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脂肪颗粒移植在面部凹陷修复中的应用
2014-03-22马学美田宇虹陈金超
马学美,田宇虹,张 才,陈金超,石 璠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对面部容貌的要求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希望通过整形手术使自己的形象更加完美。人随年龄的增长面部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局部凹陷,以颞部、颊部、鼻唇沟,眼睑沟多见。2009-2012年,我们采用小剂量自体脂肪移植填充术对22 例面部凹陷患者进行矫正,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本组患者共22 例。男2 例,女20 例;年龄35~60 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面部局部凹陷。填充部位:颞部4 例,眼睑沟2 例,鼻唇沟14 例,面颊部2 例。同时进行2 个部位手术者4 例。2 次填充者8 例。填充量1~30 ml。每次填充间隔3~6 个月。
1.2 手术方法
1.2.1 脂肪颗粒的抽取和过滤 脂肪抽吸部位常为腹部、大腿外侧、腰部[1]。站立位用标记笔标记脂肪供应区抽吸范围,抽吸面积由脂肪需求量来确定。常规消毒铺巾,供区皮下脂肪层注入肿胀麻醉液(生理盐水1 000 ml +2%利多卡因30 ml+肾上腺素1 mg),使其肿胀发硬发白即可。5 min 后用20 ml 一次性注射器接直径2.0 mm 的吸脂针进行脂肪抽吸。抽满后将注射器直立放静置,使脂肪颗粒与吸出的混合液分离,排除下层血性液体;再抽生理盐水洗涤,搁置;如此反复数次至液体澄清。选取中下层饱满完整的脂肪颗粒分装于2 ml注射器内备用。
1.2.2 脂肪颗粒的注射移植 用加有肾上腺素的0.25%利多卡因在受区局部浸润麻醉。根据术前标记的凹陷范围,在较隐蔽处做2 mm 的皮肤小切口,用12 号圆头脂肪填充针外接装有脂肪的注射器插入受区皮下层,先到达标记部位远端,边退针边匀速推注,多层次、多点注射,轻轻按揉填充部位使脂肪颗粒均匀填充在凹陷区。考虑到移植脂肪的存活率可着情过量填充。针眼处涂红霉素眼膏,无须包扎。
1.2.3 脂肪移植后的处理 脂肪移植注射后,为减少水肿的发生,48 h 内给予冷敷。72 h 后给予红外线、微波理疗,以利水肿的吸收。
2 结果
对所有患者随访3~12 个月,平均6 个月。所有患者面部凹陷区填充后无血肿、感染、脂肪液化、脂肪栓塞等并发症发生。面部填充区均充盈、自然、效果确切。患者在术后1~3个月受区均有不同程度硬结,3 个月后基本恢复正常形态。其中,8 例补充注射1 次,远期效果满意。典型病例效果见图1。
图1 患者女性,55 岁。因鼻唇沟凹陷行颗粒脂肪填充。第2 次填充术后3 个月,效果满意。
3 讨论
自体脂肪颗粒移植脂肪来源于自身组织,组织相容性好,供区不遗留瘢痕,去除多余脂肪同时对供区进行塑形,是软组织填充的理想材料[2]。有研究表明,移植的脂肪不仅能填充凹陷,因含有某些因子还能改善皮肤的弹性[3]。应用自体脂肪颗粒移植修复面部凹陷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可重复注射,易于塑形。该手术不仅可以填充凹陷,还对患者面部轮廓进行了调整,同时还可以矫治面部左右不对称,提高了面部整体协调性。
移植脂肪的缺点是脂肪会有不同程度的吸收,既往报道脂肪移植成活率在40%~60%[4],是限制其广泛应用的主要因素。因此提高移植脂肪成活率是移植手术的关键。术中,我们用细针抽吸脂肪细胞,减少提取过程对脂肪细胞的损伤;用粗针注射,缓慢匀速注射,把握颗粒脂肪注入量,避免大颗粒脂肪堆积及超量注射,减少注射时机械压力对脂肪细胞的二次损伤[5]。利于移植脂肪与受区最大程度接触,保证移植脂肪的成活。
大量研究表明,长时间、高速离心对脂肪细胞损伤较大。为减少离心对脂肪细胞的损伤,笔者在术中采取静置悬浮纯化脂肪,最大程度保护脂肪细胞免受损伤。面部血运较丰富,利于脂肪细胞成活;注射时以注射到真皮血管网下脂肪层为佳,更有利于脂肪颗粒的成活。多层次、多点注射增大了脂肪细胞与面部受区接触面积,利于血运再建,提高了脂肪细胞成活率,减少脂肪液化。
因脂肪颗粒移植后会有不同程度吸收,我们在术中采用超量注射的方法,一般每次超过组织缺损量30%左右,过度填充会增加局部压力,影响血运,不利于毛细血管的长入。另据临床观察发现,术后局部制动对脂肪细胞成活有一定影响,活动量小的部位脂肪成活相对较高。对于吸收后出现的两侧不对称,局部不饱满等现象,可通过二次移植矫正。二次移植吸收率较低,治疗效果较好。
影响移植脂肪成活的因素较复杂,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通过临床实践,笔者认为在临床中应用粒脂肪移植填充面部凹陷效果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1]Xie Y,Zheng DN,Li QF,et al.An integrated fat grafting technique for cosmetic facial contouring[J].J Plast Reconstr Aesth Surg,2010,63(2):270-276.
[2]齐向东,褚晶晶,马立敏,等.自体脂肪填充面部年轻化[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0,21(9):520-522.
[3]La Rusca I,Schonauer F,Molea G,Core fat graft transplantation for depressed scar[J].Plast Reconstr Surg,2009,123(4):1394-1395.
[4]李青峰.自体脂肪颗粒移植临床应用回顾与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05,14(1):17-18.
[5]赵玉明,王有杉,晏晓青,等.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治疗面部软组织缺损[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7,18(5):378-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