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牧马河灌区末级渠系管理现状与改进措施

2014-03-22崔世霞

科技与创新 2014年2期
关键词:措施管理

摘 要:灌区末级渠系工程不仅可以改变灌区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状况,而且还能使灌区更好地发挥自身效益。针对牧马河灌区末级渠系建设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索,同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牧马河灌区;末级渠系;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S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35(2014)02-0084-03

1 灌区的基本情况

牧马河灌区兴建于1950年,横跨忻府区和定襄两县(区)。全灌区共有耕地约20 733 hm2,灌溉面积10 200 hm2,其中,忻府区境内9 767 hm2,定襄县境内433 hm2。灌区南毗阳曲,西邻静乐,东接定襄,北与忻府区云中河灌区接壤,途经忻府区和定襄县的13个乡镇74个自然村,总人口21.06万人,劳力有8.2万人。农作物以玉米、高梁为主,交通便利,运输业发达,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较为优越。灌区共有红旗、五一、国庆、联合、团结五大输水干渠,五大输水干渠及其以下渠道均为大断面清洪两用梯形土渠,均未进行过任何防渗处理。末级渠道总长817.92 km,共有渠系配套建筑物4 000余件。

2 灌区末级渠系工程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灌区渠道工程的管理模式是:干渠由灌区管理处和下设各管理站直接负责管理;支渠及其以下末级渠系按照“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分别由受益乡村管理。但由于末级渠系量大面广,深入到田间末梢,与农业耕种田块紧密相连,所以未纳入灌区统一管理。20 世纪80 年代,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度的实行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土地分产到户经营,以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2.1 管理主体缺位,建设资金短缺

末级渠系工程属于乡村建管,这就使得管理主体缺位,管护责任不明,建管脱节,原来由村集体管理的公益性末级渠系在管理上出现“无人问津”的现象,有的村庄甚至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其带来的后果就是出现了渠道老化失修、破损严重、渠系渗漏、调控能力差、排水系统不健全、水土资源未得到充分发挥、亩用水定额高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灌区的健康发展,使其自身效益不能充分发挥。

2.2 工程施工不规范且老化失修

工程修建初期,渠道走向、断面尺寸等大多没有经过论证,工程就开工建设了,施工人员主观意志浓厚。建筑材料大多就地取材,而且质量监督体系和保障措施也很不完善,致使工程质量得不到保证。经过几十年的运行,很多渠段的运行效率越来越低,且存在安全隐患。

2.3 建后管理不健全

在已峻工的末级渠系工程项目中,人为损坏和自然毁损现象比较普遍,且无人管护和维修,这严重影响了工程设施的正常使用。尽管各乡镇对项目都制订了管护措施,但落实情况很差。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群众管护意识差,只顾用不愿管;②没有管护资金;③农村义务工和积累工取消后,难以组织力量进行维修和管护。

2.4 没有建设占地补偿和管护费

在末级渠系工程建设中,不可避免地要占用少数农户的承包田地,毁损其附着物,这都事关农民的切身利益。但是,项目建设经费中又未将补偿和毁损附着物的资金列入预算,这就给项目实施带来很大的阻碍。当事农民阻挠施工的现象经常发生,这成为项目实施的难点问题。竣工后,渠系工程都移交给村镇管护,但村镇没有经济来源,无力承担工程的管护费用,导致工程无人管护,毁损严重,没有很好地发挥工程建设的效益。

3 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加强末级渠系工程建设,搞好农业综合开发,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牧马河灌区末级渠系工程建设之所以会出现一些问题,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投入资金有限

按照分级管理原则,牧马河灌区支渠及以下一级的末级渠系工程建设管理应由乡村政府负责,其建设投入也应由其承担。但说到投入资金,无论是乡镇还是村庄,都是入不敷出,末级渠系工程改造所需的改造资金相对缺乏,致使灌区末级渠系灌溉工程呈现出“有人用、没人管”的局面。这完全不能适应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从而影响了农业结构调整和优质高效农业推广的顺利进行。

3.2 对原建工程保护不力

在计划经济时代修建的末级渠系工程大都存在不科学性和不合理性,受利益驱使,人们对那些不能发挥水利功能的设施实行了最为直接的经济转换。例如,将启闭设施拆卖,将水闸门拆除,损毁渠堤搞种植,更有甚者则把渠系配套建筑物上的石块拆除挪作他用。

3.3 部分水利设施功能丧失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明文禁止向水渠内排放任何污染水质的物质,同时也规定了渠系的保护和管理范围。但在许多过村渠道,当地农民对生产后的农作物垃圾、生活垃圾、畜养物排放物、死尸等不作搬运处理,而是直接将其扔进邻近的渠道内,这不仅堵塞了渠道,也污染了灌溉水质,留下后患。再有,在渠道保护和管理范围内随意种植、开垦、修筑建筑物等,破坏了渠道的运行安全,增加了水土流失,加剧了渠道淤积。洪水期,因渠系不畅通,排洪不及时,还会造成水毁。

3.4 管理制度落后

种田对农民来说已不再是增收手段,而只是作为其养家糊口的一种生活模式。各自为营的用水方式使水利设施疏于管理和维护,利用自然降雨和其他辅助设备来解决农田灌溉成为农民的普遍做法。如此一来,用水成本的增加,导致用水户对输水设施的管理更为松懈,最终的结果就是水利设施无人用,也无人管。投入后不能产生效益的现状,会限制各方对水利设施的投入,用水、管水、建设过程中矛盾重重,造成恶性循环。

4 针对问题所采取的改进措施

灌区末级渠系工程建设和运行的好坏,不仅影响着受益区的农业生产水平,同时也影响着农民生活水平和生产条件。所以,在进行末级渠系建设的过程中,各有关单位的领导组织一定要强化观念,千方百计地加大投资力度,要科学地引领农民群众,让他们明白兴建末级渠系的目的和意义所在。同时,各有关单位也要精心分析现阶段农村进行末级渠系工程建设存在的新问题,及时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建立新的末级渠系工程建设机制。

4.1 悉心引领,灵活组织

“在总的方针和政策确定之后,工作搞得好不好主要看领导”,灌区末级渠系工程的建设也不例外。灌区作为最基层的水利服务单位,直接面对的就是用水的人民群众和输水渠道。相关单位的领导对辖区的农业发展状况相当了解,所以要根据每年农村末级渠系工程情况及时、主动地向上级水利主管部门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同时,还要抓住有利时机,组织、发动受益区农民群众积极投身到建设末级渠系工程中。在工程建设中,一切要以发展农业和提高农民收入为根本,各有关单位要及时地同农民群众进行沟通,不能强制农民群众出工出钱,要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和宣传力度,让农民群众自觉自愿地投入到末级渠系工程建设上来,使灌区末级渠系工程得以顺利实施。

4.2 积极筹资,加大投入

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和部门的工程建设资金,如国家小型水利重点项目建设资金、国家农田灌溉渠系建设资金、省级水利项目财政专项资金和市、区有关配套资金;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农民、组织、团体、协会等出资兴建灌区末级渠系工程;制订投资扶持政策和激励机制,力争增加工程建设资金。

抓住农民群众尝到兴建末级渠系工程带来好处的有利时机,灌区各有关管理站和有关乡镇水管站应组织专门人员深入农户,推心置腹地给农民朋友讲清楚建设末级渠系的最终目的,科学引领,并发动群众积极地投资投劳,让他们明白:只有末级渠系工程建设好了,才能保障灌区农业的增产增收;只有农业增产增收了,农民群众的收入才会增加。各级部门的投资毕竟有限,农民群众才是末级渠系建设和使用的主体,他们可以随时随地地投入到末级渠系的建设中。只有农民群众自觉自愿地投入到末级渠系工程建设中,灌区末级渠系工程的建设才能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有条件的受益乡村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大力扶持和发展村级水利民营组织,鼓励其对灌区末级渠道工程建设投资投劳。根据“工程不变,用途照旧,多投多得,不投不得”的原则,尽量使用好资金。

4.3 明确权责,革新机制

下大力气从根源上彻底解决灌区末级渠系工程一直以来存在的权利和责任不明晰、管理权利和义务不规范、资金入不敷出、建设管理滞后等顽疾——属于乡镇管理的所有权归乡镇,属于村庄管理的所有权归村庄,同时还要建立健全灌区末级渠系工程建设的机制:水利条件相对较好、人员素质相对较高的村和镇,组织成立若干农民用水户协会,让农民自己协商解决投劳、投资和收取水费等问题。

4.4 合理设计,精心施工

4.4.1 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勘测规划

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同当地农民群众一起进行科学的勘测和规划。遇到问题应及时协商解决,不能只重视表面工作而致使效益降低,也不能贪多求快致使工程质量下降。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分清主次,反复推敲论证,确定灌区末级渠系工程建设的任务。

4.4.2 尊重工程建设的自身规律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尊重工程建设自身的规律,不能头脑发热,不能急功近利,不能不考虑工程建设的长远和总体规划,不能不顾水资源的承受能力,不能不顾当地农田灌溉的实际需求。应持之以恒地坚持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分组分批次地深入实地进行反复考察、论证,实现灌区末级渠系工程建设的利益最大化。

4.4.3 成立工程项目部

为了保质保量地完成工程,需成立由各有关单位组成的工程项目部,负责整个项目的建设管理,包括工程施工技术、质量监查、财务活动等各个方面。各职能部门既要分工明确,又要互相配合,在技术管理工作中,实行总工程师负责制。要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检工作,并实行工程验收制度,实行工前订措施、工后验收制,不让任何隐患或问题影响到下一阶段的工作质量和进度。在工程施工中,要不定期地组织工前检查、中间监督和后期验收工作;要定期地组织有关总结会议,总结前期的经验,指出前期的不足,严格质量监察制度,严格安全制度,使得工程在安全、稳妥的过程中如期完成,力争做成精品工程。

4.4.4 做好技术服务指导和培训

灌区每年要有计划地通过发放资料和实地辅导,帮助各受益乡镇搞好末级渠系工程建设的有关技术工作,包括理论知识和实际施工技术。灌区还可以利用农闲时节举办一些水利技术培训班,条件好的村庄可以培养几名农村水利专业技术人员,从而更好地建设末级渠道工程。

5 建议

为了适应农村税费改革后的新形势,借鉴学习其他县市末级渠系工程建设经验,切实推进牧马河灌区末级渠系工程建设深入发展,笔者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5.1 加强调查研究,及早提出应对措施

末级渠系工程建设是提高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农业生产环境、保障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农村生产力发展实际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牧马河灌区是忻府区的产粮基地,加强末级渠系工程建设是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重要基础,对于保持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借鉴学习兄弟县市末级渠系工程建设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灌区要派出调研小组分赴各乡镇、村庄进行调查研究,要与乡、村党政领导干部、水利技术人员、农民群众开展座谈活动,了解基层干部和群众对农田灌溉工作的想法,进一步统一思想,理清农建工作思路,提出切合实际的工作方案。

5.2 多渠道筹集资金,增加农建投入

要进一步完善已有的末级渠系工程建设投入政策和奖励政策,并鼓励单位和个人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兴办末级渠系工程。要认真总结、借鉴和推广近几年末级渠系工程建设中出现的好方法和好经验,为末级渠系工程建设增添新的活力。

5.3 深化机制改革,建立农民用水协会

灌区要以建立农民用水户协会的方式,让农民直接参与用水管理和工程的维修养护及更新改造,促进灌区的良性运行。对效益明显、受益范围明确的工程,要积极支持和鼓励个体、联户、法人单位去投资兴建,真正实现自办自有、自建自管自受益,真正达到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和永续利用水资源的目的。

6 结束语

末级渠系工程建设和运行的情况关系着灌区受益区的经济发展,所以,积极制订并实施末级渠系建管政策是很有必要的。它不仅可以使灌区水资源利用趋于科学化、合理化,而且节约的水资源还可以改变下游区域的生态环境,使灌区和受益区的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

————————

作者简介:崔世霞(1974—),女,助理工程师,2011年7月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

Mumahe River Irrigation District Management Status and Improvement Measures

Cui Shixia

Abstract: Irrigation District Irrigation project can not only change the abnormal, the situation, but also to make a better play to their effective irrigation area. The status quo and problems Mumahe River Irrigation District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re explored, while the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s.

Key words: Mumahe River irrigation district; end canal; management; measures

猜你喜欢

措施管理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转炉炼钢脱磷原理及措施
管理漫画
浅议5S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分析放疗科辐射防护措施及安全管理模式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