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2014-03-22焉立柏
焉立柏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语文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方法、技能,还要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本文针对这一问题,结合本人教学实际,深入课堂,认真研究。从提高自身素养,用人格魅力影响学生;走进学生世界,充分寻找学生的闪光点;运用表扬方法,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调动内外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设计作业,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五个方面阐述了这一问题。
關键词:人格魅力;体验成功;激发兴趣;综合实践
作为融工具性和人文性为一体的语文课堂,在新课改理念下如何既关注学生的知识获取,又更多的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变学生被动、消极的“要我学”为热情主动的“我要学”,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我认为教师首先得树立“大语文”教学观,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
一、教师要提高自身素养,用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打铁还需自身硬。知识渊博,谈吐不凡的教师会受绝大数学生内心喜欢,因而他的思想、观点,就容易被绝大多数学生接受。他的影响力越大,他的意图就越容易贯彻,达到预期目的的可能性也越大,对学生的教育也就越成功。人格魅力主要产生于教师的品格、学识、才能和与学生交流的情感。所以语文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语文修养,从学识上吸引学生;要用真诚、和善、言行一致的待人原则与学生相处,不偏不袒,公正无私的处理学生中的问题,并用高尚的信仰、追求,来引导学生,以身示范,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仰慕感、敬爱感;要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讲究授课方法,听取学生意见,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二、教师要运用表扬的方法,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学习兴趣来自于“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根本的方法就是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欢乐。成绩较差的学生更需要鼓励,课堂上可以把一些简单的问题留给他们,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某些活动中,可以采用以小组为单位的形式,由其他组员带动他们。当然分寸要得当,要使全班同学理解教师的用意和诚心。
三、教师要调动内外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内因是变化的根本,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只要充分调动学生认知的、心理的、生理的、情感的、行为的、价值的等方面的因素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让学生进入一种自主的学习境界,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融自己的主见于主动发展中。有一位兼任班主任的语文教师上了这样一节语文课。他对学生说:“近期,同学们中掀起玩陀螺的热潮,而且一浪高过一浪,有人说要禁止,因为有些同学玩陀螺耽误了作业;有人说玩陀螺没有什么不好。假如你是班主任老师,你怎么办?为什么?” 学生们个个兴致勃勃,纷纷发言、辩论,结论自然得到了:可以玩,问题是怎样玩,怎样玩出花样来……这位老师在同学们兴致盎然的时候话题一转:“陀螺两字怎样写?会写的不用举手,快上来写。”没教过的词居然有十余位同学写对了。“会写,还能说吗?陀螺产生于什么年代,你是怎么知道的?陀螺像什么样子?陀螺有几种玩法?陀螺的原理给你什么启发,能否创造性地用于生活和社会?……只要能说,都可以说,看谁知识丰富,才智过人……”在热烈的讨论与发言后,老师让学生以陀螺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作文。学生感到有话可说,写出了言之有物的作文。
四、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语文作业的设计要具有灵活性、针对性,总的原则是使基础差的学生得到锻炼提高的机会,使优秀的学生也要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也就是对发展层次不同的学生在数量、质量上可作不同的要求。如有难度的问题留给优生去思考,简单的让基础差的学生去完成。鼓励基础差的学生向优生靠拢,要求优生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尽量为不同的学生创设展示自己的机会,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切忌作业的针对性不强,抹煞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教师要多组织综合实践活动,提高语文对学生的吸引力
语文实践活动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语文能力的必由之路,它可以搭建展示个人风采的平台,为学生提供众多的交流机会,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当然,语文实践活动的主阵地还是课堂。语文实践活动可分为四类:结合课文进行的活动,如辩论会、续写故事、课本剧、朗诵会等;综合性学习活动,如单元主体手抄报等;课前小活动,如即兴演讲、诗文诵读、趣味故事等;其它社会活动,如春游、义务劳动等。这时可让学生写随笔、写感受,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习作也就不再头疼了。语文实践活动以其多样的形式、丰富的内容深受学生喜爱,使语文不再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敌人”“帮佣”,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得到了和谐统一。
兴趣,就像思维的火花,尽管不如熊熊烈火那样壮观,但他却像神话中的大力神一样,一旦附于人身,就会产生神奇的力量。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随时随地注意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要为了让学生死记硬背点滴知识而放弃哪怕是一丁点儿的学生兴趣培养的机会。作为学生的师长和朋友,要时刻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从多方面、多途径引导学生,使他们永远保持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只有这样,源才不枯,力才不竭。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柳菊兴 鲁晓成
[2]《怎样教得精彩》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方国才
[3]《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新华出版社 肖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