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后并发消化道瘘的原因分析
2014-03-23杨宗伟史玲利
杨宗伟 史玲利
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后并发消化道瘘的原因分析
杨宗伟 史玲利
目的 分析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后并发消化道瘘的原因。方法 选取2000年11月~2012年11月河南省禹州市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上消化道穿孔患者675例,对所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接受保守治疗的78例患者均好转出院,急诊行胃大部分切除术的37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接受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的558例患者中有3例出现消化道瘘,其中经再次手术引流后痊愈者2例,再次手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转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者1例。患者术后并发消化道瘘的主要原因有修补缝合不严密、术后合并胃肠道梗阻、进食过早导致的感染控制不良。结论 对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后并发消化道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患者术后预后效果。
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消化道瘘;原因
消化道瘘属于上消化道穿孔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患者病发时主要临床症状为体温上升、腹膜刺激症、上腹部疼痛等,会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质量。为了有效降低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后消化道瘘的发生率,改善患者术后恢复,本研究选取6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术后并发消化道瘘的原因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0年11月~2012年11月河南省禹州市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上消化道穿孔患者675例,男360例,女315例,年龄22~68岁,平均年龄(36.5±5.7)岁。穿孔类型:饱餐后穿孔379例,空腹穿孔296例。穿孔部位:胃穿孔362例,十二指肠球部穿孔313例。穿孔原因:消化道溃疡664例,胃癌穿孔9例。合并溃疡情况:胃溃疡353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13例。治疗方式:急诊行胃大部分切除术39例,穿孔修补术558例,保守治疗78例。所选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性资料方面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对本次研究中的675例观察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患者手术治疗后并发消化道瘘的原因及处理后的效果[1]。
1.2.2 治疗方法 (1)保守治疗:采用止酸药物、胃肠减压、持续引流、加强营养支持以及积极抗感染治疗等。(2)急诊胃大部分切除术: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对患者取平卧位,常规消毒手术部位,铺治疗巾;做手术切口,将胃大弯与胃网膜血管弓分离,并结扎各个血管分支;分离胃小弯,先结扎胃右动脉再结扎胃左动脉;根据患者情况确定胃切除范围,并切断十二指肠,最后将胃、十二指肠残端进行吻合[2]。(3)穿孔修补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麻醉方式,取上腹部经腹直肌切口;吸除腹腔内消化道内容及渗出,并在视野内寻找穿孔部位;穿孔部位取活检后采用丝线对穿孔部位进行修补,并用部分大网膜缝合与穿孔处进行封堵,之后用温生理盐水行腹腔冲洗并置入引流管[3]。
2 结果
接受保守治疗的78例患者均好转出院,急诊行胃大部分切除术的37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接受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的558例患者中有3例出现消化道瘘,其中,经再次手术引流后痊愈者2例,再次手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转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者1例。3例患者出现消化道瘘的原因分别是修补缝合不严密、术后合并胃肠道梗阻、进食过早导致的感染控制不良。
3 讨论
3.1 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后并发消化道瘘的原因 胃肠道瘘多发生于手术后3~7d,主要临床表现为体温上升、上腹部疼痛、腹膜刺激症、胃管引流量骤然减少而腹腔引流管的引流量突然增加等。上消化道穿孔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是消化道瘘,造成这一并发症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修补缝合不当、腹腔感染严重且难以控制,由于部分肠道梗阻而导致吻合口周围部分肠断的张力增加,从而导致手术吻合部位所承受的压力骤升而破裂[4]。另一方面,患者自身的原因导致的愈合功能差、免疫能力低下等也是引起的术后消化道瘘的主要因素,主要表现为严重感染且控制度较低,患者通常会出现腹腔弥漫性炎症的表现。
3.2 预防措施 (1)在手术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且操作应尽量仔细,在修补溃疡及缝合切口时应尽量避免组织内翻,确保浆膜层互相吻合;(2)严格预防术后感染:术后积极抗感染治疗,在应用抗生素类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时,要选择药敏性高的广谱类抗菌药物,并注意现用现配和配伍禁忌;(3)加强对患者的营养支持以加快吻合口愈合,部分患者由于自身原因而出现术后消化道瘘,因此要加强对其补充营养,以补充蛋白质类物质为主,同时要注意维持患者水电解质以及酸碱度平和,并保证患者有充足的氧气吸入,以促进术后恢复;(4)加强术后胃肠减压处理[5-6]。有效的胃肠减压能防止患者术后胃肠道内出现积液、积气的现象,降低胃肠内的压力,有利于术后胃肠吻合口的愈合以及消化道功能的恢复,因此术后应对患者进行严格禁食处理,并留置胃肠减压装置,根据患者情况调节适当负压,以保护胃黏膜[7]。同时加强对胃肠减压引流液的观察,观察内容包括液体的颜色、性状、通畅程度等。当患者发生消化道瘘时,若患者的引流管通畅,则不需再次手术,只需加强胃肠减压及营养支持以让瘘口重新愈合;(5)合理应用止酸药物[8]。大量临床治疗实践证实,消化性溃疡是导致消化道穿孔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穿孔不是特别危重的患者,在临床上通常进行保守治疗。其中,止酸药物的应用是保守治疗的基础,常用药物有H2受体拮抗剂和质子泵抑制剂等,如奥美拉唑、泮托拉唑、西咪替丁等。因此,医师应根据患者情况合理应用止酸药物进行保守治疗,并观察药物疗效。
[1] 张时绥.胃大部切除术后近期并发症的防治[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3,12(11):293-295.
[2] 刘建成.十二指肠憩室化处理难治性上消化道穿孔24例体会[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0,20(10):162-164.
[3] 高成松.17例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临床观察[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3(30):117-119.
[4] 滕云飞.腹腔镜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的临床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3,8(20):147-149.
[5] 刘宝存.手术治疗急性上消化道穿孔72例临床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1,11(20):467-469.
[6] 杨光明,吴根信.56例上消化道穿孔临床资料分析[J].安徽医学,2012,18(9):361-362.
[7] 郭明刚.损伤控制性手术在消化道溃疡穿孔中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2,23(6):234-235.
[8] 顾洪义,白云生.腹腔镜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19(6):524-526.
10.3969/j.issn.1009-4393.2014.26.058
河南 461670 河南省禹州市人民医院(杨宗伟 史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