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90后”高职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2014-03-22赵芳袁海占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4年1期
关键词:院校高职评价

赵芳 袁海占

当前“90后”高职学生已成为高校的主力军,其自信心方面的表现并不像社会整体评价那样自信积极。从长远看,这一点无论对于学生个人还是对于高职院校的发展,都是相当不利的。结合实际,分析了高职学生自信心不足的原因,并提出了学校方面可考虑采取的应对措施,以期能有效地改善这种现象。

“90后”高职学生自信心近几年,我国高职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在校生人数也成倍增长。十八大报告中更是提出职业教育从原来的“大力发展”到新五年的“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高职学生是适应社会需求的生产、管理、服务等各行业第一线应用性专门人才,现已逐渐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自信心是指个体对自己的积极肯定和确认程度,是个体对自身能力与自我价值等做出正向认知与评价的一种相对稳定的人格特征。自信心作为一种重要的心理品质和非智力因素,它对人的知、情、意、行各方面都有一种弥漫性影响。

一、“90后”高职学生的自信心现状

有关调查资料表明,有不少高职院校学生认为自己是“高考中的失败者”,是“没有办法才选择高职院校的”。与普通高校大学生相比,高职学生入学前得到的家庭、学校和社会评价普遍不高,其自信心明显不足,有调查数据表明自信心不足高职学生数量达到了53%。这不仅会影响到他们学业的顺利完成,还会严重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与成材。目前,在校的高职学生都是“90后”,社会上普遍评价“90后”大学生是“独立自信,勇于表现自我”。而笔者所在学校却有这样一番场景:在一次关于教学的学生座谈会上,各位学生代表皆不愿主动发言,当要求按顺序发言后,多数人首先表示很清楚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就是进行自我批评,如“缺乏学习主动性”“没有毅力”“自控力差”“比本科生学习能力差”“上课就想睡觉或是玩手机”等之类的话语,甚至有位学生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是一名差生”!当我问到其中一位同学“你觉得你的优点是什么”时,她愣住了,在场的学生都笑了。当时我就问他们,“难道你们觉得你们没有优点吗?”笑声立马停止了,一片沉默。再次问过之后,这名同学想了半天才说“我们实践能力强”,然后就没有了。这个场景让笔者印象深刻,若只是某几个认为自己没有什么优点的同学,我们可能只需要对其提供单独辅导,可当一个颇有规模的群体都不认为自己有优点时,这就需要高度重视了。因此,正确认识和分析高职学生自信心的状况,帮助高职学生培养自信心,是高职院校一项必须重视和解决的工作。

二、高职学生自信心不足的原因分析

高职院校学生的不自信来源于自身和外界多方面。

其一,自我意识过强,来自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部分高职学生曾为自己设立过较高的目标,想要考入理想的高校,被高职院校录取是没有办法的结果。还有部分学生来自中职,此类学生在原学校多为佼佼者,对高校满是期待,但当前多半高职院校的软硬件条件都亟待改善,当现实与理想中的“大学”相距甚远,失落感、无力感油然而生。

其二,自我意识过弱,相当多的高职学生认为高职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社会地位低下,专业知识、学习成绩、综合素质和本科生有一定差距,就业竞争力不强,由此产生自卑。

其三,家庭因素的影响。近几年,家庭经济困难的和父母离异或是某一方病故家庭的学生数量有所上升。这部分学生中,绝大多数都能够做到自强不息、刻苦上进,但也存在一定数量“心理贫困”的“双困生”。

其四,社会大环境的压力。当前,我国对职业教育的社会认知还不到位,就业形势严峻,以及不少用人单位盲目追求高学历。这些因素都不同程度地挫伤了高职学生的自尊心。

三、培养高职学生自信心的措施

(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充分地自我认知,是培养高职学生自信心的前提。自信心不足的学生一般都存在自我认识不足的问题。“人贵有自知之明”,不单是知道自己的缺点,还知道自己的优点,对自己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就能扬长避短,选择相应的目标而为之努力奋斗。

(二)鼓励学生积极悦纳自我

在面临“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时,高职学生最重要的是要学会自我接纳,即能欣然接受现实的状况,坦然面对自身的不足。首先,帮助他们找出自己的优点,通过不断暗示、强化,使其建立自信;其次,通过课堂、校园活动、社会实践等等各种途径增加学生的成功体验,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使其树立积极的自我意象。最后,对学生进行归因教育和引导,使其形成比较积极的归因倾向。个体不能控制事情的成败,但是可以控制事情成败这个客观事实对人的主观心理的影响。

(三)关爱特殊群体

这里的特殊群体包括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遭遇重大事件的学生,对这些学生应给予更多的关注与辅导。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生,学校可从入学之日起建立心理档案,不仅要帮助解决经济问题,更要加强心理帮扶。遭遇重大事件学生是指学生家庭、亲人以及自身遭遇到重大的变故、困境和挫折等不幸事件,以及在校期间发生重大事件如失恋、受伤等,对学生身心发展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需要进行辅导教育的学生。自卑、抑郁、偏执等往往是这些学生普遍存在的症状,要创设良好的氛围,鼓励这些学生多参加群体性的活动,使其融入到集体中去,避免孤独感的产生。

(四)积极化解不良的社会评价

消除全社会对高职学生的消极评价,提升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歧视,这不是个一蹴而就的事情,也不是单方面力量能解决的问题。中国科学院院士杨福家就曾说过:“什么时候我们有一半学生不想进清华北大了,就说明我国的教育改革取得了突破。”从学校方面看,主要是加强自身内涵建设, 提高办学层次,打造品牌,办出特色,为高职学生成材、成功提供良好的平台。从高职教师的角度看,应主动地保护学生,缓冲和化解负面社会评价对学生自信心造成的影响。高职教师要向学生展示自己对高职教育工作的热爱及对高职未来和高职学生未来的的信心,并注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多给予肯定评价。

当前,“90后”高职学生自信心不足已是不争的事实,若任其自然发展下去,这不仅不利于高职学生个人的成功与成材,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也必将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 高职院校充分认识高职大学生自信心培养的重要性,把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作为学校和教师的重要职责,对于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车丽萍,黄希庭.青年大学生自信的理论建构研究[J].心理科学,2006,(03).

[2]勇健.高职生自信心浅析及教学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04).

[3]彭迎春.高职大学生自信心现状调查及其教育对策研究 [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3).endprint

猜你喜欢

院校高职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