鸡爪对比展示”实验来说明氢氧化钠有很强的腐蚀性。由于鸡爪在浓氢氧化钠溶液中浸泡较长一段时间(20%的NaOH溶液中约需20多分钟)才有明显的颜色变化,所以,教师往往在课前就将鸡爪浸泡处理好,课上直接出示出来。这样做,实验现象直观、明显,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推进,但缺憾也很明显,没有让学生参与观察、体验和动手实践,对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的认识仍处于浅表层次。因此,笔者在教学中补充“NaOH 溶液处理树叶制作叶脉书签”作为学生课外活动的兴趣实验。让学生自己去采集外形完整、大小合适、具有网状叶脉的树叶到实验室里去完成实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相当高,他们除了利用课余时间采集树叶,还利用课间大活动的时间进行实验,这在以往的实验课上是看不到的。
4.实验背景“生活化”。
选取与科学有关的生活、社会问题作为实验背景,对于学生形成从科学的视角来解释和解决现实中的与科学有关的生活和社会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例如:“污水净化实验”,“模拟温室效应的实验设计”,“对某土壤酸碱性测定, 提出土壤改良的建议的实验”,“用厨房物质自制汽水”,“火眼金睛分辨真假戒指”等等。
以上探索了四种思路,但“生活化”实验常常不是单独运用其中一种思路,而是多种思路有机结合、综合运用。
三、科学教学“生活化”的体会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生活也应该成为科学实验教学的重要切入点。在实验教学中,要充分挖掘生活中与科学有关的素材、知识点、学习中的兴奋点,让科学实验根植于生活土壤。对于我们农村初中而言,科学教学“生活化”更有其现实意义。一方面,农村初中由于种种原因和具体困难,缺仪少药现象时有发生,这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实验需要和实际情况的矛盾;另一方面,可以联系农村生活生产实际,结合科学实验,以独特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
参考文献
[l]刘德文,初中科学教学生活化初探[M],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
[2]顾水英,顾可,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科学教学的“生活化”研究[M],基础教育研究,2012.
[3]李宝英,浅谈初中科学实验教学[M],学周刊,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