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给孔夫子点赞

2014-03-21周琼媛马卫

领导文萃 2014年6期
关键词:祥林孔府两本书

周琼媛++马卫

习近平宣布散会后又说了一遍:“这次来就是一个信息,我们重视传统文化”。

杨朝明沉浸在喜悦中,在电话的另一头,他谈论起那一天的事,时时发出笑声。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2013年11月26日来到杨朝明担任院长的孔子研究院,在那里考察了80多分钟,开了一个简短的座谈会,带走了杨朝明著的两本书——《孔子家语通解》和《论语诠解》。

“这两本书我要仔细看看。”习近平说。

和《论语》里老爷子跟徒弟们苦口婆心讲道理的风格不同,《孔子家语》记录了更多孔子和弟子们的言行。尽管这本书在宋代一度被批为“伪书”,但在儒家研究中,仍然颇有价值。

第一篇就是《孔子相鲁》,是直接的行政经验。

利用思想著作来影响管理国家,是每一个儒者的理想。孔子因此被称为“万世帝王师”。

51岁的杨朝明研究孔子和儒家文化30年、参与编写20多本书、发表160多篇论文,之前他从来没有想到有这一天。

很多人羡慕他。他因为负责接待习近平被齐鲁经济文化促进会秘书长刘玉明称为“引驾官”。27日晚,齐鲁经济文化促进会邀他座谈,“想对习近平的重要指示先知先觉,先睹为快,先学先行。”

那天天气不错,习近平在曲阜考察了孔府后,来到孔子研究院。这家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在曲阜设立的副厅级事业单位,隶属山东省文化厅和济宁市政府管理。

这是习近平担任中国最高领导人后第一次来到曲阜,也是他第一次发表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看法。

刚刚卸任孔子研究院副院长的孔子第75代孙孔祥林认为好几任国家领导人都受儒家思想影响,比如江泽民曾提出“以德治国”。“这就是儒家的理念。孔子说‘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不就是以德治国吗?” 这几年《论语》很热,电视上有于丹教授在讲解,各种名牌大学的“国学班”也坐满了老总和官员。孔子研究院也感受到了这种热潮。

这几年造访孔子研究院的还有朱镕基、李源潮、刘延东。 也有来自台湾的学者和政治人物。中国国民党员,曾担任台湾地区“行政院长”的李焕曾向孔祥林夸赞研究院“建得很漂亮”。2012年9月,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一行9人来到孔子研究院参观访问。

在两岸没有实现三通之前的很多年,就有学者有“儒家思想接触”的设想。1981年,台湾学者吴德耀就发表文章建议:“大家都坚持孔子思想。大陆不要去北京谈判,台湾不要去台北谈判,大家都去孔子故乡。”

“两岸的基础就是孔子思想,这是共同点。”孔祥林告诉《博客天下》。

孔祥林去了5次台湾。他印象最深刻的是1995年在台湾办孔子文物展览时,李登辉到现场,仔仔细细看了1个小时。

两岸孔氏后裔来往很多,孔祥林与在台湾的衍圣公联系密切。“衍圣公”是孔子嫡派后裔的世袭封号,自西汉以来沿袭两千多年。

1995年,孔祥林第一次去台湾就去了衍圣公孔德成家拜访。孔德成去世后,孔祥林与孔德成的孙子孔垂长至少见过5次面。孔垂长也是孔府的常客,去年他两次来到孔府,今年也来过一次。

孔子被当做中国人的“最大公约数”,在2005年,胡锦涛和连战第一次会晤时,胡锦涛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孔祥林有点遗憾,他没有参加当天的接待,只参加了座谈会。他的得意之作《世界孔子庙研究》没被习近平选中。

被选中的书已经上了高速运转的印刷机。“《论语诠解》正在加紧印。”杨朝明告诉《博客天下》。

习近平提到自己的两本书让杨朝明也感到意外。不过他认为,这两本书贵在全面和深刻,对当下党的廉政建设很有借鉴意义。“儒学就是为政之学,是修身之学。修身做人的问题解决了,反腐的问题就解决了。”孔祥林认为,习近平要表达的意思非常明确。

当时的习近平作为会议主持人,说完“那就开到这里吧”,随后站起身。“我们都以为座谈会结束了,也跟着站起身。”

突然,习近平又补充了一句,“这次来就是一个信息,我们重视传统文化。”

算上刚才他开会时说的那一遍,这句话,他一共说了两次。

(摘自《博客天下》)endprint

猜你喜欢

祥林孔府两本书
“四层”:引导数学高考的一面旗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最神奇最朴素的两本书
孔府名肴——“带子上朝”
孔府宴大件——神仙鸭子
孔府的年节楹联
一口“仙气”
两本书