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首次钻获高纯度新型天然气水合物

2014-03-24

地质装备 2014年1期
关键词:珠江口盆地航段水合物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之争已经成为全球政治经济的焦点问题,探索、开发、使用新能源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关注。天然气水合物(也称“可燃冰”)作为一种新兴的自然资源,越来越受到业界的关注。2012年12月17日,在国土资源部部召开的2013年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勘探成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在我国珠江口盆地东部海域首次探获了高纯度新类型天然气水合物。

据悉,2013年6月至9月,我国海洋地质科技人员在广东沿海珠江口盆地东部海域首次钻获高纯度天然气水合物样品,并通过钻探获得可观的控制储量。此次发现的天然气水合物样品具有埋藏浅、厚度大、类型多、纯度高四个主要特点。天然气水合物赋存于水深600~1100m的海底以下220m以内的两个矿层中,上层厚度15m,下层厚度30m,自然产状呈层状、块状、结核状、脉状等多种类型,肉眼可辨。岩芯中天然气水合物含矿率平均为45~55%;其中天然气水合物样品中甲烷含量最高达到99%。通过实施23口钻探井,控制天然气水合物分布面积55平方公里,将天然气水合物折算成天然气,控制储量1000~1500亿立方米,相当于特大型常规天然气规模。现在北京用的天然气是鄂尔多斯盆地的气,这个气大概5万平方公里有5万亿左右,1平方公里也就是1亿方气,我们现在看到每平方公里大约在20~30亿方。因此,这个地方的丰度非常之高,相当于现在四川的川中天然气水平。为下一步锁定试开采目标区,早日实现天然气水合物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起步晚、起点低,经历了艰苦的探索历程。1995年起原地质矿产部开始天然气水合物前期研究,1999年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国土资源部正式启动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整合了国内各方面优势力量,做了大量的基础性、探索性工作。截至目前,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在珠江口盆地开展天然气水合物综合调查40个航次,完成高分辨率多道地震测量45800公里、多波束测量36800公里、浅地层剖面测量7100公里、海底地质取样1480个站位、海底热流测量222个站位等调查工作。

经过十多年的艰苦调查和研究工作,逐步探索出一套适合我国海域特点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综合勘查技术体系,自主研发了高分辨率多道地震与海底地震联合目标探测、海底微地貌和热流探测、海底原位孔隙水取样等关键技术,系统总结了天然气水合物控制因素与成藏模式,创建了准被动大陆边缘天然气水合物复式成藏理论。在综合研究成果的支撑下,发现了大量的天然气水合物赋存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及生物等异常标志,圈定了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远景区、成矿有利区,确定了钻探目标,为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查与评价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和技术保障。

2013年,中国地质调查局所属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在珠江口盆地东部海域首次实施三个航段的钻探,共计102天。我国有5个单位26位科技人员部署现场作业、制定取芯计划、检测分析样品等工作。期间克服多次台风袭击等恶劣海况,通过利用世界先进的深潜器、随钻测井、保压取芯、现场测试等技术,实现了600~1100m水深条件下的钻孔精确定位、随钻监控、锁定目标、获取样品。

第一航段,完成了10个站位10口先导孔的随钻测井,测井进尺2198m,获取了温度、电阻率等综合测井数据。其中4口测井存在明显的天然气水合物异常特征,为后续钻探取芯确定了目标站位与目的层位。

第二航段,完成了4个站位8口井的取芯任务,获取了多种类型的天然气水合物可视实物样品,确定了天然气水合物矿体的分布范围,获得天然气水合物折算成天然气的控制储量。

此次发现的最大特点是,在同一矿区具有多种类型、多层位富集的天然气水合物,且矿层厚度大、含矿率高、甲烷纯度高,目前在国际上实属罕见。

第三航段,完成了3个站位电缆测井、2个孔的全取芯工作,为深入开展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机理研究和资源评价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据介绍,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自然存在的冰状笼型化合物,主要分布于海洋、少量分布于陆地冻土带。外观貌似冰雪,却可被点燃。1m3的天然气水合物分解后可生成164~180m3的天然气,是一种高效清洁能源,被誉为21世纪的绿色能源。

虽然我国已进入了天然气水合物调查研究的世界先进行列,但是在开采方面依旧处于关键技术的研发阶段,到2030年前后才有望实现天然气水合物的商业开发。

猜你喜欢

珠江口盆地航段水合物
气井用水合物自生热解堵剂解堵效果数值模拟
旋转井壁取心在珠江口盆地潜山勘探中的应用
再论珠江口盆地恩平组时代归属
基于双重容量识别标准的航空网络关键航段识别方法
热水吞吐开采水合物藏数值模拟研究
天然气水合物保压转移的压力特性
航班计划对延误波及变化的影响分析
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
“张譬”号开展首航第二航段前往南太平洋新不列颠海沟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物源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