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问题探讨中引领学生明白人生价值

2014-03-22邰雨春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4年3期
关键词:人生教育学生

邰雨春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在促进学生走向自立的教育中产生重要的作用。”还指出:“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要使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好、走稳,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先进价值观、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人生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学中,我着重引导学生对“为谁而生、为谁而活、为谁而学”等话题进行了探讨,使他们渐渐明白了人生的意义、价值及应承担的责任和使命。他们还从探讨中悟出这样一个道理:在这个竞争异常激烈、人心浮躁的时代中,人只有遵守社会公德,不断充实自己,与人和谐相处,才能享受人生快乐,实现人生价值。

探讨为谁而活,懂得做人道理

引导学生不断与文本对话,就要找到对人生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关节点,在这些关节点上引导他们探讨,从中得到人生的感悟。教学罗素《我为什么而活着》,首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住散发思想华彩的句子,抓住文章中的基本观点,根据上下文弄懂基本意思。其次,围绕人文话题,组织学生开展“为谁而活”的大讨论,要求学生把人生的积累和经验带入讨论之中,阐释自己的认识,与文本化为一体,在大师的思想沐浴下真正得到一次精神洗礼。下面是部分学生的认识及老师的点评。

为需要我的人而活。父母是给予我生命的人,我的身上承载着他们的期望。活在世上,我不能那么自私,不顾他们的感受而做出一些不顾后果的事。父母需要我,需要我去实现他们的理想,需要我用拼搏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辉煌。孝顺女孩孟佩杰面对瘫痪的养母,她没有埋怨,没有放弃,而是用稚嫩的肩膀,撑起了一个几经风雨的家,她的存在,是养母生存的勇气,她为需要她的人而活着。

为需要我的人而活,这是一种境界。人不是生活在一个人的空间,而是生活在一群人之中,一个人懂得为需要自己的人而活,这就表明他已经明白了世上有人需要他的道理,这也意味着他懂得了生活的意义、人生的价值。

为我爱的人而活。在这个世界上我想最爱我的人莫过于我的亲人。只有他们对我的爱才是最无私的。当我会发出第一个音符时,他们为我开心,当我受伤时,他们为我难过。他们不断在为我付出,不求回报的付出着。无论我长多大,他们依旧如初地给予我温暖般的爱。面对着爱我的每一个人,我必须勇敢地活下去,活得开心,活出精彩。

爱我的人自然是伟大,但怎样让他们的爱爱得值得。这是牵涉到活着的价值问题。作者从出生到长大的人生经历中,联想到自己难舍的亲情,再想到怎样报答亲人的培育之恩,表明了自己为了报答亲人,必须在今后人生道路上作出艰辛的努力的决心。

为自己活着。人生旅途中,我们会遇到许多岔路口,时刻都面临着选择。向左走?向右走?哪个才是通往成功的捷径?我们要根据自身条件和实际情况,正确地进行选择。因为人生是你自己的,选择对与错,未来的路坎坷与否,都得由自己来承担的,所以,自己活得舒畅才是最明智的。

作者以一个新时代青年的眼光,提出了为自己而活的观点,并从人生发展的角度,阐述了为自己而活的理由。一个人有如此清晰的人生目标,再加上孜孜以求的精神,他的人生一定会辉煌的。

探讨为谁而学,明确人生目标

现在,社会正处于转型期,思想多元,价值观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现实生活中,贫富差距的拉大,以及官本位体制中牢固的等级观念,特别是社会不良现象对学生产生影响较大。随着年龄的增长,高中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增强,正统的道德理想教育就会大打折扣。有的学生认为老师的教育是空洞的说教,甚至是骗人。针对这种情况,语文课上,组织学生开展“为谁而学”大讨论。讨论这个话题时,同学们各抒己见,最后形成共识——为自己而学、为未来的幸福人生而学。下面是部分同学参加讨论的感受,尽管他们说法不一,但目标是一样的:勤奋读书、丰富人生。

为自尊而学。比尔·盖茨有句话:“一个人在未成功之前,谁在乎你的自尊。”我本是懒散的人,自命不会在乎成绩的,可是自尊,让我上了高中后就拼命地学习。至今还清楚地记得父亲在我中考后的那个暑假里躲在家中不接任何电话的情景,还记得那让人难以言说的痛苦——中考后,朋友们像约好了似的在一瞬间冒了出来,亲密的问候再加上恰到好处不经意地透露成绩,让我产生了深深的挫败感。强大的自尊仿佛自出生就渗透在身体的每个血管里,现如今,已渗入骨髓里,剔也剔不去。纵然没有强者的资本,也要坚持。自尊是我刻苦学习的紧箍咒、原动力。

为幸福人生而学。为自己而读书,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个。我知道这句话说出来,有人会说我是个人主义、自私自利,是“白眼狼”。他们认为父母辛辛苦苦几十年,目的就是让子女上个好学校,子女应该怀着一颗虔诚的心,为报答父母而好好读书。是的,作为子女应该想到这一点。但是,父母辛辛苦苦供出一个大学生,他们无非是想让我们能在“知识能改变命运”的这样一个社会里立住足,能活得潇洒些,活得精彩些。从这一点来说,读书首先是为了自己,只有我们能活出一个人样来,才有能力侍奉双亲。

为自由飞翔而学。在行色匆匆的人流中迷茫,随着潮流驶向未知的方向。难道这真是我想要的生活?两年后我还像现在这样做个依赖别人生活的米虫?不,不是这样的。两年后的我或许会是个大学生,或许会去经商,或许会是个打工者,但毕竟有能力为自己负责。那为什么不选择更好的生活呢?为什么不昂首向更广阔的天空飞翔呢?这不正是藏在内心最深处的呼唤吗?这不正是家人日日夜夜写在脸上却不忍说出的愿望吗?

人不能没有追求,没有读书经历的人生是暗淡的,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而不懈的追求,这是每一个当代高中学生应有的人生态度。三位同学没有唱高调,以朴实清新的笔调,阐明了“为自己而学”的观点。

探讨社会事件,拨正人生航向

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人全面发展,使人幸福。教育的目的是提供一个资源,使学生能够以健康方式自主地发展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素质,提高知识水平以及创造能力。当今社会,人与自然的矛盾,人与社会的矛盾,特别是人自身的矛盾越来越严重。儒家提倡的“人我合一”,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方法,通过加强道德修养和人格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找到自己成长的根。

前不久,上海复旦大学发生了学生毒杀室友的事件,这个事件的发生暴露了许多方面的问题,给人诸多的警示。为了给学生一点人生的启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以“复旦学生毒杀室友的启示”为内容,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意在通过讨论,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为了使讨论有实实在在的效果,让学生心灵受到震撼,事先提供了一些背景资料,并动员学生关注事件发展的动向,在小组间交流,以便获得更多的信息,向深度探讨。讨论中,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对事件进行剖析,受到了一次深刻的人生教育。

身为复旦重点大学的林某因一件小事而毒杀自己的室友,不禁让人为未来担忧,现在的学生究竟怎么了?说到底,这终究是一时冲动的后果。闹了矛盾,就脑子一热,等事情犯下来了,后悔也来不及了,最终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弄得两方的家庭都支离破碎,亲人朋友都伤心流泪。如果遇到什么事情,能够让自己冷静下来,不犯冲,或许这样的惨剧就不会发生。我们现在的中学生,也同样会不冷静、易冲动,面对父母的唠叨、老师的教诲,显得不耐烦,有时还会顶撞。同学之间闹了小矛盾,一冲动就发展成大打出手,最后打出了问题,搞得双方都不愉快。回头静下心来想一想,却发现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一次事件就是一部活教材,一次探讨就是提升,从事件的剖析中能联系中学生自身实际谈感受,一个中学生在学生时代能有这样的认识,相信他走上社会后遇到事情就不会鲁莽冲动了。

人才培养,需重人格教育。无疑,这次事件是中国教育的败笔。它给名校抹了黑,更给中国教育敲了警钟。我们对此事件持有的态度不是责骂,而应是反思。这次事件的发生虽然不是必然,但也绝非偶然,它充分地暴露了中国教育的不足之处——在人格教育上留下空白。中国教育一直奉行追求卓越的宗旨,只是这里的卓越仅局限于智力,并不涉及人格。是的,中国教育缺失了教育应有的灵魂,导致学生一直在追求功利的道路上狂奔,不知不觉遗失了最初最珍贵的美好的东西。如果一个人有高尚的人格,那么他的高智商带给他的将是财富与荣誉,反之,则会将他推进黑暗的深渊,甚至对国家乃至社会的和谐安定造成威胁。那样的话他的高智商将会化为一把杀人的利刃,会伤害别人,更会伤害自己。文笔犀利,看问题较深入,以一个中学生的眼光,看待复旦学生毒杀同学事件,把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中国的教育。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中国的教育在人格教育上出了大问题,要想避免悲剧的发生,就要重视学生的人格教育,注重人格的培养比什么都重要。

珍爱生命,共建人类家园。复旦大学学生投毒案令人震惊,说明如今的思想教育已苍白无力。所谓的“高材”“人才”缺少的是对生命的负责、尊重。因为不珍惜生命,才会有用投毒的方式来处理生活琐事。作为一个有知识的人,应该懂得珍爱生命的道理,珍爱生命首先要珍爱自己,好好地活着,不做违背社会道德、伦理的事情,然后珍爱他人的生命,不做违纪犯法的事情,平等待人,不伤害别人,尊重别人生存的权利。人与人之间要友好相处,共同营造“让生命之花共同开放”的社会环境,建设人类花园。

教育的本质重在引导,教师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应积极、主动、适时地对学生进行人生引导。当学生遇到困难、产生迷茫时,要引导他们辨明人生方向,教会他们如何立身处世,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当学生遇到挫折、失去信心时,要引导他们明白人生意义和社会价值,唤起他们内在的精神动力。这样,学生就会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正、行得远。

猜你喜欢

人生教育学生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赶不走的学生
人生中的某一天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人生悲喜两字之间
学生写话
学生写的话
独一无二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