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性知识表达”与面向东南亚的国际汉语教育——基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战略构想

2014-03-22林伦伦陈佳璇蔡锐群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韩山华人华侨潮汕

林伦伦,陈佳璇,蔡锐群

(韩山师范学院,广东潮州 521041)

汉语国际教育已经成为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语境下。以北大、复旦、华东师大等985高校为代表的“国家队”无疑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相比而言,地方性普通本科院校发展汉语国际教育则似乎困难重重:学校不容易获得来自国家层面的资助,校内可以动员的资源相对有限,学校在海外缺乏必要的知名度等等。

不过,地方性高校如果能够恰当定位,其实未必不能获得自己独特的发展空间。地处粤东地区的唯一一所全日制师范本科大学——韩山师范学院,根据其独特的学科、区域和人文优势,特别是依据潮籍华人华侨为主要目标对象,在建设面向东南亚的华文教育基地方面做了不少的探索。

一、孔子学院建设:地方性高校汉语国际教育的现实位置

汉语国际教育已然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公共外交的重要平台。据文献显示,截至2013年年底,全球已建立440所孔子学院和646个孔子课堂。[1]

所有的孔子学院基本都是以中方院校与外方合作的形式展开的,对此加以分析,我们可以看到:440所孔子学院,中国国内参与开办建设的机构总数186所,其中985高校33所,211高校75所,外语类高校9所,普通高校60所,其他类(教育厅或中学)9所,如图1所示。

图1 孔子学院合作机构类型统计图

其中,有25所高校每校至少开办了4所,最多的开设了19所,如: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厦门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上海大学、中山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东北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其余开设了2至3所的有太原理工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四川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兰州大学、新疆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浙江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安徽大学等39所高校;而开设了1所的有天津师范大学、南京农业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暨南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重庆交通大学、渤海大学、贵州财经大学、济南大学等122所高校或机构。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尽管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高校被分为985、211等各种不同的重点大学和普通高校,其所获得的教育资源和学科发展空间都迥然相异。但是,在汉语国际教育的拓展上,地方普通高校已经出现出越来越多的主动性和可能性。

二、“地方性知识”表达:地方性高校汉语国际教育的逻辑起点

地方性高校开展汉语国际教育不仅源于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汉语国际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汉语国际教育的目的是构建一种教育者与学习者之间的知识共同体,通常而言,就是构建关于“汉语”和“中华文化”的知识共同体。[2]不过,可惜的是,在汉语国际教育界不少人眼中,这里的“汉语”几乎就成了“普通话”的同义词,而“中国文化”也被默认做是一个内部均质的知识系统。

著名的文化人类学家吉尔兹(Clifford Geertz)指出:“文化是一种通过符号在历史上代代相传的意义模式,它将传承的观念表现于象征形式之中。通过文化的符号体系,人与人得以相互沟通、绵延传续,并发展出对人生的知识及对生命的态度。”由此,他提出了“地方性知识”的命题。[3]长期以来,知识都被认为是普适性的,尤其是在自然科学所确立的客观性和可重复性原则的影响下,这一信念更不断得到强化。然而,随着现代哲学的不断发展,人们也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知识只是一种随着我们的创造性参与而正在形成中的东西。知识的创造主体既不是各自分裂的个体,也不是普遍的人类,而是在特定时空条件中存在的、具有主体间性的共同体。在这里,地方性知识是一种区别于惯常所谓普遍知识的新的知识形态,它是一种“当地人”的观念,是基于地方历史形成的知识。就汉语而言,这不仅仅意味着一种“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话为标准音”的普通话,更意味着在“官话”以外还存在“吴语”、“闽语”、“晋语”、“粤语”、“客家话”、“赣语”、“湘语”、“徽语”和“平话”等等。按1990版的《中国语言地图集》[4],汉语方言语言人口分布见表1。

表1 汉语方言语言人口分布 (单位:万人)

其中,就闽方言而言,又可以分为“闽北”、“闽东”、“闽中”、“莆仙”、“琼文”和“闽南”各个次方言,而闽南次方言更进一步可以分为“大田”、“潮汕”和“泉漳”等土语。

那么,在汉语国际教育中,汉语的这一地方性知识是否可以忽略不计呢。未必。

有人指出:汉语国际教育不仅是构建一种“知识共同体’的过程,更应该是一种构建“情感共同体”的过程。[5-6]任何语言的教育过程也是一种传播的过程。传播学揭示,任何传播不仅是一种信息的输出,同时更意味着一种接受,而不同的接受群体一定有不同的接受偏好。尽管资料显示,目前在世界各国学习汉语的人已达4000万,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其中学习的主体不仅有非华裔的外国人,更有华人华侨,而且后者占了更大的比例。[7]对于后者而言,汉语的方言便有了普通话难以取代的意义。在这里,“所谓地方性知识,不是指任何特定的、具有地方特征的知识,而是一种新型的知识观念。地方性不仅是在特定的地域意义上说的,它还涉及到在知识的生成与辩护中所形成的特定的情境,包括由特定的历史条件所形成的文化与亚文化群体的价值观,由特定的利益关系所决定的立场、视域等。它要求我们对知识的考察,与其关注普遍的准则,不如着眼于如何形成知识的具体的情境条件”[8]。的确,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在海外华人华侨的知识系统中,汉语方言往往具有比汉民族共同语更为日常的也是更为持久的意义,因为其中包孕了他们更多的生命记忆和文化情感。对于很多海外华人华侨而言,尤其是对于那些已经辗转多国,第N代移民而言,他们的国家认同与故土认同往往是不一致的。在不少人的潜意识中,自己可以是“潮汕人”、“四邑人”,却不一定立刻认可自己是“中国人”,在这里,由于“地方性知识”的作用,“国家认同”与“乡土认同”常常是分裂的,而所谓的“华语”,在当地往往指的是粤语、潮汕语或者福建话和客家话等汉语方言。

由此,汉语国际教育,无论是要更有效地传播汉语,构建汉语知识共同体,还是要更有效地构建“情感共同体”,促进世界的彼此理解,都不能不注意“乡土认同”的意义,不能不注意“地方性知识”的表达问题。而表达地方性知识,在中国的高校系统中,地方性高校无疑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三、潮汕华人华侨分布:潮汕高校汉语国际教育的特殊机遇

汉语国际教育重点之一就是面向海外华人华侨的华文教育,而潮汕无疑是海外华人华侨最重要的祖籍地之一。“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人”,潮汕是数千万潮籍华侨华人共同的根。生活在全球各国的华人中,每4个就有1个祖籍是潮人,尤其是东南亚地区,更是遍布潮汕人,资料显示,在泰国,华人华侨达700万人,其中主体就是潮汕人。[9]

可是,孔子学院的分布是否与此具有相关性?进而言之,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的地方性高校又是如何存在的呢?

目前,440所孔子学院设在115国(地区),其中,亚洲32国(地区)93所,非洲27国37所,欧洲37国149所,美洲16国144所,大洋洲3国17所。孔子课堂设在48国共646个(科摩罗、缅甸、马里、突尼斯、塞舌尔只有课堂,没有学院)。可见,孔子学院的建设与当地的汉语学习需求并不相匹配。

在潮籍华侨华人占有巨大比例的泰国而言,我国一共开办了12所孔子学院(见表2)。

不难发现,在这里,其中没有一所是潮汕地区的高校,即使与潮汕地区相对联系比较密切的也只有两所高校:厦门大学和华侨大学。显然,这非常可能影响面向潮汕华人华侨的华文教育目标的有效实现,不过,也为潮汕地区高校华文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巨大的可能,尤其是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今天,广东的地方性高校更应该主动出击,建设面向东南亚华侨华人的国际汉语教育基地。

四、潮汕百年师范建设:面向潮人的华文教育基地的构建基础

潮汕人文荟萃,历史上的潮州,历来是中国南部沿海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城市之一,自古素有“海滨邹鲁”、“岭海名邦”、“岭东首邑”之美誉;[10]今天的潮州,更是中国的“国家园林城市”和“中国瓷都”,这里不仅是中国最著名的潮州菜的发源地,是中国日用陶瓷产业基地和陶瓷出口基地,也是中国婚纱晚礼服、不锈钢制品的最重要的生产和交易基地,还是中国民族民间艺术之乡、中国工艺美术之都。而韩山师范学院则是位于中国潮州市的唯一一所全日制师范本科大学。韩山师范学院历史悠久,其前身可追溯到宋代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建立的“韩山书院”。1903年晚清政府正式建立“惠潮嘉师范学堂”,是中国第一批、广东省第一所专门培养基础教育师资的学校。1958年升格为韩山高等师范专科学校,1993年升格为韩山师范学院(本科)。[11]学校位于韩山(笔架山)山麓,韩江江畔,依山傍水,是中国风景最秀丽的大学之一。学校占地面积7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7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员工1044人,其中专任教师747名,教师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分别占专任教师的68.9%和39.0%。本科学生17000多名。下设有中文系等16个教学机构,57个本科专业(方向)。[11]111年来,学校形成了“勤教力学,为人师表”的优良校风,培养了一批杰出人物,如国民党元老、中山大学第一任校长邹鲁、国际摄影大师陈复礼、旅港爱国实业家陈伟南、台湾著名书法教育家陈其铨、华南师范大学校长、哲学家陈唯实等。最为重要的是,为粤东地区,乃至全省培养了大量的基础教育师资。在粤东地区,几乎没有一所中学没有韩师毕业生在当学校领导的,有的中学,韩师毕业生教师占了全校一半有余。在2008年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韩师被教育部评为大学本科教学的优等院校。

表2 泰国孔子学院开设情况表

韩山师范学院的汉语国际教育,始于2005年,最初设立了面向海外留学生的“对外汉语教学”专业,先后与哈萨克斯坦、韩国、日本、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美国、英国、乌克兰等国,以及港澳台多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密切的教育与学术交流合作关系。但是,面向东南亚的华侨华人子女,尤其是潮籍华侨华人子女开展华文教育,应该是韩山师范学院的重点战略,打的是血缘和亲缘的牌。学校还得到马来西亚、泰国等教育部门和潮人团体的支持,在华文中学招收中文系新生或者短期华文培训学生。争取每年在韩师学习华文的东南亚学生达到200人。为此,韩师还建设有专门的留学生公寓,配备有专门的留学生餐厅和西餐厅,已有足够的条件开展华文教育。2009年,又专门开办了培养中国学生成为海外汉语教育师资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2014年,将该专业升格为系(并将进一步建设国际汉语教育学院),形成了留学生汉语教育和国际汉语师资教育紧密结合的良好发展态势。

为有效适应华人华侨学生同时对于全局性知识和地方性知识的需求,韩山师范学院的基本策略是:

第一,配备具有开放性学术视野和地方性知识的教师团队。韩山师范学院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大学校长亲自直接参与华文教育的大学之一。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骨干(如陈佳璇博士、吴芳博士等)不但分别毕业于中国第一流大学对外汉语专业、方言专业,在中国重要的语言学刊物上发表了一系列有分量的文章,对汉语国际教育及方言有独到的学术见解,并且还都是潮汕人,有标准的普通话的同时,还有一口地道的潮汕话,为东南亚留学生提供了另一重要的中介语。团队有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6名,广东省省级普通话测试员10多名,有持国家汉办颁发的对外汉语教师资格高级证教师,有公派东南亚国家从教汉语的教师。这支队伍具有多年华文教育的背景及经验,可以同时开展普通话、潮州话和粤语的教学,完全能够胜任华文教育的教学及研究。

第二,“双言(普通话+方言)合理分配,构成了体系独特的华文教育”。①参见陈佳璇: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学科共建项目“面向潮汕籍华人的国际汉语教育策略:基于语言情感、文化认同、社会需求调查的分析”(项目编号:GD12XZW07)课题资料。面对不同国家的留学生,设计出因国家而异的教学体系。面向潮籍华侨子女展开的华文教学不是简单地只开展“普通话教学”,同时还充分关注了潮汕方言或粤语在这一人群中的需求及作用。据此设计出合乎潮汕华侨华人需求的“双言(普通话+方言)合理分配”的教学方案和课程体系,让东南亚留学生特别是潮籍华侨子女在学习汉语的同时,还能强化潮州话甚至是粤语,这种多语言的交流让留学生非常感兴趣,也收获特别多。

第三,“小班教学”。学校配备有专门的留学生教室,所有班级采取小班制教学。留学生入学以后,根据留学生具体的汉语水平,给留学生严格分班,不会因为人数少而勉强拼凑在一个班级中上课。初中高级班都控制在20人以内进行教学。由于小班制教学,学生训练的机会多,与老师的交流多,老师可以有充分的时间关注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教学效果良好。

第四,“在实践中学习,寓教于乐”。留学生在我院学习期间,我们并不拘泥于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而是利用学校中文以外其他专业的教学条件,在进行华文教学的同时,给留学生提供体验中国文化如中国武术、中国书法、潮菜烹饪、潮州工夫茶、潮州民间工艺美术、中国音乐的机会;也为学生提供了解中国社会结构和商业机会的途径,组织他们了解中国陶瓷产业、服装产业、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等等,为学生的个人职业发展和海外潮汕族群发展提供支持。

东南亚潮籍华侨子女选择韩山师院留学,可以做到学习探亲两不误。亲切的乡音,相同的饮食习惯,滴滴香浓的工夫茶,故乡的一草一木,都融入到每个潮人的血液中,存在于身居异国他乡的潮人记忆深处。无论是第N代的潮籍华裔,对潮州的一切或亲切或陌生或神秘或好奇,都能在这片土地上找到慰藉与答案。来潮州留学,可以走亲访友、寻根认祖,这种学习探亲两不误是潮籍后代在中国任何城市中留学都无法实现的。同时,潮汕地区风景秀丽,机场、高铁和高速公路系统交织而成发达的交通网络,回东南亚各国、到中国各地都非常方便。

华文教育需要依据华人华侨特别的心理需求和乡土认同而展开,因此,具有地方性知识优势的地方性高校便获得了发展的特别空间:美丽的潮州,是潮汕文化的腹地,全球潮人的故乡;“千年书院,百年师范”的韩山师范学院,也就有可能成为海外华裔尤其是潮籍华侨华人学生学习华文的首选之地。留学生们在浓浓的乡情、亲切的乡音、淡淡的茶香、鲜香的饮食中学习华文,既学习语言,更了解潮汕文化乃至中国文化,从而获得立体的文化体验。倘能如此,地方性高校将能更好地发挥地方性表达的作用,为汉语的国际教育,为21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做出更多的贡献。

[1]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关于孔子学院/课堂[EB/OL].[2014-05-06].http://www.hanban.edu.cn/.

[2]对话国家汉办主任许琳:汉语文化“软推广”[N/OL].(2008-05-06) [2014-02-08].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8-05/06/content_8113032.htm.

[3][美]克利福德·吉尔兹.地方性知识:阐释人类学论文集[M].王海龙,张家宣,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25.

[4]中国社会科学院,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中国语言地图集[M].香港:朗文(远东)有限公司,1990:3.

[5]胡范铸,刘毓民,胡玉华.汉语国际教育的根本任务和核心理念[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4(2):145-150.

[6]陈佳璇.言者身份与修辞力量:国家形象修辞分析中的一个问题[J].当代修辞学,2011(2):70-76.

[7]3000万老外掀起学汉语狂潮[N/OL].(2005-07-02)[2010-07-15].http://news.sohu.com/20050720/n2263768 47.shtml.

[8]盛晓明.地方性知识的构造[J].哲学研究,2000(12):36-44.

[9]庄国土.华侨华人分布状况和发展趋势研究与探讨[J].侨务工作研究,2010(4):1-3.

[10]林伦伦.“潮汕文化”的自新与粤东社会的发展——“潮汕文化”三题[J].汕头大学学报,2008(4):79-83.

[11]韩山师范学院学院简介[EB/OL].[2013-12-10].http://www.hstc.edu.cn/2013/xxjj.shtml.

猜你喜欢

韩山华人华侨潮汕
苏州国画院名宿展·韩山篇
潮汕牛肉火锅
绽放在东赢的侨界之花——记在日侨团优秀侨领、日本北九州华人华侨协会事务局局长孙娟
更 正 声 明
“借脑引智” 提质发展——德国华人华侨科技工商协会博士团来访江苏
北德华人华侨国庆庆典成功举办
潮汕:把一碗粥吃成了传奇
潮汕为何让人欲罢不能
另类惩罚
刘会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