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金门先贤许獬生平及著述
2014-03-23王水彰
王水彰
(福建师范大学海外教育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明代金门先贤许獬生平及著述
王水彰
(福建师范大学海外教育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明代﹔金门﹔许獬﹔生平;著述
一、生平与家世
金门古称“浯州”,是太武巨岩由对岸鸿渐山蜿蜒而来,因地形俨若仙人卧地,因此亦称“仙洲”。唐贞元年间,陈渊开疆牧马,以启山林,历经宋代朱子教化,岛上文风鼎盛。金门俊异辈出,夙有多士之称,自宋后,名流辈出,科举中式历朝不辍,尤以明代最为称盛。金门自宋至清,计有文进士四十人,武进士三人,仅明朝即独占文进士二十八人,武进士三人,人数之多,实属文化荟萃之地。然在历代乡贤之中,其故事与传说在民间流传最多,当属明万历年间“会元传胪”的许獬。金门先贤蔡献臣曾说:“余知钟斗角卯时,奇士也。补邑诸生,徒步持所为制义,就余载洋山中,余读其千驷、首阳篇,至‘贫贱非能重人,人亦重贫贱;富贵非能累人,人亦累富贵’等语,而大赏识之,因涉笔曰:‘此题前有济之,后有仲文,得此称鼎足矣’。故百年来,起家甲第者几二十人,而其魁南官,授编修者,则自许子逊始。”
许獬出生于明隆庆四年(1570),卒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享年三十七岁。原名行周,字子逊,号钟斗,是明代同安县翔风里十九都后浦人。明代隆庆、万历年间,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达到前所未有的繁盛局面。南宋时朱熹曾至同安讲学,金门士人也多跨海到同安、泉州等地求学,故闽学深入金门成为当时学风,以致明代金门科甲尤盛。闽南地区一直传颂着这样的民谣:“天下第一通,晋江陈紫峰;天下第一肴,许獬进士头。”陈紫峰就是泉州著名的理学家陈琛,字思献,号紫峰,以号行,精研易学,成为时所推重。许獬则是陈琛门下著名的学生,有“金门第一才子”之称。
许獬梦见在殿试荣登金榜,袍笏加身跻进士林,但因目睹官场尔虞我诈,权利倾轧,为达目的手段每每无所不用其极。而他知道有一种体型似麟或羊的叫做“獬”的独角兽,生性耿直忠实,最能分判正邪是非。面对邪曲者会以角抵触,听人说话立论不正则咬其人,相较于世有圣人才会出现的“仁兽”麒麟,獬豸则在司法审判有公正严明的结果时出现,乃足代表人们心目中公平正义的象征。许獬把自己的名字“行周”改为“獬”,就是希望将来科考“中举”之后,能为公理正义而努力。《沧海纪遗》谓:许獬“生平守正不阿”,以及《金门志》言其“性严峻狷急”之语,正好符合獬豸既忠且直的本性。许獬新名之缘故,由此可见端倪。
许獬自幼有家学的琢磨与陶冶,又加天资聪颖,故九岁即能文。《金门县志》载其“九岁能文,即多惊人语。客与其父振之谈夹谷之会,危其事。獬从旁应曰:‘己读具左右司马以从矣。’客奇之。”许獬年幼九岁在大人言谈间应声接话,非一般时龄孩童所能及,他回答的正是《史记·孔子世家》描述夹谷之会的文句。他能在大人交谈中聆听对答,适时接应内容,显示其有足够的注意力与理解力。其中途插话更要有敏锐的认知反应,足见其家学扎实,教导深厚,耳濡目染对许獬日后长进求学,影响颇大。
观诸许獬流传于世的自励名言:“取天下第一等名位,不若干天下第一等事业;干天下第一等事业,不若做天下第一等人品”,即能窥视他小小的年纪即知书达理,体认读书的目的,不是为求高官厚禄,而是立下“干天下第一等事业”和“做天下第一等人品”的宏愿,亦是他做人的原则。同时,亦能印证他改名为“獬”,即展现恢宏的气度和高尚的品格。
许獬自幼体弱多病,所患非常之症,元气大伤,又逢会试提拔他的主考官曾座师亡故,带来心身的创伤影响到身体的复原。才三十多岁竟已毛发尽落,精神颓废,开卷阅读也无法专注如昔,致推辞了徐宗师的邀稿。如此未老先衰,自觉未能照顾得宜,奉侍双亲。久病不愈,让许獬形销骨立,终于在丙午年(1606)撒手人间,得年仅三十七岁。许獬才学与文章出众,历久不衰,更具有传世价值,可惜英年早逝。
许獬先祖在宋末从福建丹绍迁往金门,定居后浦三百年来,不仅代有隐德,在文学及科第上亦有杰出表现,可见其家学、家业之兴盛。许獬的祖父许开,字惟达,号沧南,生于明正德丙子年(1516),卒于明嘉靖丙寅年(1566),享寿五十一岁,为诸生,对许獬从小教育有加。许獬之父许振之,字从干,号扬沧,生于嘉靖丁未年(1547),卒于明天启癸亥年(1623),享寿七十七岁,出身贡生,登万历甲午年(1594)副榜。其子许獬官居翰林,因此敕封为翰林院编修,拥有“封君”殊荣。母陈氏,封孺人,生于嘉靖己酉年(1549),卒于明万历丁己年(1617),享寿六十九岁。
因此,许獬可说是出生在书香门第的家庭,根据金门史籍记载:“许獬,原名行周,字子逊,号钟斗,明朝泉州金门后湖人。自幼天资聪颖,喜欢读书,能过目不忘成诵,九岁时即能写文章,且常有精辟的宏论。”许獬的父亲虽在乡试中举,但在会试只名列副榜。许振之有四子,獬居长,其弟子鸾(字子采)、子龙(字子时)、许沛(字子贤),三人皆是生员(秀才)。所以,其父对许獬特别寄予厚望,将许獬取名为“行周”,意在仿效唐代大文豪——“首闽进士”欧阳行周,希望成长之后,是一个饱学儒士,在殿试金榜题名,以光耀门楣。
二、宦途与事迹
许獬在万历二十五年(1597)福建省乡试中举,时年廿七岁,当年泉州府共录取举人十一人。四年后的万历二十九年(1601),也就是许獬三十一岁那年,在会试荣获第一名(会元),许獬独占鳌头,可以说是金门地方上一大盛事。
许獬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九月正式授官,初授翰林编修承事郎,不久之后,由于才学俱优获擢升为“翰林院编修文林郎”。因许獬学问渊博,文章自成一格,每有新作问世,大家争相抄传、海内传诵,获尊称为“许同安先生”或“许会元”。许獬为官清廉,权力不大但敢于直言。一次,明朝廷国库空虚,皇帝派太监前往全国各地征税,有大臣建议皇帝“分刮山海之利”,即加重沿海居民的税负。许獬深知其弊,积极上书,最终制止了这一政策,其敢言人所不敢言之胆识,为人所敬佩。
许獬为官清廉,不贪钱、不敛财,仕途生涯仅有积蓄白银数十两,但回到故乡金门之后,将银两均分与亲人,自己依旧两袖清风,安贫乐道。许獬辞官回归平民身分,仍秉持急公好义的本性,见邻里有不平者,亦挺身代陈书状;又著书立论,明道淑人,然不幸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六月因病情恶化而辞世,英年早逝。
民间关于许獬的传说很多,各种故事皆可发现许獬聪明且机智过人的特质。相传某次,许獬的父亲将出远门百日,担心儿子沉迷嬉戏,荒废课业,临行前把他叫到跟前,告诫一番:希望他每日写一篇文章,不得短少,否则将重重处罚。岂料待许父踏出家门,许獬正像飞出笼中的鸟儿,一溜烟便不见人影,忘却每天要写作业之事,尽管许母一再叮咛,要他记得父亲规定要写的功课。直至父亲回家前一日才伏案奋笔疾书,一口气写了九十九篇命题各异的文章,其父觉得许獬绝非池中之物,将来必能光耀门楣,内心爱怜油然而生。
许獬博才多学、机智过人,文章四海传诵。有无字祭文传说:钟斗(即许獬)在朝任编修,才高性直,不畏权势,难免开罪宦官,传说适皇帝举行祭典,指派钟斗读祭文,届时启卷,发现空白无字,钟斗顿悟系宦官阴谋加害,遂急中生智,出口成章。帝闻其文内容新奇,简明切要,索阅祭文,钟斗乃呈上空白祭文,并奏明原委。上震怒,严惩宦官,且面予钟斗奖励。古来官场文化即有相斥嫉妒,此则传说印证钟斗才学机智过人,不但没受他人陷害,更得皇上奖励。
三、重要交游
笔者于2014年3月25日由厦门市同安区金门同胞联谊会前会长宋奇盈、现会长郑锦州、副会长谢天仁等,驱车陪同下,前往现址厦门市翔安区新店镇、内厝镇交界的香山书院,拜访负责人陈幼萍主任,据其称:许獬曾在香山岩寺南侧的“徽国文公祠”(即香山书院)读书,并与蔡复一、陈文瑞、张廷拱、蒋芳镛等十位读书人结为盟友。但事志书未详实记载,不过许獬游香山却是有诗为证:“层峦游不尽,拍手上香山。举白浮天光,来青识圣颜。披云亭渺渺,澈石水潺潺。日暮烟岚合,相看意未还。”从诗中可以知道许獬沿着香山廿四崎的蜿蜒仄径,或坐憩路亭,或静听山泉,青山翠谷,苍茫的暮色让他游兴未尽,留连忘返。香山与金门一水之隔,相传赤脚大仙一步跨海,一足迹留香山,另一足迹留落到金门太武山,此言故是神话传说,但两地一水之隔,往来便捷是实。
1.陈琛
琛云:“白菜充厨尝觉苦,黄金横带不知荣。”足见其人。陈紫峰在厝设书馆,在闽南颇为知名,许獬年少时参加科举不第,便去拜访陈紫峰。许獬在“天下第一通”陈紫峰的面前,不甘示弱表达迢遥渡海,苦尽甘来,必将在考场“中举”。紫峰心喜,留其做徒,两人借着对句心领神会,相谈甚欢,结为莫逆之交。后许獬在紫峰的指点下,学问大进,乡试得解元,会试及殿试成为同安县“会元传胪”第一人。后来许獬在会试及殿试(二甲)皆获第一名,因而有“天下第一通,晋江陈紫峰:天下第一肴(贤),许獬进士头”的民谣,在闽南地区流传。
2.赵怀玉
赵怀玉,字与瑶,号旬龙,福建漳州府龙溪县人,天启二年(1622)进士,任广东肇庆府推官。赵怀玉为人秉公执法,居官廉洁,平反诸多冤狱,还曾率精兵攻入当时为倭寇所占据之香山澳,迫其投降,获擢御史,亦以直言敢谏闻名。在其所著《赵旬龙先生文集》卷之六,有一篇《祀钟斗许先生募缘疏》,内中对许獬之制义推崇备致,谅必赵怀玉与其友人在求科举功名之时,由许獬的文章中得到极大之启发。彼等景仰不已,犹憾不及入许獬门墙,为示尊崇,特“置龛立主”崇祀许獬,并还打算进一步建立专祠,此篇募缘疏便是为了建祠募款而写的。许獬之文采在当时的风靡程度,由此疏可见一斑。
四、文学著述
许獬出身于书香门第,但家境一直比较清贫。他的父亲许振之,对许獬寄予巨大的期望,并给他起名行周,意在让他效仿唐代著名文学家欧阳行周。因此,从小时候起,许獬就受到良好教育。许獬天资聪颖且学习勤奋刻苦,因此很早就显示了非凡的天赋。尤其是对经史的熟悉程度,和对复杂政治事件独特的判断力,非常人可比。在许獬的人生道路中,也无时无刻不在实践自己的人生理想。
许獬之著述,甚为丰富,涉及儒学经典阐释考据、政论时评、诗歌散文等多个门类,除《四书阐旨合喙鸣》、《丛青轩易解》、《八经类集》、《四书崇熹注解》等经学著作之外,其个人诗文集有《许锺斗文集》五卷、《丛青轩集》六巷、《九九草》四卷、《存笥稿》四卷、《垂世草》、《许子孙合刻》等。虽其中个别文集有部份文章重复刊刻,然以其在世三十七载,有如此丰硕之撰述,且又文动其时,名垂后世,诚属难得。遗憾的是留世成册者不多,有待后续再求探索。择例其重要之作述如下:
1.《古砚说》
许獬长于思辨,文笔流畅灵动,但构思严谨。他理学方面的著作,进一步发展了明末理学思潮,并且能有所突破。在散文创作上,他的文章经常达到精微入细的境界,给人强烈共鸣。被人们熟悉的《古砚说》就是这样一篇佳作。
《古砚说》充分体见许獬“清操劲节、壁立千仞”,“生无媚骨、文有别肠”,誓做天下第一等人品的卓然性格,许獬以一砚之用,因为有识者称为宋时古物,亦从而宝焉,唯经细思后不禁感叹,此物如在宋朝时,仅不过是日常用品矣,此种心情不免类似于宋朝人看周秦汉魏以上之文物一般,文中道尽人生虚华一切,实值一读再读之文,亦可由中玩味出为人处世之超然之道。
2.《许钟斗文集》
《许钟斗文集》五卷是许獬最早的个人集,成书于万历四十年(1612),总计为182篇,五卷大致按照文、赋、诗之文体排列,由三人分别校阅,卷一为浙江嘉秀水人洪孟锡校,卷二、卷五为秀水人周应麐校,卷三、卷四为秀水人周宇春校。许獬的胞弟为《许钟斗文集》的发起人,并请许獬之师李光缙作序。
3.《丛青轩集》
《丛青轩集》是许獬后人为其所编选的个人集,也是许獬的代表作之一。明代金门先贤洪受《沧海纪遗》、清代林焜煌《金门志》都曾记载此书。《丛青轩集》成书于明思宗崇祯十三年(1640),由许獬三子许镛刊行,当时许獬已经过世34年。根据其《弁言》,该书的背景与书名的由来如下:明代金门才子许獬(字子逊,号钟斗),万历辛丑会元,授翰林编修,以文章鸣海内,时人称为“许同安”。后辞官归乡,筑室于后浦,题其额曰“丛青轩”,后以轩名其所著诗文集。崇祯间,其子镛曾为刊行,历时既久,后世已罕见其书矣。
4.《四书阐旨合喙鸣》
理学是明代主要的学术思想,远祖为传统先秦儒家,历来对传统儒家经典的诠释,随着时空背景、政治主张、学术风气不同等,也会有不同的异化现象。《四书阐旨合喙鸣》的书名最早见于洪受《沧海纪遗》中,名为《合喙鸣四书解》。该书也可见于清人林焜煌所著《金门志》,名为《四书合喙鸣》。但是该书正式发行,则要至1966年,由金门后湖许家后代,响应地方搜集文物的活动,主动提供原稿,并于1969年由金门县文献委员会李怡来圈点后正式发行。
许獬短暂的一生中,致力于将其所学、所识流传下来,以飨后学,目前可知的有金门县文献委员会出版之《四书阐旨合喙鸣》、自刊之《丛青轩集》、明万历四十年(1612)出版之《许钟斗文集》、汉学研究中心所存之三种,罗元信先生亦查得《八经类集》,存在清代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内,足见许獬在明代的文坛中占有一席地位。从《沧海纪遗》中可知,阁臣叶向高于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后欲荐拔钟斗(许獬)于朝,所赠联云:“为文已变当时体,入用还推间世贤”。奈享寿不永,年三十七,抱恙告归而卒。可惜斯时许獬已辞世年余,如年能待力,成就必然不凡。
5.诗文作品
《清和微风》
微风吹雨动沦漪,春去还如春在时。巧透化工三五点,新添生意万千枝。
冷将玉露凝仙掌,细和炉烟出禁帷。折柳初惊衣袖湿,云间彷佛见朝曦。
微风吹送着雨丝,在水面上激起小小涟漪。春天将逝,但宇宙犹如春景仍在春意不减。小雨虽是疏雨稀落,却新添了大自然的生命力,为千枝万绿染起了新生命。枝叶上雨珠晶莹,似如仙人铜盘裹的玉露。细雨不时缥缈着氤氲,如宫帷裹散出的炉烟。而衣袖不经意被染湿了,乍想到折柳送别的泪水。抬头一望,在晨雾白云间,朝阳徐徐露现。
《夏伏雨凉》
炎热方日上,好雨四郊清。乌入云间语,风从腋下生。
西湖莲有色,北阙漏无声。五斗休呼酒,微凉正解醒。
正是炎阳高温难耐的热天,幸好来了及时雨,带来四至郊外的清凉。鸟儿翱翔在空中鸣叫,自感两腋习习轻风迎来,顿觉心旷神怡。遥想到西湖的莲花景色,红绿相间,翠绿欲滴,倍感清爽。这一清凉,也为禁宫大内带来好梦。我又何须像刘伶般的样子,还得要再喝五斗酒才能解醒,此时我已酒意全消了。
《游碧云寺》
微雨垂杨道,清风渡石梁。泉清龙吐气,柏翠鸟争凉。
古洞盘浮云,名花和露芳。可怜千面佛,只为一炉香。
细微的雨露,清凉之风,夹着垂青的柳道,拂过耸立的石梁,颇有清闲逸之雅兴。在薄雾轻笼下,群鸟栖聚的柏树显得翠绿盎然,烟岚缭绕着古洞,艳丽名花正吐露着清芬。神佛致使有千万之能,也只能为一炉香火之传。到底神非万能,那人事又能如何呢?
《游清源洞》
忽然到绝顶,疑是飞身来。隔海常为客,举杯有故人。
千年倦骨朽,古壁旧诗尘。维有清风在,一时一度新。
忽然间来到青源山的顶峰,不知觉中疑是轻身飞来,眺望宇内,遥想隔着海的另一端家乡处,常来此作游客,也有思乡之情。幸好有好友相伴,举杯邀酌,聊以慰藉旅外之情。对着千年万世风骨不朽,在旧有的石壁上题刻作诗,聊记凡俗心境,唯有徐徐轻风犹在,清源洞的景象,又是焕然一新。
五、对金门贡献
许獬为人气岸嶙峋、不谐俗,不意富贵功名,乃明代万历辛丑会元,殿试二甲第一名传胪,合称“会元传胪”,是闽南第一人,当朝以“许同安”、“许会元”誉之,其余课一出、天下争诵;知矿使扰泉漳,贻书温、林二御史,寝其事,惠泽泉漳二郡之民。其自励:“取天下第一名位、不若干天下第一等事业”,一语而为万世之章法,是金门历史最伟大的一页。他能超越名利的迷思与束缚,更足见其道德、品行之超凡。
许獬故居,即是今日金门的总兵署,已成为县定三级古迹,金门揽胜必经景点,四进二廊式的四合院建筑,三开间的头门形制完整,石材犹见古朴。入门后庭院深邃,古木参天,树荫浓密,衙署之气势凛然。主轴在线朝外的是五开间的大堂,大堂与头门之间用一石板甬道联系。署中原有“啸月轩”,东为东花厅,西为西园幕厅,间架宽敞,中间则以长衖相连。
民国四年(1915)金门设县,总兵署次年改为金门县公署,1949年公署改为“福建省政府办公厅”,近年则曾做为金门县警局使用。由许獬读书之处、清金门镇总兵署、金门县公署、“福建省政府”至今日县级三级古迹,不论就建筑本身还是在历史文化的意义上,对金门地区而言,都是非常重要且值得纪念的文化资产。为纪念许獬前贤,1979年,许獬派下裔孙合族于后湖为许獬建祠奉祀,号“会元馆”。
许獬与金门汶水人黄伟有“品德黄逸叟、文章许钟斗”并称之美誉,一位是品德完人,一位是文章垂世,为后代学子启迪了德性、文章之贵,树立了榜样,风行草偃,流芳千古。
自古以来,成为才子名人,乃非世人尽能服膺。受人褒与贬,想必是各有立场、各表其是,各时代之不同,因人心态各异,所言相背本也合乎情理。然而,世人对许獬的评价,尊者是有言过其实,贬者亦有抨彼抬己之嫌。是故,持中庸之心态以观许獬之人格:不意富贵、攸游文典、聪颖超凡,以立言立德为天下第一等事业,其名亦可与世长存。
注释:
[1]张荣强:《金门文人探索》,金门:金门县政府印行,1996年,第135页。
[2][9]许绩鑫:《“会元传胪”同安第一人许獬生平传说(上)》,《金门日报》,2003年10月16日。
[3][4](清)林焜煌纂修:《金门志》卷九《人物列传·文学》,台北:中华丛书委员会,1956年,第209~210页。
[5](汉)司马迁:《史记》卷四十七《孔子世家第十七》:“定公十年春,及齐平。夏,齐大夫黎钮于景公曰:‘鲁用孔丘,其势危齐。’乃使告鲁为好会会于夹谷。”
[6]张荣强:《金门文人探索》,金门:金门县政府印行,1996年,第126页。
[7](清)林焜煌纂修:《金门志》卷一《分域略·坊表》,“封君坊,在东洲,为封编修许振之立”,台北:中华丛书委员会,
1956年,第23页。
[8](明)许廷用:《珠浦许世族谱序》,收于金门珠浦许氏族谱编辑委员会编:《金门珠浦许氏族谱》,金门:金门县许氏宗亲会、金门珠浦许氏族谱编辑委员会编务发行执行小组,1987年,第249页。
[10]颜立水等撰文、黄振良等摄影:《先贤行迹采风》,金门:金门县文化局,2006年,第138页。
[11][16]颜立水等撰文、黄振良等摄影:《先贤行迹采风》,金门:金门县文化局,2006年,第92页。
[12]香山:即在今厦门市翔安区新店镇和内厝的境内,面积约三平方公里。
[13]林以种:《金门奇人轶事》,金门:金门县文化局,2009年,第118~119页。
[14]金门文学研究者罗元信曾于2005年《金门日报》上发表许獬《四书崇熹注解》的初步研究。他于“国家图书馆汉学研究中心”找到一部《四书崇熹注解》,该书有十九卷,根据旧刻本影印,今装订成三册装本。详参郑沛文:《许獬及其作品研究》,台南:成功大学中国文学系硕士论文,2006年,第158页。
[15]许绩鑫编撰:《金门第一才子许獬》,金门:金门县文化局,2006年,第311页。
[17]朕维:《欣见许獬文章垂世孝友传家坊风华重现——兼谈古砚说》,《金门日报》,2008年7月15日。
[18]王秉垣:《弁言》,《丛青轩集》前序,金门:金门县文献委员会,1971年。转引自郑沛文:《许獬及其作品研究》,台南:成功大学中文系硕士论文,2006年,第66页。
[19](明)洪受撰著,(清)黄锵补录,郭哲铭译释:《沧海纪遗》,金门:金门县文化局,2008年,第75页。
[20][21]转引自郑沛文:《许獬及其作品研究》,台南:成功大学中国文学系硕士论文,2006年,第92页。
[22][23]转引自郑沛文:《许獬及其作品研究》,台南:成功大学中国文学系硕士论文,2006年,第87页。
[24]许绩鑫编撰:《金门第一才子许獬》,金门:金门县文化局,2006年,第3页。
〔责任编辑 李弢〕
The Past Scholar Xu X ie's Life and W orks of Jinm en in M ing Dynasty
Wang Shuizhang
Scholars were popular in Jinmen,and elits came forth in large numbers,especially in the Ming Dynasty. Xu Xie(1570-1606),formerly known as Zixun,also known by the pseudonym(hao),Zhongdou,born in Houpu,No.19 Du of Xiangfeng Li in Tong'an county,was born in a family of scholars.Xu Xie was a Juren in Wanli25th year(1597),and Huiyuan in Wanli29th year(1601),and appointed as Chengshilang in Hanlin Academy Wanli 31st year(1603)and soon promoted asWenlinlang because of his excellent talent and knowledge.As an officer,Xu Xie was honest,upright,and dare to speak frankly with superior.There aremany folk tales about Xu Xie's smartness.Xu Xie'smain acquaintanceship with Chen Chen of Jinjiang county,Zhao Huaiyu of Longxi county,Xu Bo of Min county.This paper selects Xu Xie's important works,such as Guyanshuo,collection of Xu Zhongdou,collection of Congqingxuan,Sishuchanzhihehuiming and some poems.Xu Xie's former residence is a very important and worthy ofmemorial cultural asset.
Ming Dynasty,Jinmen;XuXie,life,writing
王水彰(1945~),男,福建省金门县人,金门县红十字会理事长,福建师范大学海外教育学院中国古代文学2010级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