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变读书方法 提高阅读效果

2014-03-22殷慧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4年3期
关键词:读准文意古诗文

殷慧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读课文,自然对文意会有透彻的理解。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我们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多读书。读书的方法有多种:默读、听读、诵读、品读……选择不同的读书方法,就会有不一样的教学效果。到底选哪一种读书方法好呢?这要根据课文的特点来定。裁缝需要量体裁衣,教师也要因材施教。下面,我就来谈谈不同的读书方法在阅读教学中的不同效果。

一、默读

默读的速度比较快,适合篇幅较长的文章:小说、人物传记、说明文……默读的时候,学生直接与文中人物对话,有时为主人公的成功而感到欣慰,有时为文中人物的不幸命运而心酸落泪,有时为文中的真情而感动不已……例如,学生在默读《登上地球之巅》时,了解到年轻的中国登山队员从北坡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定然会由衷地感到自豪和骄傲;在默读《小巷深处》时,盲母摸索着乘车为在高中的女儿送东西的情节,会使学生唏嘘不已;学生在默读《斑羚飞渡》一文时,会被老斑羚的牺牲精神感动得热泪盈眶,更会对此感到敬佩和震撼。

另外,默读对于把握文章的层次,寻找段落中心句,感悟文章主旨,都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听读

1.听录音带

听名家名篇的教学录音带,实在是一种美的熏陶和享受,能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文意、准确地体会作者感情、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例如:听朱自清先生的《春》一文的教学录音带时,师生都如坐春风:耳畔有婉转的鸟鸣、悠扬的笛声、潺潺的流水声,再加上声情并茂的朗读,眼前仿佛浮现出一幅幅生机盎然的图画——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2.听教师范读

充分利用教师范读范背的形式感染学生,引导他们有感情地诵读诗歌和文章。教师吃透教材,真情诵读,把诗歌和文章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使学生产生共鸣,或悲愤,或激昂,或哀伤……师生共同入情入境,陶醉在作品所表现的氛围之中。一些感情丰富的作品,例如《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纸船》《乡愁》等都适合教师范读。

3.用课件展示,边听边看

从课文的内容着手,用电脑制作成课件,以赏心悦目的画面来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让学生在精心营造的意境中快乐地学习,体会作者的感情。例如:在学习《桃花源记》一文时,在屏幕上放映画面并配乐朗读。清清的溪流、粉色的桃花、缤纷的落英、鲜美的芳草,以及那追逐着浪花的渔舟,那惊喜而痴迷的渔人,画面上夹杂着潺潺的水声,此起彼伏的鸡犬之声,村中男女忽闻“今是何世”的惊奇感叹之声,使学生陶醉在诗情画意之中,情不自禁地受到感染,不知不觉地随渔人来到桃花源里,从而感受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听读完毕,再让学生自己朗读,学生很容易就能读出渔人的惊喜之情和人们再寻桃花源难觅踪迹时的怅惘之情。

三、诵读

诵读的含义有两层:朗读和背诵。诵读是我国从古到今最常见、最富有生命力的一种语文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凡是古诗文一定要进行诵读。学生诵读古代经典诗文,能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使自己终身受益。对于现代的经典美文,也一定要让学生诵读。例如,朱自清先生的《春》、冰心女士的《纸船》、刘成章先生的《安塞腰鼓》、俄罗斯诗人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诵读这些文章,既获得了一种美的享受,又能体会到真挚的感情和生活的哲理。

诵读时不仅要声情并茂,而且要有真诚的态度。只有这样,学生在诵读时才能受到心灵的震动。当然,在诵读作品之前,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仔细揣摩作品,反复体味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感情,与作者的心息息相通。有了这样的基础,诵读时就会字字含情、句句感人。

古诗文的诵读要分两步走:循序渐进地读和准确地背诵。

古诗文的读要分三步走:(1)读准:要求读准字音,粗懂词义。(2)读顺:要求断句准确,读出语气。对于较难的句子,教师需加以指导。例如:“其一/犬坐于前”“或/以钱币乞之”……(3)读懂:要求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这样就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例如,在进行《狼》的课堂教学时,就可以让学生按照上述三个步骤循序渐进地读书:(1)读准,(2)读顺,(3)读懂。其中,在进行第三个教学步骤时,最好让学生层层深入地理解。先让学生结合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大意。再引导学生扫除几处文字上的障碍,如“其一犬坐于前”中的“犬”,“一狼洞其中”一句中的“洞”,“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中的“隧”。最后,提出问题,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通过以上的教学步骤,学生就能更透彻地理解课文。

四、品读

这种读书方法要求学生自由自在地边读课文边勾画美词佳句,欣赏文章的语言美,感悟诗词的意境美,品读字里行间的真情,从而明白做人的道理。例如,学生通过品读,能感受到“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一句中“偷偷地”和“钻”的妙处;能体会到“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凄美意境;能感受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旷达胸怀;能感受到“愚公移山”锲而不舍的精神和诸葛亮忠君爱国的赤胆忠心……

巴丹说:“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的终点。”总之,读书的方法多种多样,读书的方式灵活多变,在教学时要因材施教,根据文章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读书方法。无论采取何种读书方法,都要让学生深入文本,多读多品多诵,多积累,多感悟。从而使学生读出书中味,感悟情与理;使学生爱上读书,学会读书,学会做人。

猜你喜欢

读准文意古诗文
《鬼神之明》的文意主旨与“明”字的含义
优化字母教学,夯实英语基石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中考学生文言文复习初探
工筆文意之大化——关于田禾虎画风格元素特征的分析
表达准确,文意清晰
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四读”教学法初探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浅谈“朗读”训练
借你一双明亮眼,力拨迷雾见阳光——破解文言文文意理解常见设错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