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湘北”大鼓调查报告

2014-03-23陈晓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湘北澧水茶社

陈晓

(邵阳学院,湖南 邵阳 422000)

湖南“湘北”大鼓调查报告

陈晓

(邵阳学院,湖南 邵阳 422000)

湘北大鼓是流传在湖南湘北地区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本文将从湘北大鼓的渊源、简介谈到它的特点与流派,最后通过调研与实地考察了解湘北大鼓的各要素,希望藉此帮助更多的人了解这一民间艺术奇葩。

湘北大鼓;民间曲艺;特点

湘北大鼓是流传在湖南湘北地区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是一种用声腔变化、说唱相间叙述故事的说唱艺术。因为受到楚俗巫风的影响而具有鲜明的艺术特点和魅力。它来自民间、操作简便、角色灵活、演出场地多变,深受当地群众喜爱。

一、湘北大鼓的渊源与简介

湘北大鼓又称“孝鼓”、“孝歌”、“盆鼓歌”,是湖南湘北地区道教文化中丧葬文化的表现形式。相传它最早起源于庄子的“击盆而歌”,在大鼓艺人中现在还传承着“神农治五谷,轩辕治衣服,庄子兴起打盆鼓”的鼓词。

据现有资料考证,湘北大鼓在明末清初形成并传入现在的湖南湘北地区,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一种来为悼念亡人所进行的一种活动形式,俗称陪亡人,在最初一般出现在孝堂,唱给守夜的人听。上世纪60年代中期,当时“破四旧、立四新”的政治环境下,打击道场,湘北大鼓也收到一定的冲击,进入了一段时间的沉息期。1981年,改革春风吹来,常德市举办全区首届民间曲艺汇演,临澧大鼓艺人严昌春、金行文表演湘北大鼓《生产责任制好》获得金奖,至此,湘北大鼓渐渐走出围城,走向蓬勃。同年,报相关文化部门批准,正式命名为“湘北大鼓”。2011年,进行了湘北大鼓的域名注册。

湘北大鼓是一门说唱艺术,道具为一面大鼓,唱词基本结构为七言句,后来发展到十字句,每段要求一韵到底,常用韵为:天、地、人、和、龙、虎、豹、豺、黄、花、绿、黑。最早是一人一鼓坐在丧堂中演唱,改革开放后形式多样,有对鼓、群鼓,除了在丧堂中还走进茶馆、登上舞台,伴奏乐器也越来越丰富,如:土锣、铜、唢呐、月琴等。演唱由“起鼓”开始,在正书前有开场、孝堂专用两个类型的节目内容,开场以风趣、搞笑的语言活跃现场气氛,调动听众情绪。孝堂专用主要是宣扬请神劝亡,劝诫世人恪守孝道,尽德行善,勤劳节俭的传统道德思想,然后进入正书。正书大致可分为古典系列如《杨家将》等、武侠系列如《三侠五义》等、近代小说系列如《林海雪原》等,正书一般都是连台,有的可唱三五日甚至数月之久。

湘北大鼓经历了叫化子——打鼓匠——民间艺人三个阶段,经过了400多年的发展与完善,现已日趋成熟,唱曲中增进了一些荆河戏、花鼓戏曲调,以唱见长,善于抒情,其唱腔灵活性较大、打击伴奏严谨,具有传统的继承特色。

二、湘北大鼓的特点及流派

湘北大鼓自产生依赖,经过数百年的演绎、锤炼,形成了一定的风格特点:1、浓厚的民俗性特点:湘北大鼓伴随着湘北地区德孝文化的沉积而产生发展,在演唱的过程中,从多个方面承载了地方传统习俗和风俗。2、鲜活的艺术特点:湘北大鼓的唱腔和道白语言通俗、诙谐幽默,唱腔中不时融入听众所熟知的地方戏剧、山歌小调,给人以亲切、鲜活的感觉。3、鲜明的地方性特点:湘北大鼓使用的都是湘北地区官话,并不时根据需要夹入地方方言,地方色彩浓厚。4、典型的板腔体音乐特征。湘北大鼓以对称的上下句作为唱腔的基本单位,以上下句的二言、三言、四言、八言、十言诗的格律为基本形式,按照一定的变体原则,演变为各种不同板式,通过对各种不同版本的转换构成整场音乐。5、演唱简便性特点:湘北大鼓道具简单、且不拘场地,田头地边皆为舞台。

随着鼓曲演绎市场不断拓展,鼓曲说唱队伍不断壮大。目前,2000多名鼓曲艺人分布在澧水流域。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完善、演变,逐渐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和流派,但总体可以分为两大流派,即以澧水为界,澧水以南成为南鼓、澧水以北称为北鼓。南鼓曲调古朴典雅,北鼓曲调宛转悠扬。南鼓以熊波涛为代表,其风格主要在于传承传统的鼓曲风格,重在继承。北鼓以邵丹为代表,其最大的艺术特点就是在唱腔上不断改革创新、不仅吸收了地方的民歌小调,更把时代音乐元素也融入其中,如部分刀郎、腾格尔及西北风的歌曲,从而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唱腔流派。

三、湘北大鼓的实地考察

笔者曾与2013年多次到临澧县文化馆、茶馆、孝堂去实地考察湘北大鼓的发展现状及受众情况等,具体如下:

2013年1 月,笔者辗转找到临澧县原文化馆馆长、研究湘北大鼓的专家卞德模,在他的帮助下在该县文化馆找到了很多相应的资料,也请教了很多湘北大鼓的相关问题。

笔者了解到,湘北大鼓现有大鼓艺人2000多左右,主要分布在湘鄂交界地区,现传陈谱系中主要分为五大谱系:李国元谱系;苏文昭谱系;陈小彩、李长松谱系;李启正谱系;江用弟谱系。以上五大谱系大多源自19世纪初,有的甚至始于18世纪初,经过了历史的涤荡和推动才有了今天的成熟与繁荣。2006年,临澧县文化部门主办了常德市首届“澧水流域鼓王擂台赛”,来自澧水流域五个县市的43名鼓曲艺人登台献艺,这次大赛使得湘北大鼓声明远播。现在,该赛事已经成为常德市一项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每两年一届延续下来,藉此也产生了很多大鼓名人,不光推动了大鼓的影响,也稳步增加了大鼓艺人的收入。

非常巧的是笔者在询问的过程中碰到了一位有意愿参加下届鼓王大赛的明间大鼓艺人,笔者马上和他攀谈了起来,通过交谈得知以下情况:该名大鼓艺人姓舒,66年生人,是临澧县太浮镇舒家村庙二组人,12岁入行,现有徒弟四人,现在兼职说鼓,每年演出大约130场左右。舒师傅此次来时带着他自创的作品请教卞馆长,希望能得到指点,在下届的鼓王大赛中脱颖而出。笔者了解到舒师傅成年后曾当过兵,后又到广东做过一段时间生意,后来由于2008年的金融风暴收到影响,又回到老家务农兼说鼓。他直言,是希望通过大赛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和收入,现在鼓王们的收入一年可达十多万元。

2013年8月22 日,笔者来到位于临澧县安福镇迎宾路的大中华曲艺茶社,该天的鼓曲是《杨宗保征西》,说鼓人是李祖章和马一元,票价为每人两元。茶社是在原先车站的候车室改建而成,条件比较简陋,炎热的夏天只有风扇为大家驱赶炎热,茶社里排满了椅子和条形板凳,听鼓人坐在椅子上,板凳上会有老板奉上的茶水,听众大约一百多人,一般为七八十岁的老人,也有部分60岁左右的,除了笔者和负责倒水的工作人员没有青年人,倒是有几个由爷爷奶奶带来的小孩。在鼓曲说唱的过程中,大家都非常认真的听着,也有几位老人带来了扑克,边听边打,但似乎对现场并无影响。听完鼓曲后,笔者找说鼓人了解情况,发现其中一个就是该茶社的老板,据他告知,茶社的生意还不错,听众基本固定,少的时候一百多人,多的时候可达两三百人,就是听众的年龄层次偏高,几乎没有年轻人会来这里来听说鼓。但同时茶社老板对自己的收入还颇为满意,自己的女儿也由他带入行,学起了大鼓。

此后的时间,笔者还去了临澧县的其它几间茶社,茶社的条件和受众基本一致,湘北大鼓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乐观性,但是同时笔者希望在今后的调查和研究中思考的是:怎样才能在现有的基础上,让年轻人接受、认可、喜爱这一民间传统文化?我想,有了源源不断的受众和市场需求,才能从根本上推动湘北大鼓的发展。

J825

A

1005-5312(2014)02-0166-01

猜你喜欢

湘北澧水茶社
1991年抗击澧水特大洪水纪实
我的样子
红旗
宣城星级酒店内开设茶社的探索
澧水探源
澧水探源
基于“情绪记忆”的茶社插画和灯具设计研究
茶社、酒楼与咖啡馆:民国时期上海知识群体的休闲生活(1927—1937)
湘北长豇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潭两优83在湘北的种植表现及机插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