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助力智慧城市发展:访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智慧城市业务总监雷波

2014-03-22张杰苗雪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14年11期
关键词:雷波施耐德跨界

文/张杰 苗雪

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作为全球能效管理领域的领导者,自1987年进入中国,便助力中国地区建设提质升级,传递绿色能效的理念和价值。其主要业务包括电力、工业自动化、基础设施、节能增效、楼宇自动化与安防电子、数据中心和智能生活空间等业务领域,并始终以“为客户提供安全、可靠、高效的能源”为经营理念。

施耐德电气今年将其业务目标集中在了城市基础设施这个领域的设计和规划上。凭借其在能源与基础设施、工业过程控制、楼宇自动化等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雄厚实力,以及在住宅应用领域拥有强大的市场能力和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迅速确立了在中国市场中的领先地位,并愿意以进一步的商贸合作为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做出贡献。

为了更清晰地了解施耐德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做出的贡献,本刊专访了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智慧城市业务总监雷波,听其为我们答疑解惑。

记者:作为在世界各地拥有200多个智慧城市项目的行业领军者,施耐德对于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情况有何感想?施耐德在中国建设智慧城市又有哪些挑战?

雷波:在我看来,中国智慧城市的建设刚刚进入起步阶段,各城市的当务之急是做好基础设施的搭建。建设智慧城市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用最少的资源达到最高的效果。施耐德电气智慧城市的根本理念是高效,在高效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性,最终实现宜居的终极理想。

由于智慧城市本身概念及体系的复杂性,需要各种力量的共同协作,施耐德电气在推动中国智慧城市发展过程中,始终遵循协作与灵活性两个重要原则。协作是指始终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与其他企业、单位、个人合作,共赢。而灵活则表示项目的实施不能简单地用是或不是判断,而是有一定的灵活性的。每个城市都有其特殊性,所以在一个地区的成功经验还要经过不断的推敲才能在另一个区域实施。

而中国,一直以其独有的方式建设城市,但在建设智慧城市时就必须要有所改变了,因为如果不做出改变,城市还是会建设成以前的样子。现在在城市规划设计阶段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在设计规划还没有完成之前,改变建设城市的方式是很困难的。

记者:施耐德近期是否计划在国内合作什么智慧城市项目?如果有的话,投资项目或者商业模式又是怎么样的?

雷波:眼下国内的许多城市都在打造智慧城市,所以在交通管理、用水管理和电子产品上,智能化的市场空间非常巨大,我们希望能够在华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智慧城市项目。以上海为例,上海都是以区为单位,同施耐德沟通智慧城市的一些项目,另外还有一些上海的合作伙伴,以行业为重点在沟通一些智慧城市行业内的项目。

至于同行业合作伙伴的合作,主要还是基于创新性的技术领域。从目前国内的合作情况看,传统的技术合作伙伴都比较强,但他们希望能够跟施耐德在创新技术上有所合作,这本身也是施耐德作为五百强企业应具备的优势,要不断的有创新的技术。我们更多在这个领域合作。

另外一方面我们也从解决方案角度来提供给上海市各区的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解决方案。同时,我们还在做一件跨界的事情。施耐德本是一家工业电气类公司,原则上我们主要的合作伙伴和传统业务都基于工业电气类,不过现在在智慧城市领域我们也汇通IT服务提供商等进行紧密的合作。因为智慧城市最早是由IT企业提出来的,IT企业在智慧城市领域的初期阶段都比较活跃,程度更高于传统工业电气、制造业。而智慧城市的IT部分包括基础设施、通信、物联网及其他更多的部分,越来越多的行业参与到智慧城市建设中来。我们现在跟IT合作伙伴合作比较紧密,其他还包括云计算的企业,从物联网企业、大数据的企业等,将来也会更多更广。

总之,在智慧城市的领域,我们不仅涉猎传统领域,也会在创新的领域中需找合作。

记者:刚才您讲到跨界的东西,其实智慧城市很多方面都是跨界的,施耐德做好各项跨界的准备了吗?

雷波:这个问题是特别好也是特别尖锐的问题,没有一家企业敢讲他现在已经做好百分之百跨界了,因为“界”没有边界,谁也不知道边界在哪里,这一步跨到哪里才做好了。但施耐德很清楚如果我们不去跨界,那我们可能会在未来面临更多严峻的市场挑战,这是我们总裁在多次会议上提到的关键话题。当然为此我们做了一些公司战略和很多方面的调整,包括去年到今年一直在不断在收购一些软件企业。

施耐德本是一家电气公司,按理说应该是硬件公司,我们花很大资金在收购软件公司,其实就是在做某种跨界。当然我们是从公司战略业务角度出发,包括我们基于对云的理解到云部门成立、软件部门成立,都是有施耐德跨界的动作。同时还包括我们智慧城市部门的成立,都是施耐德要跨界的具体动作。所以总结回答来讲,我们已经为做跨界做了很多的工作,但是跨到多大,这不好说。

记者:像您说的,施耐德现在参与到很多中国智慧城市项目实施当中,在整个实施过程中都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

雷波:确实有有几个关键的问题和瓶颈。在国内我们遇到的问题其实就是每个城市、每个地方政府他们对于智慧城市的建设,其自身城市设施的状况各不相同,包括政府对于城市建设的要求不同等;另外各城市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最简单的问题就是地下空间和管网普遍存在漏洞,比如一场大雨随便下到哪个偏内陆城市,都可能会引发一场灾难,类似于北京的7·21事件,这是我们首先看到的问题。

其次,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协调多方利益的关系,发挥各自的优势,整合高效智慧城市的运营。这对于我们来讲是面临问题的瓶颈,当然也是我们的特长。对此,我们会通过搭建技术平台,无形当中把很多部门联合进来,而不是牵扯进来。因为不去管数据,所以不会第一时间要求政府开放数据,而是将所有的电、气、水、管网、通道全都搭到各家各户,这意味着要求或门槛回放得很低。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最需要的就是花费时间去协调。

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目前中国的城市运营有一个不连贯性,我们的领导也常提到这点,一定要放长远去智慧城市建设。建设一个城市,不光是智慧城市,发展都要放长远,如果没有一个足够长远的规划和设计,就会出现很多问题。面对这样的不连贯性,我们会采取一些先进修复基础设施的措施,二次将系统结合起来,自下而上运营这样,这是我们一个应对的模式。基本上这是我们看到的一些问题。

记者:经过这些实践,您认为在中国经营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是什么?施耐德在中国怎样才能更好的开展智慧城市方面的业务?

雷波:首先最重要还从国家给予的政策,这是第一点,因为在中国,国家战略很重要;第二点,除政策外的行业规则或标准,或者是政府给出的指导方向;第三点在地方政府,因为智慧城市都是落实到地方政府去建设的,所以地方政府给出明确的智慧城市建设方向和要求,这对于施耐德这样规模比较大的企业和外资企业来讲,才是特别关注的。因为国家战略、地方政府的策略等都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我们运作一个关键点。

记者:在中国发展智慧城市要落到各地方去,但各地条件不同,应该说有很大的特异性,因此施耐德提供的解决方案必然就要符合中国特色,符合当地实情。请问本地化这边施耐德又是怎样做的?因为施耐德在国际上已经做了一些比较成熟的智慧城市案例,在解决方案上会和国外有很大的差别吗?

雷波:我先回答第一个问题,本地化的状况。先说一下背景,施耐德智慧城市这个部门成立今年是第三年了,全球自上而下。前两年的时间我们部门一直是一个类似于战略部门,或者是一个非业务部门,为什么这么去做?是因为智慧城市概念提出来以后在全球掀起了一个城市建设新起点、新方向。

我们施耐德在介入智慧城市领域之前,们花了两年时间去研究智慧城市。首先这个概念是什么?其次这个概念如何在施耐德本身去开展?再次结合不同国家形势,我们如何去针对智慧城市概念来铺开我们的业务,同时怎么去本地化,我们又有什么样的组织架构和解决方案?应对每一个国家和地区我们应该搭建什么样的智慧城市部门?对此,首先我们要适合本地化,其次才可以给客户提供本地化。

经过两年的研究,我们部门拿出了自己的产品解决方案以及应对的策略来做本地化的工作,来进行在中国智慧城市业务的工作。我们施耐德在中国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了,所以方案结合了我们在中国多年的经验再加上我们在全球智慧城市建设的经验,在本地化这块儿,虽不能说已经做的很好了,但是我们一定是与时俱进随着市场发展而发展的。因为我们发现智慧城市领域是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我感觉我们可以非常有效地实时跟上这个节奏,并且现在从目前来看我们可以做到在基础设施领域,工业化的针对智慧城市领域一些影响,所以我们在本地化方面做的蛮好的。

另外一个从本地化做的好体现是我们今年在不同领域,尤其是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跟智慧城市相关的领域,发展了很大一批合作伙伴。这些合作伙伴都积极地同施耐德参与到国内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所以从这个层面来看,通过市场来检验我们,如果我们本地化做的不好,是不可能和那么多合作伙伴进行合作的。此外,我们在今年的几场市场活动里面,与我们客户的反馈、市场活动的反馈,包括跟媒体互动中,都能够感觉到他们对我们非常感兴趣,如果我们本地化做的不好,估计媒体朋友也不会感兴趣的。

记者:之前您一直都有提到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那么施耐德在基础设施规划这方面的参照物是什么?会不会把法国施耐德的发展理念,包括智慧城市、智慧园区的发展理念引进到中国来?又会不会在中国环境了解相关的内容,然后做出一些合理规范的方案?

雷波:施耐德在智慧城市领域们的经验包括基础设施经验不光是来自于法国的。第一,因为它是一家跨国企业,虽然它的总部在法国,但是作为全球性的企业,在世界各地有很多不同部门在为城市发展建设做项目。而智慧城市这个部门,现在所吸收的这些经验其实是来源于我们250多个城市建设经验,所以我们在推广和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基础设施方案的时候不光是参照法国,参照的是更多的国家和地区。

第二,在中国,智慧城市是一个国家战略,我们可以看到住建部、科技部、信产部都有对智慧城市的定义和发展建设方向的要求,这都代表了国家行业最高的部门。施耐德严格遵照着每一个国家部门的标准、要求来推进国内智慧城市的建设,结合我们现有在全球的先进技术来推进,这是施耐德面临的很重要环节。当然这也是其他外资企业和国内企业在中国进行智慧城市建设中都会面临同样的问题,即怎样落地和接地气的问题。这个地气不光是咱们国家发展面临的问题,还是每个城市发展区域的问题,华东城市和西部城市又不一样,所以我们跟大多数企业是一样的,会根据不同城市特点要求来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同时我们也要基于国家政策行业部门的要求,和施耐德自己的技术特点,再加上地方政府的要求和业主诉求,将这些进行有效结合。

现在很多智慧城市运营部门都是一些企业,政府交给企业来做、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施耐德把智慧城市的区域客户、合作伙伴划分的非常清楚。在我们面对不同的合作方同时我们会提供不同的应对模式和措施和解决方案。

记者:那么除了您已经强调过的自下而上的运营模式,咱们的解决方案还具备哪些特点呢?

雷波:我们解决方案的最大特点即OT和IT的整合。施耐德的价值主张是高效,依据可持续发展全球能效管理。从业务本身来讲我们是OT和IT的整合,IT是信息技术,OT是运营技术。只有运营技术,城市基础设施技术加上IT技术整合,才可以完整的将城市变得更智慧,单拿出来谁这个城市都很难达到真正智慧的角度。

我们可以将OT和IT整合,除了有OT技术之外施耐德本身还有IT,软件的产品以及在传感领域、IOT领域的技术。我们可以为向这样IT合作的服务提供商提供他们想要的数据,及需要的基础设施的所有信息。如果OT厂商和IT厂商结合做到一个有效的整合,我相信智慧城市会很大一步往前推进,这是我们的特点。

记者:从上述问题可以看出,施耐德是十分看重基础设施建设的。那在施耐德接触过的地方政府中,他们对基础设施升级改造态度是怎样的?

雷波:各地政府的态度是很积极的,经常是我们被政府带动起来。现在一般的城市建设都会遇到两种类型的模式,第一是老城改造;另一个是新城的建立,这两块都是我们本身比较特长的业务。老城的改造需要我们投入大量的设施设备,新城建设更需要我们大量的设备,现在目前来讲响应政府号召,都不需要我们特别的去推动,我们只 需要推荐我们最先进的产品技术和解决方案,我们一般情况下都是跟着政府发展情况走。

记者:可否为我们介绍一下施耐德在国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案例?或是在基础实施建设中遇到的需要关注的情况?

雷波:现在在设施建设方面大家都会关注到形成信息孤岛的问题,我们也一样,但是本身施耐德不是IT企业,所以在信息孤岛这件事上第一冲击波对我们不是特别严重,因为我们不是奔着信息化去的,我们的主要任务还是帮助城市完善基础设施智能化和智慧化。因为不管智慧城市如何从信息化角度去构建整个城市,都需要一个非常完善可靠,甚至智能、智慧的城市基础设施为信息化提供支撑平台。所以我们在帮城市完善和建设城市基础设施过程当中所遇到的问题,主要不是在信息孤岛是,而是在于各政府部门之间协调。这才是我们面临比较多的,需要重点关注的,因为我们第一步并不是去打通数据层面,而是先去打通各部门在建设过程当中的协议和标准问题,这是我们工作的关键。

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讲,由于我们的出现,可以帮助政府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加速信息孤岛的打通,因为我们可以透过硬件和基础设施平台,将IT系统做一个结合,为未来IT企业打通信息孤岛提供一个有效的平台和载体。打通信息孤岛一方面是政策要打通,另一方面也需要一个平台和载体,所以施耐德在这个领域是一个积极的推手。

记者:施耐德在今后的智慧城市建设中会注重什么呢?

雷波:其实要说智慧城市这个概念,它在2009年年初被IT企业提出来之后,就开始在全球被广泛推崇。实际上在我看来有没有智慧城市,施耐德都会继续为城市建设做出贡献。别的IT企业可能是突然间觉得要把城市搞的智慧一点,要面向智慧城市去做,但是施耐德本身就是为城市做业务的,所以我们一直以来都在做这些事情,帮助政府在建、打通部门的协调等,一直都有,包括今天,甚至将来。

至于要关注什么,我觉得各方面都差不多。不同的部分在城市建设中都发挥着同样重要的作用。在国内,除了政府在推动,城市本身也想要变得更加智慧,一些城市的进展较快,一些城市会更有智慧发展的动力……

不久前我们曾到过国内某地方去考察,在那里你可以感受到他们心中对于智慧城市的渴望,各地区对于未来的规划都十分清晰,有些甚至已经在实施了。所以在中国,有一些城市的智慧进展已经很快了,可能有一些城市是因为政府要求而向智慧发展,但另一些城市是本身有智慧发展的需求。

对于各企业来说,施耐德是很希望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当然我们肯定不是唯一。这些公司不仅仅包括国际化的公司,也包括本土的公司;不只是大公司,也有中小规模的公司,他们必须共同协作。我觉得现在智慧城市处于炙手可热的阶段,每个人都想参与,因为当下我们正处于对的地方和对的时机中。

猜你喜欢

雷波施耐德跨界
灵感的形状
牙医跨界冬奥会裁判
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
跳芭蕾舞的小犀牛
陈黎贞 数次跨界唯有初心不变
雷波RMI泵站大修的技术控制点探析
比利时:对父母收更名税
跨界通平台
跨界之道
APC审时度势迎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