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地学期刊量和单位编辑加工存在的问题

2014-03-24散飞雪

关键词:正体斜体符号

散飞雪

(中国地质大学 《地球科学》编辑部,湖北 武汉 430074)

一般来说,一篇论文稿件从作者基本成文到出版装订成册,在整个出版过程中需要经历许多步骤,例如投稿、编辑初审、编委专家审稿、主编终审、作者修改、编辑加工、印刷装订、出版发行等。其中,编辑加工是必不可少的步骤之一,也是编辑工作者的日常工作,在整个出版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1]。编辑和校对论文稿件是考验编辑的硬功夫,一篇论文稿件要做到精益求精,并成为优秀论文,编辑必须对论文稿件进行系统地、规范地编辑加工。

目前,已有众多的关于地球科学的杂志、书籍出版,笔者在地学期刊编辑加工的过程中发现有很多量和单位方面的问题值得注意,虽然编辑出版界对地学期刊中量与单位的使用进行了广泛深入地讨论,使量与单位不规范问题有了很大的改善[2~3]。但是笔者结合工作经验和体会,也翻阅了一些地学期刊,几乎每一种期刊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量与单位使用不当的问题,下面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些探讨和思考。

一、地学期刊中量和单位的问题分类

(一)将特定的物质名称、元素符号或化学分子式当作量符号使用

常见用法如“NaO=15%”应改为“w(NaO)=15%”,“6ml”应改为“6mL”。笔者认为一些元素符号可以当作变量,如Eu/Eu*值,Ce/Ce*值,DyN/SmN值等,并采用正体。

(二)随意使用错误的量和单位符号

许多地学论文中通常在研究含量极小的微量甚至痕量元素时,其含量都表达为多少ppm,以ppm作为“单位”,ppm虽约定俗成是质量分数wB,但是它是非法定表示法,应改为10-6乘幂的形式。地学论文中还存在误把单位放在量的位置的现象,如硫铁矿的铁硫比“mol (Fe)/mol (S)”,应改为“Fe/S(mol%)”。对不确定是否为国际单位的,应保留作者提供的单位。

(三)常量和变量的区分

笔者在地学论文编辑加工过程中,会遇到作者对常量和变量符号混淆的问题。例如一位作者写道“α是常量,反映胶结物的发育状态,无量纲;当α为正数时,表示胶结物是生长的;当α为负数时,表示由溶蚀或超压形成溶蚀孔隙。”根据常量和变量的定义,变量是常数的相反,变量是指没有固定的值,可以改变的数,其以非数字的符号来表达,一般用拉丁字母。这样来说,“α”应该是变量,应当斜体,作者犯了混淆常量和变量概念的错误。

(四)正斜体问题

1.字母缩写符号的正斜体

地学论文中经常存在一般英文缩写词代替“量”符号的正斜体问题。根据国际标准(ISO)和我国国家标准(GB310l-93)[4]对量和单位的规定,量的符号通常是单个的拉丁或希腊字母,有时带有下标或其他的说明性标记。但是,地学论文中常见一些类似量而并非物理量的“量”。例如,固结指数SI,声波时差AC,生物活性单位IU,这些英文缩写概念和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国外文献中可以检索到。然而对这些英文缩写词的“量”符号,目前地学论文中正斜体使用不统一。笔者建议1个或2个字母的英文缩写词使用斜体。但对于地学专业领域内3个或以上字母的英文缩写词,笔者认为不应使用斜体,否则易与几个量间的相乘混淆,也不美观。如产酸潜力评价的3个关键指标,即酸中和潜力值ANC,最大产酸潜力值MPA,净产酸潜力值NAPP;微量地球化学中稀土元素有关的量,即ΣREE、ΣHREE、ΣLREE;化学风化作用中化学蚀变指数CIA,化学变化指数CIW;加权偏差方均值MSWD等。

这些英文缩写符号都应使用大写字母,因为数学运算符号大多数是用小写字母,如log,sin,arctan等,使用大写字母可以避免与数学运算符号混淆。

2.符号下标的正斜体

我国国家标准(GB310l-93)规定:“无论其他不同的量有相同符号或是对一个量有不同有运用或要表示不同的值,可采用下标加以区分。用表示物理量的符号作为下标时,印斜体;其他下标印正体。”[4]根据这个标准,正确区分符号下标正斜体的规则是:凡量符号和代表变动性数字及坐标轴的字母作下标,采用斜体;其他情况为正体。地学期刊中量的下标字母正斜体问题比较突出,需要编辑细心推敲。例如,体胀系数av,下标v是体积量的符号,应当用斜体。再如植株干重mD,下标D是Dry matter第一个单词Dry的首字母,应用正体;计算Hf地壳模式年龄中会提到的Hf(i),有不少将i误写为斜体,这里i是初始值的意思,initial这种有实际含义而非变量的符号应当用正体;亏损地幔模式年龄TDM,DM是亏损地幔depleted mantle这2个单词的首字母,应用正体。

(五)量和单位混淆的问题

地学论文编辑加工过程中,笔者注意到地学论文中经常出现使用量和单位比较特殊的情况,即数字和量连用的现象。例如地学论文中经常出现的“φ”,关于它的正斜体存在使用混乱的现象。如一篇论文中这样写到:沉积物粒度参数主要有平均粒径、中值粒径、分选系数、偏态、峰态等,本文选取比较有代表性的平均粒径、分选系数、偏态及峰态类型进行分析。沉积物平均粒径分布范围为-0.73~7.06φ”。文中作者称φ为单位,并且出现“-0.73~7.06φ”这种数字加符号的形式,以此说φ当然用正体,数字和单位间用空格隔开。但是从定义上来说,克鲁宾[5]对乌顿-温德华粒级加以转换,按颗粒直径以2为底的负对数来划分粒级,称为φ粒级,对数粒级φ=-log2d(其中d为颗粒直径,以毫米计),那么这里φ就是变量,应该用斜体。因此,笔者认为“φ”用正体还是斜体取决于它本身的含义,参照定义,φ应当斜体,应改为“-0.73~7.06φ”,数字和量之间不需要空格。再例如地学论文中经常出现的质谱仪上标准物质测试相对于实测值的加权平均值“ε”和同位素分析误差“σ”,即万分偏差和千分偏差,有一位作者在论文中这么写道“铁锰沉积物和低温热液蚀变洋壳之间显示总的同位素变化达~35ε205Tl”,“位于热液系统边部的青磐岩带样品相对于热液系统核部绢云母化和泥化带样品具有略低的ε205Tl值(-2.7±1.1和-1.4±0.7,1σ)”;“35ε205Tl”和“1σ”,这都是数字和量连用的现象。

(六)把“°”、“%”、“万”、“亿”等作单位符号使用

为避免歧义,地质特征描述中出现“倾角为70~90°”,主量元素含量出现“CaO的含量为18~29%”,年代学论文中出现“加权平均年龄为2500±19~2512±13Ma”,还例如“有效数目20~30万”,“总产值3.5~5.2亿元”等,都是错误的;应对应改为“倾角为70°~90°”,“CaO的含量为18%~29%”,“加权平均年龄为2500±19Ma~2512±13Ma”,“有效数目20万~30万”,“总产值3.5亿~5.2亿元”。

(七)单位不统一

同一篇论文中同一个量的单位不统一。如在同一篇论文中表达某种物质的含量或比例时,有时用百分数,有时用小数;再如在同一篇论文采用幂次表达方式的时候,有时用科学计数法“5×10-6”,有时用“5E-6”;有的论文的图表中用m·s-1这一单位的表示形式,而行文中却用m/s这一表示形式;以上都是不合适的,同一篇论文中单位的表示形式应当统一,便于读者阅读。

二、量和单位使用不规范的应对措施

针对地学科技期刊量和单位编辑加工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编辑应当研究其中的规律和特点,不只是把注意力放在标准、规范和格式,更重要的是认真对待每一个具体问题,不能忽视每一个细节,并做到以下2点:

(一)学习标准规范

编辑不能过于自信,应当不断学习《科技写作与编辑指南》[6]、《科技书刊标准化18讲》[7]等编辑方面的标准规范,有针对性地阅读编辑专业书籍或报刊杂志,积极参加学术会议和编辑出版专业培训。在学习的同时,脑子里要多些问号,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旧书也可读出新意,这是量和单位编辑加工中多发现和核实问题的一个诀窍。编辑过程中也应当勤于查阅工具书和资料,做到严谨细致、精益求精,工具书一般是可以做到童叟无欺的。编辑同行之间应当互相学习编辑业务和工作经验,增强从事编辑出版所需的专业技能。

(二)顺应作者原意

编辑和校对稿件应把提高作者写作水平当作义不容辞的职责。对那些有一定学术价值,但写法和文字水平不合编辑要求的稿件,编辑加工过程尽量不要改变作者论文的基本内容,尤其是对定义、重要的技术环节和理论,决不能轻易改动[8],但这并不是说每改一词一句都要经过作者的同意,有些语法错误、文字错误、名词术语错误等,完全可以改正,并且必须改得正确。若要求作者根据编辑的意图修改,也应当尊重作者,多和作者沟通,虚心听作者意见,不吹毛求疵,不强加于人,但原则问题绝不能迁就。

有些问题查工具书和资料后依然无法核实,就必须与作者联系与交流,积极收集和处理作者的意见和反馈信息,不仅有利于编辑养成严谨负责的良好习惯,使编辑业务得到有效提高,而且有利于作者及时掌握本刊的报道意图、写作要求。譬如作者自己做的试验研究、作者对于原始资料的引用等可能有误,这就得请作者核实;而对一些复杂的数学公式或符号,需要格外的慎重,不能以一般数学常识来处理公式或符号,也不宜轻易修改,而要问问作者,因为同一公式可以有不同的表达式,同一符号在各学科分支中可以有不同的用途,不相同的符号也可能意义倒是相同的。

三、结语

论文稿件从作者投稿到出版发行的整个过程中,编辑加工这一环节最能体现一名编辑的专业水平和业务素养,它值得编辑不断努力追求。习以为常的量和单位的表示方法中也仍然存在着大量的不符合国家标准的现象。为了使地学期刊能准确无误地传递信息,避免发生岐义,也为了量的符号含义的相对固定,编辑应尽量采用国家标准中有规定的符号,其他大量没有规定的符号也应保持相对统一,还要积极与作者的联系与交流,不要任意创造符号,以期在地学信息的传递过程中将信息量的损失减少至最低,提高地学期刊质量和出版效率。

致谢:在论文成文过程中,得到《地球科学》编辑部王亨君教授和王淑华教授的热情帮助,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感谢!

参考文献:

[1]陈灿华.编辑加工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

[2]李天福.地质文献中量和单位的用法[J].标准化报道,1997(3).

[3]孙群,黄杰藩.地学常用基础量和单位[J].地震地质,1994(4).

[4]GB310l-93,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S].

[5]Krumbein.Size 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Sediments[J].Jour Sediment Petrol,1934(2).

[6]《科技写作与编辑指南》编委会.科技写作与编辑指南[M].北京:地震出版社,2010.

[7]陈浩元.科技书刊标准化18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8]高文盛.编辑加工中形式与内容的统一[J].编辑学报,2003(3).

猜你喜欢

正体斜体符号
投稿须知
正体与斜体的使用规则
学符号,比多少
科技论文中正体与斜体格式简介
从张大千看守正体诗词创作的价值
“+”“-”符号的由来
变符号
《海南医学》斜体的使用说明(一)
正体与斜体使用规则
图的有效符号边控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