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排球职业化问题探究
——以恒大女排的“消失”为视角

2014-03-23

大连大学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恒大女排职业化

白 光

(大连大学 体育学院,辽宁 大连 116622)

2009年恒大集团斥资2000万人民币注册成立了国内首家职业排球俱乐部——广东恒大女排,开创了中国排球俱乐部自负盈亏、自主生存、自我发展的新模式。恒大女排通过聘请名帅郎平,招罗国内外女排好手,在曝光率和联赛征战上都取得了耀眼的成绩。然而,2014年4月初,恒大女排对外宣布将与广东女排合并,共同组建新的广东女排征战下赛季的女排甲A联赛,恒大集团将只负责教练组工资,其他一切事务都交由广东省体育局管理。这事实上宣布了恒大女排这一职业排球俱乐部“消失”了,将重新走回行政化的老路。为何当初被赋予了众多突破、革新意义的恒大女排在经历了不到五年即宣告“破产”?这其中又能窥见多少中国排球甚至包括乒乓球、羽毛球等体育项目职业化的困境呢?

一、恒大女排“消失”的原因分析

正如当初恒大女排横空出世般的惊人,此次恒大女排一夜之间的“消失”也令舆论一片哗然。但是,反思恒大女排成立、发展、壮大、受困、合并这一过程,我们可以总结出其“消失”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中国女排联赛非职业化的性质使得恒大女排成为“异类”

排管中心主任徐利在接受外界媒体采访是曾对全国女排联赛做了一次明确的表态,他认为,在任何官方文件中,中国女排联赛从未被定位为职业联赛,它仅仅是在专业队伍的基础上根据中国排球的实际情况面向市场,利用市场经济的规律办法来操作的联赛。换言之,女排联赛参赛的队伍都是各地方体育部门组建的女排专业队伍,他们都属于行政体制内的队伍,由国家财政负责承担相关费用。当然,在面向市场后,各队伍可以通过吸引赞助商,通过队伍冠名等方式获取一定运作资金。

然而,恒大女排作为一家由恒大集团独立经营的职业化俱乐部与中国女排联赛非职业化性质存在着较大的冲突。职业俱乐部偏市场化的运营模式使得他们在追求竞技比赛成绩的同时也要自负盈亏、自主生存、自我发展。换言之,职业俱乐部不仅要气血畅通,还要具有造血功能。反观中国女排联赛,除了恒大女排这一“异类”外,其他队伍都是地方体育部门组建的俱乐部,其终极目标是培养女排运动员、锻炼队伍,争取在全运会、奥运会等比赛上取得好成绩。也就是说,这些队伍在联赛中并没有太多成绩上的要求——成绩好,地方政府可能给予一定的奖励;成绩差,若能为全运会、奥运会等比赛队伍培养人才也能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在这一背景之下,中国女排联赛失去竞技的激烈性与人才交流(职业球员租借、交易)的动力。

恒大女排作为职业俱乐部,其性质与目标与中国女排联赛、地方体育部门的目标存在本质的差异,这是恒大女排“消失”的根源。

(二)排球运动在中国的市场尚未得到足够的开发

排球作为一项球类运动项目,从诞生至今将近一百二十年,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特别是1964年奥运会把排球列入正式竞赛项目后,各国对其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中国女排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辉煌战绩使得中国老百姓更加了解和热爱这一运动。

然而,中国老百姓喜欢排球运动,但是排球运动并没有成为人们开展体育运动的主要选择。中国排球联赛的知名度和受关注度也是差强人意。这其中的一个表现在于,联赛上座率不高。排管中心对各俱乐部主场的上座率提出了严格的限制——2013年,排管中心对主场比赛的观众数设定了2000人的下限,如果达不到,会对俱乐部和赛区进行5000-10000元罚款。这导致部分俱乐部通过各种办法吸引观众。其中,部分主场将球票设置为10元,甚至是5元。这些等同于免费的球票也未能吸引越来越多的观众。究其原因,一是排球运动本身的竞技对抗性不强,二是排球运动并没有深入大众的生活,观众们仍只习惯在电视机前观看国家队层面的一些比赛。联赛不受观众关注和热爱,使得各俱乐部并不能从参赛中直接获得多少利益。

另一方面,在比赛之外,排球运动所能带来的影响也是有限的。面向市场的联赛却不按市场经济的规则来运作,这使得恒大女排难以通过特立独行的市场运作获取生存、发展的动力。职业俱乐部是建立在职业体育之上的,是一种以经营某一高水平运动项目训练和竞赛,并开发训练竞赛及其附属产品,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特殊体育企业,它具有一般现代企业的共性,也具有职业体育的特性。简言之,职业俱乐部具有明显的盈利性、市场性。然而,中国女排联赛是中国排球协会组织的全国性女子排球联赛,而中国排球协会组织是具有法人资格的、全国性的、自愿结成的、非营利性的管理排球运动的行业性群众体育社团组织。由一个非营利性的协会组织的女排联赛本质上也必然是非营利性的。这样的女排联赛根本无法对排球运动的市场进行开发。例如,女排联赛在像球衣、纪念品等联赛相关产品的市场开发上并没有形成气候。恒大女排成立四年多以来,其运作基本依靠的是恒大集团的不断注资、输血。这与职业俱乐部相去甚远。反观恒大足球队,在2014-2015赛季中超联赛队服胸前广告的冠名费就高达一亿元人民币,这就基本能满足一个俱乐部除引援外的基本运作。

(三)恒大女排已不能为恒大集团带来更大的利益

恒大集团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其所谓行为的根本目的无疑都是盈利,投资排球、足球概莫能外。2009年恒大集团成立恒大女排,全国首家排球职业俱乐部、高薪聘请名帅郎平、大肆引进国内顶尖女排运动员等新闻为恒大集团赢得了极高的关注度。随后,恒大女排接连获得优异的比赛成绩为恒大集团带来了社会美誉度。这些都无形中促使了恒大集团的商誉快速提升,为其发展壮大提供了动力。然而,经过四五年的发展,恒大女排已经没有更高、更多的目标可以挑战,换言之,恒大女排已不能继续高强度、经常性地吸引媒体、观众的关注了。这也就意味着它已不能为恒大集团带来更大的利益了。而中国女排联赛的非职业性与不成熟使得作为“异类”的恒大女排难以通过自身的独立运营维持下去。从一个企业营利性的特征来看,恒大集团已无理由每年花费大量资金去维持一个不能获利的投资项目了。

二、中国排球项目职业化的困境

中国体育职业化改革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至今已过去二十余年。其中,足球、篮球项目的职业化改革随不彻底,但可以说是改革比较成功的两大项目。而与足球、篮球并称“三大球”的排球,其职业化改革除了改革之初的三年外可谓乏善可陈。十几年职业化改革却使得中国排球项目职业化陷入了困境。

中国排球项目职业化所面临的困境主要集中在一下几点:

第一,排球项目是否需要或者适应职业化运作。排管中心主任徐利在否定了中国女排联赛的“职业性”的同时,也对职业化是否适合排球项目提出了质疑。排球项目作为一种隔网运动,对抗性不如足球、篮球项目,这就导致其观赏性比不上足球和篮球比赛。此外,排球项目的推广度不高使得排球职业化的市场预期不高;职业化很有可能会影响排球人才的培养,影响国家层面在国际比赛的成绩等等。以上这些问题都构成了人们对排球项目职业化的质疑。

第二,在联赛赛制方面,中国排球项目男子、女子联赛都存在组织管理不科学、管理思维和制度滞后、竞赛赛程编排技巧不足等问题。面对职业化的市场,联赛的组织管理者仍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的行政干涉思维,未能形成科学的、常态化、高效率的组织管理模式。第三,在俱乐部建设方面,联赛并没有全面建立起像恒大女排这样的职业俱乐部。这就导致俱乐部在资金来源、人员管理、球员交流等方面仍依照计划经济时代的模式发展,主要依靠行政力量维持俱乐部的运作,这恰恰是与职业化背道而驰的。

由此我们可以说,中国排球项目职业化改革十多年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成果。而那些所谓的成果如建立了联赛制度、引入了社会资金的支持等都是一些细枝末节的改革,这从根本上来看是“伪职业化”的表现。

三、中国排球项目职业化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一)中国排球项目职业化的必要性

职业体育是指以某一运动项目为劳务性生产经营,围绕该项目生产开发而形成相对独立和完整的商业化经营体系,是在商品经济充分发展和体育市场不断扩大的条件下,自觉运用价值规律,利用高水平竞技运动的商品价值和文化价值,参与社会商品活动和社会文化活动,使竞技运动员获得优厚报酬,并为社会提供体育和文化服务的一种活动。而体育职业化是指是指部分专业化的高水平竟技体育项目,转化为职业体育的过程。

就中国的排球项目而言,其职业化有以下的必要性:

第一,排球项目职业化改革是顺应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市场经济制度在我国的确立与完善,市场手段作为调控经济杠杆的主要手段正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排球联赛体制仍停留在“举国体制”下的计划经济思维定势中,行政干预色彩浓厚使得这一联赛体制成为了畸形物。当前的联赛面向市场,引入民间资本却不能为资本提供获利的渠道,这一先天性不足使其非但不能获益于市场经济,而且也丧失了原有体制培养人才的活力。

第二,职业化改革是排球项目突破发展的必经之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举国体制”的滞后性使得排球项目逐渐淡出了人们生活的视野。相对于足球、篮球项目的职业化改革所带来的效果,我国排球项目的发展仍停留在“举国体制”的思路。顶级足球、篮球职业运动员年薪动辄上百万,年收入甚至能达到千万级别,而在恒大女排成立之前,大部分排球项目的国家队运动员的收入仍主要依靠财政工资、企业赞助组成,其数额远低于足球、篮球职业运动员。排球职业化改革使得排球运动员真正地将排球作为一项职业,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取高额的回报。这样将能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排球职业中来。另一方面,职业化改革将激活排球联赛,提高联赛水平,吸引观众。体育职业化意味着体育项目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运转、发展,而市场经济所具有的自主性、开放性、竞争性、逐利性等特点将给排球项目注入突破发展的新动力。

(二)中国排球项目职业化的可能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体育职业化也走过了二十年。足球、篮球的改革为中国体育职业化改革提供了参考。目前,排球项目职业化的有利条件已经逐渐形成:市场经济制度进一步完善;排球联赛基础已打下;排球项目在中国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投资者对排球项目有一定的兴趣;观众、投资者、舆论均对排球职业化抱有很大希冀等。这些都是中国排球项目职业化可能性的表现。

四、中国排球项目职业化改革的出路

中国排球项目职业化改革具有必要性与可能性,然而恒大女排这一“异类”仍在改革的路上消失了。这使得我们不得不对排球项目职业化改革的出路做出更多的思考。

首先,中国排球项目职业化改革必须有“顶层设计”。这就要求体育总局、排管中心作为主管体育、排球项目的最高行政部门要有决心、有魄力、有能力对排球项目职业化改革进行设计、推进。反观排球职业化改革的十几年,最高行政部门在态度上的犹豫不决、循环往复是造成其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

其次,抓住核心,重点突破——明确联赛经营主体独立法人的地位,以市场规律推进改革。联赛经营驻地具有独立法人地位意味着联赛能够依托具有独立经营能力的俱乐部独立地运转,这也是职业化的核心。就目前的排球联赛而言,其经营主体不独立,俱乐部不独立、不自主,是造成联赛活力不足的重要原因。

最后,通过市场手段,大力推广联赛,提高联赛观赏性,增加关注度。排球的职业化需要依托联赛的职业化,而这归根结底需要提高联赛的观赏性。通过市场手段,促进内外援的合理流动,刺激俱乐部大力培养人才等都将为推广联赛、提高观赏性、增加关注度做出贡献。

[1]苏益华,龚德贵,胡永红.中国排球职业化改革发展与探索[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04).

[2]梁建平,李敦杰,汤悟先.对我国篮球职业化改革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9(02).

[3]朱舰等编著.世界排球市场化[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4]古松,钟秉枢.中国竞技排球发展制约因素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10).

[5]古松,钟秉枢.中国竞技排球发展的促进因素[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04).

[6]胡利军.社会转型期中国职业体育发展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7]万淑娥,刘伟春.从恒大俱乐部的建立看中国排球俱乐部的发展[J].运动.2011(10).

猜你喜欢

恒大女排职业化
恒大集团扶贫
红楼女排
恒大:高增长、控规模、降负债,向万亿房企进阶
女排精神,历久弥新
恒大集团
关于完善军代表职业化制度的思考
永远拼搏的女排精神
壮哉,女排精神!
职业化建设解决村官带头乏力问题
中国篮球职业化发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