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教师工作动机理论模型的构建及思考

2014-03-22秦玉友

关键词:成就定向动机

田 里,秦玉友

(1.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24;2.长春工程学院教务处,吉林长春130021)

论教师工作动机理论模型的构建及思考

田 里1,2,秦玉友1

(1.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24;2.长春工程学院教务处,吉林长春130021)

教师的工作动机是指引起教师教学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教学活动,并且引导使该教学活动趋向学校所设定的教学目标的内在心理历程。教师的教学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结果和质量都有影响。笔者试用自我决定理论、成就目标定向理论和期望价值理论,为教师工作动机创建不同的目标和行为模型,以期为教师工作动机理论研究开拓新途径。

教师工作动机;自我决定理论;成就目标定向理论;期望价值理论

一、教师工作动机概念

在实际教学活动过程中,为教师者,客观上除了必须了解教学原理并熟悉教学方法外,还必须具备两个主观条件——工作能力和工作动机。在心理学上,工作能力和工作动机,一向被视为个体差异的问题。

工作动机是指引起教师教学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教学活动,并且引导使该教学活动趋向学校所设定的教学目标的内在心理历程。显然,这一定义是将工作动机置于达成学校教学目标的原则下提出的。这样界定是便于将教师的工作动机与学校的教育质量联系在一起[1]。考量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动机和目的之间的辩证关系,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教学工作热情是十分必要的。教师的工作动机还是探查教师教学行为内在机制的认知与情感过程的重要工具,是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研究教师工作动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二、三种动机学说从不同角度构建教师工作动机理论模型

动机问题是心理学中后起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西方百年来在动机问题的研究上经历了三个重要时期,即本能理论时期、驱力理论时期、认知理论时期。20世纪80年代至今动机的认知观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并成为当今动机问题研究的主流。认知论者提出了一系列认知动机理论,如成就动机论、自我效能论,以及新近的自我决定论、预言论、归因论等。这些理论集中反映了人类行为的能动特征,其研究结果更为真实,也更具有应用价值[2]。

(一)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SDT)及在教师工作动机研究中的模型构建

自我决定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德西(Deci)和瑞恩(Ryan)等人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种关于人类自我决定行为的动机过程理论。该理论认为人是积极的有机体,具有先天的心理成长和发展的潜能。自我决定就是一种关于经验选择的潜能,是在充分认识个人需要和环境信息的基础上,个体对行动所做出自由的选择。自我决定的潜能可以引导人们从事感兴趣的、有益于能力发展的行为,这种对自我决定的追求就构成了人类行为的内在动机[3]。

根据自我决定理论,不少研究者都将其应用到了教育领域,其中佩尔蒂埃(Pelletier)等人的研究提出并测试了教师行为的选择模式。该模型由四个潜在结构组成。第一个潜在结构是教师关于工作压力的看法。此结构由3种类型的工作经历压力感知组成:(1)教师感知到来自于符合学校课程和执行标准重要性的压力;(2)教师感知到来自于学校管理关于课堂纪律的压力;(3)教师感知到来自于符合同事教学一致性的压力。第二个潜在结构是教师对学生的内在或外在的动机的感知和自主调节。第三个潜在结构是教师自身的内在或外在的动机和对工作的自主调节。第四个潜在结构是研究教师的性格是控制学生还是支持他们的自主性[4]。

已经被证实的是:自主性支持环境相对于控制性环境往往会提升内在动机和自我决定动机。当我们考虑课堂教育时,在很大程度上,环境是由教师创建的。许多教育研究都集中在教师行为——自主性支持或控制性——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上[5]1-10,[6-7]。德西等人最初提出,教师性格(是趋向自主性还是控制性)是决定学生课堂经历更加自主性还是控制性的一个关键因素[5]1-10。随后,在另一项研究中有人提出:当教师感知到来自上级的压力时,他们更倾向于控制他们的学生[8]852-859。分析表明教师的自我决定动机是指向工作的,而不是其他两个决定因素,可以通过独特的方差来预测教师的性格对学生自主性的支持。教师越少地感知到工作压力,就会越多地感知到学生对学校的自决,同时越多地表现出对工作的自决。反过来,教师更多地工作自决,就会更多地表现出对学生采用自主性支持[8]852-859,[9]。

(二)成就目标定向理论(achievement goal orientation theory)及在教师工作动机研究中的模型构建

20世纪3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麦克杜格尔(McDougall)、托尔曼(Tolman)、勒温(Lewin)等,开始重视动机的目的性与目标指向性研究,而成就目标定向理论的渊源是洛克(Locke)建构的目标设置理论[10]21-23。德维克(Dweck)在一项关于小学生对待学业任务失败的研究中,提出成就目标定向的两种方式:学习目标定向(learning goal orientation)与成绩目标定向(performance goal orientation)。艾尔特(Elliot)提出了三因素的目标取向模型,即把成绩目标再分成两类:趋向型(approach)成绩目标和回避型(avoidance)成绩目标。随后艾尔特又提出成就目标理论四分法,即把成就目标分成学习—接近目标、学习—回避目标、成绩—接近目标、成绩—回避目标四类[10]。

在此基础上巴特勒(Butler)提出了一个用于教学工作动机的成就目标框架,即把教师的成就目标分为:(1)学习和发展的专业能力(掌握目标定向);(2)表现出卓越的教学能力(能力趋向目标定向);(3)避免暴露劣质教学能力(能力回避目标定向);(4)无所事事度日(工作回避目标定向)[11]241-252。并且巴特勒(Butler)通过来自以色列教师的样本和来自德国实习教师的样本证明了教师成就目标与他们求助、行为之间的关系[11]241-251,[12]。追求掌握目标定向的教师的特征是:当他们学到新知识时,当课堂上的知识引起他们思考时,他们相信自己会成功。他们积极去寻求有利于自身学习的帮助,希望得到可以使他们变得更有知识和效用的帮助,同时自身也积极努力着。相形之下,更多的教师持有能力回避定向动机,持这种动机的教师认为:他的班级表现还没有其他的班级表现糟糕;学生不问问题,他们也不提问;在校长眼里他们还比大多数人称职,他们更容易感知具有危险性的消极的帮助,并且不太可能向别人寻求帮助或建议。

通过巴特勒的教师成就目标框架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用以解释学校中实际发生的情况。将这些发现与来自超过20年的学生成就目标的研究结果整合,就会发现教学像学习一样,当教师努力学习和掌握能力,而不是主要担心为了避免失败和表现出低能力时将会更有效。其次,成就目标受到情境的影响,当学校不仅鼓励学生同时也鼓励教师去追求掌握目标定向时,学校应该是最有效的。因此,组织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可以预测学校的健康发展和教师的有效性[13-14]。相比之下,校长如果主要采用学生考试成绩来衡量和评估教师,可能会制造一个更加重视绩效为导向的学校风气,将会使教师和学生都倾向于采用能力目标定向。此外,研究结果对于理解和减少学术不诚实行为产生影响,当教师表达出困难是学习的一部分而不是能力不足的证据时,学生就不太可能去作弊。

(三)期望价值理论(expectancy-value theory)及在教师工作动机研究中的模型构建

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至80年代初期的将近20年中,阿特金森(Atkinson)的期望价值理论在成就动机研究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此后有许多研究者分别对阿氏的期望价值理论进行了修正、拓展。其中埃克尔斯(Eccles)等人阐述并验证了一个成就相关选择的期望价值理论模型。在该理论模型中,他们假定选择同时受到消极与积极任务特征的影响,并且假定所有的选择都有着相应的精确花费,因为一种选择经常减少了其他的选择。因此,不同选择的成功可能性预期与相对价值是选择的关键性决定因素[15]。最初埃克尔斯等人开发这个模型是为了解释学生选择数学参与[16],后来期望价值理论模型已经被有效地应用于验证学校其他专业学科的选择。沃特(Watt)将其运用到选择参与特定类型的职业,在此基础上沃特和理查德森提出“FITChoice”(从教选择影响因素)框架,该框架提供了一个全面和一致性的模型来系统研究:人们为什么选择教学职业[17]。

“FIT-Choice”模型汇集了教师教育文献中反复出现,并且已经确定与教师职业选择有关的问题,以及与能力相关的确定因素。“FIT-Choice”模型不但选择在教师教育文献中已经重点强调的“利他”型动机,还选择了更多的个人功利动机和内在动机,再加上广泛职业选择文献中能力相关的信念。模型还挖掘了教师职业需求和奖励方面的个人看法,以及包含职业满意度和承诺的测量。从模型的研究结果看,被吸引到教师行列从事教师职业的人的特征是:认为自己有能力教得好;相信自己会发现教学是一个有内在回报和愉快的职业;有自己独特的积极学习的经验;认为教学将成为自己一个高水平的职业保障;相信教学是一份有价值的工作,它会影响到其他人的生活质量,特别是儿童和青少年的生活质量。此外,平衡职业生涯和生命质量的机会成本也是很重要的。因此,模型认为,多样性的目标因素共同影响决定教师进入教学职业。

研究者将现有动机理论引入教师领域,在研究中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教师工作动机理论,既是对已有的动机理论的延伸和扩展,同时也是一种创新。研究中构建的教师工作动机理论的模型也取得了非常有意义的成果,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框架。然而,教师工作动机理论尚不成熟,有待在研究中进一步完善。

三、对我国教师工作动机理论研究的思考

动机的研究是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领域一个由来已久的课题,由于其特别的重要性和内在的复杂性,使得对该问题的研究无法一蹴而就。相反,它是一个值得长期研究和不断深入探索的极富魅力的研究领域。以下是笔者对我国教师工作动机理论研究的几点建议:

(一)在教学活动中构建、完善教师工作动机理论

我国现有的教师工作动机研究缺乏理论基础。比照国外的研究发现,教师成就目标定向的研究有其专门的理论及模型。从国外动机理论应用在教育上的发展趋势看,无论是自我决定理论、成就目标定向理论还是期望价值理论,都是开始应用于对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进而发展应用于对教师工作动机的研究。因此,国内进行教师工作动机研究,也须从学生学习动机逐渐迁出,构建教师工作动机理论。

(二)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构建、完善教师工作动机理论

中国传统文化中,一向重视人己关系,每见成功人物自述其成功经验时,不是将个人成功归因于父母、教师,就是归因于上司主管或贵人扶持,很少将自己的行为结果归因为能力、努力。在构建教师工作动机理论时也要注意这些中西方文化差异,国外已经成熟的教师工作动机理论不适合拿来就用,已有的工作动机量表也要考虑我国的实际情况修改再进行使用。

(三)内在工作动机和外在工作动机相互融合

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才能干好一行。身为一名教师对教学本身没有兴趣,对和孩子在一起没有兴趣,他是不能成为一名教师的,起码不能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由于教师入职前对教师行业性质存在不合理信念,在复杂的现实教学环境中,教师行业本身的性质往往被教师感知为压力。因此,将内在工作动机和外在工作动机分开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教师的工作投入,教学兴趣,工作满意度,工作倦怠,教学策略及其对专业发展的愿景。

(四)教师的工作动机具有情境性

教师的工作动机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但是目前的研究多是在同一时间点发放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分析,少有关注教师在一个连续的时间段内持续的工作动机。未来的研究可以采用纵向研究的方法,探讨入职前后教师工作动机的发展变化,以及工作一段时间(例如一年)内教师工作动机的变化,还可以研究已经采取一定措施之后教师的工作动机与原来相比的发展变化,并在不同教师动机理论之间建立联系。

[1]张春兴.教育心理学——三化取向的理论与实践[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291.

[2]张爱卿.20世纪动机心理研究的历史探索[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38(5):26-31.

[3]刘海燕,闫荣双,郭得俊.认知动机理论的新进展——自我决定论[J].心理科学,2003,26(6):1115-1116.

[4]Pelletier L.G.,Se'guin-Le'vesque C.&Legault L..Pressure from above and Pressure from Below as Determinants of Teachers'Motivation and Teaching Behaviors[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02,94(1):186-196.

[5]Deci,E.L.,Nezlek,J.,&Sheinman,L..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warder and intrinsic motivation of the rewardee[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1,40(1).

[6]Deci,E.L.,Schwartz,A.J.,Sheinman,L.,&Ryan,R.M..An instrument to assess adults'orientations toward control versus autonomy with children:Reflexion on 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perceived competence[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81,73(5):642-650.

[7]Ryan,R.M.,&Grolnick,W.S..Origins and pawns in the classroom:Self-report and projective assessments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children's perceptions[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6,50(3):550-558.

[8]Deci,E.L.,Speigel,N.H.,Ryan,R.M.,Koestner,R.,&Kauffman,M..The effects of performance standards on teaching styles:The behavior of controlling teachers[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82,74(6).

[9]Flink,C.,Boggiano,K.M.,&Barrett,M..Controlling teaching strategies:Undermining children's selfdetermination and performance[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0,59(5):916-924.

[10]龚艳.成就目标定向理论及其教育启示[J].上海教育科研,2005(6):21-23.

[11]Butler R..Teachers'Achievement Goal Orientations and Associations with Teachers'Help Seeking:Examination of a Novel Approach to Teacher Motivation[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07,99(2).

[12]Dickhauser,O.,Butler,R.,&Toenjes,B..Achievement goals and attitudes to help seeking among pre-service teachers[J].Zeitschrift fuer Entwicklungspsychologie and Paedagogische Psychologie,2007,39(2):120-126

[13]Hart,P.M.,Wearing,A.J.,Conn,M.,Carter,N.L.,&Dingle,R.K..The development of the school organisational health questionnaire:a measure for assessing teacher morale and school organisational climate[J].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00,70(2):211-228.

[14]Hoy,W.K.,&Fedman,J.A..Organisational health:The concept and measure[J].Journal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Education,1987,20(4):30-37

[15]姜立利.期望价值理论的研究进展[J].上海教育科研,2003(2):33-35

[16]Eccles(Parsons),J.,Adler,T.F.,Futterman,R.,Goff,S.B.,Kaczala,C.M.,&Meece,J.L.,et al..Expectancies,values,and academic behaviors.In J.T.Spence(Ed.),Achievement and achievement motivation[M].San Francisco,CA:W.H.Freeman,1983:75-146.

[17]Watt H.M.G.&Richardson P.W..Who Chooses Teaching and Why?Profiling Characteristics and Motivations across three Australian Universities[J].Asia-Pacific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2006,34(1):27-56.

Teachers'Work Motivation Theory Model and Thinking

TIAN Li1,2,QIN Yu-you1
(1.Institute of Rural Education,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Key Research Base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Changchun 130024,China;2.Changchu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Changchun 130021,China)

Teachers motivation to work is the cause of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to maintain teaching activities,and guide to make the teaching activities tend to schools teaching objectives set by the internal psychological process.The teachers' teaching is affected students learning process,outcomes and quality.Try this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achievement goal orientation theory and expectation value theory,motivation for teachers to create different goals and behavioral models,in order for teachers to work motivation theory to explore new avenues.

Teachers Motivation to Work;Self-determination Theory;Achievement Goal Orientation Theory;Expectancy-Value Theory

G44

A

1001-6201(2014)03-0206-04

[责任编辑:何宏俭]

2014-01-18

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2B250)。

田里(1982-),女,吉林长春人,长春工程学院助理研究员,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博士研究生;秦玉友(1974-),吉林抚松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成就定向动机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了不起的成就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动机比能力重要
失恋“成就”的CEO
基于FANUC-31i外部一转信号在三档主轴定向中的应用
定向越野
基于虚拟社区的定向出版模式
动机不纯
定向运动课百米定向教学形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