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称转喻的组篇功能及其意义识解

2014-03-22刘桂玲

关键词:缩略海归语篇

刘桂玲,杨 忠

(1.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吉林长春130012;2.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吉林长春130024)

指称转喻的组篇功能及其意义识解

刘桂玲1,2,杨 忠2

(1.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吉林长春130012;2.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吉林长春130024)

在转喻是人类基本认知方式的理论前提下,我们从语篇语义学的角度对汉语指称转喻进行考察的过程中发现:指称转喻通常以谐音词、缩略语和解构汉字等形式实现意义参照;在语篇中,指称转喻不仅构成转喻链,还以转喻簇的形式群聚;指称转喻通常在词汇和语篇两个层面参与意义表达:在概念层面,指称转喻作为参照点可供使用者通达其目标意义;在语篇层面,指称转喻与句法结构互动构造语篇,转喻簇发挥参照点的功能通达语篇意义,前者是纵向参照的过程,后者是横向参照的过程。

指称转喻;组篇功能;意义识解

一、引 言

转喻是同一理想化认知模型中的一个概念实体为另一个概念实体提供心理通路的认知过程[1]。在指称转喻、述谓转喻和言语行为转喻三个类别中[2],汉语指称转喻的使用数目最大,应用范围最广①对兰卡斯特汉语语料库新闻报道类(LCMC_A)的前2万字进行粗略统计发现:这三种类别当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指称转喻,共174例,述谓转喻和言语行为转喻的数目分别为11例和1例。。指称转喻的产生源于邻近性,通常体现为物理空间邻近、概念邻近和语音邻近等等。例如:

(1)壶开了,快关火!

(2)咱们篮球队需要引进一些大个子。

(3)我国机电工业背着380亿的库存产品,……这是一个沉重的包袱,膨胀的库存堵塞了企业生产经营的良性循环。人们将这种现象形象地称为“仓梗阻”。

由于“壶”和“大个子”与其指称对象——壶里的水和高个子队员——在空间和概念方面临近因而构成转喻关系,而“仓梗阻”与常见的病名“肠梗阻”具有语音方面的临近性,读者由“肠梗阻”的语音和意义(肠内容物通过障碍)结合仓梗阻所指称的现象理解谐音词所表达的“库存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良性循环”的含义。

概念转喻主要发挥指称功能,在意义理解的过程中具有推理作用[3],可为提取目标概念提供参照[4]5-6。Al-Sharafi将衔接形式之间的相互参照贴上语篇转喻的标签,在转喻三分框架中和符号学视角下以英语和阿拉伯语语篇为语料研究语篇转喻与语篇连贯的关系[5]。国内外迄今为止尚无专门针对指称转喻的组篇功能及其语篇意义所进行的专门研究。

大型语篇中转喻出现的频次不具有显著性,转喻的无标记性又给统计造成一定困难,短小语篇相对而言更便于分析。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众言论有机会借助网络媒介广泛流传。普通民众采取非官方的渠道借助博客或者网帖发表自己对于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因而新出现了段子这种文体。段子语篇亦庄亦谐,妙趣横生,传达了创作者对时事热点的关注以及对于人生的思考。段子语篇文字简洁,转喻形式出现频繁,而且经常阐发一定的道理。本文拟以汉语段子为语料对指称转喻在汉语语篇中的组篇功能和意义识解过程进行质化分析①。

二、指称转喻的概念参照

(一)指称转喻的参照点功能

转喻词语具有参照点的功能,能为目标概念提供心理通道。指称转喻表达经济,通常用短小的语言形式代替较长的形式和较复杂的概念。Langacker认为转喻表述能够使我们通过谈论一件突出和易于编码的事物以自动唤起不太受关注或难于命名的目标。在认知过程中,我们通常会以一个事物的概念为认知参照点来获得与另一事物的心理接触。

中国文化造就了很多特色的转喻词语,如表示年龄的襁褓、垂髫、加冠等词语分别是运用用具、装束和事件来指称相应年龄段的人,相应的事物作为参照点通达使用这些用具、采用这些装束和参与这些事件的主体,由此构成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转喻表述。又如在中国传统做法是春节时在房子内外倒贴“福”字,第一是因为“福”字所表达的吉祥概念,第二是通过“福”字的倒置表示与其谐音的“到来”这一概念,所以倒贴“福”字这一意象就是个参照点,表达的是“福到”这一复杂概念。倒贴“福”字是对于“新年福到”这一愿景的含蓄表述。

指称转喻在语篇中使用频繁,例如:

(4)上课的区别:小学上课费嘴,初中上课费笔,高中上课费脑,大学上课费流量。

这个语篇的开头部分以“上课的区别”限定了课堂这一辖域,可见(4)描述的是学生在各个阶段课堂上作为主体的参与方式。以“工具”作为参照点通达与其相关的“活动”是十分常见的转喻现象,如英语中“can the food”和汉语中的“网鱼”。在例(4)中,“嘴”、“笔”、“脑”和“流量”是转喻表述,指称与其相关的活动。按照常识,“嘴”参与的主要活动包括基本的生理行为如“进食”和较高级的表述活动如“讲话”。假若劝诫某人“管住你的嘴”,通常是建议他不要乱吃东西或警告他不要乱讲话。受“上课”这一活动框架和辖域的制约,这里“嘴”作为参照点指称的是“讲话”这一行为,学生在课堂上讲话的主要目的是回答问题和参与讨论,所以“嘴”这一参照点在课堂框架中通达的目标概念是这一部位参与的活动“发言”。因课堂这一辖域的限制,“笔”参照的是书写活动,即它作为工具所参与的活动“抄录”;“脑”通达的是它所从事的活动“思考”;“流量”参照的是它作为媒介所参与的活动“上网”。

(二)指称转喻的参照手段

语篇是一个语义单位,它可以是口语也可以是书面语,可以是散文也可以是诗歌,可以是对话也可以是独白,它可以大至一个语段,小至一个词语,只要实际运用中的语言能够作为一个整体表达一个完整的概念,那它就构成了一个语篇[6]。段子是短小语篇的典型代表,有时寥寥数字,有时长达一页,但是无论长短,这些文字大都围绕一个主题展开。汉语段子大多不是由名人创作而成,而是普通民众有感而发,或经深入思考定稿,或信手拈来偶成。这些语句短小精悍,其中很多具有讽喻、劝谏或励志的功能,在这些语句中指称转喻主要以谐音、缩略和解构汉字等形式实现意义参照。

以谐音构成的转喻形式十分常见,其中多为将汉语中原有词语中的成分替换成近音字或同音字,这种现象是语言游戏,是对语词的创造性使用,这些转喻表述在语篇语境中作为参照点在语境提示下通达其目标意义。例如,目前我国各大中城市空气污染严重,上至相关部门和主管领导,下至普通民众对这一现象十分关注,由此许多相应的调侃应运而生,这些语句或与其他热点人物和事件相结合(如“尘惯吸”),或依靠典故和历史故事(如“尘世美”),在轻松的氛围中引导人

①虽然本研究搜集了百余篇包含转喻构造的语篇,但限于篇幅且为便于分析,本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几篇为例。这些语篇因经反复转发,无法确定其创作者和最初源头,因而未标注出处。本文是针对指称转喻的语篇功能进行的定性分析,限于篇幅未能在大型语篇中研究转喻的组篇功能,由于存在技术难度未能对指称转喻组篇功能进行量化研究。们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

缩略是比较常见的构词形式,通常是将一个词语的首字(母)从全称中抽离出来缩略成为新的词语形式,这个新词语能概括原词的概念。现今还有另外一种比较常见的缩略形式,即将一系列汉语词所对应的英文词首字母抽离出来构成一个新的语素以表达这一系列词语所组成的新概念,如:

(5)忙碌工作勿忘种子法则(SEED),即最基本的健康要素包括睡眠(Sleep)、情绪(Emotion)、运动(Exercise)和饮食(Diet)。

网络搜索显示“种子法则”一词的出处为一篇医学文献[7],是中国医务工作者在综合考虑汉英对应的词语基础上对于健康生活要素的总结,四条法则相对应的英文词首字母刚好构成英文词“种子”(SEED),而“种子”一词意为“显花植物所特有的器官……在一定条件下能萌发成新的植物体”,该医学文献将其总结为“种子”一词也传递萌发生命、健康体魄的含义。由汉语词语及其对应的英文形式“SEED”可以获得英文缩略式中四个字母所对应的法则[8],这个过程是由整体向部分概念分解的参照过程,缩略词作为转喻参照点具有语言表达简洁和容易记忆的效应。

汉字是形体和意义紧密结合的表意文字,很多词语的意义都可以由其构成形式推知。象形字和形声字的构词理据很容易能够从词形上推知,所以有可能通过解构汉字推知其意义。但是今人在对汉字进行解构时往往另辟蹊径,他们选择对词语所联想的社会和心理意义进行解读,这种解读往往来源于创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和对文字的玩味。这些感悟具有人生哲理,但在这些语篇中赋予汉字的意义多数情况下并不是造字的初衷。拆解汉字是字形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联,通常其转喻关系为因果参照,表现为创作者基于汉字的构成部分对字义中蕴含的哲理所进行的主观解读。

(6)汉字中的哲理

令:今天努力一点,明天才有资格指挥别人。(今+点=令,字义为果→组成部分为因)

骗:一旦被人看穿,马上就会被人看扁。(骗=马+扁,字义为因→组成部分为果)

舒:舍得给予他人,自己才能舒心。(舍+予=舒,字义为果→组成部分为因)

伴:意味着那人是你身体的另一半。(人+半=伴,字义为果→组成部分为因)

值:站得直,人的身价才高。(人+直=值,字义为果→组成部分为因)

起:人生的每一次提升,都是自己走出来的。(己+走=起,字义为果→组成部分为因)

在对以上六个汉字的解析中,都是采用因果参照的形式,有的是以因参果,如“骗”,“骗人”是因,“马上被人看扁”是果;多数是以果参因,如“令”和其余几个汉字,要想达到“明天发号施令”的结果就要“今天努力一点”。这种对汉字的另类解读虽然不是先民造字的初衷,但这种解读包含了许多人生哲理,具有励志和启迪思维的效果。

三、汉语语篇中指称转喻的组篇方式

Barcelona在观察转喻用法的基础上发现英语指称转喻通常构成转喻链[9],汉语语篇中这种现象也很常见。也就是说,转喻形式通常作为参照点通达这一形式所指称的目标概念,转喻词语在发挥参照功能之后成为衬托目标的背景,有时目标概念本身可能继而会成为通达另一深层目标概念的参照点[4],这一参照过程就形成了转喻链。以一则新闻标题为例:

(7)海归如何不变成“海带”[10]。例(7)中出现了两个缩略语,缩略现象在英、汉语中大量存在,缩略词语是基于转喻思维构造而成的[11-12]。例如,“海归”一词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由“海外留学归国人员”缩略而成。由于当时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中国在外留学人员掀起了新一轮回国浪潮。这些人员带回了新的技术、管理和观念,因而他们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海归”一词在使用初期因其与汉语中原有词语谐音而引起联想,常常造成一种喜剧效果。由于中国人避讳“龟”字,所以在这对词语中取了“海归”的写法,而海带一词保留了其固有的形式。“海待”一词由“海归待业”缩略而成,基于语音临近由“海待”又转喻而成“海带”。“海带”是一种常见的海藻,属于海产中的低价品种,在“海归”这一形式的影响下“海带”一词具有了新含义,而“海带”一词的使用又诱使人们对于“海归”一词有了新的联想,因为“海龟”是海生动物,经济价值很高,所以“海带”在经济价值方面与“海龟”形成了对照。近年来留学归国人员已经不像前些年那样受用人单位的追捧,很多留学归国人员高不成低不就,在无法顺利就业的情况下变成了“海带”(海归待业),留学归国人员由稀有珍贵物种落魄成为低廉的滞销品种。由于这两个词语处于同一认知辖域,都与汉语中既有词语谐音,在语音临近的基础上构成转喻形式,在使用时具有诙谐的效果。转喻长久以来被看作是一种修辞现象,频繁使用转喻会降低这种辞格的修辞效力[13],所以随着使用的频率增高,“海归”和“海带”等词语的新鲜感和喜剧效应已经逐渐消失。

指称转喻不仅与其指称概念之间形成转喻链,而且在语篇中时常类聚并构成转喻簇,如例(7)中的“海归”和“海带”。转喻表达在语篇中常同现构成群聚现象,转喻簇中包含的各个转喻形式通常涉及相似的对象和概念并具有类似的认知理据。

再以(4)为例,课堂这一辖域包含的几个次域为小学课堂、初中课堂、高中课堂和大学课堂,这几种课堂上学生的状态分别为费嘴、费笔、费脑和费流量,“嘴”、“笔”、“脑”、“流量”构成横向的“转喻簇”,通过这些转喻形式的簇发描述各个阶段课堂上学生的活动和参与状态。四个转喻形式生动形象并形成鲜明对照,尤其是“费流量”跟前几个相比更具有轻微的讽刺效果。

通过对若干短篇进行观察我们发现,指称转喻通常以转喻簇的形式出现,而这些转喻形式背后的含义又要经由链式参照才能获得,因而转喻簇和转喻链与并列结构一起协同构造语篇。由转喻表述到其所指称的概念之间要经由若干个形式之间的参照和变换,这个过程是链式参照,其形式和意义之间要经多次参照,而多个指称转喻同时出现在一个语篇中常构成转喻簇。

四、指称转喻的语篇意义识解路径

本文所选取的语篇通常是普通民众采取一些迂回的手段表达的对于人生的感受和对于热点问题的思索,这些富于人生哲理的语段通常没有标题,短则一句话,长可达数段。在句法层面上,这些语篇一般采用平行结构,对若干现象或者事件进行罗列。转喻常出现于平行结构的相同位置上,从形式和意义两方面表达概念的对照。这些平行结构中的恒定成分是共有元素,而变化的是各个语句中的转喻形式和各个辖域。在这些语篇中,转喻通常出现于类似的句子结构当中构成排比和对偶的形式,概念转喻与句法结构共同作用使语句具有工整的格式。

转喻的语篇组织功能通常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概念转喻常经由链式参照实现意义的识解;二是转喻簇经由语句连缀构造语篇,一系列转喻词语实现上下文衔接,使语篇前后呼应。指称转喻的识解是纵向参照的过程,而语篇意义的产生通常是转喻簇横向整合的结果。在语篇层面上一系列转喻合并成参照点,通过对于这些个体现象的描述,借助推理,人们可以通达参照点背后隐藏的意义[14],这一参照过程可以看作是语篇转喻。由转喻形式推知其指称的意义是纵向参照的过程,由转喻簇推知语篇意义是横向参照的过程。在语篇转喻中,通过对于部分现象的列举推知其后隐藏的整体意义。通常在转喻的罗列和使用背后包含更深层的含义和寓意,读者通过概念转喻和语篇转喻先后两个过程经由纵向参照和横向参照领会和推导语篇背后潜藏的整体意义。

五、结 语

通过对汉语语篇进行观察,我们发现指称转喻通常以谐音词、缩略语和解构汉字等形式实现意义参照,语篇中指称转喻大多以转喻链和转喻簇的形式出现。研究发现在汉语语篇中指称转喻具有两个层面的功能:一是作为参照点通达指称目标的概念功能,二是在语篇层面上与平行结构等句法形式协同作用连缀语句构造语篇的功能,其中前者是纵向参照的过程,后一过程中转喻簇经横向参照达至语篇意义的整合。指称转喻的使用使语言表达经济,言语诙谐幽默,通过指称转喻连缀的表层形式通常可以推知其后隐含的意义。

[1]Radden,Günter.&Zoltán Kövecses.Towards a Theory of Metonymy[A].in Klaus-Uwe Panther and Günter Radden(eds.)Metonymy in Language and Thought[C].Amsterdam:John Benjamins,1999:21.

[2]Panther,Klaus-Uwe &Linda Thornburg.The potentiality for actuality metonymy in English and Hungarian[A].In Klaus-Uwe Panther &Günter Radden(eds.).Metonymy in Language and Thought[C].Amsterdam:John Benjamins,1999:336.

[3]Panther,Klaus-Uwe and Linda Thornburg(eds.)Metonymy and Pragmatic Inferencing[C].Amsterdam:John Benjamins,2003.

[4]Langacker,Ronald W.Reference Point Constructions[J].Cognitive Linguistics,1993(4):1-38.

[5]Al-sharafi,Abdul Gabbar Mohammed.Textual Metonymy:A Semiotic Approach[M].Houndmills:Palgrave Macmillan,2004:6.

[6]Halliday,Michael Alexander Kirkwood.&Ruqaiya Hasan.Cohesion in English[M].London:Longman,1976.

[7]胡春松,胡大一.什么是健康“种子法则”[J].中国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8).

[8]刘宇红,黄元龙.词语缩略的转喻机制[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66-69.

[9]Barcelona,Antonio.The multilevel operation of metonymy in grammar and discourse,with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metonymic chains[A].In Ruiz de Mendoza,F.&S.Peña Cervel(eds.),Cognitive Linguistics:Internal Dynamics and Interdisciplinary Interaction[C].Berlin/New York:Mouton de Gruyter,2005.

[10]http://cjmp.cnhan.com/whcb/html/2012-09/05/content_5058232.htm.

[11]束定芳.隐喻和换喻的差别与联系[J].外国语,2004(3):26-34.

[12]刘桂玲.英语缩略语背后的转喻思维[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报,2013(3):13-15.

[13]刘桂玲,杨忠.指称转喻研究的认知和功能视角[J].外国问题研究,2014(1):82-86.

[14]Panther,Klaus-Uwe and Linda Thornburg(eds.).Metonymy and Pragmatic Inferencing[C].Amsterdam:John Benjamins,2003.

The Textual Function and Meaning Construal of Referential Metonymies

LIU Gui-ling1,2,YANG Zhong2
(1.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12,China;2.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4,China)

Under the theoretical premise that metonymy is one of the ways of conceptualizing,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scourse semantics it is found from the study of Chinese texts that the referential point functions of metonymies are always realized by means of the creation of homophones,the invention of acronyms and the analysis of Chinese characters;referential metonymies often occur in chains or in clusters in such discourses.The functions of referential metonymies are always realized on two levels.On the conceptual level,they are reference points for target meanings,and on the textual level,together with syntactic structures,they help form texts and serve as basis for expressing implied meanings.The former is a vertical referential process and the latter a horizontal one.

Referential Metonymy;Textual Function;Meaning Construal

H05

A

1001-6201(2014)03-0164-05

[责任编辑:张树武]

2014-03-0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2BYY008)。

刘桂玲(1974-),女,吉林通榆人,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副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研究生;杨忠(1949-),男,吉林永吉人,东北师范大学外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缩略海归语篇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为新征程汇聚海归磅礴力量
“人艰不拆”、“累觉不爱”等网络四字成语与文化
“海归”返乡当“猪倌”
新海归
海归周炳“意发”攻“芯”
这些词语你看明白了多少
论当下缩略形式的网络流行语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