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年制高职创业教育理论框架的构建

2014-03-23吉丹俊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五年制效能技能

吉丹俊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扬州分院,江苏扬州225003)

五年制高职创业教育理论框架的构建

吉丹俊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扬州分院,江苏扬州225003)

创业和创新活动长久以来被认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创业活动正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创业教育的开展可以培养学生的创业自我效能感和创业技能,当前五年制高职教育正处在蓬勃发展阶段,在五年制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对于提升五年制高职教育办学层次和办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五年制高职;创业;创业教育;创业行为

一、引言

自从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于1911年首次在其经济增长模型中提出创业和创新活动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以后,创业和创新活动成为学术界和各国政府关注的热点问题,各国的政策制定者逐渐认识到创业活动会带来较高的经济增长和创新水平,同时鼓励通过创业教育培育国民的创业能力。[1]Myles Mace于1947年首次在哈佛大学针对MBA学生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开创了创业教育的先河。美国在创业教育领域保持着领先地位,Katz估计在1994年美国大约有12万名学生修读创业教育或和小企业经营相关的课程,而这个数字进入21世纪后会增加50%。[2]Katz研究发现进入21世纪后美国的创业教育体系已步入成熟阶段,创业教育的发展呈多样化趋势,创业教育正从大学的商学院向其他院系转移,出现了一些专注于某一领域的利基项目(niches),如专注于工程、艺术、医药卫生等领域的专门性创业教育课程。[3]

欧盟也紧随美国的步伐,通过立法以及制定政策形式建立起一套从小学到大学的创业教育培养体系,欧盟教育信息联盟(Eurydice Network)在其一份针对欧盟各级学校创业教育调研的报告中指出:欧盟进入21世纪后经济和社会所面临的挑战只有通过培育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技能的公民来解决。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创业教育实践起步较晚,标志性事件是1997年清华大学举办的“创业计划大赛”,此后逐渐形成了创业大赛带动创业教育的教育模式。2003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创业教育在各大高校开展起来,一些高校纷纷出台各自的政策鼓励学生创业,部分高校开设了自己的创业园,积极营造创新和创业的氛围。同时,创业教育在我国职业院校初见端倪,一些职业院校已开始意识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将创业教育课程纳入到原有课程体系中并设定为必修课,鼓励学生参与创业大赛并建立自己的创业园鼓励学生创业。

二、概念界定

(一)创业教育

创业者面临的环境是不确定的,创业技能不同于传统的管理技能(如营销、生产、记账、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技能),因此,Morris等人认为创业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在不确定环境中创立企业的技巧或能力。[6]Neck&Greene认为创业教育应教授创业的基本原理,创业教育的核心是培育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并提出了相应的创业教育模式:(1)创立企业实践;(2)严肃游戏和模拟;(3)以设计为导向的学习方式;(4)反思性实践。[5]

Radu Lefebvre和Redien-Collot认为创业教育教学方式以体验式教学为主,通过学生直接创立企业实践、制定商业计划以及和成功创业人士交流等方式来锻炼学生的决策以及关键思考能力。[6]Sánchez等人认为创业教育存在的前提是“创业知识是可以传授的,通过创业教育课程可以提升学生的创业技能”。[7]柴旭东认为创业教育的关键是培育学生的创业能力,而创业能力的培养是一种隐性知识传递过程。[8]

通过以上学者们对于创业及创业教育的论述可以发现:创业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为主,同时由于创业行为的特殊性,创业知识是一种隐性知识,创业教育采取的教学模式应以体验式教学为主,在创业实践中开发学生的创业技能。

(二)五年制高职创业教育

结合创业教育以及五年制高职教育的特征,给出五年制高职创业教育的定义:五年制高职创业教育应以鼓励学生创业和创新为导向,将“关于创业的教育”纳入到公共基础课中,在专业技能课中增加创业实践课,以严肃游戏和模拟、体验式教学、“师徒帮带”为主要形式,全面开发学生的各种创业技能,并最终通过校园创业园营造创业氛围以及鼓励学生创业。

三、创业教育的理论基础

(一)计划行为理论视角

在创业教育研究领域一些研究试图通过A-jzen等人提出的计划行为理论来研究学生创业意向(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的培养。Fishbein&Ajzen认为人类的行为依赖于一系列计划活动,意向先于行动,意向是行动的先兆。计划行为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计划行为(如创办一个企业)是有目的的,因此该计划行为由这样的目的意向决定,而目的意向由态度(对于该行为的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决定,转而,外部因素(如个人特征、人口特征、技能等因素)影响态度以及间接影响意向和行为。[9]一些学者将该理论拓展到创业教育领域。Lima et al[10]认为计划行为理论可以帮我们理解创业意向的形成过程而不是创业行为的转化过程,其根据计划行为理论的框架建立了创业意向形成的理论框架(见图1)。

图1 计划行为理论模型[11]

在图1中,相关因素的描述如下:(1)态度是指行为人对于创业想法的评价,是喜欢还是不喜欢;(2)主观规范是指个人对于是否采取某项特定行为(执行和创业想法相关的行为)时所感受到的社会压力,也就是预测那些对个人采取该行为时具有影响力的其他人对于个人所采取该行为所发挥的影响作用;(3)知觉行为控制是指个人在执行某项特定行为前在考虑过去经验、不足以及可能遇到的障碍基础上对于执行该行为难易程度的感知,因此,该因素表示个人对于自身创业能力以及对于创业行为控制能力的感知。在图1的计划行为理论模型中可以同时发现创业意图受个人经历、个人动机以及家庭经历影响,而创业教育以及大学环境会影响这三个塑造创业意图的因素。[10]

(二)自我效能理论视角

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是指个人在执行某项任务时对于自身所拥有的技能及能力的一种心理判断,按照自我效能理论的观点人们倾向于放弃自我效能感低的任务,而相反他们一般会选择自我效能感高的任务。自我效能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一样,都是从心理学的角度解释人们行为的选择。一些研究将自我效能理论用于创业教育领域的研究,认为自我效能感可以预测个人的创业意图,使用自我效能因素预测创业教育课程对于创业意图的增加较可靠。[12]

Mcgee等人提出了创业自我效能感的概念,他们将创业自我效能感定义为:创业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人对于自己能成功创办一家企业的心理信念。他们认为创业自我效能感在预测个人创业意图及创业行为时非常有用,因为该理论综合考虑了个人特征以及环境因素,而创业教育课程可以增强个人的创业自我效能感进而潜在地增加个人的创业活动。[13]

(三)关键能力理论视角

计划行为理论可以用来预测个人的创业意图。然而影响个人创业关键能力(个人特征、知识以及技能等)的因素同样可以影响计划行为理论中的创业意图,因此,对于个人创业能力的培养不仅影响个人的创业意图,还会对创办企业的生存以及发展产生影响。一些学者试图总结出这些创业关键能力或者反映这些能力的行为,Sánchez认为要阐明创业关键能力并非易事,其采用一种产出方法(outputs approach),主要通过衡量创业教育项目效果时来确定哪些创业关键能力应被纳入到该创业教育项目中,该方法所考虑的创业教育关键能力不仅包括创业相关的技能和知识,还包括个人心理因素[7]。

(四)人力资本理论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个人或团体拥有较高水平的知识、技能以及其他能力将拥有较好的表现结果,人力资本因素一般包括教育水平、工作经历、父母的培养以及其他生活经历。[14]人力资本理论将微观经济学分析方法拓展到更广的人类行为领域,认为知识和能力可以增强人的认知能力并最终导致更高的行动效率,正式的创业教育可以帮助人们积累有用的创业知识从而形成相应的人力资本。[15]

四、五年制高职创业教育框架

(一)五年制高职创业教育目标

五年制高职创业教育应以人力资本理论、关键能力理论、计划行为理论以及自我效能理论为理论基础,将培养学生的创业知识和创业关键能力作为首要目标,从心理学的视角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这些特点的基础上研究如何增强学生的创业自我效能感,从而增强学生的创业意向,具体结构见图2。

图2 五年制高职创业教育理论体系

(二)五年制高职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五年制高职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应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以体验式教学为主。在新生一入学就开始创业基础理论课程,介绍创业相关的基础知识,在二三年级通过专门的创业培训课程,采取严肃游戏和模拟创业的形式持续训练学生的创业技能和激发学生的创业自我效能感,在四年级对学生进行创业技能考核和创业意向调研,通过考核和调研的学生被允许在第五年参加创业实践项目,学校开设学生创业园,鼓励和引导这些学生在创业园中进行创业实践活动,并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课程体系具体结构见图3。

图3 五年制高职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三)五年制高职创业教育评价体系

为了保障创业教育的效果,需要对创业教育的实施效果进行测评。五年制高职创业教育的实施形式既有理论教学,又有模拟和仿真实践的形式,并且以体验式教学为主,因此评价形式应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法,评价形式可以包括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间接评价和直接评价形式。[16]具体内容见表1。

(四)五年制高职创业教育效果考评

五年制高职教育开设创业教育项目后需要对这些项目的教育效果进行考评,即考核这些项目对于增强学生的创业意图以及创业行为是否有正向促进作用。当前研究创业教育效果的文献主要使用事前事后问卷调研的准实验设计手段,并且样本使用实验组和控制组,通过对事前事后以及实验组和控制组的调研数据进行对比的方法来评价创业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创业意图的作用,这种方法仅能衡量学生在接受过创业课程之后创业意图是否增强,然而创业意图不等于创业行为,该方法对于创业教育对学生后续的创业行为以及创业成败的影响无法衡量。

表1 五年制高职创业教育评价体系

因此,对于五年制高职创业教育效果的考评不仅要评价创业教育课程对于学生创业意图的影响,还要评价创业教育课程对学生毕业后创业行为以及所创办企业持续经营程度的影响,应采用纵向研究的方法进行追踪考评,内容包括创业教育对于学生创业意图增加、毕业后创业行为增加以及所创办企业的存活率及可持续经营水平的影响。

[1]Oosterbeek H,van Praag M,Ijsselstein A.The impact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on entrepreneurship skills and motivation[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2010(3):442-454.

[2]Katz J A.The chronology and intellectual trajectory of America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3(2):283-300.

[3]Katz J A.Fully Mature but Not Fully Legitimate:A Different Perspective on the State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J].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2008(4):550-566.

[4]Morris M H,Webb J W,Fu J,et al.A Competency-Based Perspective o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Conceptual and Empirical Insights[J].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2013(3):352-369.

[5]Neck H M,Greene P G.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known worlds and new frontiers[J].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2011(1):55-70.

[6]Radu Lefebvre M,Redien-Collot R.“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The Discursive Dimension of Experiential Learning in Entrepreneurial Mentoring Dyads[J].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2013(3):370-393.

[7]Sánchez J C.The Impact of a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Program on Entrepreneurial Competencies and Intention[J].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2013(3):447-465.

[8]柴旭东.基于隐性知识的大学创业教育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9]Souitaris V,Zerbinati S,Al-Laham A.Do entrepreneurship programmes raise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tudents?The effect of learning,inspiration and resources[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7(4):566-591.

[10]Lima E,Lopes R M,Nassif V,et al.Opportunities to ImproveEntrepreneurshipEducation:Contributions Considering Brazilian Challenges[J].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2014:n/a-n/a.

[11]Graevenitz Von G,Harhoff D,Weber R.The effects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J].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Organization,2010(1):90-112.

[12]Piperopoulos P,Dimov D.Burst Bubbles or Build Steam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Entrepreneurial Self-Efficacy,and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J].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2014:n/a-n/a.

[13]Mcgee J E,Peterson M,Mueller S L,et al.Entrepreneurial Self-Efficacy:Refining the Measure[J].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009(4):965-988.

[14]Martin B C,Mcnally J J,Kay M J.Examining the formation of human capital in entrepreneurship:A meta-analysis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outcomes[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13(2):211-224.

[15]Volery T,Müller S,Oser F,et al.The Impact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on Human Capital at Upper-Secondary Level[J].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2013(3):429-446.

[16]Duval-CouetilN.AssessingtheImpactof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Programs:Challenges and Approaches[J]. 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2013(3):394-409.

(编辑:张雪梅)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Secondary Higher Educational Schools:A Theoretic Framework

JI Dan-jun
(Yangzhou Branch School of Jiangsu Union Technical Institute,Yangzhou,225003,China)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have been regarded as key drivers to economic growth,and entrepreneurial activities have changed our life.Th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can enhance students’entrepreneurial self-efficacy and skills.The secondary higher education is at a booming stage,therefore,it is important to implement th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which helps improve education quality and level.

secondary higher education;entrepreneurship;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entrepreneurial behavior

G 712

:A

:1671-4806(2014)04-0048-04

2014-05-08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课题(2013SJDFDY007)

吉丹俊(1983—),男,江苏扬州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创业学、计量经济学。

猜你喜欢

五年制效能技能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五年制高职企业实习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画唇技能轻松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专卖内管委派制的作用和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