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换一个角度,不一样的收获

2014-03-22洪国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4年3期
关键词:谜面谜底谜语

洪国成

中国民俗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语文因子。例如婚丧嫁娶的礼仪中,避讳与委婉的手法就挺值得研究。而对于学生而言,民间不少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从大语文的教育理念来说很值得探究。譬如:灯谜、对联、三句半等等。对对联的研究人员比较多,下面笔者就仅从谜语的角度简单谈一谈。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有个《汉字》专题,教材把谜语视为汉字具有神奇魅力的一个例证。专题后面有项猜谜语的习题,学生都很喜欢。

而且,谜语也已经走入语文考场。如:

(扬州中考卷)班级要组织字谜游戏。你的任务是仿照教材中“甜咸苦辣各味皆备”(谜底:口)的方式,从“木”“心”“二”“人”中选一个字为谜底,用“××××××都有”的句式,设计一个谜面。(3分)

谜底:?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 谜面:?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

【中考题示例:谜底为“木”,谜面为“杨柳松柏村村皆有”】

其实,小小谜语中真的有个语文天地。猜谜语虽为小技能,却可以看做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转换的一个竞技场呢。换一个角度,或许有不一样的收获。

1.很多谜语与文史知识有关

举个例子:孔子小天下(打一字)

谜底为“岳”。谜面显然摘自《孟子》中的一句“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谜底取孔丘登山之意,同时泰山尊称为东岳。如果没有相关的知识,恐怕很难猜中。

刘邦闻之则喜,刘备闻之则悲(打一字)。猜出来了吗?

刘邦最开心的莫过于项羽自刎,刘备最悲痛的自然是关羽去世。都与“羽”有关,答案自然是“翠”了,“羽”“卒”了嘛。

守株待兔(打一字)。谜底为“柳”。“木”好理解,至于“卯”,涉及干支纪年的原则,“兔”即是“卯”。同理,“送牛(打一两字俗语)”谜底就清楚了——献丑。

显然,学习制谜、猜谜,对于全面考察学生的文史知识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2.很多谜语与文学名著有关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打一地理学名词)。

谜底是“回归线”。

杜甫听说官军收服了河南河北,兴奋之余决定与妻子一起回归故里。这句诗不正是他“回归”的线路吗?要想猜出这个谜,必须知道这句诗的写作背景。

有一个与《三国》有关的成语谜。谜面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我想爱读书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个典故。有人说,关羽的心思不在曹营,只是一心牵挂刘备,于是就有了“关怀备至”的谜底。也有人说“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不只是关羽,其实还有不发一言的徐庶,其实无论是谁,都是曹操最焦急的,这样“操之过急”也算很好的答案。对于谜语专家也许要争论一下孰是孰非,而对于语文学科而言,确是既娱乐了心情,又较量了心智,善莫大焉。

3.很多谜语与成语俗语有关

千古恨(打一字)。

谜底为“跌”。不大好理解,这里有文学上常见的手法“藏头”。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千古恨”就是“失足”,合并猜为“跌”。“不怕火炼”自然就可以猜为“镇”。

4.有不少谜语与修辞有关

我很喜欢一个谜,谜面很简单“雨夹雪”,猜一个成语。答案是“落花流水”。天上白雪如飞花,地上融水四处流,很美的比喻,很美的想象!

“老师不说话,肚里学问大,有字不认识,都要请教他。(打一物)”谜底是字典,这里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经典的斯芬克斯之谜“小时四只脚,长大两只脚,老了三只脚”,谜底是“人”。用的是拟物。

“一块田,圆溜溜,里面撒种外面收(打一物)。”用“一块田”来隐射“石磨”,是比喻更是夸张。

“山伯英台同书房,日同茶饭夜同床,今世不能成双对,转世还魂配成双。(打一物)”答案是“蚕”。谜面引用了“梁祝”的故事,情真意切,生动感人。

一则好的谜语,一般要求谜面精炼而雅致,谜底巧妙而合理。其实这与语文学科要求的语言简明、构思独特是一致的。

清朝末年有个制谜高手叫张起南,有个谜语实在别具匠心:

Good morning(打一汉字)

谜底是“谭”,西方人说“早”。巧妙之极!

我在实际工作中首先采用了问卷调查法,意在了解孩子在研究周期前后对民俗文化类活动参与热情与水平。然后主要通过校本课程与学生们共同研究灯谜的制作、猜法,以及对联的撰写,三句半的创作等。另外辅之以活动展示法,在学校或班级开展具体的活动,既丰富业余文化,又寓教于乐。所谓大语文教学观,或许就在于调动一切有益的教学资源,为培养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服务。

猜你喜欢

谜面谜底谜语
每期谜语
谜语三则
谜语四则
谜语三则
谜语四则
热闹的“非遗”年货集市
数字迷,猜成语
谜苑
数字里的成语
地理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