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背景下科技期刊的现状分析和发展趋势
2014-03-24刘钊
刘钊
(中南民族大学 学报编辑部,湖北 武汉 430074)
近年来,基于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们的阅读方式和信息获取习惯带来了颠覆性的变革,博客、播客等大行其道,手机报、手机小说、手机电视风靡全球,全媒体出版日益成为文化传播的主流。全媒体运用多种媒体手段和平台来构建大的报道体系,进行多个落点、多种形态的传播。它是媒体间相互融合后形成的“跨媒介”产物,以文、图、声、光、电等多样化表现形式,将传播内容全方位、立体地进行展示,并通过文字、声像、网络、通信等传播手段来传输。就科技期刊出版而言,全媒体出版具有表现力强、出版渠道多样、读者覆盖全方位等特点,并具备与传统期刊优势互补、资源充分开发等优势。在我国,科技期刊全媒体出版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利润空间,更是实现科技期刊精品化、集约化、国际化,提高期刊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利器。
“全媒体”在英文中为“omnimedia”,即一个1999美国成立名为Martha Stewart Living Omnimedia(MSO)的全媒体公司,旗下拥有多种杂志、书籍、电视广播节目、报纸、网站等。在我国,中文在线在国内率先提出“anyone,anytime,anywhere,anyway,anything”的全媒体出版的概念,满足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获得任何内容的需求,实现“一种内容、多种媒体、同步出版”。2008年,成功开创了国内全媒体图书同步出版的先河,对电影《非诚勿扰》、引进版图书《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等作品以传统图书、互联网、手持阅读器、手机阅读等几种形式同步出版,打通数字出版产业链,将单一渠道和形态转换为多元的渠道和形态。根据用户的需求适配各类终端的阅读产品,实现了一元化生产-多媒体发布-多渠道传播,有效扩大了阅读产品的覆盖范围。同时,实现了内容版权价值的最大化,全媒体出版对业务流程的再造,扩大了出版范畴,寻找到了更为广泛的盈利渠道,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版权的盈利模式,创造了新的增值空间,最大程度地挖掘了内容的版权价值。
一、国内外科技期刊实现“全媒体”进展
(一)国外科技期刊“全媒体”分析
近十年来,国外大型学术出版商和出版社都在进一步整合、收购、兼并出版资源,创建一站式网络出版平台,集稿件采编、在线出版与发布、全文数据库检索与导航、引文链接、开放存取、在线服务于一体。2008年,Springer出版集团收购了全球最大的开放访问期刊出版商BMC集团,显示了其跨媒体、超规模经营的决心,致力于运作英文版学术刊物的国际化项目“中国在线科学图书馆”,采购了中国多个地区跨行业组织的Springer E-book电子图书,以形成Springer在数字出版行业的垄断地位[1]。
近年来,Nature出版集团更充分利用媒体扩大论文及作者的影响,在出版前发布新闻稿,提供全球2000多名记者、媒体报道,使Nature的作者和文章受到世界上最重要的报纸、杂志、广播和电视等新闻媒体最大程度的关注。2004年7月,Nature出版集团为扩大读者群体,加快报道速度,创建了科学新闻网站news@nature. com。该网站把Nature的各子期刊和出版集团的商业新闻服务融为一体,除报道科学新闻外,还报道一些领域的商业活动,以免费和付费相结合的方式运作,这是Nature将科学新闻传播数字化的重要步骤。
美国公共科学图书馆(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PLoS)主办的PLoS系列开放存取期刊(open access journal,OAJ)成功的聚集了学术资源,出版快捷,不受版面制约,运作堪称典范。以PLoS One为代表的PLoS系列期刊由2008年4049篇上升至2011年的16008篇,在商业模式方面,以PLoS One每篇文章1350美元的发表费计算,仅该刊2011年的经济收入就高达1850万美元。
(二)国内期刊“全媒体”分析
就我国来看,科技期刊简单的由纸质出版变为数字化出版是转型的初级阶段,一般网络化出版是转型的中级阶段,新闻化、社会化的不受时空限制的全媒体网络出版才是转型的高级阶段。我国科技期刊网络化出版始于1998年,至2012年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收录了正式出版的7803种学术期刊,文献量达36077532篇,全文数据库含246种学术辑刊,现建有数字出版超市、学科专业数字图书馆、数字图书馆超市、数字化学习研究等平台。万方数字化期刊群收录来自国内出版的各类期刊7000余种,其中核心期刊2800余种,论文总数量近2000万篇,每年约增加200多万篇,每周两次更新,含有知识脉络分析、学术统计分析、数字优先出版、OA(Open Access 开放存取)论文托管、DOI(Digital Object Unique Identifier 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注册等数字化服务。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了1989年至今的8000余种期刊刊载的2000余万篇文献,并以每年180万篇的速度递增。
在中国大陆出版的50种OA期刊中,被JCR(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期刊引用报告》)收录的为6种,分别为:Chinese Medical Journal、Chinese Science Bulletin、Journal of Inorganic Materials、Journal of Infrared and Millimeter Waves、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和China Foundry,2010年JCR的影响因子分别为0.983(83/153)、1.087(18/ 59)、0.399(15/25)、0.452(69/78)、2.240(35/72)和0.204(58/76)。中国科协期刊约95%拥有自建网站,以扩大自身影响力,而同学科或同一主办单位的期刊则建成类似期刊群的网站,如:由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办的中国科学系列(http://www.scichina.com);包含232种自然和工程科学,44种人类社会学的中国科技论文在线(http://www.paper.edu.cn/);收录36种光学期刊的中国光学期刊网 (http://www.opticsjournal.net);提供113种期刊,489,891篇论文和OA期刊网站的链接的,由中国科学院主办,科学出版社和国家科学图书馆协办的中国科技期刊开放获取平台(http://www.oaj.cas.cn) ;涵盖近30种体育相关期刊的中国体育在线(http://www.sportspress.cn) 。各网站均结合自身行业特点,提供各类文章全文下载、数字出版服务专区、博士论坛、热门专题、热度新闻、博客和论坛、行业会议和培训等丰富内容及资讯,最大限度吸引和满足不同层次的读者和作者需求。
二、国内科技期刊实现“全媒体”面临的挑战
(一)集团化的出版规模
规模化、集团化是国外优秀科技期刊的通行做法和主要趋势,也是我国科技期刊转变发展方式、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发达国家80%以上的期刊市场份额控制在不超过20%的期刊集团手中。在国际科技期刊市场上排名前两位的科技期刊出版商——Elsevier和Springer共出版4000多种科技期刊,占到全球科技期刊出版总数的近20%。期刊集团化最为成功的Nature出版集团(Nature Publishing Group,NPG)于1999年成立,与麦克米兰出版公司联合出版Nature电子版。近15年来,NPG通过新刊创办或合作出版形式已形成了以Nature杂志为旗舰的70余种期刊群,包括15种研究月刊、15种评论月刊及40余种学协会联合出版的期刊,其中许多是在生物、医学、物理等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刊物。
而我国科技期刊非常分散,且规模偏小,4900多种科技期刊分散在2000多家出版单位里,70%的出版单位只出版发行1到2种科技期刊。2010年,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出版单位经营的433种期刊中,单刊独立经营的有299种,所占比例达69.1%,说明我国期刊经营处于高度分散状态。若科技期刊实现集群化经营,将有利于整合资源、优势互补、扩大影响,改善单兵作战的困境,提高公信力和竞争力,还能更好地维护科技期刊的利益,创造学科发展的空间。据不完全统计,我国240余种英文版科技期刊现大多与国外期刊出版商合作出版,尤其是被SCI收录的英文版期刊,高达80%以上的已由国外合作伙伴出版发行。已有部分全国学会和期刊出版单位,依托学会或学科开展有益于集群化运作的探索和实践,如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中国抗癌协会系列杂志,中国光学学会的中国光学期刊网、中国地质学会的中国地学期刊网等,虽初见成效但经验值得借鉴。
(二)立体化的表现形式
科技期刊是反映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的最重要载体,而全媒体的表现形式最能还原科技创新的原生态。将具有独创性的研究成果,以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全媒体形式表现,辅以图片、音频、视频,详细讲解重要实验环节。利用视频和图片跨语言、跨社会、跨文化、跨地域、跨时空的传播特点,将平面的科研成果立体化再现,避免了文字的单调乏味,使高深莫测的科研过程融入到更多科学工作者的视野,扩大了文章的科学价值和研究成果的影响力。
更多以简讯、科学新闻、热点专题形式报道的最新科研动态成果,含有生动活泼的视频、音频、图片、Flash等,将科技期刊的专业性课题深入浅出的转变为的科普知识,有利于阳春白雪的科技期刊为大众认同,获得更多的网站点击量。如光学期刊网的光学社区(专家、实验室、学术小组、论坛、博客)聚集了大量的同行,为期刊提供了自由的交流平台,使文章的发表非但学术研究的终点而是科技革新的起点,在提供更广阔研究思路的同时,也吸引了大批高质量的稿源,无形中提升了科技期刊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三) 多渠道的运作模式
迈琼斯公司著名的“波纹”信息资源管理理念表明:一个新闻事件发生后,就像一块石头投到水里,产生的多个波纹扩散开,能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报纸等诸多不同的媒体出售。而传统期刊也能通过新闻信息的多形态呈现、多渠道发行、多终端阅读,实现多次出售,不仅扩大学术期刊的影响,还能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2012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推行新闻出版体制改革,传统学术期刊靠收取版面费维持期刊生存的经营模式亟待改变。《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结合图书、网站、手机、电子杂志、影视视频、读者服务站、会员俱乐部等多种介质和渠道,在全媒体运作方面先行一步,其手机报用户已达约30万,创建了中国国家地理网,开通了影视频道,成立了国家地理影视公司,《行天下》电子杂志为收费阅读。科技期刊可结合自身特点,确立“一次制作,多元发布”的核心思想,针对目标受众的个性需求,增加传播形式和途径,实现全媒体转型。如将期刊文章摘要和链接免费发送至微博、微信、论坛等,以此带动期刊的阅读量、论文引用率;组织内容向主题检索、开放链接、知识发现等方向发展;实行引文自动链接、检索词开放链接、科普类文章免费链接;对经典的实验视频、图片、文章实现3+N次售卖,并不断地补充更新;尝试与移动公司、运营商等的合作,实现科技期刊到手机版、电子书等的转变。全媒体的策划理念和多渠道的发行模式必将带动科技期刊的可持续发展和增值。
数字化技术消融了不同媒体间的边界,编辑出版已进入全媒体时代,全媒体出版不是同一内容在不同媒体间的翻版,而是针对不同媒体的受众对内容进行重新策划与编排,实现不同媒体间全方位的互补融合。传统的人民卫生出版社已触及网络出版、电子出版,甚至影视界和手机出版。我国科技期刊面对变革似乎步履维艰,据统计,全国9851种期刊总产值150.3亿元,即平均每刊年产值只有160万元左右,科技期刊的单刊年均产值可能更低,而法国主要出版期刊产品的桦榭出版集团一家年营业额就达到22亿欧元,合近200亿人民币。国外科技期刊重组、兼并和收购出版资源,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创办开放存取期刊,形成了较成熟的期刊网络出版平台;而国内的科技期刊网络平台正在日益完善。针对科技期刊分布散、规模小、体制相对落后、专业人才和办刊资金相对短缺的现状,需以经济的眼光看待不同媒体间的综合运用,实现期刊间集团化的出版规模,内容立体化的表现形式和发行多渠道化的运作模式,以求最小投入、最优传播和最大收益。
参考文献:
[1]马英,胡永成.国内医学期刊的全媒体出版任重而道远.天津科技,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