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2014-03-22顾文利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4年1期
关键词:褒义性别差异现象

顾文利

性别歧视是在许多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它指的是用不平衡、不对称、不准确的语言或甚至是歧视性、侮辱性的语言来描写或称呼女性。这一现象是特定的社会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在语言中的自然反映,英语中也含有不少的性别歧视现象。从英语的词汇构成、词汇语义和语法等方面,分析英语语言中所包含的性别歧视现象,并从历史文化和政治经济的多角度来探究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

语言性别歧视有标志男性词汇一、引言

语言是社会存在和社会现实的反映,它的主要作用在于它的描写性而非规定性。所以,语言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反映客观现实。人类历史上的任何一个国家在其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地都会在现实社会中存在性别歧视与偏见的现象,这一现象当然也会反映在语言中。同样,英语语言的某些方面也体现出了性别歧视现象。

二、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1.词汇构成中的性别歧视

著名语言学家格林伯格(J. H. Greenberg)针对语言的关联性提出的有标志(marked)和无标志(unmarked)的范畴,揭示了语言中蕴含的性别差异。一般来说,英语中大部分表示男性的名词都是无标志的,符合“简单、容易、常用、普通”的标准,而有些表示女性的名词则有标志。如actor,god无标志,指称男性;而要用来表示女性时,就只能添加后缀-ess变成actress,goddess。其它类似的英语单词还有:prince/princess,waiter/waitress,host/hostess,lion /lioness以及hero/heroine,policeman /policewoman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英语词汇构成这种形式上的标识显示了对男性的偏爱和对女性的轻视。

2.词汇语义中的性别歧视

(1)在词义方面,英语中的男性词汇多含“褒义”,而很多专指女性的词汇则多还含有“贬义”的色彩。例如,king可以表示“主要的,重要的”很好的含义,而queen在俚语中可指脂粉气的同性恋男子,作为动词则表示“摆女王架子;对人专横跋扈”的不好意义。

(2)语义泛化现象多存在于女性词汇中,一些男性词汇的褒义现在依然沿用,而与之相对应的一些女性词汇的褒义正逐渐消失。例如,lord至今除了仍可指贵族、君主、上帝等地位尊贵的人物,还扩展了其褒义范围,用来形容工商业界的大王,在某一领域有特殊影响的大师:a financial lord(金融巨头),a lord of the literary world(文坛泰斗);而原来表示高贵身份的尊称,与lord相对应的lady,在现代英语中的语义发生了变化,大多数情况下,只是单纯地表示女性:a cleaning lady(女保洁),a lady engineer(女工程师),Show the lady to a seat.引这位女士入座,已不再含有“尊贵”的褒义。

(3)一些原来兼指两性的词汇,当其语义逐渐含有贬义色彩时,就成了专指女性的词汇。例如,harlot一词,在语义上原本可以兼指男性和女性,中世纪甚至常用来指男性,后来贬义化了,则表示“声名狼藉的女人”。

3.英语语法中的性别歧视

丹麦著名语言学家叶斯柏森(Otto Jespersen)在《英国人的生长和结构》(Growth and Structure of the English Language)中曾说过英语具有一种绝对的强阳性。这种强阳性在英语语法中也有明显的体现,在一些代词和名词的使用上,以男性泛指来排斥女性,实则也含有性别歧视现象。英语语法规定,反身代词和人称代词及其相应的限定词应在人称、数、性等方面与对象保持一致。然而,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阳性代词或名词,如代词he,his本指代阳性单数第三人称,但在性别不确定时,也可以指任何一个人;名词man,mankind可以泛指,不论性别,表示“人”或“人类”。这些兼指两性的词在语法上既可以表示男性,也可以表示女性;然而在文化上却显示出对女性的一种隐性的轻视。

三、英语语言中性别歧视现象的原因

1.历史文化因素

(1)神话的影响。在许多神话中,尽管所处的文化背景不同,但男人都是第一个被创造出来的。在《圣经》的创世纪中,上帝创造的第一个人就是男人亚当,他是人类的第一个父亲,后来的所有人都是经过他而产生。女性在神话里通常被视为一种异化的男性,有时甚至被当作万恶之源。神话是当时社会文化习俗的反映,神话中所反映的男女形象也对后人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传统性别观念的影响。传统的性别观念认为男尊女卑,男性是世界的中心。这些性别歧视的观念也渗透到语言观念中,具体来说,代表男性的阳性优于代表女性的阴性。

(3)性别差异理论的影响。在近现代时期,一些学者纷纷提出关于性别差异的思想。他们通常认为自己的看法是科学的、合理的,因而大肆宣扬。弗洛伊德在他的精神分析理论中就明确指出,女性人格具有被动性、受虐性和自恋性,因而女性天生具有强烈的母性意识,她们大都自卑、容易嫉妒,总是优柔寡断,而不具备男性那样的坚毅精神和正义感。

(4)女性文化教育缺乏的影响。过去女性由于生来不受重视,所以他们接受的教育非常有限,文化素质普遍低下,使得他们不仅工作能力欠缺,而且思想意识也普遍不高,因而对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只能熟视无睹,缺乏批判精神。这在客观上也促使了社会上性别歧视观念的加深,英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的形成和长期保留。

2.政治经济因素

(1)女性没有独立的经济地位。从人们从事的工作来看,地位较高、待遇较好的职位通常被男性所垄断,女性只能选择一些职位和待遇都比较低的岗位。她们要想树立自己的社会形象,巩固自己的经济地位,就只能通过婚姻,依靠丈夫的成就来取得,因而女性没有独立的经济地位。

(2)女性低下的政治地位。由于贫乏的经济实力,女性无法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尽管女性人数占社会人口的比例也不小,但是政治舞台上的弄潮儿几乎都是男性,女政治家少之又少。女性低下的经济、政治地位也会反映到语言上,这是英语中性别歧视现象产生并依然存在的主要原因之一。

(3)女性在婚姻关系中的从属地位。很多女性在婚姻家庭中依附于丈夫,没有平等的地位。例如,女性婚后要冠以夫姓,称呼自然变为某某夫人;婚后要辞去工作,在家相夫教子。尽管历史上有一些具有反叛精神的女性试图自由选择姓名,却总会遭到司法部门的阻挠和新闻媒体的非难。婚姻关系中的不均衡,也会影响到语言中的性别差异。

四、总结

语言和社会密切相联,语言中所表现出的性别歧视现象并非由语言的自然属性造成,社会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中潜藏的男女不平等思想才是其产生的根本原因。随着社会的进步,女性的社会地位也越来越高,社会的变化也会体现在语言的变化上。例如,英语词汇中已经出现spokesperson,chairperson等既可指男性也可指女性的新词,来替代spokesman,chairman,人称用he or she来替代he,为的是消除带有性别歧视的烙印,这些初步显现了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的变化趋势和可能性。但是,在英语语言中减少甚至消除其所含的性别歧视现象,真正实现男女平等将会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因此,在当前,我们在实际运用英语时,要考虑到语言的性别差异和实时语境,避免使用带有性别歧视和偏见的言语,真正发挥语言作为交流工具的作用,达到有效交流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素慧.关于如何避免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1).

[2]刘俊英,郭玫.英汉比喻性习语的文化内涵对比分析[J].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4).

[3]李梓.从歧视词汇看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7,(05).endprint

猜你喜欢

褒义性别差异现象
英语委婉语定义的局限与演变
它们离“现象级”有多远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性别差异对TWA的影响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
猜谜语
45岁以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的性别差异
奇异现象传真
“点”的觉醒
说句好话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