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说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诗歌情怀

2014-03-22刘海林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4年3期
关键词:情怀人格诗人

刘海林

初中语文教学中涉及到许多诗歌,诗歌本身强大的情感渲染力和审美意蕴,对于学生心理和情感的成熟以及高雅的审美意趣的形成都有重要的作用,教师通过对古代和现代诗歌的讲授,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起诗歌的情怀,一方面有助于增强学生对于诗歌本身意义的理解和提高语文课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还能促进学生对于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并形成高雅的审美情趣。诗歌的情怀是一种使人在他人营造的情境中去感受自我内心,对人生的种种际遇产生一种明悟,在现实世界中创造一个属于灵魂的内心世界的力量。对于初中生来讲,就是通过诗歌的学习,在个人人格的形成和审美情趣的形成上,更加趋向于高雅和健康,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打下精神基础。

克尔凯郭尔说,自我是反思,想象也是反思,是将自我作为其可能性的呈现。想象是一切反思的可能性,并且,这种中介的强化乃是自我强化的可能性。个人在时间和空间上总是有限的,但是诗歌情怀却能够让人们在有限之中感受无限,现实中的不可能通过诗歌情怀展示出一个无比广阔的想象空间,这一空间是完全属于心灵的,是一个无限的存在。人们因此得以以一种完满的心灵状态来生活。诗歌的情怀所指的并不是那些优美的词句,也不是几个著名的诗人,更加不是指诗歌这种文学形式,它是一种想象,是使得当下、过去与未来成为一条连续不断的脉络,让个体的人在这种想象中既成就了个体自我精神世界的建构,同时又把每一个个体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分享着同一个理念的共同体。在个人独立人格形成的时刻,又能很好地将自我融入到一种历史感的进程当中去,追求一种更高的审美享受和精神境界。

辜鸿铭先生在论及中国人的精神时讲到“中国人最优秀的特质,其实是当他们过着心灵的生活、像孩子一样生活时,却同时具有为中世纪基督徒或其他任何原始民族所没有的思想与理性的力量。换言之,中国人最美妙的特质就是: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成熟民族,一个有着成年人理性智慧的民族,他们至今仍然能够过着孩子般的生活——一种心灵的生活”。如果人们追及这种精神特质的根源的话,不难发现诗歌情怀在其中的作用。在初中阶段,教材中所选取的诗歌篇章都是比较经典,而且从思想上来讲很有益于学生的情感养成和引导学生的审美情趣。例如,《过零丁洋》、《行路难》、《己亥杂诗》等篇章,对于学生情感的培养和价值观的形成都有很积极的作用,教师如果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从中多下功夫,那么初中语文课的意义就绝不是教授听说读写的知识那么简单了。

任何一个熟悉中国诗歌发展史的人,都不难想见诗歌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巨大的作用与意义。历史上许多时代都是属于诗歌的时代,诗人也并不一定是一个确定的职业,很多因诗歌而出名的人不是专职的诗人。诗歌只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一种超越,把那种对于无限的渴求寄托在这样一种载体而已。不必人人都懂得平仄韵律或者诗歌的体例,大多数人或许连大字都不识得几个,但这样的一种情怀是普遍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有许多诗歌被不同阶层、不同身份、不同知识层次的人所传唱的原因。诗歌让人们从生活繁琐的表象当中解脱出来,能够以一种更深刻的眼光和一种更热烈的情怀来面对现实,并且能从现实的琐碎中抽象出悠远高深的意境,为心灵和精神建造一个世外桃源。这也是一个人人格独立和情感成熟的重要途径。如李白的《行路难》就是典型一例,诗中既有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发泄,更多的却是洒然世间,积极乐观勇往直前的不屈精神。诗歌既有音韵的和谐,文辞的优美,又是诗人人格和情怀的体现,对于学生的情感和审美来说,有着积极影响,同时通过学生对于诗人的人格和情怀的体验,也能有效帮助学生独立其人格,涵养其精神。

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正表现出了诗歌情怀的巨大作用。在中国数千年的传统社会中,经历了非常多的朝代更迭,但是传统文化却是一以贯之,从来没有中断。不管是下层人民对上层统治者的革命、统治者内部的权力失衡,还是外来游牧民族的侵袭,在各种各样的灾难面前,传统文化始终没有被摧毁,而且还不断得到新的补充和发展,这种状况和世界上其他文明的发展状况有着很大不同的。如果说,在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中没有形成过一个共同的价值理念并不断发展巩固,而中国社会的发展演进完全能够一脉相承而且不断发展,这样的说法在任何一个有理智的人看来都是不可能的。儒家的“名分”是在中国历史上形成的影响了中国传统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理念,它使得人们能够各安其分、各司其职,这样社会便处于一种稳定的发展状态之中。但是,如果再穷究这一理念如何得以普及并被广泛接受,那么诗歌的情怀必定会成为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韩诗外传》中说道“圣王之教其民也,必因其情,而节之以礼,必从其欲,而制之以义。义简而备,礼易而法,故民之从命也速”。可见,圣王之教出自人情与欲之自然,而以礼义度之,而人情与欲之自然,恰恰是诗歌情怀的最本真的来源。正是通过诗歌情怀,在上层统治者与下层民众之间达成了一种共识,形成了一套所有人共享的价值观念。这样一来,诗歌所代表的便不是辉煌的文学成就那么简单了,在传统社会里面,诗歌本身就是人们内在价值观念和审美意趣的一种外显。

在初中阶段,诗歌在课文的总量上所占的比例还是很大的,这一方面显示了诗歌作为文学表现形式的强大生命力,一方面体现了这一文体对于学生的重要影响所在。教师通过努力,依然可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以文学形式巨大的感染力,培养起学生的诗歌情怀,为学生独立人格的形成和审美情趣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猜你喜欢

情怀人格诗人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晒娃还要看诗人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诗人与花
“五老”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