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河游荡型河流主槽范围分析确定

2014-03-22田文文

电力勘测设计 2014年5期
关键词:主槽河槽河势

田文文,张 磊

(1. 中南电力设计院,湖北 武汉 430071;2. 河南省众慧电力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河南 郑州 450007)

特高压长距离架空输电线路经常需要跨越游荡型河流,出现多级杆塔于河中立塔的情形。在跨越断面设计中,合理确定主槽范围尤为重要,因其直接影响着塔位的冲刷深度。以哈密~郑州±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黄河大跨越工程为例,其跨越断面宽约11km,主槽冲刷深度23m左右,滩地冲刷深度在9m以内,主槽与滩地的冲刷深度相差非常明显。可见,主槽范围确定的合理性直接关系着线路安全和工程造价。

1 工程概况

哈密~郑州±800kV特高压直流输变电工程(下称哈郑线),输电电压等级±800kV,输电规模750万kW。线路起点为新疆哈密地区,途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 、河南等6省(区、市),落点为河南郑州,线路全长约2300km。

哈郑线黄河大跨越处位于郑州市中牟县境内,具体跨越位置为马渡~九堡河段,位于赵口闸下游1100m处,上距花园口水文站31.5km,下距夹河滩水文站69.4km,跨越断面两堤间距约11km,对应左岸大堤桩号121+045、右岸大堤桩号43+860。该河段属典型的黄河下游游荡型河段,其主流摆动多变,河床宽、浅、散乱,冲淤变幅大。

2 河道基本情况

2.1 河道概况

黄河进入郑州境后,河面逐渐变得宽阔,泥沙不断淤积,至邙山头以下形成“悬河”,高出南岸地面2m~7m。哈郑线选定的黄河大跨越断面位于黄河下游最典型的游荡型河段——花园口至九堡河段。该河段两岸均修有大堤,洪水完全依靠大堤束范,中间无支流汇入。两岸大堤堤距为5.5km~12.7km,河槽宽1.5km~7.2km,河滩宽0.3km~7.1km,共有滩地973.4km2,河床纵比降一般为1.75~2.1,河道微弯或较为顺直,其平面外型一般呈宽窄相间状态,平均曲折系数为1.1左右,平槽流量下的河相关系(B)0.5/H为20~40。

该河段因河面甚宽,致使流势分散,泥沙易于淤积,加之主流摆动频繁,新淤滩岸抗冲能力弱,主流冲刷滩岸坐弯后,易形成畸形河势,堤防安全时常受到威胁,是历史上决口频繁河段。

2.2 现有水利工程

该河段水利工程主要有黄河两岸堤防及河道整治工程,河道整治工程主要包括险工和控导护滩工程。

2.2.1 堤防工程

花园口~夹河滩临黄大堤长106km,设计防洪标准为22000m3/s,接近千年一遇洪水。堤防工程已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整修加高,目前临黄堤顶宽9m~12m,堤顶一般高出花园口站22000m3/s洪水相应水位2.5m~3m,部分堤段培修了前后戗或进行了淤临淤背加固。

2.2.3 河道整治工程

险工和控导工程是游荡型河段河道整治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90年代以后,黄河河道整治工作重点转移到花园口至夹河滩河段,大跨越上、下游河段已陆续修建了众多河道工程,现河道北岸修有马庄、双井、武庄、毛庵4处控导护滩工程,南岸有马渡、三坝、杨桥、万滩、赵口,九堡等工程。以上述工程为基础,拟建大跨越上下游河道整治治导线为:双井工程→马渡工程→武庄工程→赵口工程→九堡工程。这些工程能控导主流、稳定河势、确保工程安全,同时还具有护滩、保堤等作用,是黄河下游河道整治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3 主槽范围确定方法

3.1 主流线摆幅法

根据跨越河段河道工程的修建和水库运用方式的变化,可将河势流路变化分为三个时期:三门峡水库修建前、三门峡水库运用后至小浪底水库运用前、小浪底水库拦沙运用后至今。

(1)三门峡水库修建前(1950年~1960年)

从主流线套绘和统计资料分析,1949年~1953年,跨越河段因缺乏河道工程控制,主流变动幅度大,河势极无规律(图1)。

(2)三门峡水库运用后至小浪底水库运用前(1961年~1999年)

1960年9月至1964年10月为三门峡水库蓄水拦沙运用期,该河段主槽冲刷下切,主流规顺,河势单一,南岸为主流。此时下游滩地大量坍塌,下游河道陆续修建了不少护滩控导工程。1965年~1974年,三门峡水库改变运用方式为“滞洪排沙”,下游河势发生剧烈变化,河道宽浅散乱,主流摆动频繁,跨越断面主流最大摆动幅度达2.9km(图2)。

图1 1949年~1953年跨越断面附近主流线套绘结果

图2 1954年~1974年跨越断面附近主流线套绘结果

1974年~1984年,三门峡水库开始“蓄清排浑”运用,下游冲淤特性改变,非汛期水库蓄水拦沙,下泄清水,河道冲刷;汛期水库排沙,下泄浑水,河道淤积。加之近20年来水较少,该时期跨越断面主流线最大摆动幅度约1.6km(图3)。

图3 1975年~1984年跨越断面附近主流线套绘结果

1985年~1999年,属枯水少沙系列,大洪水出现几率减少,高含沙中常洪水几率增大,河道严重淤积,河槽萎缩,跨越断面摆动范围最大900m(图4)。

(3)小浪底水库拦沙运用至今(2000年~2011年)

图4 1985年~1999年跨越断面附近主流线套绘结果

小浪底水库拦沙运用以来,除调水调沙和洪水期外均清水下泄,致使下游河道持续冲刷,河槽下切,滩槽高差加大,加之上游来水较小,河床稳定性增强。此外,1995年修建武庄工程,1999年修建毛庵工程,对河势起到了一定控制作用,跨越附近的主流线摆幅减弱,约为950m(图5)。

图5 2000年~2011年跨越断面附近主流线套绘结果

根据上述分析,跨越断面各时期主流最大摆幅见表1。可以看出,1974年前因缺乏河道控导工程及三门峡水库“滞洪排沙”运用,跨越断面主流线摆幅较大,最大达3200m。1974年后,河道工程陆续修建,特别是武庄、毛庵控导工程修建后,河势摆幅明显减小,最大主流摆幅为1600m。

表1 不同时期跨越断面主流线摆幅

3.2 测验断面确定法

距跨越处最近的大断面为赵口断面、六堡断面,赵口断面于2004年布设,六堡断面于2000年布设。

赵口断面2004年以来主河槽位置变化见图6a。可以看出,该断面深槽宽度自小浪底水库拦沙运用以来一直展宽,最大1763m。左岸深槽起点距随河势变化,右岸为赵口控导工程,无滩地。河槽左起点距一直比较固定为一生产堤。

六堡断面与赵口断面相似,见图6b,深槽宽度自小浪底水库拦沙运用以来略有展宽,最大2081m。左岸深槽起点距随河势变化,右岸为赵口控导工程,无滩地。河槽左起点距一直比较固定为一生产堤。

图6 赵口、六堡断面河槽左右岸起点距历年变化

3.3 控导工程连线法

跨越断面上下游分别有武庄、毛庵控导工程,均位于大跨越断面左岸原阳县境内。

武庄控导工程始建于1995年5月,目标任务是:在设计来水条件下,控导主流,稳定险工流势,降低大堤被冲决机率,保障防洪安全,同时起到护滩和有利于右岸涵闸引水的作用。毛庵控导工程始建于1999年5月,2000年续建,目标任务是:上迎赵口险工之来流,送流于九堡下延工程,与九堡下延工程共同承担理顺九堡以下河势的重担,担负黄河防洪、控导主流、稳定下游河势、护滩保村等综合作用,是黄河下游整治的重要节点工程。

跨越断面位于武庄、毛庵控导工程之间,两工程连线控制了主流的摆动范围,见图7。以此连线确定断面主河槽宽度,主河槽从右岸赵口险工起算,则宽度约为3.4km。

3.4 主槽范围的确定

通过上述主流线摆幅法、测验断面确定法和控导工程连线法对主河槽位置的综合分析,确定大跨越断面河段从右岸大堤起3.4km范围内为主河槽宽。

图7 控导工程连线确定的主河槽宽

4 结论

综上分析,游荡型河段主槽范围可通过以下三种方法确定:①根据不同年代相同比例的地形图,套绘跨越断面河段各年代主流线,分析主槽横向演变趋势;②根据跨越河段上下游实测大断面资料,特别是历次大洪水前后的大断面资料,分析主槽横向演变趋势;③考虑跨越河段上下游的控导工程、丁坝等对主流摆动的节制作用,以及规划制导线范围的影响等因素,分析确定主槽范围。

黄河游荡型河段大跨越工程中,主槽范围的合理确定是一个重要而又复杂的问题,应根据工程跨越断面河流特性、水利工程、控导措施、历史洪水等条件,采用多种方法从各方面综合论证,以保障线路安全,同时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

猜你喜欢

主槽河槽河势
洪水对黄河下游淤滩刷槽影响试验研究
黄河中游小北干流段持续淤积期的主槽摆动特点*
福建莆田木兰溪防洪工程白塘段滩地及河道整治方案探讨
阿克肖水库古河槽坝基处理及超深防渗墙施工
水沙条件及河岸边界条件对河型转化影响的研究
河床横向摆动计算方法及其在黄河下游游荡段的应用
新乡黄河河务局用无人机查勘黄河河势
倒运海水道近年河床演变分析
三峡工程运用后荆江河段平滩河槽形态调整特点
长江口长兴水道潘石港附近岸线利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