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活动中幼儿社会性发展分析

2014-03-22庞庆民

教育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社会性发展区域活动幼儿

庞庆民

摘要:随着我国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由此导致幼儿社会性发展缺失的问题逐渐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这主要表现在幼儿进入幼儿园后,容易表现出疏于交流、怯于合作、无分享意识等行为。笔者针对目前幼儿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与区域活动开展现状中的弊端,对区域活动方式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幼儿;区域活动;跨班区域活动;社会性发展

在班级区域活动相对稳定的同时,让不同班级的儿童通过设置的区域,开展正式与非正式、组织与非组织、群体与个人间广泛的、多层次的、多通道的互动,从而促进幼儿社会性及人格的健康和谐发展,这就是跨班区域活动。笔者在对目前幼儿与教学形式主要采用班级教学为主的授课模式的弊端加以分析的基礎上,探讨了跨班集体活动的可行性,及其对改善幼儿社会性发展状况方面的优势进行了探讨。

一.幼儿社会性缺失的原因分析

1.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

随着我国以独生子女为主要家庭结构形式的家庭逐渐增多,由此导致的儿童社会性发展缺失的现象及问题也越来越普遍。家庭教育中,由于同伴的长期缺失,导致幼儿进入幼儿园后,容易表现出疏于交流、怯于合作、无分享意识等行为。

2.以班级为集体单位教学模式的弊端

由于我国目前的幼儿园教学形式大多采用以班级集体教学为主导的小学化式的班级授课制模式,这虽然为幼儿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群体交往氛围,但也导致了幼儿的交往范围受限,幼儿交往大多局限于本班同伴交往,交往范围狭窄。另外,从交往活动本身看,由于家庭结构、生活习惯、时代背景、社会趋势等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幼儿在同伴交往方面存在主动性差、时间不足、空间狭窄、媒介匮乏、频率低下和人数短缺等问题。尤其是当前许多幼儿园的人数太多、班额过大、幼儿活动空间相对狭窄,给教师组织开展教育工作带来不便,因此幼儿一日活动中出现“三多”( 静坐多、等待多、排队多) 和“三少”( 活动少、自由少、说话少) 等现象,致使幼儿旺盛的体力与精力得不到正常的发泄,因憋闷、烦躁而使幼儿间互相攻击性行为频频发生。

二、跨班区域活动的可行性探索

幼儿在入园后仍存在一定的分离焦虑,经过一段时间对班级和带班老师的熟悉,会形成对班级环境和带班教师的一定依赖。针对这一情况,笔者认为进行跨班区域活动是非常必要的新型教学模式。

1.分组跨班活动,幼儿循序渐进地探索

采用跨班活动决不能一蹴而就,一下子就全面展开跨班级行动,而是要对本班幼儿进行分组,由教师逐次逐批地带幼儿去其他班级进行活动。一组幼儿在一次被本班老师带去别的班级进行区域活动后,回来会对本班进行区域活动的幼儿描述他们的所闻所见,吸引了其他组幼儿的好奇与兴趣。第二次,原来第一组交换的幼儿不再去别的班级活动,而是留在自己班级活动,第二组幼儿进行跨班级区域活动。这样的新旧环境交错,不仅会给幼儿带来一种新鲜感,而且消除了陌生环境带来的紧张感,因为在轮流活动中旧环境又给幼儿提供了一种熟悉感与安全感,让他们没有远离本班级活动的感觉。

跨班级区域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比对活动前后的观察记录,大部分的幼儿明显表现出对在非本班区域内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态度。当下午准备区域活动时,一些幼儿能主动排好队伍,跟着带班老师到不同的活动区域玩耍,这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对幼儿园环境的陌生感。在他班区域活动时,幼儿也能将注意力投入在活动之中,很少因为环境的陌生而中断活动提出回归班级。

2.教师提供空间,幼儿尝试自主解决问题,初步形成主动交往意识

在跨班区域活动中,带班教师面对的不是全部都熟悉的幼儿,教师也成为了幼儿间交往的观察者与引导者。同伴间争抢的现象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经常会出现,特别是不同班级幼儿之间的争抢,如果一方班级的老师出面解决,且不论解决方法是否公平,没有自己班老师在场的一方幼儿很有可能会产生一定的无助心理,影响其日后与其他班级幼儿的交往,更不用说孩子们在老师的干涉下很可能产生表面同意但暗地里不服气的心理。因此,教师只需把要解决的问题抛回给了幼儿,引导两个不同班级的幼儿尝试协商。这样教师给幼儿留有了充分的成长空间,几个班级幼儿交往的增加,已经给了幼儿尝试与不太熟悉的同伴交往的一些经验准备,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协商就显得容易很多。孩子有了这样一次自己协商自己解决的经验后,在以后的活动中他们就会运用这样的方法迁移到其他活动中去,并且在不知不觉中加强了友谊。

3.整合活动资源,凸显区域特色,幼儿在兴趣的指引下自主活动

班级是幼儿进入幼儿园第一次感受到的集体意识,幼儿在班级制度中找到了一定的归属感。以往的区域活动区角都设在一个班级,幼儿很容易就知道今天要玩哪些项目,而且材料更新周期较长,幼儿对活动本身的兴趣难以提高。而跨班级区域活动减弱了班级之分,各班活动材料更新周期较短,极大地整合了活动资源,因此,幼儿对区域活动内容本身的期待大大提高了幼儿参与区域活动的投入程度。跨班级的区域活动给幼儿一种神秘感和期待感。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吸引幼儿的不再是“去中一班玩”或“去小二班玩”,而是“今天有什么有趣的游戏呢?”“今天又有什么好玩的东西呢?”幼儿活动兴趣程度大大提升。

幼儿在由活动创设带来的兴趣指引下,不仅增加了活动投入程度,而且还能够保持一定的有序操作。众所周知,小班幼儿规则意识薄弱,自主活动往往不能保持良好的秩序,需要老师的多方提醒、干预。但笔者观察到跨班区域活动中孩子们能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喜欢的区角,并在教师讲解规则和要求后,自主进行区域活动。这种难得的自主活动来源于给幼儿合适大小的区域环境、充足的材料和充分的自主选择权。

结语:经过多角度的比对,我们发现跨班区域活动对幼儿社会性发展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幼儿社会性发展离不开活动空间的拓展、交往空间的拓展与活动内容的拓展,而跨班区域活动较符合这一特征。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新的教育尝试所带来的一些弊端,如教师工作量增加、专业性水平要求较高、活动组织复杂等问题。因此,跨班区域活动究竟能否给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带来持续性、多方面、深层次的积极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的实践探究。

参考文献:

[1] 归明芳.浅析区域活动与幼儿社会性发展[J]. 考试周刊,2013,12:187-188.

[2] 秦光茜.区域活动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J]. 新课程(教师),2010,06:107.

[3] 归明芳.“做中学”区域活动在幼儿社会性发展中的应用[J]. 好家长,2010,20:39-40.

猜你喜欢

社会性发展区域活动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浅谈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培养
研究生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及改善路径
简谈幼儿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
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与幼儿的主动发展研究
品三口而知味
开展民间游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
体育活动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