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撒叶儿嗬”及其音乐特点
2014-03-23程海霞
周 闻 程海霞
(长江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浅析“撒叶儿嗬”及其音乐特点
周 闻 程海霞
(长江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跳丧舞又名“撒叶儿嗬”,是土家族人民传承的一种在丧礼上的祭祀性歌舞活动。撒叶儿嗬的内容与当地居民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密不可分。它包含的音乐、唱腔、舞蹈、仪式、内涵、风俗等元素相互影响渗透,体现劳动人民的质朴与智慧,也体现时代的发展与变迁。
跳丧;文化;民俗;节奏
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民间歌舞、曲艺等艺术形式极具特色,在湖北省享有“歌舞之乡”的美誉。民歌包括山歌、风俗歌、小调、情歌等;舞蹈有摆手舞、跳丧舞、铜铃舞、花灯舞等;曲艺包括恩施扬琴、恩施竹琴、利川小曲、莲花闹等。这些世代相传的艺术形式伴随自治州人民的劳动、生活而孕育、发展,凝聚着人民的智慧与汗水,既体现了对先辈文化的继承,又体现了后辈对传统文化的弘扬,成为我们共享的艺术瑰宝。
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作为优秀民族民间文化的发源地,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又是州内最具代表性的文化之乡。山歌、南曲、跳丧舞并称为长阳三宝。长阳山歌除了具有与其它地域山歌相似的高亢舒展、自由奔放的基本形态外,主要旋律特点是在羽调式基础上那些活跃的七度大跳,集中体现了土家族人民情感与习俗。长阳南曲是地方小曲中一种古老的曲调,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南曲的地方特色极为浓郁,旋律悠扬如行云流水,唱词文雅,具有诗词韵味。跳丧舞又名“撒叶儿嗬”,是土家族人民传承的一种在丧礼上的祭祀性歌舞活动。撒叶儿嗬是土家语,汉语意思为丧歌。
一、撒叶儿嗬的形成与发展
在江江陵民间,家中有长者去世,为表示对死者的哀思与孝敬,都会请人到家中来打丧鼓,跳丧就是在打丧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传说在春秋战国时期,庄子与妻子恩爱和睦。后来妻子去世,悲痛万分的庄子守候在妻子的遗体旁,将其用过的瓦罐和木盆放在面前,一边随手敲击着器皿,一边吟唱。唱词中述说着对妻子离去的哀伤与不舍。声音惊动四邻,大家都赶到庄子家中帮忙料理了丧事。从此庄子的“鼓盆而歌”即成为打丧鼓的雏形被继承下来。虽然没有充分的史料论证这一传说,但当地艺人却坚信这种文化的起源。跳丧主要在长阳县西与巴东接壤的区域流传,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几乎人人皆知。跳丧与原始的巫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跳丧舞也被列入土家族民俗文化的范畴。
二、撒叶儿嗬的内容与形式
撒叶儿嗬的内容与当地居民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密不可分。因为当地人多实行土葬,仪式在这一过程中显得尤其重要。家人先将死者穿上寿衣入棺,再为死者摆设灵堂,设置香案,焚烧纸钱。到了夜晚,开始跳丧祭祀。再祭酒,向死者告别。密封棺盖前,与家人最后诀别,从此阴阳两隔。亲人鸣放鞭炮,众人将灵柩抬至墓穴,并沿途洒下五谷杂粮及纸钱。下葬三日后,亲人再到坟前添土祭奠。之后每到祭日,亲人就要前来悼念。而跳丧祭祀的过程又体现出巫文化对这一地区的影响。它是人类最初认识自然和社会的思想观念。人们期望通过巫术预卜吉凶、驱逐邪恶、治病施药、消灾弭祸。跳丧过程中,吟唱起舞是土家族丧葬仪式的主要特点。虽要吟唱对亡人的悼念及对亲属的安慰,但其中穿插有不可缺少的巫术表演,如请神、送亡、还阳等环节。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巫文化已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而长阳、巴东地区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长期的风俗习惯,使我们在今天土家人的文化生活中仍然可以寻觅其踪迹。
撒叶儿嗬的形式歌舞并重。早在隋唐,土家人民就有“其父母初丧,击鼓以道哀,其歌必号,其众必跳”。①一群艺人围坐在一起,由艺人轮流演唱,吹打乐伴奏。或由击鼓者领唱,众人合唱,唱词可以是民间故事、曲艺片段或死者生前事迹。丧舞既有固定的程式和规律,又可以灵活运用肢体语言。舞蹈内容多来源于人民日常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如撒种、推车、田间劳作、夫妻拜堂等;也有模仿飞禽走兽的,如猴子爬岩、老虎下山、凤凰展翅等。舞步主要有摆身步、拧身步、点步、踏步。跳舞人数从2人到8人不等。人们可以手持头巾、灯、花等道具。还有一种跳丧由道士手执灯笼在前面引导绕棺,乐手执锣鼓随后,儿女执经幡在后面。随着四回绕、四退绕、切尾绕、首尾连环绕等步伐众人变化队形。舞蹈风格粗狂豪放、质朴阳刚。
三、撒叶儿嗬的音乐特点
撒叶儿嗬的音乐主要来自当地的风俗民歌,音乐结构以联曲体形式出现。旋律多呈现徵调式,音域不宽,基本以一个八度为主。唱腔有高腔和平腔,演唱时强调地方方言的语音,在个别吐字时,音符会随之变化,这也是民间歌曲的一个重要特点。跨度不大的音域与强烈震撼的舞蹈动作即对比又和谐。击鼓、演唱、舞蹈三者相互协调,例如在舞者绕棺时,锣鼓节奏会随绕棺动作的快慢二变化,慢绕时,吟唱会穿插其中,快绕时只舞不唱。吟唱的唱词虽多为叙事,但同时土家人将亲人丧生的不幸赋予了吉祥的意义。在述说心中哀伤的时候期望家族人丁兴旺、事业发达,表现出土家人积极乐观的生活意志,这也是跳丧歌词的主要特点。以开台歌为例:
天地开张,日吉良辰。
黄金落窖,大发大放。
东边一朵祥云起,西边一朵紫云开。
雷在当头打,闪电就势来。
天有八卦,地有四方。
人有三魂七魄,鬼有一路毫光。
各位歌师都请坐,听我愚下开歌唱……②
跳丧的主要伴奏乐器是一面大鼓,有时也增加一些其它打击乐,能够增强全场的热烈气氛。因此撒叶儿嗬的节奏就显得尤为重要。唱词基本是在固定的大鼓节奏和相对稳定的旋律下变化。大鼓的节奏型不变,每小节内第一拍是一个前八分、两个后十六分的节奏型。第二拍是两个两个均分的八分节奏型。第三、四拍分别为一个四分节奏型。节奏强烈,气氛热烈。唱腔的旋律有2/4拍、4/4拍、6/8拍。单位小节内,节奏型相对变化多样,与固定大鼓节奏形成比较和互补。可以是前十六后八分音符节奏型,也可以是切分节奏型。由击鼓者领唱,众人合唱。每唱完一句,众人和一句“跳撒叶儿嗬喂”。舞者也必须按打丧鼓的节奏来起舞,而且要在唱腔的衬词出现时开始舞蹈。
四、结语
撒叶儿嗬不仅是鄂西土家族人民的宝贵的艺术遗产,也是中华乃至全人类共同的艺术、文化遗产。它包含的音乐、唱腔、舞蹈、仪式、内涵、风俗等元素相互影响渗透,体现劳动人民的质朴与智慧,也体现时代的发展与变迁。既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又有极高的人文价值。伴随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很多地域文化、传统艺术正在逐渐边缘化。撒叶儿嗬也在面临加速失传的窘境。保护人类的文化遗产成为当今所有人共同的责任和义务。值得高兴的是政府部门已通过立法明确了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范围。希望通过所有艺术、文化领域工作者的努力将撒叶儿嗬这种艺术保护传承下去。
★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课题《湖北民间舞蹈“撒叶儿嗬”课堂化研究》课题编号:2012B283
注释:
①《恩施州志》卷二十二,文化,905页。
②《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志》十八,文化,640页。
[1]恩施州志.
[2]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志.
[3]王飞军主编.湖北省民族民间舞蹈集成.
J722
A
1005-5312(2014)02-016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