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早班车》电视新闻播报的特色分析
2014-03-23雷红英
雷红英 黄 兵
(湖北科技学院 人文与传媒学院,湖北 咸宁 437005)
《凤凰早班车》电视新闻播报的特色分析
雷红英 黄 兵
(湖北科技学院 人文与传媒学院,湖北 咸宁 437005)
《凤凰早班车》作为国内首档“说新闻”的节目,凭借当时的政治空间和机遇,弘扬精英文化,迅速抢占大众的眼球,具有其鲜明的特色和个性。《早班车》拥有高素质的主持人,他们语言亲切,不失个性,以自身“明星”的光环为节目增分。节目本身因其时尚、科技的播报方式,创新的编排,集纳式报道的风格,深受观众喜爱,它是应时代发展需要的一款成功的“产品”。
凤凰早班车;播报;新闻;凤凰卫视;内容特色
1998年4月1 日,《凤凰早班车》开始首播,陈鲁豫轻松自然几近平常说话的口吻开创了“说”新闻的模式。很快,“说新闻”在内地各电视新闻节目中纷纷涌现,如北京电视台《晚间新闻报道》、湖南卫视《晚间》、河南卫视《新闻60分》等等。凤凰卫视首创的《凤凰早班车》,以新颖独特的内容特色,让各大电视台争相模仿,甚至开启了一个“说”新闻的时代。
一、抓好“硬”新闻机遇,多做台湾新闻
“硬”新闻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像1998年长江大洪水,2001年美国911事件,2003年SARS病毒,2004年台湾地区大选等。《凤凰早班车》作为凤凰卫视的一个重要栏目,充当了场地的排头兵。到了2000年以后,随着凤凰的扩张,凤凰直接向外地驻派记者,《早班车》也采取了直播式的解说。2004年3月20日,台湾地区“大选”。《凤凰早班车》多天以直播的形式连线台湾现场,许多大陆观众锁定了凤凰卫视。台湾联合报曾有这么一段话:“据传,内地官方很在意这个电视台传送的台湾新闻。而关于台湾较客观的新闻传送,能在内地得到观看还是首家。这代表了当局某种程度的宽松。至少这是一个真正的窗口。”①
二、弘扬精英文化
精英文化是凤凰卫视最典型的传播附载与符号意义。什么是精英文化,凤凰卫视董事长刘长乐认为,大众的网上行为是一种草根文化,传统媒体坚守的是一种精英文化,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内容是并行不悖的。凤凰的这种职业信仰是精英文化的张扬,可看做是凤凰在娱乐经济汪洋中的“反向营销术”。
以2013年2月22日的节目为例,《凤凰早班车》的节目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民生等热点新闻。《今日头条》报道安倍抵达美国访问,将与奥巴马谈安全和经济;《环球聚集》报道美国认为伊朗装新型离心机系挑衅;《两岸三地》标题《从胡连会到习连会两岸关系新视野》;《晨早财经》解读港蓝筹股受业绩带动科技支持大市。
凤凰卫视始终以新闻立台为标准,利用凤凰网的网络资源,为观众提供更多的信息咨询。不同于大陆的很多说新闻节目,《凤凰早班车》主要以咨询为主,这是该节目的一大特色。
凤凰卫视一直致力于向高端受众提供他们需要的稀缺的有价值的内容和思想资源,从而提高自己的价值和影响力。现代社会,网络科技水平发达,各种形形色色的大众化、八卦式的报道充斥于各类媒体,能否在信息泛滥时代夺得精英受众的眼球,是节目成功的关键。《凤凰早班车》是经过精心选择、权威报道的一种资源。《凤凰早班车》将每天的报纸广播电视的最新信息做集约化处理,提供值得报道的有价值的新闻,有价值要求“硬”求真。精英文化高高在上,与国家和地区事态联系在一起。精英人士在经济有一些优势,相应的政治诉求欲望也强烈一些。他们乐意去了解国家间的大事,而不是普通居民生活的小事。凤凰卫视的文化视野立足香港、面向两岸三地,同时辐射海外华人,《凤凰早班车》新闻播报的落点很高,有一种“高屋建瓴”的气势,是在新闻资源开发的有价值的产品。
据CTR市场研究CNRS(全国城市居民调查)2008年上半年数据显示,凤凰卫视的观众,受过高等教育(即大专及以上)者所占比例为43.7%,远远高于高等学历观众在全国电视观众中29.7%的所占比例。从经济水平上看,全国电视观众的平均月收入为1831元,而凤凰卫视观众的平均月收入则为2669元。②这些说明凤凰卫视的受众具有较高的教育水平和良好的经济收入。而且CTR市场研究CBES2008年的数据还表明,凤凰卫视受众的高端性还在持续强化。2007年,在担任所在单位最高领导职务的商务人士中,有18%的人收看凤凰卫视,这一数字在2008年迅速攀升至23.5%,比2007年增长了30.6%,凤凰卫视正成为越来越多的精英人士的收视选择。
三、版块编排的创新
《早班车》对新闻的操作如同一位高超的“舞者”,凤凰卫视董事长刘长乐说过:“凤凰在中国大陆竞争的感觉不是在赛跑,而是舞蹈。赛跑凭的是速度,拼的是体力,但是如果你能在中国取得成功,在华语电视市场上取得成功,凭的可能更像是一种舞蹈,除了平衡之外,还需要有美的感觉、整体的协调性和完美的统一。”
《早班车》的总体版块分为:今日头条、环球聚集、两岸三地、晨早财经、专线大巴。新闻头条往往是老百姓所乐意听闻的,《今日头条》版块中一般有两个头条,是今日最具含金量的新闻。每个版块之间有间隙,根据不同的类别,把他们置于每个版块的开头,有利于形成多个头条,增加每个新闻报道的重量。每个版块的时段为6-9分钟左右,在分割版块的时候,把握时间对传播效果的影响,如此的版块划分是凤凰的积累,它们变得非常有序,在内容上能够照顾均衡它的受众,能够提高观众的注意力,有利于取得理想的传播效果。
《早班车》节目形式为主持人个性编排,是非常灵活的,在节目中,常常用图像、漫画、字幕、图表等方式,使得新闻语言更加形象生动。一旦海峡两岸有大事发生时,就把两岸的新闻放在前边,然后才报道环球其他新闻,如2003年台海危机,陈水扁宣布台独,便会大幅报道,不局限于每个版块的时间限制。在每个版块内部,长新闻和短信问互相搭配,有时间会连线场外,有时候会有直播和录音,有时候会有动画,整个节目的看起来都非常有节奏,新闻有时候是枯燥无味的,这样来尽量避免使观众感到疲劳和厌烦。
《早班车》只选取有价值的新闻,而无关乎版块时长,《早班车》从2012年中旬起开始独立第二演播室,如果台湾新闻当天比较多的话,就直接切换到台湾演播室,播出台湾新闻,如2013年2月23日,在《早班车》节目的25-30分钟,由杨娟直接切到台湾演播室,由驻台湾演播室主持人直接播报台湾新闻,新闻数量在6个左右。
四、集纳式报道,信息量大
在新闻编辑学中,集纳又称“集中编排”,就是将若干条内容相关的稿件集中在一处刊登。③《早班车》的新闻信息含量非常丰富,其中很大程度就得益于集纳式报道,《早班车》的主持人,每天早上要把若干稿件组成稿群进行背诵,有时候新闻事件非常突然,主持人也得视具体情况临时组织。有很多新闻类型是相同的,如果报道,可能会给人似曾相识、千人一面的感觉,影响观阅“口感”,但不报道又失之可惜,这时候集纳式报道就显得很有必要了。例如《早班车》多少号,往往会将单发显得单薄的相近内容稿件集中在一起,用专栏的形式刊发,以增强内容的厚重感。
《早班车》的信息量是非常丰富的,除去广告、节目预告、天气等时间,早班车的有效时间为31分钟,大概每天要播出新闻40条左右,每条新闻的长度为50秒,《早班车》很熟练于将同一类型的题材编排在一起,这样不仅节约了时间,而且增加了节目的信息量。如,1995年5月,北约轰炸南联盟事件,有来自各方面的侧面报道,克林顿开出停火条件,美参议院否决动用地面部队一案,北约称空袭成功等。它们虽然是独立的新闻报道,但是背景都一样。在财经这一板块时,背景更加趋同,短新闻特别多,往往一句话带过。
五、高科技的表现方式——新闻直播、现场连线
直播并不是什么新鲜词,可是现代直播可不止你想象的那么简单,现代直播都是全媒体新闻网络直播系统,当《早班车》的摄影记者在人群中穿梭时,直接利用虚拟专用网络(vpn)在繁忙的的互联网连入公司内网,转码直播。或者通过3G网络压缩传回外景新号。如2013年3月4日这期《早班车》,主持人杨娟联系场外记者申晓磊,从巴基斯坦现场发回爆炸报道,坦卡拉奇发生爆炸袭击致45死140伤,像这样新闻事件,能够直接让观众感受到现场的氛围,把观众置于和现场的同一时空,这也媒体越来越所追求的。每个观众倾向于最大限度的保持信息的原始性,渴望在事情发生时同时感知,很好的满足了观众的共时需求。直播可以说是《早班车》的一种风格,《早班车》几乎每一期都有直播报道,因其最强的时效性,被认为是新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现场连线包括电话连线和视频连线,视频连线是指电视新闻在直播的过程中,利用微波、卫星传输系统或3G无线网络将信号直接切换到前方,由演播室的主持人对现场的出镜记者进行连线的报道方式。④现场视频连线是《早班车》用的越来越多的一种新闻报道方式,它在直播室中央切出一个视频窗口,直接跟随现场记者了解情况。如2012年6月18《早班车》,主持人杨舒连线驻洛斯卡沃斯现场记者张凌云,一起关注金砖四国的举动,欧债危机的情况。它跟现场报道有区别,因为整个事情是一个长时段的,在短时间观众要想获得一些信息,就需要记者的引导。凤凰卫视与国际接轨的很近,视频连线在BBC-world直播中早就司空见惯,这种一种很好的模式,它极易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很多电视新闻节目都在模仿,包括《凤凰早班车》也不例外。
《凤凰早班车》将“陌生感”和“常态化”定义在许多细节上,节目形态的设置有着“广播化”情节,场景简单而精致,语言情切而明快,人际化的传播方式,消除了话语的权威,在宽松的环境中,观众更喜欢潜移默地接受《凤凰早班车》向他们传递的信息。
注释:
①刘长乐.另类思维杀出红海重围[J].中国青年报,2006(5).
②CTR.2008省级卫星频道成长潜力及发展景气报告[R].CTR市场研究公司,2008.
③吴飞.新闻编辑学[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④薛亚青.电视新闻直播中现场视频连线的语境分析[J].现代传播,2012(4).
G212
A
1005-5312(2014)02-0255-02
湖北省教育厅2013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编号13q137),湖北科技学院2012年度校级科研项目(编号KY12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