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农牧民收入增长情况分析

2014-03-22格根塔娜宫立峰杨锦阜乌仁陶格斯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农牧业经营管理站015000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14年4期
关键词:纯收入农牧业农牧民

格根塔娜 赵 华 宫立峰 杨锦阜 乌仁陶格斯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农牧业经营管理站 015000

“十一五”期间,巴彦淖尔市抓住西部大开发和扩大内需的机遇,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农牧民收入得到了大幅度持续增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4265元增加到8240元,年均增长14.1%,。“十二五”时期,在进入加快推进富民强市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千方百计促进农牧民增收仍旧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也是广大农牧民的最大愿望和迫切要求。按照市农牧业局要求,结合当前全市农牧民收入现状,我站对全市农牧民收入情况进行了认真的调研。

1 “十一五”期间农牧民收入变化情况和结构特点

1.1 收入情况

2010年巴彦淖尔市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8240元,比“十一五”初的2006年增加3521元,5年间农牧民收入年均增加704.2元,年均增长14.9%,成为历史上农牧民收入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

1.2 结构特点

(1)收入结构趋于合理化,收入来源趋于多元化。一是农牧民工资性收入比重逐年加大。“十一五”以来,随着全市农村牧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镇化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广大农村牧区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的速度明显加快,加上农牧区剩余劳动力外出从业人数的大量增加,使得全市农牧民工资性收入大幅增长,农牧民工资性收入占纯收入的比重逐年加大,已成为推动农牧民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二是农牧民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不断增长。2010年全市农牧民来自各项政策性的人均转移性纯收入达363元,比上年增加42元,增长13.1%;比2006年增长92.1%,年均增长18.4%。转移性纯收入占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由2006年的4.0%提高到2010年的4.4%,提高了0.4个百分点。三是家庭经营性收入逐年下降。2010年全市家庭经营性收入为6684元,比上年减少719元,下降12.1%;比2006年下降77%,年均下降15.4%。占总收入比重由2006年的84.1%下降到2010年的81.1%,下降了3个百分点。

(2)农牧民来自畜牧业的收入占纯收入的比重大幅提高。据调查,2010年全市农牧民来自牧业的纯收入人均达2233元,比上年增加216元,增长10.7%。

(3)市场意识增强,现金收入快速增长。“十一五”以来,随着全市农村牧区经济的发展,广大农牧民市场经济意识普遍增强,“为卖而种、为卖而养”的观念深入人心,全市农畜产品的商品率不断提高,农牧民现金收入迅速增长。

2 制约农牧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

2.1 收入来源单一,阻碍了农牧民收入的增长

农牧民收入增长与收入构成密切相关,而收入构成又受制于生产经营结构。近年来,虽然我市根据实际对农牧业经营结构进行了大力的调整,农牧民纯收入构成进一步趋于合理,但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以种植业为主的生产格局,来自种植业和养殖业的收入仍然是农牧民收入的主体,占到农牧民收入的一半以上。

2.2 农牧业产业化水平低,对农牧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难以形成强大的产业推动力

目前我市农牧业产业化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比较低,对农牧民收入的快速增长拉动力不强。主要表现在:一是农畜产品加工的大型龙头企业数量少,尤其是缺少本地“土生土长”的大型龙头企业。二是龙头企业的优势产品不突出,形不成本地知名品牌,对地方经济的拉动潜力不大。三是政府对农牧民引导不够。

2.3 农村牧区剩余劳动力转移慢,外出务工收入有待进一步增长

农村劳动力转移难的主要原因,一是税费改革后,种地养殖的费用明显减少,相应的种养业的收入也较高,外出打工的积极性不高。二是外出打工比较辛苦,而且收入也不高。由于我市外出打工的青壮年基本上没有受过专业技术培训,从事的行业也多数是工资较低而劳动时间较长的工作。三是在本地企业打工的农牧民多数具有临时性、季节性的特点,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劳动就业保障体制,而且工资也低于当地的收入水平。

3 “十二五”期间农牧民增收目标和相应措施

“十二五”期间农牧民纯收入增收目标依次为:2011年 9310元、2012年 10800元、2013年 12200元、2014年13800元、2015年15600元,平均增幅13%。农牧民纯收入中,养殖业收入和工资性收入的比重会逐年上升,到“十二五”末,将会与种植业收入的比重持平,三块收入各占农牧民纯收入的1/3。

3.1 设施农业是农牧民增收的突破口

随着设施农业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农牧民增收的空间不断扩大。各地本着“高标准、高科技、大规模、大带动”的原则,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集中连片发展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2011年全市新增设施农业4.4万亩,设施农业面积累计达到8.1万亩,比上年翻了一番多。“十二五”末,设施农业面积累计达到30万亩以上。设施农业亩均纯收入1.6万元,大约是大田农作物亩均纯收入的20倍。到“十二五”末,预计新增设施农业可增加收入18.5亿元,全市农牧民人均可增收1800元。

3.2 规模养殖是农牧民增收的另一个突破口

按照“主攻肉羊,突破生猪,加快奶牛,发展家禽”的发展战略,依托中央财政支持我市现代肉羊项目和奶牛、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场)建设项目,通过政策扶持和项目拉动,重点培育养殖大户、专业小区和公司化养殖场,引领畜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2011年新建规模化养殖场127个,其中,奶牛存栏200头以上的养殖场32个,肉羊出栏2000只或基础母羊存栏200只以上的养殖场73个,生猪出栏500口以上养殖场22个。到“十二五”末,规模化养殖比例将由目前的60%提高到90%以上。随着规模养殖的大力发展,使得养殖业收入有较大幅度增加,成为农牧民增收的另一个突破口。

3.3 工资性收入将是农牧民增收的第三个突破口

随着城镇化和二、三产业的发展,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速度将会不断加快。预计“十二五”期间,每年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劳动力2万人左右。2011年农村牧区转移劳动力20.5万人,比上年增加2.37万人,实现务工收入13.88亿元,农牧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335元,占人均纯收入比重的14.3%。到“十二五”末,劳动力转移人数将达到30万人以上,农牧民人均工资性收入达4368元,占人均纯收入比重的28%。

3.4 继续推广应用农牧业适用生产技术,实现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

“十二五”期间,全市农牧业系统继续深入开展农牧民科技培训,组织农牧业专家讲师团,把节本增效重点技术送到田间地头,同时利用 “农业百科”、电视栏目、“农事通”、“农信通”手机短信以及广播、报纸、远程教育信息网络等多种渠道及时将农牧业新政策、新技术、新品种宣传到位、推广到位,不断夯实农牧业生产的技术基础,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提供技术保障。

3.5 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主要农产品适销对路,价格上涨,效益增加

2011年农作物种植围绕规模养殖和龙头企业加工需求调整结构,突出体现在玉米种植方面。玉米作为优质饲草料和我市淀粉加工厂及联邦制药厂的主要原料,种植面积比上年增加30万亩,结构有较大调整。今后随着规模养殖的发展和龙头加工企业加工能力的扩大,种植结构将会进一步优化,必定会有力地推动农牧民增收。

3.6 惠农惠牧政策扶持和补贴力度不断加大,确保农牧民增收

随着国家、自治区和地方政府不断加大惠农惠牧政策补贴的力度,预计到年末,转移性收入将达到4.16亿元,农牧民人均获得的转移性收入达400元,比上年增加37元,增幅为10.2%。“十二五”期间,国家、自治区以及地方政府将继续加大农牧业补贴力度,惠农惠牧政策补贴涉及粮食直补、生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和草原奖补等项补贴。认真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各项惠农惠牧政策,完善补贴机制,可以确保农牧民收入稳定增加。

3.7 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土地和草场流转,规模化经营的力度不断加大,有利于农牧民增收

近年来,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普及,种养大户和农牧民专业合作社逐年加大土地、草场流转力度,进行规模化经营,增收渠道不断拓宽。2011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51.5万亩,比上年增加38万亩,在新增流转面积38万亩中,种养大户进行土地流转的有24.5万亩。据测算,实行规模经营每亩可增收80元。同时,土地流转的增加使农牧民财产性收入达到1.48亿元,人均财产性收入达143元,比上年增加32元,增幅为28.8%。“十二五”末,土地流转将达到500万亩以上,人均财产性收入将增加至312元。

3.8 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有利于促进农牧民增收

通过发展农村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带动关联产业群的发展,将产业优势和产品优势转化为农民的就业机会,从而促进农牧民增收。同时,随着产业化进程的发展,龙头企业逐渐参与到农牧业生产基地建设中来,与农民之间的利益关系日趋紧密。目前,全市有龙头企业145家,发展势头较好,龙头企业带动了土地流转规模经营,也促进了农村牧区劳动力的充分就业,拓宽了农牧民的增收渠道。

猜你喜欢

纯收入农牧业农牧民
“无人机放牛”让农牧业走在时尚前端
◆2018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超14600元
内蒙古农牧业生产资料股份有限公司
浅谈西藏农牧业信息资源管理
农牧民初中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关于培育新型职业农牧民的思考
西藏生态环境保护与农牧民增收几点思考
关于巴林左旗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现状调查
农民增收实现“十连快”城乡居民收入比连续4年下降
四川农民收入增速 连续四年高于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