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碧阿蒂斯的悲剧命运看霍桑的早期女权思想

2014-03-23殷仕莲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拉帕蒂斯霍桑

殷仕莲

(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重庆 401120)

从碧阿蒂斯的悲剧命运看霍桑的早期女权思想

殷仕莲

(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重庆 401120)

本文从人物性格分析的角度对霍桑的著名短篇小说《拉帕契尼的女儿》进行解读,对女主角碧阿蒂斯的悲剧命运进行了剖析。拉巴契尼对知识的狂热追求与生命本身相背离,从而导致了碧阿蒂斯之死和他本人生命的枯萎;同时,乔万年的好色贪婪与其性格的懦弱,巴格里奥尼在事业争斗上的无奈和内心的狭窄也一起将碧阿蒂斯推向了死亡。作者霍桑的早期女性思想通过对三个男人的抨击和对碧阿蒂斯的同情得到了充分表现。

女权思想;悲剧命运;碧阿蒂斯

同其它很多作品一样,霍桑在《拉帕契尼的女儿》中也创造了一个典型的女性碧阿蒂斯,她本身是纯真善良的,她的天性有着女性的一切温柔气质,内心同样有着对爱的极度渴望和憧憬,充满了少女的温柔情怀,但她却最终成为了三个男人的牺牲品:父亲拉帕契尼将唯一的女儿当成了实验品,心爱的情人乔万年却性格懦弱最终将她作为了自身欲望的牺牲品,父亲的竞争对手巴格里奥尼也将她作为了复仇工具。在经历了这许多折磨后,碧阿蒂斯只能靠一剂致命毒药寻求解脱。三个男人的冷漠残酷,自私,心胸狭窄最终导致了美少女碧阿蒂斯的悲剧命运,一朵娇艳的花朵就这样凋零了。正是三个男人性格上的弱点导致了碧阿蒂斯的悲剧命运,霍桑在文中对此表示了极其愤恨,对女性的不幸表示了深深的同情和怜悯,展现了其早期女权主义思想。

一、父亲拉帕契尼的实验品

碧阿蒂斯是一个极其乖顺的女儿,父亲对她并无实际的亲情而她依然为父亲照看着花园那一丛丛带毒的花草。而拉帕契尼呢?事业野心使他丧失了人性,他关心科学远远超过了关心人类,人对他来说只是实验品。将唯一的女儿变成了“毒女”,并利用她的爱情作诱饵,使她的爱人也成为其实验品。所作的这一切只是为了满足他自己的事业野心,为了战胜竞争对手巴格里奥尼。

(一)与世隔绝的成长-人性的扭曲

碧阿蒂斯多年来被父亲关在园中孤独长大,与世隔绝,父亲的专横使她毫无挣扎的余地。她只能把自己照顾的花草视为姐妹,对园中的植物倾注了全部的感情。内心的孤独使她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渴望。于是当她第一次和乔万年交谈时,“就像生活在孤岛上的姑娘遇到了来自文明世界的旅客一样,她的人生经验明显的局限在花园之内”。甚至连日光和夏天的云对她来说都是新颖的,由此可见,碧阿蒂斯作为人的权利被父亲剥夺了。与外界的隔绝同时也带来了无知,剥夺了她的是非判断力。当蜥蜴“拼命的扭来扭去,在阳光中一动不动时,碧阿蒂斯悲伤的在身上划着十字”,后面的小虫在她头顶飞过后死去,她也划了十字,并“发出了深深的叹息”。这两件事都很明显的证明了她原本信仰基督教的博爱仁慈,对蜥蜴的死是有着同情和不忍的,可见碧阿蒂斯的本性是美好的。但她“一点也不惊讶,毫不犹豫的还是把那朵花放在胸前。”这表明碧阿蒂斯的纯真善良在多年的与世隔绝和父亲的变态的教养下一点点丧失,她的是非判断被磨灭了。她是用毒汁养大的,甚至她的呼吸也充满了剧毒,小虫的死对她来说绝对不是第一次了。碧阿蒂斯的本性在渐渐扭曲,她的心已经麻木了。由此可见拉帕契尼的自私专制,他根本不管女儿的意愿,只按照自己的意愿为她安排一生,把她塑造成自己心中的让一切人畏惧的,所向无敌的美人。

(二)父亲的“花匠”

拉帕契尼的花园是他科学研究的基地,里面的每一侏植物都是剧毒,就连拉帕契尼自己都不敢去碰他们,所以他一定要有个忠心的人来专门给他照看这些花草。而最佳人选自然就是他的亲生女儿碧阿蒂斯,这也是他将女儿与世隔绝的原因之一,即控制她的思想来为他的研究服务。拉帕契尼年岁已高,如果他亲自照看那灌木丛必会送命。于是照看花园的全部责任就落在了碧阿蒂斯身上。并且在多年的习惯中,碧阿蒂斯已经潜意识地将它们视为“我的姐妹,我的光辉,护理你服侍你,是碧阿蒂斯的责任;而你得用你的亲吻和芬芳来报答她,那在她就是性命呢。”由此,碧阿蒂斯已经彻底接受了自己的命运,成为父亲的“花匠”。一个美少女的青春就这样浪费了。女儿的人生价值在这个父亲眼里莫过于此,只是他科学研究的骄傲和胜利。碧阿蒂斯简直就是父亲的野心的俘虏。

(三)父亲的诱饵

对外界的一无所知同时也赋予了碧阿蒂斯更多的纯真,为她绝伦的美貌更添一分魅力,使她对小镇的青年有着致命的诱惑力,这是父亲利用她的本钱。当乔万年第一次见到她时“似乎从这位美貌姑娘的眼睛里看到了透明的灵魂”。另外,拉帕契尼用毒汁将她养大,使她成为“毒女”,就连呼吸都对身边的一切生物有着致命的杀伤力。这是拉帕契尼精心布置的一个局。碧阿蒂斯就是这个局中的诱饵,诱惑着更多的青年成为拉帕契尼的实验品。拉帕契尼充分使用着女儿的利用价值。花园中的隐秘小门是拉帕契尼专门开设的,只为他认为有研究价值的人开放。而小镇的青年无不为碧阿蒂斯的美貌着狂,都期盼着一睹芳容。乔万年便是其中一个“上钓”的人。拉帕契尼秘密安排乔万年入园与碧阿蒂斯相会并不是因为他真心喜欢乔万年,而是想证明他的毒药研究成果究竟有多大的效力。为了给他的知识之山增添一粒芥子,他情愿牺牲人的生命,即使是他最亲的女儿。碧阿蒂斯的纯真情感就这样被自己的亲身父亲践踏了,扭曲了。拉帕契尼的冷漠无情和残忍在此可见一斑。

二、乔万年欲望的牺牲品

在本文中,乔万年扮演了一个贪色、专横但懦弱的角色。理智和情感的冲突最终没能战胜美色的诱惑,乔万年一步步走勇敢的向了堕落,最后却将一切责任推给单纯无助的爱人,让她以死来替自己的过错解脱。乔万年由最初的极度渴望占有和控制但又恐惧,到最后的无奈,将爱人碧阿蒂斯变成了自己欲望的牺牲品。

(一)最初的渴望和恐惧

从第一次见到美少女碧阿蒂斯起,乔万年就被她的美和无限青春活力深深打动了,她象一个从天而降的精灵。再见到碧阿蒂斯时,她的美貌远胜于他的记忆中的形象,脸上纯真甜美的表情甚至使人怀疑她是否属于尘世间。乔万年的心已经被碧阿蒂斯的美占据了征服了。同其他青年一样,乔万年的内心是极度渴望和占有这种美的,他企图能控制她。但同时,他的内心对这少女又充满了恐惧。这起初是源于巴格里奥尼的警告,让他明白这不是一般的少女。其次是花园的花朵之艳丽无常与碧阿蒂斯之美的相得益彰,让他怀疑“花和少女在各自的体内都蕴涵着一种奇异的危险”。最致命的是乔万年亲眼目睹的三次事件:蜥蜴和小虫的死,以及鲜花在她手中的枯萎。这让他内心的恐惧达到了极点。他现在亲眼见识了碧阿蒂斯身上的剧毒,并且“已经把一种强烈而微妙的毒素灌输到他身体内部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他对碧阿蒂斯的恐惧,不止是怕她身上的毒素对自己发生作用,实质是怕自己反过来悄悄的被她控制了。尽管如此,她的绝艳仍使他疯狂。于是对色的渴望和内心对她体内毒素的恐惧产生了剧烈的冲突。他不停的问自己她究竟是“绝代佳人还是无法形容的恶魔?”希望和恐惧在心中持续斗争,交替出现,终于引起了地狱的通红火花。

(二)最后的无奈

多次的相会使乔万年已经完全不能自拔,尽管他是明白她身上的毒素的。他甚至开始尽力让自己相信“她是人,她的天性有着女性的一切温柔气质,她是值得崇拜的。”他至此已经完全被碧阿蒂斯的美貌征服了,他陶醉在爱情的憧憬中。但巴格里奥尼教授的来访让他明白过来这位美人是世界上最致命的毒药。“毒药是她生命的要素。她的爱情也会是毒药。”对爱的憧憬和占有与现实之间的冲突折磨着他的灵魂。当他亲眼看到自己的呼吸也让鲜艳的花朵即刻黯然失色,使蜘蛛在瞬间丧命时,恐惧终于战胜了对美貌的渴望。“他的愤怒和绝望强烈到如此地步,以至于他希望一眼就能把她看枯掉。”到这里,乔万年的自私懦弱已经暴露无疑了。他是从一开始就明白她的不同寻常的,因此他接近碧阿蒂斯纯粹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色欲和贪婪,心甘情愿的。他有责任承担这结果。但他却用仇恨的话语严厉的责备碧阿蒂斯,将一切责任都推在了碧阿蒂斯身上,认为她才是一切罪孽的根源。他的懦弱扭曲了事实,他的贪婪才是根源。为了改变她成为自己心中的女人,以满足他的自我和对爱的憧憬,他让无辜的碧阿蒂斯喝下了那致命的解毒药,让她的死来为自己解脱。正如碧阿蒂斯临死所控诉的:“是不是从一开始,你天性中的毒素就比我更多呢?”

三、巴格里奥尼的复仇工具

一山不容二虎,同是小镇的两名出色的医生,巴格里奥尼和拉帕契尼之间是存在很深矛盾的。从巴格里奥尼与乔万年的前两次次谈话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出他对拉帕契尼的科学态度是极其不满的。他认为拉帕契尼“关心科学远远超过了关心人类。病人对他来说只是一些新的实验的对象而已”。但他的仇恨更多的在于他对拉帕契尼的科学成果充满了醋意。他们在事业上一直争斗,而拉帕契尼深厚的科学造诣使巴格里奥尼感到万般无奈。当巴格里奥尼听说拉帕契尼的女儿“深得拉帕契尼的衣钵,所以她不只象传言的那样年轻貌美,而且已足有资格坐上教授的交椅了。也许她父亲就是安排她来坐我这一把吧!”他的心里感到相当不安,对拉帕契尼父女是恐惧和妒忌的。碧阿蒂斯是拉帕契尼一切研究的唯一依赖,是他最大的研究成果。所以除掉碧阿蒂斯就等于斩断了拉帕契尼的后路。因此自然而然的,碧阿蒂斯就成了巴格里奥尼和拉帕契尼事业争斗的关键所在,巴格里奥尼的报仇矛头就指向了她。“这种解毒药可以使最毒的毒药失去作用。它对于拉帕契尼的毒药无疑一样有效。把它献给你的碧阿蒂斯……。”拉帕契尼在女儿身上种下的毒可以摧毁一切生命,无疑解毒药就只能是死亡。碧阿蒂斯这一无辜的少女就这样成了两个男人野心争斗的牺牲品,被巴格里奥尼当作了复仇工具。

四、总结

碧阿蒂斯的本性纯真善良,是外在美和内在美的结和,是精灵的化身。尽管她的善性在父亲的扭曲下被渐渐丧失,但当爱情来临时,她的纯真本性在慢慢恢复。她明白自己身上的毒,所以为了保护她的爱人,她总是不和他有任何身体的接触。善良的本性还让她在乔万年快触摸到灌木丛时及时阻止了他。这都是天性的流露。在文章最后,碧阿蒂斯的勇敢,她的坦白和声声控诉深深震撼着人的心灵。是她对爱情的真挚和憧憬赋予她力量,毅然地喝下了所谓的解毒药,她情愿让人爱慕,不愿让人恐惧。这是她对父亲给自己造成的悲惨命运的愤怒控诉,更是她内心真善美的体现,是对真爱的渴望。“父亲,你竭力混入我生命的罪恶象梦一样飘走了,象那些毒花的芬芳一样,在伊甸的花丛中,不会再污染我的呼吸了。别了,乔万尼,你那仇恨的话语在我心里象铅一样沉重;但是在我升上去时,它们也会远远飘落。”碧阿蒂斯在经历了种种折磨后在这里醒悟了,得到了灵魂的解脱和重生。所以说,《拉帕契尼的女儿》是对悲剧人性的深刻挖掘,作者通过对主人公所处环境的铺叙和对主人公心理发展历程的挖掘与分析,揭示了女性悲剧命运的真正原因在于女人所处的屈从地位。碧阿蒂斯的纯真善良和宽容厚爱,与三个男人的自私、野心、贪婪、懦弱和心胸狭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由此,霍桑对女性悲剧命运的同情和对男人专横的抨击得到了充分展示,其早期女权思想也展现的淋漓尽致。

[1]陈冠商.霍桑短篇小说集.山东人民出版社,1983.

[2]朱光潜.西方美学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I106

A

1005-5312(2014)02-0094-02

猜你喜欢

拉帕蒂斯霍桑
玫瑰有刺
“沙”化
玫瑰有刺
霍桑是清教徒吗?——从《红字》中的“罪”谈起
找找看
纳撒尼尔·霍桑的《红字》
巴尔蒂斯的绘画艺术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甲苯磺酸拉帕替尼原料药中的7种残留溶剂
搞定
Boarding school holds “Failure Week” to celebrate failure Victo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