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临床效果

2014-03-24薛涛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5期
关键词:宫腔电切术肌瘤

薛涛

[摘要] 目的 评价子宫黏膜下肌瘤宫腔镜电切术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本院对126例术前诊断为子宫黏膜下肌瘤的患者,在超声监护下行宫腔镜电切术,根据子宫肌瘤的不同类型及有无生育要求分别采用刨根法、旋切法及开窗法,观察宫腔镜电切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术后随访2~7年。 结果 12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并发症,手术时间10~90 min,术中出血15~200 ml,术后满意率0~Ⅰ型为100.0%,Ⅱ型为93.8%。行米非司酮药物预处理3个月后子宫平均体积缩小24.8%,子宫肌瘤平均缩小35.2%,20例有生育要求者,15例妊娠,10例已足月分娩。 结论 子宫黏膜下肌瘤宫腔镜电切术是一种有效、安全、可靠的首选手术方式。

[关键词] 子宫黏膜下肌瘤;B超;宫腔镜;子宫黏膜下肌瘤宫腔镜电切术

[中图分类号] R711.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2(b)-0165-04

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病,子宫黏膜下肌瘤占肌瘤发病率的10%~15%[1],其症状包括月经过多和子宫出血导致贫血,痛经和或下腹、腰痛绝经后阴道出血和排液,不孕和早产。宫腔镜子宫黏膜下肌瘤电切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myoma,TCRM)是治疗保留子宫、不影响卵巢功能、保留或改善生育功能的最佳方法,本院2002年1月~2012年11月采用宫腹腔镜手术治疗各种类型的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126例,取得显著效果,现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选研究对象为本院经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诊断为子宫黏膜下肌瘤,并要求保留子宫或保留生育功能、无宫腔镜电切手术绝对禁忌证的126例患者,所有患者均已婚,年龄24~56岁,平均(40.1±5.9)岁;病程最短1个半月,最长58个月,平均(17.5±11.6)个月;其中1.5 cm≤肌瘤最大直径<2 cm 60例,2~4 cm 46例,4.0~6.5 cm 20例。

1.2 子宫黏膜下肌瘤分类

以荷兰Haarlem国际宫腔镜培训学校按肌瘤与子宫肌层的关系将其分为三种类型[2]。0型:有蒂黏膜下肌瘤未向肌层扩展;Ⅰ型:无蒂向肌层扩展<50%;Ⅱ型:无蒂向肌层扩展≥50%。Ⅰ、Ⅱ型的镜下区别在于前者黏膜来自于子宫壁呈锐角向肌层移行,后者呈钝角。本组资料中,0型55例,Ⅰ型45例,Ⅱ型26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B超检查以确定肌瘤大小、部位、瘤蒂附着位置及粗细,并取子宫内膜行病理检查以除外恶性病变,选择肌瘤直径4~6.0 cm的患者14例,术前给予米非司酮(湖北葛店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批号:130403)口服,1次/d,2.5 mg/次,连服3个月,进行术前药物预处理。

1.3 方法

1.3.1 仪器与设备 手术器械及设备采用日本Olympus公司电视宫腔镜及单极电割镜。设置电割电极功率为80~100 W,凝固电极功率60~70 W,膨宫液的流量200~250 ml/min;B超为荷兰产多焦点线阵,多焦点凸阵超声扫描仪,探头频率为3.5 MHz。

1.3.2 手术适应证及禁忌证 适应证[2]:①月经过多或子宫异常出血症状。②子宫大小≤孕10周,宫腔深度<12 cm;Ⅰ、Ⅱ型肌瘤大小一般限于直径≤5 cm,Ⅱ型肌瘤边缘距浆膜面≥5 mm。③黏膜下瘤蒂的大小一般<5 cm,脱垂于阴道的黏膜下肌瘤其大小或蒂的粗细不限。④子宫无恶性病变。⑤对于年轻多发性肌瘤患者的子宫黏膜下肌瘤为主者。禁忌证:急性生殖道感染、宫颈瘢痕、宫颈不能充分扩张、子宫过度屈伸、宫腔镜不能进入宫腔,心、肝、肾功能不全,子宫恶性肿瘤。

1.3.3 术前准备 手术时间选在月经干净3~7 d进行,术前禁食水,无米索前列醇禁忌证者,肌瘤未脱出宫颈者术前晚在术者阴道后穹隆处放置400 μg米索前列醇以软化扩张宫颈。有米索前列醇禁忌证者,术前晚宫颈插扩张棒。子宫肌瘤脱出阴道内者,术前常规阴道擦洗每日2次,共2~3 d。常规行实验室检查,尤其注意有血糖升高者的检查结果。

1.3.4 手术方式 采用持续硬外麻醉或腰硬联合或静脉麻醉,麻醉成功后取膀胱截石位,充盈膀胱至宫底完全暴露于B超的监护下,膨宫液为5%葡萄糖,血糖高者则用25%甘露醇作为膨宫液。膨宫压为100~250 mm Hg,膨宫液流量200~250 ml/mim,总量300~1200 ml,平均600 ml。宫颈扩张至10~11 cm。不同类型实施不同方法[3],具体如下。0型:突出宫颈的有蒂者采用直接扭转法,卵圆钳钳夹瘤体向同一方向扭转摘下瘤体,若瘤体表面血管丰富,可先电凝血管再电切瘤蒂,对于较大瘤蒂部不易暴露者,先将肌瘤切割成块,用卵圆钳取出,剩余部分直接用宫腔镜电切除;若肌瘤根部较粗,在肌瘤的根部作对应的切割,使蒂变细,自切断根蒂或卵圆钳直将肌瘤钳夹扭转取出。Ⅰ型:直视下从肌瘤位于宫腔内最突出部分开始,将电切环越过突出宫腔的肌瘤表面至其后部,自宫底向宫颈方向逐层切割,直至肌瘤切除为止,或将瘤体电切成2块或多块,用卵圆钳取出肌瘤,对于肌层内肌瘤尽可能一次切净,避免两次手术。0型及Ⅰ型术中出血较少。Ⅱ型:无生育者,采用旋转根治方法,可直接用环状电极在肌瘤最突出部位表面切开黏膜及肌瘤的包膜,同时给予缩宫素注液使肌瘤凸向宫腔,切割肌瘤直至切净;有生育要求者,先用针状电极在肌瘤最突出部分纵行划开黏膜及肌瘤包膜,再用环状电极在肌瘤的表面逐层切割,切除突向宫腔的瘤体,同时静脉点滴缩宫素或宫颈注射缩宫素,使肌瘤挤入宫腔,使子宫壁与肌瘤的界限更清楚,减少出血,再用环状电极将肌瘤床修平整,切除肌瘤床的假包膜,保留肌瘤床周边的包膜及内膜组织,减少术后子宫粘连的发生,必要时术后给予雌激素治疗,Ⅱ型术中出血较多。术后切除组织均送病理检查。术后检查宫腔,是否有活动性出血。术后常规口服抗生素、止血药防止术后感染及出血。

1.3.5 术中监护 术中全程B超严密监护下密切观测切割范围及深度,引导术者于蒂的瘤体缘处切割,防止漏切或子宫穿孔[2]。同时严格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保证患者生命体征的平稳,避免发生并发症。

1.4 疗效判定标准

满意:术后月经量正常、周期规律,无肌瘤残留或剩余肌瘤无复发,贫血症状明显改善;不满意:月经量增多至术前水平,出现不规则阴道出血,剩余肌瘤有复发或增大,需行2次宫腔镜或开腹手术[4]。

1.5 术后随访

术后1、3、6个月常规随访,了解阴道出血、有无感染、子宫大小及月经恢复情况、剩余肌瘤转归,行妇科检查、B超检查了解盆腔情况,有生育要求者,常规手术后4~8周行宫腔镜检查,了解宫腔恢复情况,防止宫腔粘连,血常规检测患者的贫血纠正情况。

1.6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

本组126例患者宫腔镜手术均成功,术前超声测量肌瘤直径1.5~6.5 cm,切除组织15~208 g,手术时间10~90 min。所有0型、Ⅰ型子宫黏膜下肌瘤均1次切净,Ⅱ型16例1次性切除,10例未一次性切净,而绝大部分切除至瘤面低于内膜约5 mm终止手术,无一例因切除不彻底而出现临床症状,无子宫穿孔、感染、低钠血症等并发症发生,术中出血15~200 ml;术后住院时间最短1 d,最长5 d,平均(3.8±1.2) d。

2.2 米非司酮肌瘤预处理后手术情况

14例患者术前给予口服米非司酮,2.5 mg/次, 1次/d,连续服用3个月,绝大多数肌瘤体积均有缩小,用药后子宫缩小率为24.8%,子宫肌瘤缩小率为35.2%,子宫体积缩小速度快于肌瘤缩小的速度。

服用米非司酮肌瘤预处理后,术中可见宫腔比较洁净,视野宽阔,子宫内膜变薄及血管呈萎缩状,肌瘤组织质地脆弱,容易用钳子夹出,有利于肌瘤向子宫腔内突出使无蒂性变成有蒂性,增加壁间内凸肌瘤向宫腔内突出的程度,有利于于手术,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但肌瘤界限不如未服药者清晰,子宫肌瘤回缩能力降低。

2.3 术后情况

术后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其中有3例发生一过性发热(37.5~38.5℃)对症处理后好转。术后3~10 d阴道有少量淡红色分泌物排出,无需处理,流血量多者给予肌内注射缩宫素,对于有生育要求者必要时口服雌激素以促进子宫内膜生长,预防宫腔粘连。本组所有患者恢复良好,住院3~5 d。

2.4 术后随访

术后随访最短2个月,最长7年,0型、Ⅰ型子宫黏膜下肌瘤术后满意率达100%,Ⅱ型子宫黏膜下肌瘤者中有10例未能1次全部切净,10例中有8例术后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其中4例因残余肌瘤突入宫腔行钳夹取出而愈,3例行2次宫腔镜电切术后而愈,另1例经随访术后肌瘤继续增长而行子宫切除术,术后满意率为95.2%。20例有生育要求者,术后已妊娠15例,其中10例已足月分娩,5例正在妊娠中,术后妊娠率达75%。

3 讨论

3.1 宫腔镜电切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效果评价

宫腔镜技术是妇科领域一门新的微创学科,具有无需开腹、切口小、创伤小、恢复快、保留子宫、不留瘢痕或改善有生育要求者的生育能力、极大降低了妊娠者剖宫产术等优点[5-6]。本组患者术后恢复良好,116例均为一次性黏膜下切除肌瘤,术后随访至6个月,月经改善,贫血纠正,肌瘤无复发或再生。

3.2 子宫黏膜下肌瘤宫腔镜电切术的安全性

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熟练手术操作技巧,有经验丰富的超声医生密切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对于较大肌瘤一次全部切除困难时,将肌瘤切除超过70%即可,不可强求切除全部肌瘤,必要时考虑二期手术。需要注意的是对于Ⅱ型黏膜下肌瘤选择宫腔镜电切术治疗时,术前一定要对肌瘤的大小、肌瘤向肌层扩展的深度、肌瘤所处宫腔的位置、肌瘤底部与子宫壁的比例给予综合评估。对于Ⅱ型者肌壁间肌瘤较大,肌瘤无法向宫腔内突出,故手术中适时静脉注射缩宫素使肌壁不断随子宫收缩被挤向宫腔,有利于手术操作和肌瘤的全部切除。液体介质的吸收量与手术时间有关系,手术时间越长,液体吸收量越多,对于手术时间较长者要严密监测膨宫液的吸收量、血糖及电解质,必要时终止手术,以防发生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综合征。因此,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防止水中毒,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术中要采用超声全程监护,尤其对Ⅱ型患者非常重要,可增加手术的安全性,避免发生子宫穿孔、减少出血、避免气体栓塞、低钠血症、心脏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本组患者无一例出现并发症。

3.3 术前子宫肌瘤米非司酮药物预处理的疗效

米非司酮是一种作用在受体水平的抗孕酮和抗糖皮质醇的类固醇,其通过直接对抗孕酮活动或抑制PH基因的表达、抑制子宫肌瘤组织中上皮生长因子基因的表达,以减少或阻断子宫动静脉血流等途径,使肌瘤萎缩或体积减小[7]。这样可使手术更容易、更迅速,可减少手术并发症,且其价格低,因此术前口服米非司酮预处理可缩小肌瘤体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诱导患者暂时性闭经,洁净手术视野、降低手术难度,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子宫肌瘤术前辅助药物[8],可获得较好的效果,可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加以推广应用。本组选14例行术前药物预处理治疗的效果显示了米非司酮预处理的优越性。

3.4 手术有关的注意问题

大多数患者手术出血量较少,但术中必须严格止血,术后宫腔不能有活动性出血,如电切环不能彻底止血,需用电凝滚球协助止血,若电凝滚球仍不能止血也可用丝线“8”字缝合子宫颈外口,以提高宫内压,可压迫颈管内止血,拔出球囊时一并拆除缝线。也可给予新生化或益母草等药物,有助于防止术后出血[9-10]。

综上所述,宫腔镜电切子宫黏膜下肌瘤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优越性已备受临床肯定,易被患者接受,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23.

[2] 夏恩兰.宫腔镜学及图谱[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98,200-201,215.

[3] 高雪梅,罗国林,苏站勤.子宫肌瘤的宫腔镜治疗[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2,28(12):890-891.

[4] 汪清,陈敏,郑瑞莲,等.宫腔镜下单极电切割和激光治疗子宫粘膜下肌瘤的比较研究[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5, 21(6):364-365.

[5] 程金华,张玉荣,毛为会,等.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52例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1):45-50.

[6] 夏恩兰. 妇科内镜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42-143.

[7] 王晓雷,秦玉静,于景荣,等.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粘膜下肌瘤预后相应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5,21(9):546-547.

[8] 李风,王晓雷,宫华芳,等.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粘膜下肌瘤248例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7,23(9):710-711.

[9] 陈志辽,陈湘云,陈勒,等.宫腔镜下手术治疗子宫粘膜下肌瘤166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于产科杂志,2004,20(11):698.

[10] 王云,刘建平,温建梅,等.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490例临床分析[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2,24(4):22-24.

(收稿日期:2013-11-07 本文编辑:林利利)

猜你喜欢

宫腔电切术肌瘤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效果观察
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联合宫腔内放置节育环对宫腔粘连的效果
腹腔镜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经尿道前列腺增生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效果分析
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电切术在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宫腔粘连有什么危害吗
经阴道超声诊断宫腔粘连的临床应用
治疗子宫肌瘤视大小及位置而定
什么样的子宫肌瘤需手术
经尿道前列腺增生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16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