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宣传工作思想形成问题探析
2014-03-22陈桂芝
陈桂芝
毛泽东的宣传工作思想,就是他在宣传工作问题上提出的一系列理论观点和工作要求。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有一个形成过程一样,毛泽东的宣传工作思想也有一个形成过程。探讨和分析这一思想的形成过程以及这一过程中毛泽东对宣传工作问题的相关论述,对于进一步研究毛泽东思想史,对于做好新形势下党的宣传工作,应该说是不无必要的。
一
从1919年五四运动后到1923年6月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之前,是毛泽东的宣传工作思想的萌芽时期。
毛泽东的宣传工作思想的提出,可以追溯到1919年五四运动后。五四运动爆发后,毛泽东等在湖南积极组织反帝爱国运动。7月,湖南省学生联合会的刊物《湘江评论》创刊,毛泽东为主编和主要撰稿人,他写了《创刊宣言》和《启事》,提出“以宣传最新思潮为主旨”,实行“呼声革命”[1]336、293。随即,毛泽东写了《民众的大联合》一文,在《湘江评论》上连载。文章热情歌颂俄国十月革命和在其影响下发生的五四运动,指出“刻不容缓的民众大联合,我们应该积极进行”,
以“对付国内外强权者”,实现“中华民族的改革”[1]390-394。可见,毛泽东是把宣传工作同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联系在一起的。在同年秋开展的驱逐湖南军阀张敬尧的斗争中,毛泽东不但亲自率领代表团赴京请愿,并且在报刊上不断发表文章,揭露张敬尧的罪恶,向各界民众进行驱张宣传。毛泽东等还组织了平民通信社,亲自向京、津、沪、汉各报发稿,把张敬尧的罪恶和各地驱张运动的消息广为传布。1920年6月驱张运动胜利结束后,毛泽东于7月在长沙发起成立文化书社,他在《发起文化书社》一文中说:“文化书社愿以最迅速、最简便的方法,介绍中外各种最新书报杂志,以充青年及全体湖南人新研究的材料。”[1]498-499他在《文化书社组织大纲》中又说:“本社以运销中外各种有价值之书报杂志为主旨”,“使各种有价值之新出版物,广布全省,人人有阅读之机会。”[1]501这时,毛泽东已经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他发起成立文化书社,发行进步书刊,其目的在于提高民众特别是青年的革命觉悟,并传播马克思主义。在书社发行的书刊中,就有《马格斯〈资本论〉入门》、《社会主义史》、《科学的社会主义》、《新俄国之研究》以及当时已经成为党在上海的早期组织的刊物《新青年》等。9月,毛泽东在参加何叔衡召集的《通俗报》编辑部会议时说:《通俗报》是向一般群众进行宣传教育的武器,文字必须浅显、生动,短小精悍,要用事实说话,不可专谈空洞的大道理[2]64。
1920年11月,经党在上海的早期组织的联络,毛泽东、何叔衡等创建了党在湖南的早期组织。从这时开始,毛泽东更强调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同月,他在一封信中说:“中国坏空气太深太厚”,必须“造成一种有势力的新空气”,而“没有主义,是造不成空气的”,“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2]71。1921年1月初,他在新民学会新年大会上提出要办通俗报、讲演团、印刷局、编译社,推广文化书社,联络同志,以达到改造中国及世界的目的。4月,毛泽东在《文化书社社务报告》中说:由于受了新思潮的正面刺激和旧思想的反面刺激,社会对于新出版物的需要“骤然迫切起来”,“现实的急务,莫要于传播文化;而传播文化有效,则莫要于办‘文化书社式’的书社。”[2]83
1921年6月底,毛泽东和何叔衡赴上海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8月中旬回到长沙后,二人创办了湖南自修大学。他们提出:自修大学的办学目的是“改造现社会”,学员求学是“求实现这个目的的学问”[3]。后来,自修大学校刊《新时代》发刊词中又说:要“努力研究致用的学术,实行社会改造的准备”[2]111。这些主张,实际上已经初步表达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思想。10月,中国共产党湖南支部在长沙成立,毛泽东任书记。同月,毛泽东又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湖南分部主任。此后,毛泽东以极大的精力从事发展党的组织、建立工会、开展工人罢工斗争的工作。毛泽东很强调利用合法形式进行宣传工作和组织工作,如利用当时的平民教育运动来开办工人补习学校、成立工人俱乐部,培养工人运动骨干,并利用湖南军阀、省长赵恒惕颁布的“省宪”,开展请愿和说理斗争。1923年4月,毛泽东离开长沙去上海,到中共中央工作。临行前,对湖南党的工作强调了两点:一是利用“省宪”中的民主条文进行斗争,二是接近群众,如办夜校、办读书班、办刊物等,从中发现和培养积极分子,扩大党的工作骨干队伍[2]113。这两点意见,再次体现了他关于利用合法形式来开展宣传工作和组织工作的思想。
这一时期毛泽东在宣传工作问题上提出的相关观点,体现了宣传工作要以“主义”为指导、要为革命斗争服务、要采取各种形式、要利用合法形式以及对群众的宣传要通俗化的思想,但对这些问题还没有进行系统的论述,还没有形成比较系统的思想。所以,这一时期他所提出的一些相关观点,只能看作是他的宣传工作思想的萌芽。
二
从1923年6月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到1929年12月古田会议之前,是毛泽东的宣传工作思想在萌芽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接近形成的时期。
1923年6月,毛泽东出席在广州召开的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以建立两党合作为基础的国民革命统一战线。毛泽东任中央局成员兼秘书,协助委员长陈独秀处理中央日常工作。7月,毛泽东发表《北京政变与商人》一文,指出外力、军阀是全体商人以至全国国民的共同敌人,“惟有号召全国商人、工人、农人、学生、教职员,乃至各种各色凡属同受压迫的国民,建立严密的联合战线,这个革命才可以成功。”[2]1169月,按中央决定回湖南开展工作。11月,与何叙衡、李维汉等在湖南自修大学的基础上成立湘江中学,为党的工作培养青年骨干。湘江中学的办学宗旨是使学生成为“健全的战士,为国民除障碍,为民族争自由”,“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民族独立思想与革命精神。”[2]119
1924年1月,毛泽东出席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会后,毛泽东到上海参加国民党上海执行部的工作。12月以后,经中央同意,毛泽东回湖南疗养,在韶山等地指导农民运动。1925年10月初,经国民党中央党部常务会议通过,毛泽东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同月,主持召开了两次宣传部的部务会议,对相关工作做出部署。12月初,毛泽东任主编的《政治周报》在广州创刊。他在《政治周报发刊理由》中说:“为什么出版《政治周报》?为了革命。”现在,一切反革命派利用宣传工具对革命进攻,我们的责任就是“向反革命派宣传反攻,以打破反革命宣传。”毛泽东特别强调用事实来打破反革命宣传,指出本报“十分之九是实际事实之叙述,只有十分之一是对于反革命派宣传的辩论。”[4]22-23
1926年1月,国民党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毛泽东在大会上作了宣传工作报告。大会通过了毛泽东等起草的《关于宣传决议案》,其中说:一个政党,只对“有利于群众的理论和主义”进行“抽象宣传”,还不能造成一个“群众的党”;“唯有从事实上表示某党对民众的工作,才能造成一个群众的党”,才能“使民众相信本党确能为他们在实际上谋利益。”并“使群众与政党在行动上采取一致的态度。”《决议案》中说:“宣传部应当是本党最活泼、最敏捷的机关”,“是汇集本党精神劳力,运用本党精神劳力,指导精神劳力,来实现本党政策的总机关。”一切有宣传能力的党员,“都应参与宣传部的工作”。《决议案》中还说:“宣传部和党员及民众的联络,极关重要。”“中央宣传部应和各省宣传部、本党各机关以及其他公共团体,依规定的时间,借书信、电报、专差,保持密切的联络。”[5]《决议案》还对宣传工作提出了相关的具体要求。这个文件虽然不是毛泽东一人起草的,但考察其全文并无不妥之处,因此应该说反映了毛泽东在当时对宣传工作的认识。
1926年5月,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通过了旨在限制共产党的《整理党务案》,毛泽东辞去宣传部代理部长职务,以主要精力做好由他任所长的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工作。这一届农讲所有学员300余人,来自全国20个省区。这届农讲所在毛泽东主持下,对学员进行系统的革命理论和方法的教育,结合理论教育研究农民问题,并组织学员到农村实习。9月,毛泽东主持编印的《农民问题丛刊》开始陆续出版,毛泽东为这套《丛刊》写了题为《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的序言,其中指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4]37,并提出应有大批的同志到乡村去,研究农民问题,向农民宣传革命道理,引导农民组织起来参加革命斗争。11月,毛泽东任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1927年初,毛泽东在实地考察湖南五县农民运动的基础上,于3月写出《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阐明了农民运动中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其中指出:“政治宣传的普及乡村,全是共产党和农民协会的功绩”。今后值得注意的,就是要“利用各种机会”,把简单的口号“内容渐渐充实,意义渐渐明了起来。”[6]
1927年国民党右派发动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之后,国共两党的合作关系破裂,国民革命失败。按照中共中央关于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和实行土地革命的总方针,毛泽东和湖南省委领导了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随后在井冈山建立了农村根据地。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率领井冈山红军主力向赣南、闽西进军,开辟新的根据地。在农村根据地斗争中,不但要加强党和红军内部的宣传教育工作,而且要加强对群众的宣传工作,以巩固党和红军,建立和巩固党和红军的群众基础。1928年11月,毛泽东在写给中央的报告中就说明了井冈山地区党组织、红军和群众的状况,对党和红军的宣传教育工作和对群众的宣传工作做了初步的总结。1929年4月,他在代表红四军前委写给中央的信中,说明了红四军党组织对群众的宣传工作:“政治部统属的文字宣传队和口头宣传队,均以连为单位,每连二队,每队三人,路上行军及每到一处,宣传就立刻普及。”[4]566月,他在一封党内通信中又用很长的篇幅全面地说明了红四军党内的问题,指出红四军中一些同志“最厌烦的是讨论宣传和组织问题,”他说:全军1 324名党员中,工人出身的占23%,非工人出身的占77%。“四军党内显然有一种建立于农民、游民、小资产阶级之上的不正确的思想,这种思想是不利于党的团结和革命的前途的”,克服这种思想“是同志们今后奋斗的目标。”[4]74-75毛泽东把问题提到了这样的高度,必然会在适当时机系统地解决红四军党内的宣传教育问题和对群众的宣传问题。
这一时期毛泽东所提出的关于宣传工作重要性的思想,特别是关于红四军中党的宣传教育工作的思想,是对前一时期所提出的观点的丰富。但是这一时期,毛泽东对党的宣传工作尚未进行系统的总结和论述,他关于宣传工作的思想尚未达到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的程度。
三
1929年12月毛泽东起草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即古田会议决议,标志着毛泽东的宣传工作思想的形成。
如何加强党和军队的建设,如何宣传群众和组织群众,是毛泽东自秋收起义以来不断思考的问题。1929年12月,毛泽东起草了《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在这个《决议案》中,毛泽东总结了党和红军建设以及开展群众工作的经验,对宣传工作问题作了系统的阐述。
关于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党内教育、士兵教育、对群众的宣传,都属于党的宣传工作的范围。在《决议案》中,毛泽东主要是阐明了党内教育和对群众的宣传的重要性。《决议案》指出:“红军党内最迫切的问题,要算是教育的问题。”“不提高党内政治水平,不肃清党内各种偏向,便决然不能健全并扩大红军,更不能担负重大的斗争任务。”还指出:“红军宣传工作的任务,就是扩大政治影响争取广大群众。由于这个宣传任务之实现,才可以达到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建立政权、消灭反动势力、促进革命高潮等红军的总任务。”[4]94-96
关于宣传工作的内容。《决议案》中规定了当时党内教育的10个方面的内容,其中包括对上级指导机关文件的讨论、对各种错误思想的纠正、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对群众工作方针的研究等。《决议案》中规定了士兵政治教育的19个方面的内容,其中包括政治问题分析、群众工作方法、各种偏向的纠正、红军白军的比较、共产党国民党的比较等。《决议案》中分析了红军宣传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并对宣传队问题和宣传的内容、宣传工作的各种形式作了规定。
关于宣传工作的方法。《决议案》中规定了当时党内教育的18个方面的方法,其中包括办训练班、读书报、政治讨论会、个别谈话、开展批评等。《决议案》中规定了士兵政治教育的8个方面的方法,其中包括上政治课、集合讲话、早晚点名时讲话、个别谈话等。在政治课的教学方法中,又规定了启发式(废止注入式)、由近及远、由浅入深、说话通俗化、说话要明白、说话要有趣味、以姿势助说话、后次复习前次的概念等。《决议案》还规定了对群众进行宣传工作的12个方面的方法,其中包括对白军士兵和下级官长进行宣传的方法。
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既是党内教育的内容,又是做好整个宣传工作的必要条件。《决议案》中列举了党内错误思想的8个方面的主要表现,即单纯军事观点、极端民主化、非组织观点、绝对平均主义、主观主义、个人主义、流寇思想和盲动主义残余,并且分别列举了这些错误思想的具体表现,分别分析了这些错误思想的来源,分别规定了纠正这些错误思想的切实办法。
可见,在这个《决议案》中,毛泽东不但进一步阐明了宣传工作的重要性,而且全面规定了当时宣传工作的内容和具体的工作方法,并且深刻分析了党的宣传工作中在当时必须克服的各种错误倾向,提出了纠正的办法。这表明,毛泽东关于宣传工作的思想已经具备了相当的系统性,标志着毛泽东的宣传工作思想的形成。
毛泽东的这一思想的形成过程,是同他从事和指导宣传工作的实践联系在一起的,也是同当时整个中国革命的历史联系在一起的。考察这个过程,了解这个过程中毛泽东对宣传工作的论述,对于在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不断地总结党的宣传工作的经验,实现宣传工作的与时俱进,也有重要的启示。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编辑组.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传(1893—1949):上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79.
[4]毛泽东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5]荣孟源.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上册[G].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141-144.
[6]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