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疗效观察

2014-03-22

淮海医药 2014年2期
关键词:米沙坦氨氯地平收缩压

马 超

高血压治疗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病的死亡和病残的总危险,减少高血压所至的靶器官损害和心脑血管危险是人们的追求目标。替米沙坦是一种口服起效的,特异性的、选择性的AT1受体拮抗剂,能有效阻断血管紧张素II(AngII)结合AT1受体后的生物学作用[1],且半衰期长,口服1 次就能有效平稳降低血压,可降低醛固酮水平,它不抑制人类血浆肾素活性或阻断离子通道,不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因此应用替米沙坦不会加强缓激肽介导的不良反应。本文对替米沙坦对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观察,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3年6月心内科住院年龄53 岁以上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6 例,其中男18 例,女18 例,平均年龄(60 ±6.2)岁。所有病例均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高血压协会(WHO/ISH)高血压诊断标准[2],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即舒张压为95~109 mmHg,坐位收缩压<180 mmHg;排除继发性和恶性高血压、3月内有心肌梗死、脑卒中、大动脉炎、心衰、严重肝肾功能损害等患者。2组治疗前一般资料及血压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标准测量坐位血压,选择右上臂,用立式水银柱血压计于每日8:00~10:00 测量血压3次,取平均值,随机开放对照实验。1 周导入期,停用所有影响血压的药物2 周,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替米沙坦组)18 例,对照组(氨氯地平组)18 例。治疗组给予替米沙坦40 mg/d,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5 mg/d,治疗持续2 周。如2 周后坐位收缩压血压≥90 mmHg 则替米沙坦增至80 mg/d,氨氯地平增至10 mg/d,如4 周后收缩压≥90 mmHg 则加服氢氯噻嗪25 mg,期间随访1 次/周并监测血压和调查不良反应。导入期和第8 周末分别检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清、电解质、血脂、血尿酸及心电图。

1.3 观察指标 显效:坐位收缩压下降≥10 mmHg 至正常或下降>20 mmHg;有效:收缩压下降<10 mmHg 至正常或下降10~19 mmHg。无效:未达到上述指标者。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0.0 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设计t 检验,自身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和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治疗前后血压变化 2 组患者服药8 周后收缩压、舒张压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0.01),2 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2 组治疗前后平均血压变化(mmHg,±s)

表1 2 组治疗前后平均血压变化(mmHg,±s)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组间比较,#P >0.05。

组别例数治疗前收缩压 治疗后收缩压 治疗前舒张压 治疗后舒张压治疗组18 171.5±18.5 119.5±10.5*92.5±15.477.1±15.6*对照组18 172.4±19.5 127.8±8.4* # 92.8±15.6 77.5±17.6*#

2.2 2组疗效比较 治疗8 周后,2 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P >0.05),见表2。

表2 2 组临床疗效比较

2.3 用药剂量 替米沙坦组有效17 例,其中15 例服替米沙坦40 mg/d,2 例80 mg/d;氨氯地平有效16 例,其中11 例5 mg/d,4 例10 mg/d,1 例加用氢氯噻嗪25 mg。

2.4 耐受性与安全性 本组36 例均无心、脑、低血压事件发生。替米沙坦组出现1 例头痛,占5.5%;氨氯地平组3 例出现双下肢水肿,占16.6%,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1,P<0.05),见表3。

表3 2 组病例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替米沙坦是一种常效的AT1抑制剂,无须生物转换即有药理活性,血浆半衰期约为9~12 h,口服1 次即可维持24 h以上的降压作用。本对照观察显示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1 d 1 次替米沙坦40~80 mg 或氨氯地平5~10 mg 均有明显降压疗效,2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疗效欠佳时加氢氯噻嗪可增加疗效,替米沙坦不良反应明显低于氨氯地平(P<0.05)。

此外,替米沙坦是新一代ARBs,有选择性激动PPAR-γ的作用[3]。基础研究显示ARBs 均可以减轻血管紧张素Ⅱ在胰岛素信号转导、氧化应激、交感神经活性、脂肪合成等方面的不良作用,还可以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的多种致病决定因子[4]。体外研究证实还具有保护胰岛β 细胞功能的作用。

[1]Neutel JM.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to assess the comparative efficacy and duration of action of a novel new angiotensin II receptor blocker-telmisartan[J].Blood press,2001,1:27-32.

[2]Buranakitjaroen P,Phoojaroenchanachai M,Saravich S,et al.The efficacy and tolerability of an angiotensin II receptor blocker telmisartan,in Thai patients with mild to moderate essential hypertension[J].J Med AssocThai,2002,85(9):968-977.

[3]颖 睿,刘 畅.替米沙坦对胰岛素抵抗大鼠脂肪细胞因子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8):632-634.

[4]Saitoh Y,Hongwei W,Ueno H,et a1.Teimisartan attenuates fattyacid-induced oxidative stress and NAD(P)H oxidase activity in pancreatic beta-cells[J].Diabetes Metab,2009,35(5):392-397.

猜你喜欢

米沙坦氨氯地平收缩压
缬沙坦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应用效果分析
氢氯噻嗪联合替米沙坦用于高血压治疗的有效性分析
老年人群收缩压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预后的关系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强化降低收缩压不增加卒中风险
改良的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评分与老年人短时收缩压变异性的关系
胰岛素抵抗OLETF大鼠血清IL-18水平变化及替米沙坦的干预研究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SIRT1 mRNA的表达及氨氯地平对其影响
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并发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
替米沙坦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BMP-7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