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肖邦钢琴作品风格研究

2014-03-23李可心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全曲华沙练习曲

李可心 景 帅

(西南交通大学,四川 成都 611756)

肖邦钢琴作品风格研究

李可心 景 帅

(西南交通大学,四川 成都 611756)

肖邦创作的钢琴作品体裁多样,风格多样,时而抒情优美,婉转歌唱,时而气势恢宏,激昂愤慨。他将他内心地种种情感真正通过指尖流出,使钢琴真正变为像弦乐、人声那般具有良好的“呼吸”功能。因此被誉为“钢琴诗人”。而对于他的钢琴作品风格研究则要如品红酒一般,在添入时代背景、生活经历之后,随着亲身体验,细细品味。

肖邦;钢琴诗人;作品风格;华沙时期;巴黎时期

在西方音乐发展的长河中,大致经历的四个时期:文艺复兴时期(14世纪—16世纪)、巴洛克时期(1600年—1750年)、古典主义时期(1750年—1827年)、浪漫主义时期(1820年—1920年)。而肖邦用一句话来概括则是“集古典主义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的历史性人物。他是唯一一个专著于一件乐器创作的作曲家,他认为只有通过钢琴才能真正达到他所追求的艺术目标。他通过不同的音乐形式来表达他的音乐思想,他共创作了:27首练习曲、24首前奏曲、21首夜曲、4首谐谑曲、4首叙事曲、3首奏鸣曲、1首波罗乃兹舞曲、59首玛祖卡、19首圆舞曲、16首波兰舞曲等。因此他被后人称为“钢琴诗人”。

在肖邦仅有的39年的时间里,创作了大量的钢琴作品留给世人。他的创作时期大致分为两个时期:华沙时期(1830年之前)和巴黎时期(1831—1849年)。

一、华沙时期

肖邦在华沙度过的二十个年头,总的说来,是愉快、开朗的。肖邦从小就展现出他的音乐天赋。6岁开始相继和他的姐姐和母亲学习钢琴演奏,7岁便能作曲,8岁的肖邦就在一次慈善音乐会上进行演奏,19岁就已经创作了两首钢琴协奏曲。不满20岁的他就已经成为公认的钢琴家、作曲家。他在华沙、维也纳、巴黎举办过多场音乐会,受到了社会及专业报刊地高度评价——“柔和的演奏,难以形容的流畅,能够唤起最深感受的完美演绎。”、“他是音乐地平线上最闪亮流星中的一颗”等等。可以说这20年他是在赞美中度过的。反映在这一时期的创作中,情绪的基调是乐观的,但是对于一个20岁的青年思想深度却是有限的。从有些作品中,可以看出过于华丽,甚至纤弱矫饰的特点,看出受当时欧洲沙龙乐风以及波兰贵族气息影响的痕迹。但是难能可贵的是这一时期他有些作品显示出波兰的民族特色。各种民间舞蹈的体裁、节奏,以及风俗生活的意境、情致,使他的作品非常生动、感人。

如肖邦7岁时创作的第一首《g小调波兰舞曲》,全曲以轻松的小快板贯穿始终,节奏强烈。右手简短几个跳音展现了小朋友活泼开朗的性格,三度琶音下行增添了全曲的诙谐与幽默,左手偶尔旋律的烘托更显得生动明快,和弦的碰撞使得全曲富于戏剧性。这足以充分看到肖邦特殊的音乐才华和创作才能。

二、巴黎时期

1830年至1831年的华沙起义的成功与失败,不仅决定了肖邦一生中的重大转变,促使肖邦的思想走向成熟,并且也是他创作前期与后期的分水岭,这前后的差别显得如此巨大,甚至仿佛判若两人。肖邦的作品的思想性更高了,情感更深刻了,气势更宏大了。他的作品从具有抒情音诗的特点演变为具有民族史诗式的特点。以《c小调练习曲》(别称《革命练习曲》)为例,这首练习曲是肖邦在华沙起义失败后创作的,表现了肖邦作为一名爱国主义者在起义失败后的愤慨,具有英雄性的气概和恢宏的史诗般的气概。全曲激昂愤慨、一泻千里如万马奔腾之势。左手以三度琶音和大跨度琶音为主,如浪潮般汹涌,右手以七和弦为主,力求手指下键整齐,触键深而有力。另外,肖邦在巴黎写的其他谐谑曲、第一叙事曲等其他史诗般的乐曲,也充分显示他风格的变化。

促使肖邦在这一时期的作曲风格变化的一个是由于华沙起义失败,对祖国的兴亡的担忧、内心的悲愤、对祖国的缅怀。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便是他个人感情影响。

他在巴黎遇到了乔治·桑,这个肖邦一生最爱的女人。她外表刚烈、泼辣,谈情说爱时却百般柔情,千般风流。她一眼就被肖邦的气质所吸引,很快便让肖邦爱上了她。肖邦身体纤细,体质柔弱,忧郁伤感,常常由于激动而疲惫不堪。而他正需要乔治·桑的这种强烈的有活力的爱情来唤醒他心底的热情。他的创作在这时获得了非凡的活力。这是他一生中最幸福安定的时期,他的创作上也达到了鼎盛时期。他创作了许多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如夜曲、幻想曲等一些幻想性的作品。与乔治·桑分手后,爱国主义占领了他整个的精神世界。在肖邦最后几年的创作中,虽然也还有个别作品具有昂扬的情绪,如《幻想波兰舞曲》(0p.61),但更多的却具有一种仿佛与世无争的情绪。这在他以往的创作中是少有的,不能不说这是生活意志衰退、悲观情绪有所滋长的结果。

肖邦大部分的作品以“细腻”、“悲情”为主,这不仅仅由于肖邦气质上一些女性的特质,身体虚弱、娇柔。更取决于他的时代背景、生活经历与情感经历。祖国沦陷对他的精神创伤、亲人离去的孤独忧伤以及爱情生活,情感的伤痛。从对祖国、亲人、爱人的眷恋、柔情到抗击侵略者战场拼杀的磅礴气势;从孤寂的忧郁伤感到愤懑的激昂宣泻;从温暖阳光下的惬意舒适到英雄性的豪情勃发;从抒情性的孤寂自白到史诗般的壮怀激昂等等,如此造就了一个“悲情肖邦”。

J624

A

1005-5312(2014)02-0103-01

猜你喜欢

全曲华沙练习曲
《九宫大成》所收【番鼓儿】曲牌旋律研究
手风琴演奏中练习曲的意义分析
对李斯特超技练习曲版本演变的思考
冰岛的夏天没蚊子?
格兰杰钢琴独奏《达荷美黑人步态舞》的创作特点
波兰 华沙起义73周年
绘事感言
第20届国际军事历史研讨会在波兰华沙召开
浅析图哈切夫斯基兵败华沙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