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面部皮质类固醇激素依赖性皮炎效果分析

2014-03-23温江杨

中外医疗 2014年34期
关键词:类固醇依赖性毛细血管

温江杨

太原市急救中心,山西太原 030009

中西医结合治疗面部皮质类固醇激素依赖性皮炎效果分析

温江杨

太原市急救中心,山西太原 030009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面部皮质类固醇激素依赖性皮炎临床效果。方法 该院2012年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106例面部皮质类固醇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给予西替利嗪、复方芦丁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中药汤剂治疗。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11%,对照组为86.79%,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红斑、丘疹、脓疱、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沉着、皮肤萎缩等临床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面部皮质类固醇激素依赖性皮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中西医;面部;皮质类固醇激素;激素依赖性皮炎

近年来,由于激素的滥用,导致面部皮质类固醇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病例有不断增加趋势。目前尚缺乏统一的治疗方法。该院对从2012年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53例面部皮质类固醇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106例面部皮质类固醇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观察组53例中,男性11例,女性42例,年龄17~52岁,平均(34.15±2.37)岁,病程4个月~6年,平均(1.87±0.42)年;对照组53例中,男性9例,女性44例,年龄18~52岁,平均(33.87±2.41)岁,病程4个月~6年,平均(1.93±0.38)年。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停止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对照组口服西替利嗪(批号:010325)10 mg,l次/d,复方芦丁片(国药准字H23021960)2片,3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中药汤剂(医院自制)内服,3次/d。方剂组成:桑白皮12 g、白蒺藜12 g、白芷12 g、黄芩9 g、茵陈蒿15 g、玄参12 g、生地黄18 g、益母草20 g、蛇舌草30 g、甘草6 g、蒲公英15 g、紫草12 g、水牛角30 g、丹参30 g、蝉衣30 g。加减:伴头昏、头痛者加防风、牛蒡子;胃胀、舌苔黄腻者加薏苡仁、藿香;面部潮红、红肿明显者加生地榆、丹皮、紫草;痒痛加苍耳子、徐长卿;渗出明显者加车前子、土茯苓。1剂/d,分2次服用。

1.3 疗效判定

皮损消退,瘙痒、灼热、干燥等症状消失为痊愈;皮损消退60%以上,上述症状明显减轻为显效;皮损消退30%以上,上述症状减轻伟好转;皮损消退不足30%,症状无明显减轻为无效。治疗疗前后分别计算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值,疗效指数计算公式: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值一治疗后积分值)治疗前积分值×100%。临床症状评分,红斑、丘疹、脓疱、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沉着、皮肤萎缩按无、轻、中、重分别计为0~3分。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总的疗效比较

观察组53例中,总有效52例,总有效率为98.11%;对照组53例,总有效46例,总有效率为86.79%;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6,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疗效比较

2.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比较

治疗前,两组红斑、脱屑、丘疹、脓疱、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沉

着、皮肤萎缩等临床症状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上述指标积分分别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症状比较

2.3 不良反应

观察组53例中,3例患者出现红斑及灼热感,经停药及对症处理后缓解,停药3个月后随访,未出现反跳现象。对照组53例中,1例患者出现红斑及灼热感,经停药及对症处理后缓解,停药3个月后随访,27例出现反跳,反跳率为50.94%。对照组反跳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23,P<0.05)

3 讨论

激素依赖性皮炎是长期使用激素制剂或含有激素的药物、化妆品引起的,可能与药物选择不当、适应症选择错误、用药时间过长、含有激素的美容化妆品滥用等因素有关[1]。由于激素具有较好的抗过敏作用,起效迅速,外用后能迅速减轻局部充血和水肿,缓解和消退瘙痒等临床症状[2],患者盲目用药,加之非专业医生的不规范治疗,患者长期使用该类药物,并产生心理及生理依赖。化妆品中加入激素类药物,美白、美容作用明显,所以许多化妆品中都加入该类制剂。患者长期使用,导致病情顽固,不宜治疗,且容易复发。长期使用激素后,使机体表皮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受抑制,使角层细胞减少,功能受损,表皮通透性屏障受到破坏,角层含水量较低,引起一系列炎症反应。而炎性因子的释放,又进一步加重表皮通透性屏障的破坏,在外界物理因子、化学因素的刺激下,这种破坏作用进一步加重[3-4]。本病以中青年女性多见。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红斑、潮红、局部肿胀、脱屑、痤疮样皮炎、毛细血管扩张、皮肤萎缩等,出现瘙痒、烧灼样疼痛、干燥不适等,停用激素制剂后症状、体征明显加重,呈现“反跳”现象[5]。

西医治疗一般给予抗组胺药物、抗炎治疗等,西替利嗪为强效、选择性高的H1受体拮抗剂,进入体内后,可迅速与靶细胞膜上的组胺H1受体结合,阻断组胺的传递,降低炎性细胞的活性,抑制变态反应后期的递质释放[6],具有较好的抗过敏作用。且药物不容易透过血脑屏障,副作用小。复方芦丁片能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降低其通透性。

中医认为该病内因为禀赋不足,腠理空虚;外因为激素使用不当。面部皮肤病与风邪相关,风、热、毒邪阻滞面部,浸淫血脉,易袭阳位,药毒之邪日久滞留于面部,风邪与毒邪相合为患,郁而化热,浸淫血脉,内传肺胃,胃积热熏蒸颜面导致该病[7]。治疗应以清热解毒,利湿为主。该资料中使用中药汤剂,其中桑白皮有疏风清热的功效,具有利尿消肿作用,白蒺藜可消炎止痛;白芷有抗菌、抑制真菌的作用;生地清热凉血;黄芩具有泻火、除湿热、止血的功效,可抑制金黄色葡葡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并通过更抑制肥大细胞的酶激系统,起到抗炎、抗变态反应的作用;茵陈蒿清热利湿,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皮肤真菌均有抑制作用;生地黄清热凉血、凉血解毒,并有抑制真菌、利尿的作用;益母草有活血祛瘀作用;紫草具有清热、凉血、解毒作用,蛇舌草具有清热利湿的功效,并能增强人体免疫力、有抗菌消炎作用,蒲公英清热解毒,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有杀菌作用;水牛角具有清热、凉血、解毒的作用,并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蝉衣疏散风热、止痒;苍耳子具有疏风清热,玄参清热凉血、解毒散结,并具有抗炎、抗菌,增强免疫力、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的作用;生甘草调和诸药。主要配合,可起到清热燥湿、凉血解毒、活血补血、祛风止痒、养阴生津的作用。可明显缓解患者症状、体征。治疗中,以红斑、丘疹、脱屑、脓疱等为主要症状的患者见效快,以细血管扩张、色素沉着、皮肤萎缩等为主要症状的患者见效慢,与资料报道一致[8]。

该组资料中,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11%,对照组86.79%;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红斑、丘疹、脱屑、脓疱、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沉着、皮肤萎缩等临床症状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积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副作用,观察组随访3个月后未出现反跳现象,而对照组53例中,27例出现反跳,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激素依赖性皮炎在给予西替利嗪、复方芦丁片抗炎、增强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汤剂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红斑、丘疹、脓疱等临床症状和体征。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无反跳现象。值得注意的是,该资料中,观察组中2例患者使用皮质类激素药物时间较长,达15年之久,治疗后毛细血管扩张、皮肤萎缩等症状改善缓慢。资料表明,该类药物使用时间越长,毛细血管扩张、皮肤萎缩等越难以扭转[9],难以治疗。因此,该类疾病要早就诊、早治疗。

总之,中西药结合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治愈率高,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

[1]朱明泉,王清玲,吕慧清,等.疏风清热汤联合心理疗法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23(1):48-49.

[2]张小青.中西医结合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55例分析[J].中围药物与临床,201l,11(1):92-93.

[3]刘桂卿.凉血解毒汤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70例[J].辽宁中医杂志,2010,37(8):1526-1527.

[4]朱世华.中医药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7l例[J].中医药I临床杂志, 2010,22(3):253-254.

[5]黄渝瀚,罗瑞雪,刘惠清.银翘汤加减合湿疹外洗液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43例[J].四川中医,2010,28(3):110-111.

[6]赵宏伟,张永熙,尹莹,等.加昧龙胆泻肝汤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3):124-125.

[7]陈自学,倪文琼,魏芳,等.中药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0,9(4): 235-236.

[8]金力,杨岚,王萍.他克莫司软膏联合15服中药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临床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0,19(8):1214-1216.

[9]董淑通,吕继君,宓万学,等.甘草酸二铵联合清开灵注射液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9):140.

R75

A

1674-0742(2014)12(a)-0155-02

2014-09-02)

温江杨(1970-),男,山西太原人,在职研究生,副主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皮肤性病学、免疫学。

猜你喜欢

类固醇依赖性毛细血管
90锶-90钇敷贴器治疗单纯性毛细血管瘤的护理体会
超声引导腕管注射类固醇治疗腕管综合征及其对神经电生理的影响
非等熵 Chaplygin气体极限黎曼解关于扰动的依赖性
人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基因克隆与表达的实验研究
关于N—敏感依赖性的迭代特性
N-月桂酰基谷氨酸盐性能的pH依赖性
超声引导下局部注射皮质类固醇混合制剂治疗老年性膝骨关节炎的止痛疗效
舒适护理在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中的应用
持久性发疹性斑状毛细血管扩张一例
疏通“毛细血管”激活“神经末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